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148章

作者:瑞根

  顾秉谦惘然若失,自己落败了?

  但李邦华和朱国祯却都是神色肃穆,交头接耳。

  未必。

  冯紫英倒是脸色坦然,昂然宣布第二轮第三位投票开始。

  结局很快出来,乔应甲脸色煞白。

  十七票!

  甚至比顾秉谦还少了一票!

  除了冯系五票外,他竟然未能在其他弃权票中赢得一票!

  原本已经黯然神伤的顾秉谦顿时容光焕发,猛然间又重新精神抖擞起来。

  这样的变故连他都没想到,没想到湖广士人中其他四人都没有给乔应甲一票,三名岭南和西南重臣中也同样没给他一票。

  惨淡若斯!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一人能生出,也意味着自己可以继续以看守内阁代理首辅的名义继续担任首辅,一样可以执政!

  一时间顾秉谦志得意满,昂然四顾。

第七百七十二章 满堂皆惊

  冯紫英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种结果。

  相较于顾秉谦被外界评价为软弱,乔应甲显得更加刚愎强硬,更加保守古板,与齐永泰相比,他的人格魅力相差甚多,以至于在后期齐永泰都曾经生出过让崔景荣或者韩爌代替乔应甲的心思。

  但崔景荣性格过于温和,且没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在北地士人中影响力不足,哪怕他是吏部尚书,而韩爌其实和乔应甲差不多,都属于那种强硬教条的性格,缺乏人格魅力。

  正因为如此,最终齐永泰还是只能把乔应甲推上来,让其入阁,希望他能在阁臣位置上有所改变,但很显然这个希望没能实现。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现实的奢望。

  所以在顾秉谦虽然没能赢得多少中立票支持的情况下,本该有所作为的乔应甲反而遭遇了更大的失败,起码顾秉谦还能获得两张湖广重臣的票,而他却连一张都没能得到,而不支持他的北地士人一样坚决不支持他,比如曹于汴和袁可立。

  这意味着他不但没能在北地士人中赢得足够支持,而且在北地士人之外其他士人中更是遭遇了全面的反对,这对于坚决支持他的韩爌、孙居相、孙鼎相等人也是一大打击。

  如果不是冯紫英的支持,估计冯系其他重臣也不会投票给他,那他只能得到可怜的十二票,这全是来自北地士人。

  “紫英,最后结果出来了吧?”顾秉谦终于舒了一口气,有些矜持地颔首,“都御史们认可了?”

  冯紫英笑了笑,“没有问题,已经认证了。”

  冯紫英宣布了这一认证,乔应甲只得十七票,比顾秉谦还要少一票。

  殿中一片哗然。

  很多人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但也有不少人预料到了这种局面。

  这其实就是第一轮投票的一个延后映射,没太大变化,该投的早就投了,不投的始终不投。

  “那……”还没有等到顾秉谦说话,冯紫英已经抢先一部微笑着道:“恐怕我们大周朝还从未出现过这种局面啊,两轮投票,居然会变成这样一种不伦不类的情形,……”

  顾秉谦有些讶然,他感觉到对方话语里有一些说不出的味道来,不伦不类?这个词儿可用得有些难听了。

  按照顾秉谦的想象,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那就该宣布推选失败,他不但是本届首辅,而且在第二轮投票中依然最高,那么最起码他就应该能够继续担任看守内阁的代理首辅,继续主持内阁工作。

  虽说这代理首辅名称不好听,而且自己的权威也受到了动摇,但是首辅就是首辅,代理首辅一样履行首辅的职责,和往常相比,变化不是太大。

  但他似乎感觉到冯紫英话似乎有些期待着什么。

  冯紫英抿了抿嘴,却没有再说话,只是把眼睑垂下来。

  还没有等顾秉谦回过神来,一直在旁边从未说过话宛如隐形人的末位群辅徐光启却突然抬起头来,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一般,清了清嗓子道:“二轮投票三位候选人都未能过半,这种局面恐怕不利于朝廷今后的诸项事务推进,尤其是在当下时不我待的情况下,这样很不合时,是不是应该考虑其他办法来予以解决?”

