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437章

作者:瑞根

  所以他要写这封信提醒汪文言,该把重心适当调整了,等到永平府经历了蒙古人侵袭这一波之后,冯紫英自信有把握来好好梳理一番了,而朝中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看见晴雯脸色不太好看的出来,香菱也有些惊讶。

  爷对晴雯的心思这阖府上下谁不知晓,怎么晴雯不远数百里来,爷却只是询问了一番便打发了出来,连体己话都没说几句?

  香菱踮起脚尖向里瞥了一眼,却见冯紫英提笔疾书,知道也肯定是在忙正事,这才上前拉着晴雯的手,像是看破了晴雯内心郁闷,笑着道:“你是不知道,爷来了永平府可和在京师城里大不一样了,几乎每日都是如此,不是处理公文,就是何人谈话,要不就是写信,……”

  “有这么忙?”晴雯撇了撇嘴,意似不信。

  “真的,见你之前,东府的小蓉大爷还来了,爷还见了他一面呢。”香菱见晴雯不信,赶紧道。

  “小蓉大爷?!”晴雯吃了一惊,“爷好像和东府那边儿没多少交情吧?宝二爷和环三爷都未曾来过这边,怎么小蓉大爷却还来永平了?”

  “谁知道?”香菱摊摊手,然后又拉着晴雯,“所以你也别觉得爷冷淡了你,冷淡谁也不会冷淡你吧,……”

  晴雯翻了个白眼儿,香菱这丫头就是老实,说奉承话都不会说,但晴雯也知道对方好心,摇摇头:“我倒不是在意这个,只是觉得这一趟跑得蹊跷,奶奶固然不满意,爷估计心情也不会好,但我不来还不行。”

  “怎么了?”香菱讶异地问道:“不是奶奶让你来的么?”

  香菱声音略大,那边儿金钏儿也从门洞里钻了出来,看着晴雯,“不是奶奶叫你来的?晴雯,那你怎么来的?”

  晴雯和金钏儿关系很淡,虽说人前都还能维持着一个体面,但是真正无人的时候,却不会惯着谁,晴雯尤其是看不惯金钏儿以爷身边大丫鬟架势自居,冷着脸道:“我说了不是奶奶让我来的么?”

  金钏儿一怔,瞅了一眼香菱,见香菱仍然是迷迷瞪瞪的模样,知道这丫头就这样,也懒得多问她,只看着晴雯:“晴雯,你也莫要仗着奶奶喜欢你就自作主张,咱们当奴婢的得有分寸,……”

  晴雯恼了,“金钏儿,你这话该说你自己,我来去哪儿我自己心里有数,真要恶了也和奶奶的心意,我自个儿走人,不劳您记挂,……”

  金钏儿也不在意,反而笑了起来,“那就好,好歹我和你也都是荣国府出来的,现在在府里做事儿,不想丢了我们自家颜面,……”

第一百七十章 海龙囤

  晴雯睃了对方一眼,她也知道金钏儿的性子,倒不完全是那种不知进退的,但今日来永平府的行径的确有些诡异,连奶奶都觉得棘手。

  当初对自己去不去见抱琴奶奶就有些纠结,虽然最后还是同意自己去了,但对于自己面对抱琴时候说些什么,奶奶也是叮嘱了一番,甚至连鸳鸯在路上也都有些担心,让自己稍微收着点儿,别什么都往外倒。

  晴雯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贾家的心气似乎在慢慢散了,再无复有往日那种淡定平和的泰然。

  以往无论是老祖宗、太太加琏二奶奶,三位一体,基本上就能把荣国府这边的事儿给撑起来,但现在,琏二奶奶还在勉力维持,但是她和琏二爷和离了,底气就没那么足了,老祖宗和太太因为大姑娘入宫的事儿似乎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也有些沮丧和彷徨。

  再加上二位老爷似乎也有些心思不属的,也托带着阖府上下都有些迷茫。

  连她回荣国府一趟见到昔日许多伙伴熟人,都能感觉到那种精气神的黯淡。

  这一点也能从鸳鸯的态度能看出来,原本大家都觉得大姑娘进宫是整个贾家的荣耀,对贾家前途会大有帮助,但是现在看来那纯粹就是一个虚幻。

  大姑娘在宫中似乎很不得宠,甚至还可能拖累贾家,这也使得大家对大姑娘的许多事情和要求也就有点儿疑虑了,所以鸳鸯才会提醒晴雯。

  “金钏儿,我是冯家人,自然省得,但贾家那边和冯家这边也息息相关,你以为你比爷和奶奶还聪明不成?要不爷怎么会在娘娘省亲时去见娘娘,而奶奶还要让我去一趟贾府?”晴雯没客气,“你的好心我明白,但也莫要把人家都当做傻子。”

