数风流人物 第891章

作者:瑞根

  许俊阳迟疑了一下才硬着头皮道:“大人,这流民成因大人肯定清楚,边民懒惰,不喜劳作,更畏惧劳役,若是再有旱蝗,……”

  冯紫英心中自然明白什么懒惰都是托词,而是地狭土劣,赋税劳役沉重,尤其是边地劳役因为需要供给军需最为繁重,可谓劳役猛于虎,最为边民所憎恨。

  越是流民逃亡多,隐户多,分摊到其他百姓的劳役就更多,也迫使更多的人想要逃亡,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许大人可有对策?”冯紫英反问,选官用人,也须得要亲自考证。

第一百七十五章 破解难题,两手准备

  许俊阳当然这是对自己的第一道考题了。

  就像冯紫英早早对他就进行过一番考察一样,他当然也对这位年轻巡抚大人做过一些了解。

  不过他的消息来源渠道肯定无法像冯紫英那么专业广博,所以只能通过自己在京中的一些同学同乡来了解。

  许俊阳很清楚自己这种层面的官员,应该是掺和不到高层面的角力中去。

  虽然他也想要攀附卢川,但实际上在卢川的阵营里,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人。

  七品官而已,如何能入人家左布政使的眼?

  更何况整个陕西上百个县,还有府州官员,米脂也就是一个稍微重要的县份而已。

  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会被巡抚大人针对。

  不过这一位年轻巡抚来势凶猛,在吴堡的表现就足以说明这一位恐怕不会按照正常官员那么按部就班,一切需要按照他的好恶来行事。

  如直接招安乱军,这本该是不利局面情况下才做的,但在击破了伯颜寨、拜堂寨的边寨乱军之后,却还要同意他们的投诚招安,这让很多人都不解。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这一位却是半点不惧,硬生生在吴堡城里和乱军对阵,这都足以说明这位巡抚不一般。

  这也让许俊阳收起了许多小心思,他得好生揣摩这一位的心思,以免拂逆了对方的意思,吃个大亏。

  现在终于开出了考题,许俊阳心里反而踏实起来了。

  要说做事应对,许俊阳自认为在这米脂在延安府里,自己还是有把握的。

  “那要看大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了。”许俊阳沉稳地回答道。

  “哦?”冯紫英略感诧异,这人还有点儿傲气啊,居然能用这种口吻回答自己,如果说没有点儿真材实料,只想哗众取宠,冯紫英就打算让其到此为止了,“愿闻其详。”

  “如果大人,只是单纯想要清理掉这些边寨,那其实并不难,大人是兵部右侍郎,责令榆林镇抽调一部进行清剿,另一方面以官府名义对本地士绅商贾,尤其是晋商进行约束,坚决禁止这些商贾士绅为山中边寨提供各类物资,尤其是粮食,不出三月,这些边寨便会自行瓦解,出来投降。”

  许俊阳侃侃而谈,“这些边寨之所以能维系如此长久,就在于边军的放纵,地方官府管治不力,……”

  “许大人这是再说你自己?”冯紫英笑了起来。

  “大人,边军我们管不到,甚至稍微多说几句也会引来反弹,甚至恶化两边关系,而晋商,他们在这些边地如鱼得水,便是边军也对其依赖甚多,所以我们地方上也很难干预。”许俊阳实话实说。

  “唔,你放才说的是治标一说,还有么?”冯紫英继续问道。

  “还有就像大人所言,治本了。”许俊阳一摊手,“就目前的情形来说,治本很难做到,起码下官看不到治本的可能性,陕北地窄人稠,土质远不及中原湖广和江南,又民风刁悍,求活不得,那就只有沦为匪盗,但以当下朝廷的政策,赋税,劳役,寻常民众根本吃不消,稍有旱蝗,便难以为继,所以山区中的边寨始终会死灰复燃,而商人重利,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便会见缝插针寻机而入,……”

