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662章

作者:瑞根

  吴耀青的话让冯紫英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对方,这才算是说到了根子上,顺天府衙单靠傅试几个人帮自己跳是玩不转的,前期虽然也略微动了一下,但还远远不够,还应当趁着京通二仓大案顺利解决的良好势头,开始着手收编和充实六房、经历司以及三班衙役中属于自己的人。

  吴道南也算是一个奇葩,当然也可能和他自己本来就没想在顺天府尹这种位置上待太久有关系,基本上沿袭了前任的班子,未作大的调整改动,这样一来,开始大家还能稍许敬畏你的府尹身份,后来发现你不但不管事,而且也不管人,那就放敞马了。

  大家各行其是,下边的府丞、治中、通判都拉帮结派,各自有了自己一摊子人,甚至在六房和三班衙役里边也都形成了这样的小圈子,吴道南也不管,只要表面过得去,他就不闻不问,才形成了顺天府衙的这种局面。

  冯紫英肯定不能容忍这种局面,在傅试靠拢之后,也开始着手对一些要害部门关键岗位安插自己的人手,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契机,京通二仓的大案查破就是一个契机,刑房司吏换成自己的人,但三班衙役这个群体还要进行一番大动才行,否则你难以做到令行禁止如臂指使。

  吴耀青也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如此建议。

  “嗯,耀青,你很上心啊。”冯紫英淡淡地点点头,“此事我也一直在考虑,顺天府衙里边是该好生整饬一番了,现在京通二仓的案子基本进入后期了,那么我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你现在很忙,文言又有其他事情,所以还得要你多费心,府衙里这些人,你多接触观察,他们也知道你的身份,你也无需回避,愿意向我们靠拢的,你仔细甄别,只要大节不亏者,便是有些小毛病,我们都可以善加使用。”

  吴耀青心里也有些激动,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是府衙里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正式工加上临时工起码上千人,以三班衙役为例,尤其是捕快,基本上一个捕快就是一个小团队,就得有三五个临时工帮手,这就得有几百号人,这些人来自京畿各地,虽然都属于下九流,但是却也充斥着不少能人,能把这帮人好生整顿利用起来,能够极大地充实自己的人手,比单靠自己在外招募的人一下子就丰足许多了。

  当然这些人论能力素质肯定不可能和自己在外招募的人相比,但是他们人熟地熟,三教九流无一不通,很多自己这些人觉得两眼一抹黑的,他们却能轻而易举地办到,这些都是自己这些人最为欠缺的。

  如果能把这些人有机地结合到自己这帮人中,很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当然大人的话也有一个提醒,那就是这些人要仔细甄别,善加使用,隐秘重要之事更要小心筹划,考虑他们能否可信,千万别事情还没做,密却早早就被泄了。

  “多些大人信重,属下一定考虑周全。”吴耀青顿了一顿,“若是六房,特别是三班衙役中有被裁汰的,属下以为不妨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倪二那边的人,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免得这些人以为离了张屠户就只能吃带毛猪了。”

  冯紫英笑了起来,“这些事情你看着办,我只要结果,下半年我估计京师的情况不会太乐观,像北地大旱之后年底和明年初的流民肯定会迎来一波进京潮,社会治安不会安稳,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要应对的,三班衙役中你要认真筛选一些能力突出忠诚可靠的人来挑头,至于其他,便是有些缺点不足,也可以容忍,记住,忠诚可靠能力过硬,就这两点,……”

  对三班衙役你不能指望他们的道德水准有多高,都是些和阴暗面打交道的角色,清正廉明在这个群体里是玩不转的,这一点冯紫英早就有心理准备,相信吴耀青也一样有这方面的考虑。

  吴耀青默默点头,这是大人划下的线,忠诚可靠能做事最重要,其他都在其次,甚至都不在乎,所以在甄别筛选时就更要注意了。

  冯紫英很清楚这是自己加强和巩固自己在顺天府衙里边权威地位的必要手段,做不到这一点,自己这个顺天府丞就是空头大佬一个,根本无法履职履责了,这是冯紫英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必须要走这一步,哪怕会用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

第二百六十六章 人事是第一要素

  吴道南在京通二仓大案之后不问政务的趋势越发明显,冯紫英估计这是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来因为秋狝在即,皇家秋狝意味着皇上对皇子们的考核进入一个新阶段,诗文、经义和时政策务,另外射猎武技也勉强可算,但相比前三项分量要轻得多,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只要身体康健即可,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射术和武技。