  金钏儿笑了起来,对晴雯的这种直爽火辣性子她早就习以为常了,“嗯,我也就是提醒一下,莫要误导了爷,我也知道爷和贾家那边有牵扯不断的关系,但现在爷都到了永平府了,许多事情恐怕力有未逮,回去之后若是贾家那边来打探,晴雯你也要好生解释才是。”

  晴雯轻轻哼了一声,不再说话,而金钏也不在意,“走吧,先去休息,我估计爷待会儿写完信,还要有事儿问你,在永平府好生将息两日,也聊解你的相思……”

  晴雯最是佩服金钏儿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厚脸皮,虽然是个冷性子,但是平素里该怎么却是拿足了她作为首席丫鬟的架子,像这种自己横眉冷对,对方却还能笑意盈面的来招呼自己,自己真的做不到。

  不过对方话语里略大揶揄的味道还是让晴雯有些耳根子发烧,“金钏儿,你少在那里嚼舌根,……”

  “我怎么嚼舌根了?难道说你没记挂着爷?还是爷不喜欢你了?你来一趟也不容易,我待会儿就给爷说,索性就把好事儿办了,你也在这永平府歇息几日再回去,……”

  金钏儿一番话把晴雯说得脸红筋涨,便是却有此心,此番也不可能了,恨得牙痒痒,“浪蹄子,你以为人家都和你一样,成日里就想那些事儿?没得辱没人,……”

  “怎么,跟了爷还能辱没了你不成?”金钏儿也不饶人,语气却更刁钻,“你敢说你就没想过念过爷梳拢你?”

  被金钏儿挤兑得无法回答,晴雯又不愿意昧心撒谎,只能杏目圆睁,恶狠狠地道:“我念着爷那也是我的事儿,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别以为拔了个头筹就觉得自己是大丫鬟了,还说不定是谁呢?”

  金钏儿冷笑,“哟,还真说出心里话来了,怎么舍你其谁?”

  晴雯也同样回报以冷笑,“若是论精细周全,我是不如你的,但可别以为只有你了,鸳鸯和平儿可不会输于你,……”

  金钏儿心中微凛。

  说内心话,金钏儿还真没觉得晴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虽说晴雯生得俊俏一些,但是以色侍人不长久,这句老话谁都明白,更何况本来也就是一个通房丫头的命,能生儿子恐怕才能有抬妾的机会。

  看看这爷身边的女人,不说大奶奶和宝钗、黛玉三个正妻了,便是未来可能是妾室和丫头们中,又有几个姿容差了?

  妙玉和薛宝琴,欺霜压雪,姿容绝顶,还有那二姑娘的模样也一样不输于人,这二尤也是胡姬模样,颇得爷的宠爱,但这都是皮囊表象。

  金钏儿明白自己的身份,找得准自己的位置,像几位奶奶身畔的丫头,紫鹃性子柔婉,莺儿性子骄狂,都难以对自己构成挑战,晴雯这丫头虽然很得爷的看重,但她那粗疏火爆性子也不够分量,那二姑娘身边的司棋,也是一样莽撞,虽说那身段很合爷的胃口,但是要在这大丫鬟位置上坐稳,却还不够格。

  但晴雯提到的鸳鸯和平儿,却让金钏儿不敢小觑了。

  原来荣国府中能力压自己的,恐怕也就只有鸳鸯了,但是鸳鸯是跟着老祖宗的,如何会来冯府,除非是爷瞧上了她。

  而平儿也的确不输于自己,但在金钏儿看来,这更不可能,平儿是王家的人,二奶奶虽说和琏二爷和离了,但要么就一直呆在荣国府,要么就只有离开贾家,怎么都应该和冯家扯不上关系才对。

  晴雯这丫头为了压自己的风头,居然把这二人都扯出来了。

  “若是鸳鸯愿意来咱们府里,我当然举双手欢迎,至于平儿,晴雯你这小蹄子少嚼舌头,莫要坏了琏二奶奶名声。”金钏儿双手叉腰,冷哼一声。

  这平儿到冯府,那将和离了的王熙凤置于何地?