  许俊阳的话也会很直白,人多,地少,且土质不佳,粮食亩产低,受老天爷影响大,赋税劳役重,这种情形下,遇到旱蝗灾,肯定只能生乱,而从近十年的情形来看,隔一年一旱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多是三年两旱或者四年三旱,这几乎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冯紫英明白对方的意思,粟米小麦种植对气候要求很高,如果是正常年份,风调雨顺,那么米脂这种地方民众能够有一碗饭吃,一旦天时不好,那就是问题了,连年干旱,中下人家都只有逃亡,像今年这种情形,可以说除了士绅豪强,几乎都难以维系了。

  说来说去,现在的陕北是养不活这么多人了,粟米小麦受气候影响产量锐减,别说还有赋税劳役,就算是没有,也难以活下去。

  冯紫英不清楚大周人口现在究竟有多少,但是几乎每个地方的感觉都是人多地少,按照前世记忆中晚明人口推算,万历末年大明人口应该在一亿两千万以上,多数学者倾向于在一点四亿到一点六亿之间,而陕西人口也从前明建立时的二百多万人口迅速膨胀到了现在五百多近六百万人口。

  “你的意思是陕北无论如何也养不活这么多人?”冯紫英没想到许俊阳居然还能看到这一点。

  “如果按照现在朝廷赋税劳役和田主收取地租的情形下,基本上必须是丰收年成寻常农户才能得以糊口,少有水旱蝗灾,就无以为继。”许俊阳又补充了一句:“除非田主地租下调,朝廷减免赋税劳役。”

  冯紫英笑了起来,这最后一句话是要颠覆体制啊,这怎么可能?

  “唔,我明白了。”对于冯紫英来说,他也很清楚现在这个时间线上的陕西很难通过正常方式平息下来,小冰河时代最艰难的时候还没到来呢,就算是自己用尽一切办法暂时按下去了,但明年后年遇到灾害,还不是得重新爆发出来?

  他的对策两条,一条是大规模高强度的引入土豆、玉米,这是前世中陕西后来熬过小冰河时期甚至到嘉庆道光时候人口过千万的关键,否则要么陕北就只能通过战争来消灭人口,单靠粟米小麦来扛过小冰河时期很难。

  还有一条难度更大,需要充分的军事准备,那就是夺回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分为前套平原、后套平原和西套平原,目前都被蒙古人控制着,这三地可以说都是北地最利于发展农业的的确,但是却被蒙古人占着放牧,哪怕只是夺回其中一部,都能极大地缓解人口压力。

  但无论是哪一条,都是长久之计,都不是当下就能解决得了的。

  所以他也认同许俊阳的观点,治本目前是无解,那么就只能治标。

  怎么治标,那就是摧毁一切,摧毁所有盘踞于这块土地上的士绅地主们,当一切都被打烂,他们都肉体消灭了,自然一切就可以重新来过了。

  冯紫英从内心来说也不愿意这么做,可是却不能不这么做。

  即便是这样估计也就能缓过气几年罢了,但对冯紫英来说就足够了。

  对许俊阳还要考察,这个家伙眼光有,能力貌似也还不错,但是关键在于能不能为己所用。

  贺世贤终于到了,冯紫英在城外迎着。

  贺世贤也不敢托大,虽然几年前这个家伙还只是一个小字辈,宁夏平叛时还在贺叔贺叔喊得很是亲热,但现在,人家就可以算是自己的上司了。

  见贺世贤要行军礼,冯紫英赶紧扶住:“贺叔,你这不是折煞小侄了?您是长辈,我邀请您来一会,那也是希望您给小侄支持,小侄现在是赶鸭子上架,被架在火上烤啊。”

  贺世贤哈哈大笑,也就趁势收了礼,“紫英,总督大人都给我来了信了,愚叔这里还有什么好说的,需要什么,只管说,不过你现在挂着兵部侍郎,也应该知道北边不安定啊,土默特人不省心啊,素囊台吉有点儿蠢蠢欲动,兵部和柴国柱都给我来了信,另外更坏的消息是丰州白莲正在整军备战,和察哈尔人来往甚密,……”