  同时这里边还有一个潜在因素,甚至在这个阶段比前几项都更重要,那就是皇子们在士林中的名声。

  永隆帝骨子里对诗文和经义都不是太重视,但是这是士林文人引以为傲和与其他人区分的根本,尤其是经义,所以表面上依然要格外推崇,但时政策论才是永隆帝看中的关键。

  这几样里边诗文经义皇子们都大略有些几处,唯一缺失一点的可能就是时政策论,但这也怪不到皇子们,之前不允许他们参政议政,他们自然没有锻炼机会,但现在不一样了,永隆帝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几位皇子,进而加以筛选,而时政策论亦可在日后时间乃至于登基之后来慢慢培养提升,而在士林中的名声威望反而成为一个关键要素,这关系到朝中士林文臣对你的认可度。

  永隆帝最为遗憾的就是自己在士林文臣中的名声不算太高,比自己的长兄义忠亲王逊色不少,特别实在江南,这也是他即位之后只能战战兢兢谨慎行事的主要原因,无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朝中文臣们都对他不太看好,这让他一度极为苦恼。

  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更希望儿子们能在这上面汲取教训。

  那么如果现在就能在士林中有一份良好的口碑名声,无疑是对日后一旦即位就能赢得较为稳固的士林支持度大有裨益,也有利于朝局稳定,甚至在日后施政时也能轻松更为游刃有余。

  正因为如此,近期几位皇子都十分活跃,频频参加各种文会诗会,力求能够在这期间让各自名声得到较大提升,这也给了吴道南这种在京师城中素以文才著称的文臣很多机会。

  几乎每一家举办的文会诗会都要邀请吴道南到会,吴道南也是乐此不疲,加上也传言明年初,可能他就会卸任顺天府尹接替顾秉谦出任礼部尚书,所以他就更对顺天府的这些俗务感到厌烦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吴道南意识到自己在政务上的确不擅长,有时候插手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引来上下质疑,有损自己形象,所以他现在也越发撒手。

  再加上京通二案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也让他不寒而栗。

  他本来就是一个怕麻烦不抗压的性子,多来几个找上门来的有来头的角色,就让他左右为难。

  既怕拒绝引来对方不满,得罪的都非富即贵,日后遗患无穷,可应承下来又无法处理好,还要担心来自都察院和刑部那边的非难,所以他更是对这类事务敬而远之,和冯紫英的甘之若饴截然两样。

  正是这样一种情形,给了正好利用京通二仓大案确立了自身威信的冯紫英以极大机会,让他可以没有多少顾忌的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整个顺天府衙“班子”结构和人事组成进行改造调整。

  当然作为一份府丞,像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的职务他是无权插手的,甚至连经历、照磨、知事这类有品轶的官员他也无权将其解职,但是作为府丞他却能够利用手中权力采取排挤、削弱和边缘化自己不满意的角色,甚至迫使你自己主动辞任。

  而冯紫英更为看重的吏员这个层级,那作为府丞就有权力进行处置了,只要有合适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只要认为你工作不力,能力不足,都可以予以解聘,重新安排自己人来上岗。

  顺天府这样的核心大府,其庞杂的事务,不是那么三四十个有品轶的官员就能玩转的,这里边关键还在于吏员这个群体。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其本意并非指衙门永存,而是指官员常来常往,而吏员基本固定。

  像六房的司吏、典吏、书办、协书,统称书吏,多达百y余人,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吏员群体的中高层,权力和影响力相当之大,有些手腕老辣历练成精的书吏更是能架空上司官员,成为隐形黑手。

  相比之下如三班衙役、禁卒、仵作、刽子、门子、铺兵、斗级、库子,虽然人数多达千余人,甚至在外界普通百姓看来更能作威作福,耀武扬威,但是论层级已经算是吏员中下层的角色了。

  在京通二仓大案了结之前,冯紫英只是借势对吏房和刑房两房的司吏进行了调整,并未真正对整个六房太大动作,但是现在时机日益成熟,冯紫英就觉得可以动一动了。

  吏房司吏李文正现在算是冯紫英的铁杆心腹,是从刑房司吏调任来的,相较于在永平府时兵房更重要,在顺天府这种京畿要地,兵房所管辖的民壮和急递铺这些事务就要让位于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治安的刑房了。

  吏部礼兵刑工商,现在是七房,在顺天府,吏房固然是毫无疑问第一房,那么能够和户房争夺第二位的只能是原本排在第五位的刑房,无他,就是顺天府的各类刑事治安件太多了,而且动辄牵扯京中贵人,所以如何拿捏,掌握其中尺度,进而博取人脉资源,也是一门手段。