  晴雯是个粗疏性子没想到这一点,也觉得自己话没说对,不过在金钏儿面前却不肯输了面子。

  “哼,那谁说得清楚,琏二奶奶现在如何嫁人?不嫁人的话,那平儿难道还能一辈子就这样?琏二奶奶还有一个巧姐儿呢,平儿呢?若是琏二奶奶为平儿好,把平儿给爷,才是最好的安排。”

  还别说,晴雯这话虽然有点儿强词夺理,但是你仔细一琢磨还是那么一回事儿,平儿也才十七八岁,青春正艾,难道就因为跟着的主子和离了,自家也就要孤独终老?

  便是平儿愿意,只怕王熙凤也做不出这等事情来,真要为平儿好,那就该给对方一个机会才对。

  金钏儿也被晴雯的反驳说得一窒,不好反驳,这种可能性到还有,就看爷对平儿有多大兴趣,和琏二奶奶的心思想法了。

  见金钏儿一时间无法反驳,晴雯也知道见好就收,“行了,金钏儿,你那点儿心思谁还能不明白,我来永平是受奶奶安排,你也无需杞人忧天,轮不着你操心的事儿,你也少在那里自我加戏,……”

  金钏儿也冷笑,“该我操心的事儿我就还得要操心,爷都没说什么,还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了?”

  香菱也被这两人的舌剑唇枪弄得头大,平素二人都还能安然相处,怎么这一分手几个月了,却还一见面就顶撞起来了?

  “好了,金钏儿,晴雯,莫要在这里磨嘴皮子,爷听着了,你们俩都得要吃排头。”香菱一只手牵着一个,就往外走,“晴雯你也太燥了,金钏儿也是一片好心,……”

  “行了,香菱你就不用当和事老,她的心思,谁还能不知道?……”

  几个声音渐渐远去,竖起耳朵藏身于门后的冯紫英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等情形他早有预料,只不过没想到尚未在妻妾中爆发出来,却现在丫鬟里边开始现了端倪了,这齐人之福果真不好享啊。

  但这种滋味和感觉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舍弃的,修罗场也远胜于酸葡萄,冯紫英为此不惜赌上一把。

  ……

  巍峨的关城下,几个人伫立不语。

  批发束巾的雄壮男子背负双手,注视着山外。

  在他身后是三个相貌挂相,但是却各有气度的男子,最年长者面目沉肃,吊梢眉,高颧骨,一双隼目锐利无比;居中者面色黝黑,断眉隆准,薄唇短须,有些阴鸷感;最外边一人最年轻,面色相对白一些,穿着一身白衣,手中居然拿着一并折扇,很有点儿翩翩公子的架势,只可惜额际一道伤痕破坏了还算过得去的样貌,让他平添了几分暴戾阴狠。

  另外两人则站在了关门的另一面,和雄壮男子遥遥相对。

  其中一人矮壮敦实,身披甲胄,腰间一柄百炼九环刀就这么活生生的用一尾极简的牛角胶裹缠的刀鞘把刀刃遮掩,使得他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掣刃而出。

  另外一人则是青衫灰巾,低眉顺目,似乎是对地面的蚂蚁搬家格外感兴趣,目光一直落在地面上,久久不愿抬头。

  关城两边,经过镌刻和刷新之后的牌匾被布遮掩着,无人得知其后写着什么,当然,对这几人来说,这却不是秘密。

  “养马城中,百万雄兵擎日月;海龙囤上,半朝天子镇乾坤。”

第一百七十一章 播州杨氏

  “大哥,建州女真那边已经明确复信了,九月中下旬之际,蒙古人和他们都会动手。”矮壮皮甲汉子沉声道:“他们希望得到我们起事的准信。”

  “他们都不给我们一个准确时间,凭什么要我们给他们准确时间?”白衫青年手里玩弄着折扇,不屑一顾地道:“他们还不是想借我们拖住大周,好让他们得尝所愿,到时候他们往边墙外一退,屁事儿没有,可我们呢?往哪里退?就缩在这海龙囤里?那么多人不吃不喝了?”

  听得自己三子反驳自己兄弟,杨应龙,没错,雄壮披发男子就是自诩半朝天子的杨应龙,杨应龙有些不悦。

  矮壮裹甲汉子是他弟弟杨兆龙。

  站在这里的一群人就是整个杨氏一族的核心,杨应龙、杨兆龙两兄弟,杨应龙三个儿子,杨朝栋,杨可栋,杨惟栋,另外那名青衫灰巾士人,则是杨应龙的头号智囊策士孙时泰。

  “时泰,你以为呢?”