  冯紫英听得直皱眉,柴国柱的山西镇现在元气未复,如果面对一起发难的土默特人、丰州白莲和察哈尔人,恐怕还真的有点儿吃不消。

  贺世贤这番话倒并非推诿,只是说明榆林镇现在的难处罢了,冯紫英也相信既然贺世贤来了,肯定会给自己一个交待。

  “不过贤侄这边有需要,榆林镇自然责无旁贷,我已经安排了两部,一部在龙州城,一部在银州关,随时可以南下。”

  不出所料,贺世贤早已经做了安排,这让冯紫英心中顿时放下大半。

  两部若是两个营也足够了,解决米脂和绥德北部这边边寨当无问题。

  “那些多些贺叔了,我初来乍到,还需要贺叔大力支持,待到陕北这边平定下来,我定要为贺叔请功。”冯紫英真心实意地道。

  把主要目的达到,气氛一下子就更融洽了,贺世贤也陪着冯紫英在米脂城头走了一圈,有些话贺世贤也要和冯紫英交代清楚。

  “紫英,总督大人也和我来信了,可能他会卸任三边总督,毕竟你任陕西巡抚,他任三边总督这不合规矩,不过有什么需要,你也只管说,庆阳和平凉府那边,愚叔恐怕就爱莫能助了,你要和宁夏镇那边联系一下,不过我估计他们也有些艰难,毕竟精锐都被令尊带走了。”

  榆林镇接壤地只在延安府这边,而庆阳和平凉对标的就是宁夏镇了,而宁夏镇精锐基本被抽调一空,很难拿得出手兵力来了,贺世贤说的也是实话。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船,下船

  冯紫英微微沉吟了一下,“贺叔,宁夏镇和甘肃镇那边就真的抽不出兵力来了么?”

  “很难了,祁炳忠还在署理总兵,做事稳重一些,你也要理解。”贺世贤叹了一口气,“至于甘肃镇那边,哼,萧如薰恐怕不会听你的。”

  祁炳忠是冯唐提拔起来的,冯唐率西北军东进时一力举荐祁炳忠出任宁夏镇总兵,但是兵部和内阁一直没有同意。

  一方面是因为啺莸脑倒剩畋乙彩敲晒抛澹匾幕故俏蘼凼悄诟蠡故潜慷既衔胩圃谖鞅钡挠跋炝μ罅耍踔脸说蹦昀畛闪涸诹啥耐疲绕涫窃诜胩苹辜嫒巫湃咦芏降那榭鱿拢辉敢獍凑辗胩频囊馔祭葱惺隆�

  至于萧如薰,这也是朝廷专门安设到西北的,也就是安插的一颗钉子,制约冯唐的影响力,更不可能听冯紫英的。

  巡抚不比总督,对四大总兵的制约力度有限,这一点冯紫英也清楚,他也没有全数指望着四镇给予支持,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力要把控住陕西都司,以卫军的名义来组建属于自己掌控的军队。

  “嗯,我明白了。”冯紫英点点头,“那我就不指望他们那边了,朝廷该给祁叔一个交待才是了。”

  “呵呵,紫英,你现在也是兵部侍郎了,是不是该给张大人和内阁诸公建言,三边四镇四个总兵,不能总是这样一个署理,固原镇至今没有总兵,连署理都没有,这样恐怕不合情理啊。”贺世贤笑吟吟地看着冯紫英道。

  “贺叔,我这个兵部右侍郎是什么角色,您还能不明白,挂个衔而已,当不得真,只要我一卸任陕西巡抚,这个侍郎和都察院的佥都御史身份也就自然取消了,要真把这个当成一回事儿,那就有些妄自尊大了。”冯紫英笑着摇头。

  “紫英,话不是那么说。”贺世贤摇摇头,“在其位,谋其政,你现在是这个身份,哪怕是挂衔,那也是兵部侍郎,当下三边四镇的情况你看在眼里,当然有职责向朝廷反映,老祁为人忠勇,做事踏实,不喜逢迎,所以不太受上边儿喜欢,但是咱们武人不就是这性子么?署理这么久了,难道就不该给人家一个交待?”