  吏房之后是并驾齐驱的户房和刑房,接下来的四房中,礼房看起来都觉得是名声好,但是没有实惠的所在,但是在顺天府却不一样,一来有一个名声极大的顺天府学,而来礼房管着全国各地寄籍在顺天府的官宦商贾子弟科举要务,你本来是外省籍的士子,能否获得顺天府礼房的承认,得以参加双天赋这边的县试府试以及秋闱春闱大比,那就要看顺天府礼房的态度了。

  单凭这一点,就没人敢小觑顺天府的礼房,甚至有些人觉得礼房不但清贵,而且顺天府的礼房还权势极重,油水颇大,所以并不亚于户房和刑房。

  接下来就是兵房、工房和商房。

  兵房不必提,三班衙役中的民壮论理该是兵房管,但实际上因为业务主要是防火防盗,那么又属于刑房这边来管,所以兵房更多的是管兵籍、清理兵籍户口和急递铺日常事务。

  工房和商房对于顺天府来说也是一个既繁杂但又牵扯颇多的机构。

  因为顺天府有京师城在,那么城中的街道沟渠维护修缮和新改扩建,都需要顺天府的工房和工部协商来,所以扯皮事情太多,有利可图大家都争抢,无利可图甚至还要赔本生意自然大家相互推诿,其中固然油水不少,但是劳心劳神。

  商房也差不多,因为京师城各大门根据户部商部的分工,涉及到商税的收取需要分品种来,尤其是顺天府目前有意在大沽那边开关,那么又涉及到与商部协调,所以一样是油水大事务繁杂的活儿,所以远不及前几房那么清楚舒爽。

  按照当下顺天府衙的权力构成,除开已经自我边缘化的吴道南不提外,那么经历司和照磨所这两个部门应该是隶属于冯紫英来直管的。

  像七房,理论上除了吏房可以属于冯紫英来对接,像户房事务属于治中梅之烨权责范围较多,礼房事务则是要受儒学教授谢朝东指导,兵房、工房、商房以及户房部分事务则是包括傅试在内的通判们的职权对接范围,而刑房以及比刑房更高一层的司狱司事务则是推官宋宪对接。

  至于说下边还有一些诸如税课司属于治中管辖,杂造局、大仓、河泊所则对接负责这方面事务的通判,巡检司则属于推官业务指导,但隶属于府丞直管。

  但这些事务的分工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大体分工,因为大周的律法规范中往往都是大框架下的一个指导性东西,相当模糊,很多都是约定俗成而行,但是若是遇上一个强势主官,往往就会进行调整。

  不过冯紫英虽然强势,但是他身份却还有些尴尬,他不是正牌子的府尹,而是二把手府丞,只不过是一把手无心政事,才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在如何来潜移默化的进行调整部署,还得要讲求循序渐进和手段手腕。

  但他也没法再拖了,好不容易赶上了一个京通二仓大案的机会把自己的声威给确立起来了,如果不抓住时机来按照自己意图对府衙里的人事结构和下一步工作事务进行布局,那未来就会更棘手,所以他必须要有动作。

  汪文言和吴耀青作为自己近似于幕僚师爷的角色,也要参赞其中,帮助自己策划布置。

  这一场调整会波及到整个顺天府衙内的人事架构,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头要开好。

第二百六十七章 跟附

  二李都还是第一次正式来冯府。

  作为吏目,理论上他们是不能直接接触到像府丞这样的要员的,如吏房应该应对的是经历司经历,刑房该对推官,但这只是理论上如此,如吏房这种要害部门的头目如果不得到衙门里实际掌权者的点头,根本不可能坐得稳。

  李文正和李建兴都应该算是冯紫英的心腹了,虽然他们正式成为冯紫英羽翼时间并不长,但是经历了京通二仓大案的考察,两个人的表现都得到了冯紫英的认可。

  尤其是李建兴。

  李文正从刑房司吏转任吏房司吏时就已经初步获得了冯紫英认可,京通二仓大案过程中不过是进一步巩固其在吏员中冯紫英第一心腹的地位,而李建兴则是在此案中表现可圈可点,所以才从代理司吏迅速转正。

  “二兄,你也是第一次来大人府上吧?”李建兴待到马车停稳,率先下车,远远望了一眼看上去并不太招人眼目的神武将军府,对跟着下车的李文正道。

  二兄不过是一个尊称,李文正比他大两岁,两人都姓李,也同在顺天府衙里干吏目多年,李文正担任刑房司吏时,李建兴是刑房典吏,作为李文正的助手,而实际上两人虽然同姓,但却毫无亲缘关系,甚至连辈分也叙不上。