  “大人,建州女真如此谨慎倒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知道他们会在秋季南下,大周肯定也会有许多探子斥候在草原上,其实要判断出蒙古人南下的大致时间并不难,毕竟兵马集结,粮草筹集,这些都瞒不了大周的眼线,但是具体到哪一天,甚至几天之内,那就不好判断了,所以蒙古人肯定不会明确告诉别人他们什么时候动手,而且以现在他们的规模,他们肯定是兵分几路南下,哪一路早一些,哪一路晚一些,也说不清楚,……”

  孙时泰的判断很中肯,“再说了,他们的南下时间和我们关系不大,只要确定他们会南下就足够了,蒙古人不重要,顶多给大周带来一时风雨,关键还是建州女真,……”

  “可是蒙古人表现出来的实力远胜于建州女真啊。”三十出头的青年,也是杨应龙长子的杨朝栋忍不住道:“十二万大军,超过建州女真兵马一倍有多,说不定他们还能重演前明瓦剌大军包围京师城的故事呢,……”

  “大公子,重演又如何?也先还不是在于谦面前半点没讨到好?”孙时泰摇头,“我说了,北元已逝,蒙古人要入主中原永无可能了,……”

  “为什么?”杨可栋接上话。

  “因为时代变了。”孙时泰看了一眼从京师城中逃回来这位二公子,他和这位二公子不熟,而且这位二公子也沉默寡言,鲜有发表意见。

  “铁木真一统蒙古诸部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瓦剌是林中百姓,鞑靼是草原子民,而且还各自为政,为证明自己才是黄金一脉而争斗不休,如果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嫡传正宗而拼杀,其实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辉煌早就结束了,铁木真不是因为他是草原上最尊贵的血脉才变成了成吉思汗,而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武力和实力证明了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当之无愧只能归于他铁木真,……”

  寓意深刻,杨应龙却是微微点头,他不知道自己几个儿子听明白没有,但他听明白了。

  谁的尊贵都不是天生来的,铁木真用他的盖世武功证明了他的黄金一脉尊贵,同样朱元璋也用他群雄逐鹿中崛起,逐走北元而建立大明证明了朱家血统的正统,同理,张士诚的后裔也能用反扑成功证明大周存在的法理合乎道统。

  “那先生凭什么认为建州女真就比蒙古人更强呢?”杨可栋并不罢休。

  “很简单,努尔哈赤能够统一整个建州女真,而且兼并了半个海西女真,连草原上的科尔沁部本来是东蒙古人都甘愿投效他,东海女真也迟早要落入他手,二公子不觉得他有点儿像斡难河会盟之前的铁木真么?”

  孙时泰的话不但让杨氏三子变色,亦让杨应龙和杨兆龙兄弟动容。

  “先生是不是把努尔哈赤推得太高了?努尔哈赤何德何能与铁木真相比?”杨应龙摇头,“整个女真便是统一也不要过百万户,而铁木真横扫蒙古之后,金、夏便无法与之匹敌,而灭金夏侯,天下便再无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宋亦不能,但现在就算是努尔哈赤一统建州、海西和东海,又如何能与统一的大周相提并论,我以为努尔哈赤能拿下辽东便是极限了。”

  “大人可明白努尔哈赤拿下辽东意味着什么?”青衫文士孙时泰沉声问道。

  “意味着什么?”杨应龙沉吟着自问一句,“意味着努尔哈赤完成了辽东各方势力整合,不仅仅是他们女真,而且还包括辽东北地的汉人也归附于他麾下了?”

  青衫文士给了杨应龙一个赞许的目光,“对,那大人可知道辽东汉人有多少?”

  “几十万吧?”杨应龙犹豫地道,他也不确定,倒是次子杨可栋回来之后向他汇报过辽东那边的情况。

  “不止,远远不止。”孙时泰断然摇头,“几十万户还差不多,余十余年前曾经去过辽东,仅仅是辽西走廊一带军户和眷属就超过十万户,五十万人,如果加上辽东、辽南,也就是所谓的大辽东,户数不会低于五十万户,二百万人,但这十余年来,随着宽甸六堡丢失,许多汉人成为建州女真的附籍汉人,估计这二十年里,归附建州女真的汉人不会低于十万,甚至十五万,努尔哈赤这才有本钱敢和大周在辽东争雄,……”