  冯紫英微微意动,贺世贤的话有些道理,不管成不成,自己上书,起码能让祁炳忠记自己一个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再说了本身三边四镇这么半残不缺的地搁着,大家心气就不高,适当地有点儿动静,也能让朝廷多关注几眼。

  “贺叔说得是,小侄记下了。”

  冯紫英的话让贺世贤很高兴,“紫英,虎父无犬子,陕西虽然大乱,但是那些乱军如果除开边寨外,其实战斗力有限,你在永平府都能组织民壮把内喀尔喀人打得屁滚尿流,我相信这些乱军你也不在话下,我还是那句话,愚叔在出兵上囿于形势,不能帮你太多,但是其他若是有需要,你便和愚叔说,愚叔能帮的一定帮。”

  冯紫英连连点头。

  用得着贺世贤的时候还多着呢,没法出兵,但是帮着弹压延安府北部的局面还是没问题的。

  另外甲胄、刀枪盾这一类物资还是能要一些的,至于火器,冯紫英也没指望能在榆林镇这边要着,从一开始他也就让山陕商人那边帮着筹办了。

  贺世贤不能逗留太久,所以在会晤结束,就迅速离开米脂返程北上了。

  冯紫英则还要在米脂逗留一夜。

  对许俊阳,冯紫英还在考虑。

  这个人是湖广蕲州人,和官应震算是老乡,所以有这层关系,倒也可以一用,就要看对方的态度了。

  就在冯紫英琢磨着许俊阳这个人的时候,许俊阳也在思考。

  他回到家中,妻妾早已经把饭做好,简单吃了,便回到书房,很快幕僚便过来了。

  “你说这位巡抚大人是何意图?”把与冯紫英的谈话和盘托出,一一详细自家幕僚道了个明白,许俊阳这才问道。

  幕僚是许俊阳从老家招募来的一名老秀才,不过此人在老家便干过多年吏员,所以刑名钱粮都不陌生,也是许俊阳的得力臂助。

  沉吟良久,老幕僚才悠悠地道:“大人,其实您有一个很好的契机啊,商部尚书官大人可是您的老乡啊。”

  许俊阳苦恼地道:“官尚书是黄冈人,我还在读书时就已经出仕了,之前也没有多少机会见到官大人,而且你应该知道我一直和左布政使卢大人保持着联系,……”

  “大人,请恕我直言,现在怕是需要做一个决断的时候了。”老幕僚摇头,“您都说到了,这位巡抚大人在西北军中人脉极厚,榆林总兵亲自来米脂见他,寻常巡抚是做不到的,有榆林军的支持,咱们延安府这北部几个州县就安全无虞了,只需要全力对付西边和南边了。”

  “那又如何?”许俊阳皱着眉头道:“卢大人在陕西多年,他的手段你是清楚的,……”

  “若是这陕西只有卢大人而没有孙大人,那么咱们还得慎重一些,强龙不压地头蛇,巡抚大人初来,而且未必能在陕西呆多久,所以不好说,但是卢孙二人争执不下,巡抚大人只需要拉一个打一个,这局面就破了,……”

  “你就那么肯定巡抚大人会拉孙打卢?”许俊阳讶然。

  “大人,孙大人可是提刑按察使,而巡抚大人可还挂着都察院佥都御史的身份,孙大人实际上对巡抚大人是没有任何胜算的,可卢大人不一样,如果我是巡抚大人,肯定也要对卢大人下手,才能树立威信,驾驭全局啊。”老幕僚说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

  许俊阳若有所悟,“这么说来,卢大人怕是……”

  “这是必然的。”老幕僚很肯定地道:“卢大人谋求巡抚一职久矣,但看看陕西当下的情形也知道朝廷不可能对其满意,他若是聪明便该积极配合巡抚大人把陕西局面控制下来,然后寻求一个体面的机会走人,可是他又是一个极其桀骜跋扈的性子,右布政使都被他给挤走了,孙大人那边也被他打压得不行,所以要让他向巡抚大人这样一个年轻小字辈低头服输,我觉得怕是很难,……”