  “以前倒是来过,但是没进过府,不过是把帖子送到罢了,之前也不敢冒昧进来拜会大人啊。”李文正也没隐瞒。

  要算时间,冯紫英到顺天府就任府丞时间也不过半年,他成为冯紫英圈子中的人也不过四五个月时间,他自认为自己算是头一批投入冯大人麾下的了。

  “唔,这一番来,小弟也是忐忑。”李建兴捋了一把颌下胡须,颇有感触,“要说大人待我们不薄,咱们刑房的人最苦最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得打交道,但这么多年,二兄担任刑房司吏十多年也没见那位太尊念及过,难道咱们刑房的人就真的比户房、礼房的人差一截不成?也就是在大人担任府丞之后才能高看咱们刑房的人一把。”

  他们都不是读书人出身,但算是识文断字,粗通笔墨,读书人也不会来担任这种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手握重权但在士人心目中属于贱职的吏员角色。

  虽然都是吏员,但是很显然吏房、户房和礼房的人更觉得自己高人一头,七房首房——吏房的司吏产生要么是吏房的典吏接任,要么就是户房或者礼房的司吏转任,大周朝建立以来,顺天府吏房的司吏还从没有过从刑房司吏转任这种先例,但在冯紫英这里却破了例了。

  不但李文正转任吏房司吏,而且刑房司吏也由刑房典吏接任,这更是把刑房一干人弄得心潮涌动,都觉得府丞大人如此信重刑房之人,是对刑房一帮人的认可,他们不能辜负这份信重。

  李文正也点头认可李建兴的说法。

  其实他之前和李建兴的关系不算十分亲近,但是合作多年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在刑房中和三班衙役里,各自有各自的一帮人,正因为如此在李文正被冯紫英选为吏房司吏之后征求他的意见谁来接任刑房司吏时,李文正考虑再三还是推荐了并非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李建兴。

  因为他清楚他走后,也只有李建兴才能把刑房司吏这个位置坐稳,也只有李建兴才能协助冯大人在后续京通二仓大案的办理中做到最让冯大人满意。

  若是因为自己一己私欲,导致这桩案件的查办最后没有达到最佳效果,那无疑会让冯大人对自己的眼光和心胸都要产生怀疑。

  他可不希望才坐上吏房司吏位置没隔多久就要被撤换下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力荐李建兴,而随后代理刑房司吏的李建兴的表现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所以李文正也能在冯紫英面前挺直胸膛。

  “瞧,大人府上等候拜会的人可不少啊。”李文正放缓脚步,目光游移,“唔,那是中城兵马司的梁指挥大人吧?出来了,嗯,那辆马车我认得,忠惠王府的,我只听闻大人和忠顺王爷关系密切,没想到忠惠王爷也和大人有来往,……,那是谁?建兴,应该是通州知府房大人吧?他那个长随我认识,没错,就是他,……”

  李文正忍不住捋须,上一次来,只是把拜帖和礼物送来,但是他也知道没资格拜会,所以搁下就走,这一次来不一样,也是提前得到了冯大人的首肯,所以才会和李建兴联袂而至。

  没想到一来就看到了来往络绎不绝的场面,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此情形,也是十分震动,由此可见冯大人在京中的声名和威势。

  “那便是云川伯府?”李建兴也饶有兴致地打量,“再过去就是呼伦侯府了吧?”

  “嗯,大人一门三兼祧,听说三房还没过门儿,是原来两淮巡盐御史林公的女儿,不过也快了,听说就是明年的事儿。”李文章消息可定要比李建兴灵通许多。

  “那倒是要好好祝贺一下大人。”李建兴点点头。

  “走吧,差不多了。”二人身后也跟着小厮,帮着提着礼盒。

  登门拜会,基本规矩还是要讲,虽然冯大人再三重申拒礼,但这年头初次登门拜会,岂有不备礼之理。

  冯府的门子很客气,完全没有二人想象的那种倨傲或者贪婪,而且极守规矩。

  看得出来这几个门房都是军中出身,而且多是腿脚或者身上有残疾,甚至还有一人独目,估计都是军中搏杀所留。

  由此可见冯家十分顾念旧情,这些门子显然是跟随冯大人父亲原来在边墙上拼杀留下了残疾,却被冯家都安排在了自家府上来吃个安稳饭,有这样的主帅可谓仁义无双了。

  门包是早就备好的,来之前李文正就打听过,冯府门包有规矩,不能超过五十钱,超过拒收。

  京中贵人们的府上门子是最难打发的一帮人,欺上瞒下,吃拿卡要,屡见不鲜,更有猖獗者遇到紧要时候,一度索要门包高达一两二两也不少见。

  冯紫英最早是不想让自己府邸收取门包的,但是这是京中官员府邸惯例,若是自自家破坏这个规矩,反倒是显得自己鹤立鸡群,成了众矢之的了,所以他索性给府里门房定了规矩,最多只收五十钱,若是不给者,反而要刻意替自己记下。