  杨应龙明白了孙时泰的意思,“先生意思是说一旦建州女真拿下了辽东,辽东汉人变成了努尔哈赤的部属,其就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这我不好说,要看努尔哈赤自身,但这二百万汉人哪怕只有一半归附了努尔哈赤,建州女真的实力都会迎来一个不可想象的膨胀,女真人只会渔猎打仗,不事耕种制作,但汉人加入进去,他们的粮食后勤可以得到保障,他们的盔甲武器可以得到满足,而且当努尔哈赤在辽东具备了压倒性优势之后,东蒙古诸部要么臣服,嗯,科尔沁人已经先行一步了,要么被覆灭吞并,要么就只有西迁,到那个时候整合了女真、蒙古和辽东汉人的建州女真恐怕才真的具备了和当年也先叩关南下的实力了。”

  孙时泰的总结让杨应龙和其他几人都陷入了沉思。

  “那孙先生的之意是什么呢?”还是杨可栋发话,这一次他很活跃,与寻常截然不同,“努尔哈赤要拿下辽东,我们姑且不讨论他成不成,即便是要成功,只怕没有十年八年也不可能吧,但我们杨氏播州,能够抗衡得住大周十年的清剿?”

  杨可栋的质疑也在孙时泰的预料之中,以播州这点儿实力,要想抗衡大周显然不可能,别说十年,三年都够呛,哪怕前期做了很多准备,但和大周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不值一提。

  “建州女真要想十年内拿下辽东,我估计做不到,十五年到二十年,成功几率比较大。”孙时泰实事求是,“如果他能迅速收服东蒙古,这个进度也许能快一些,但无论如何不会低于十年,至于我们播州,如果硬扛大周,肯定是以卵击石,但是二公子,您要看到,这边可不仅仅是我们播州,贵州的水西,那边的永宁,还有诸多土司其实都在看着我们,我们不是一家在战斗,无数人都希望我们能获胜,……”

  “这又有什么意义?他们不过是希望我们能替他们火中取栗,但他们却不肯加入进来。”杨可栋仍然坚持:“可我们能坚持多久?半年,一年?还是两年?大周的登莱军已经来了湖广,原来兵部职方司的员外郎耿如杞出任重庆府同知,这明显就是针对我们播州而来,我们却还在这里坐而论道,却提不出如何来应对,孙先生这番话更像是安慰我等啊,……”

  杨应龙皱起眉头。

  次子不客气他清楚原因,杨可栋一直不太看好此番和大周的冲突,也不认为女真和蒙古人就真正能给大周带来多大的威胁和牵制,认为只要大周倾力一击,播州根本抵挡不住大周的进攻,只会沦为建州女真和蒙古人的垫脚石。

  “可栋,怎么和孙先生说话的?”杨应龙怒叱道。

  “父亲,我说话可能直了一些,但是却是为咱们播州好,播州杨氏传承千年,却不能到我们这一辈的恣意妄为而毁了,……”杨可栋毫不客气地道。

  他在京师城呆了那么多年,对大周的底蕴看得太清楚了,虽然他也看到了大周内部各种滋生的弊端和问题,但是他一直坚持无论如何大周都不是区区一个播州杨氏可以挑战的,哪怕是加上蒙古人和女真人也不行,除非大周内部自己乱了。

  “大胆,放肆!”杨应龙暴怒,“你在京师呆了几年,我还以为能长点儿见识,没想到却是被吓破了胆,播州杨家怎么出了你这样一个懦弱胆怯的家伙!”

第一百七十二章 舌战

  孙时泰向前一步,制止了杨应龙的暴怒,坦然道:“大人,我倒是觉得二公子所说不无道理。”

  杨应龙脸色一阴,“孙先生,你无须替这个逆子解释,我看他就是……”

  “大人!”孙时泰摇头,“二公子在京师城中多年,见多识广,自然有其依据,没错,我们播州要和大周抗衡,就现状来说,是以卵击石,蒙古人和建州女真起不到太大作用,顶多也就是一个牵制,大周如果真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攻打播州,我们顶不住。”

  杨可栋注意到了孙时泰所提到的“不惜一切代价”几个字,心中冷笑,他知道对方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

  他没有给自己父亲和孙时泰面子,径直道:“孙先生是想要说大周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来打我们播州么?”

  孙时泰这个时候才真的有点儿惊讶了。

  这个杨二公子看来在京师城里这么些年并没有混吃等死,还是有些见识啊,居然一眼就瞧出了自己话语里隐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