  “那这样一来,卢大人怕就有些危险了。”许俊阳沉吟着道:“他如果不选这条路,那就无路可走。”

  “也不是无路可走,若是他袖手旁观,甚至在暗中拨弄一番,而这位巡抚大人有控制不住局面的话,那朝廷也许就不得不考虑再度易人,捏着鼻子让卢大人来接手,不过……”

  “哼,从巡抚大人在吴堡的手段,还有在榆林军的人脉,我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许俊阳连连摇头。

  “所以大人须得要果断下船,重新上船。”老幕僚也点头认可许俊阳的观点。

  “可这下船上船,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许俊阳苦笑,“以这位巡抚大人的手段,我与卢大人之间的关系他怕是知晓一二的,若是记上一笔,我这船下了不说,未必就能上得了船啊。”

  “大人此言差矣,下船是必须的,否则必定要遭池鱼之灾,而上船也不无机会,我听大人介绍今日巡抚大人与大人对话,便觉得这里边有玄机,兴许就是巡抚大人的一种暗示。”

  “哦,怎么说?”许俊阳目光微动。

  “大人想一想,巡抚大人本是齐阁老和官尚书的门生,京中传言,尤擅经济,来陕西岂会毫无准备?但他依然询问大人对当下局面治标治本之策,这显然不是没有对策,而是在考虑如何执行的问题,而大人素以治事之能著称,巡抚大人来陕西要做事,就必定需要人,而大人虽然和卢大人有些关联,但实事求是地说,大人并未真正纳入卢大人的视线中,……”

  老幕僚的话一语中的,许俊阳点头不已。

  “当下陕西官场,若非卢,便是孙,其余皆碌碌,而巡抚大人既来,要用人,若是卢孙亲近人物,自然会有些忌讳,但若是如大人一般的边缘角色,便是用既无隔阂,卢孙二人也不会太在意,……”

  许俊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等被边缘化的角色,反而会成为冯紫英来之后合手的角色,这还真有点儿因祸得福了。

  但是细细品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

  真要是卢孙二人的核心圈子里的人,冯紫英不会用,如果真的花大力气挖出来,也会迅速激化双方矛盾,起码现在冯紫英好像还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但是肯定在日后站稳脚跟之后就少不了了。

  “而且,巡抚大人今日便可离开米脂,却仍然要留宿一夜,我以为,这也是一个暗示。”老幕僚语速放缓,“这是给大人一个机会,看看您愿不愿意主动向其靠拢,……”

  许俊阳犹豫了一下,“你的意思是把准备好的女人趁夜送去?可万一他觉得我……”

  “开口不骂送礼人,收不收是一回事,送不送又是一回事,送礼不在于礼物轻重,而在于态度。”

  老幕僚的话让许俊阳深以为然。

第一百七十七章 拉拢,震慑

  “送来一个女人?米脂婆姨就这么吃香?”还未休息正在看书的冯紫英接到汪文言的通报啼笑皆非,忍不住揶揄道:“文言,你说究竟是我的名声这么差,无女不欢,还是我高看了这位许知县了啊?”

  汪文言也有些尴尬,挠了挠头才讪讪地道:“可能这位许大人觉得他和大人您不太熟悉,想要用这种方式来拉近关系吧?论心不论迹,这是好事。”

  冯紫英哑然失笑,“好一个论心不论迹,也罢,我就姑且认可他的心吧,请他进来吧,至于女人,暂且收着,你不是也缺一个暖脚的么?正好,……”

  汪文言连忙摆手,“大人说笑了,我哪里消受得起?”

  “怎么就消受不起了?我才真的是消受不起呢。”冯紫英摆摆手,“行了,此事不说了,说正事,你说这一位许知县做事能力不差,但在米脂,他口碑却不好,……”

  “大人,口碑好不好不能说明什么,您所说的口碑也是我们调查所得,而其实也就是那些士绅们的说法,在我看来,这未必是坏事。”汪文言坦然道:“若真是口碑极佳,而米脂情形又如此糟糕,这岂不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