  像练国事、郑崇俭和方有度这些人来自然是不需要给门包的,门房们也都熟识,反倒是像忠顺王这些人来了,虽然也熟悉,也还要专门打发一二,这也是士人同学和其他官员们的一种风格区别。

  门房将二人引了进去,进了外院之后,门房便不再管,有专门的府中小厮或者丫头来引入。

  小丫鬟将二人引导中院侧门,一个身材高挑面目白皙的俊俏丫鬟,早已经候着,微微一福之后,“二位大人请随奴婢来,我家大爷此时还有客人,请稍候。”

  李文正和李建兴也悄悄打量着这神武将军府的格局。

  看起来也应该是一座有些年成的老宅,三进院子带着旁边的跨院,像冯大人待人见客的书房应该就是这东侧跨院了。

  这丫头一口京音,但像李文正和李建兴这种土生土长的京中土著却能听得出来这丫头的言语中带着几分南直口音,比起京音爽脆多了几分软糯。

  可据李文正和李建兴所知,冯大人祖籍应该是山东,久居山西大同,像这种关键岗位上的贴身丫鬟多半是自幼跟随的才对,不该有南音才对。

  当然这种猜测也不过是在心中一晃而过,人家冯大人家中用什么丫鬟奴仆自然不关他们事,他们只想最大限度了解熟悉自己这位决定自己命运的顶头上司的一切,以便日后能更有效地拉近关系。

  金钏儿把二人带到候客室,安排小丫鬟替二位客人送上茶来,便欲离开。

  李文正却笑着叫住对方:“这位姑娘,我二人是大人下属,此番是第一次来大人府上,若是有什么不懂,还请这位姑娘多多提醒。”

  随即李文正和李建章便送上一份伴手礼,一个小锦囊。

  金钏儿吃了一惊,赶紧推辞:“二位大人,你们是大爷下属,更是大人客人,应当知道冯府规矩,断不允许这等事情,切莫害了奴婢。”

  李文正和李建兴都暗自点头,都说冯府治家严格,倒是名副其实。

  “那是我们唐突了,其实我们也只是一份心意,并无其他意图,……”

  金钏儿连连摆手,“断不可为,日后二位大人在我们冯府也切莫如此,否则只会让大爷失望。”

  上司审视下属,下属亦要掂量上司,此所谓君择臣以才,臣择君以明,对于上司下属来说亦是如此。

  冯紫英看中二人是这二人能力不俗,情况熟悉,而且愿意跟附自己,那么二人待冯紫英也是看到了冯紫英前程远大,做事果敢,当然在私德方面也是一方面,如果过于贪财好利,也非良君。

  从现在观察了解到的冯府家风来看,冯紫英应该是一个可堪跟附的君上。

第二百六十八章 问计

  冯紫英没想到金钏儿的表现如此优秀,也能给两个下属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此时正在和忠惠王相谈甚欢。

  “听闻王爷要出任京营节度使?”冯紫英含笑问道:“皇上秋狝在即,却把如此重要位置交给王爷,可谓推心置腹啊。”

  虽然冯紫英想过朝廷最好能把王子腾调虎离山挪出登莱镇,京营节度使应该是一个可以打动王子腾的职位,这样王子腾就算是重返这个职位,但经过这两年的调整,他也不可能在控制得住京营,而要好生经营的话,每个两三年不行,有这两年时间,朝廷可以在其他方面花功夫来解决问题,但他也知道永隆帝怕是不会冒这个线。

  用忠惠王算是一个权宜之计,一来这个职位还有些影响力,二来忠惠王也算可靠,三来忠惠王可以集中精力采取各种收买拉拢手段去和陈继先争夺五军营的控制权,毕竟他是实打实的正牌子亲王,皇上的亲弟弟,这份血缘关系还是有些感召力的,肯定会有一些在陈继先手底下不那么得意的将领愿意另择山头搏一搏。

  忠惠王也是一惊,这等隐秘之事也被这小子知晓了,但是转念一想对方虽然年轻,可却是顺天府丞,这京师城里都是他治下,消息灵通并不惊讶,更何况人家老爹还是三边总督,在军中跟脚深厚。

  而且京营里边不少人受惠于冯紫英甚多,从内喀尔喀人那里赎人回来之后,中高级武将不说,但中低级军官仍然有不少人重新进了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