  还没有等顾秉谦回应,乔应甲已经目光灼灼地盯着了这个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而一直以顾秉谦附庸存在的同僚。

  说实话,乔应甲一直没能弄明白当初怎么会把这一位给推举进了内阁。

  就因为大家争执不下,还是因为这个家伙不问政治,只管好他那一摊子事?还是顾秉谦觉得他老实可以随意拿捏?

  乔应甲承认徐光启是能做事的,尤其是工部和农部这两块的具体事务中都做得相当不错,而且顾秉谦交给他的这些事项他基本山都能做好,这也让徐光启在农部和工部中下层官僚中颇有威信,但乔应甲也不认为徐光启有点儿这些资本就可以入阁了。

  这朝廷扳起指头一算,比徐光启资格多的能力强也不少,如李邦华、韩爌、崔景荣、柴恪,这些人哪一个比他逊色?但现实就是徐光启就入阁了。

  好在徐光启入阁后很老实,从不插手他分管事项之外的事儿,对于内阁内部的争执也从不插嘴,存在感很低。

  但乔应甲还是一直对这个家伙保持着高度警惕性,一个能悄无声息挤掉其他人入阁,乔应甲从来不敢小觑。

  所以当徐光启在这等时候突然插话发言时,乔应甲立即就紧张起来了。

  “子先,看来你有不同意见?”虽然感觉到了一丝危机,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意外的话,那顾秉谦就要继续留任首辅,这局面定下来再改就很难了,所以乔应甲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徐光启落落地方地回应道:“的确有些想法,非是为人,而是为国。”

  “那说来听听吧,正好大家都在,也可以群策群力啊。”乔应甲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而来,难道对方还有什么新的路数出来打破这个僵局?

  徐光启等的就是这句话,而这个时候顾秉谦似乎也意识到了一点儿什么,就想要打断徐光启的发言,但是徐光启已经抢在他前面宏声道:“既然三位候选人都未能过半,说明大家对三位候选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难以得到大多数人支持,也难以汇聚大多数人的意愿,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再考虑一下其他候选人呢?在此,我以内阁阁臣的身份举荐冯铿作为首辅候选人,相信紫英应该可以获得五名重臣的附议,……”

  徐光启的声音很大,哪怕是在最后排的一些重臣也都听到了徐光启这突如其来的建议,一时间轰然作响,相互耳语。

  还没等到顾官乔三人插话阻止,面带兴奋之色的黄士俊和黄公辅与韦蕃交换了惊喜的目光,同时出列:“我等三人附议!”

  没想到这三位岭南西南士人还抢在了自己的前面,练国事、傅试、潘汝桢和耿如杞四人也同时交换眼神,一起出列:“我等四人也附议!”

  一名阁臣提议举荐,五名以上重臣附议,即可获得投票选举的资格了,一时间满堂皆惊。

第七百七十三章 爆炸性,挑战

  面对着这一爆炸性的建议轰然炸响在殿中,忍不住相互交头接耳的重臣们都有些彷徨无计,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冯紫英却是略感惊讶之后也有几分沉思之色,似乎是对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提议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落在顾官乔三人眼中,却是滋味复杂。

  他们绝不相信冯紫英事先会对这一“变故”一无所知,徐光启这等宛如内阁中的隐形人角色,今日竟敢在大朝会上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最强音,简直不可想象。

  这里边难道没有冯紫英的唆使和打气?想一想也不可能。

  这真是彻头彻尾就是冯紫英一手炮制的一桩“意外”,但这个意外带来的巨大冲击却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面对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顾官乔三人,徐光启此时内心一样紧张无比,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慌,而且要有条不紊地把后续的程序走完,只有这样,才能在程序上毫无瑕疵,避免日后可能生出的风波来。

  现在这几位脑袋是一下子被打懵了,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事情,但是只要慢慢缓过劲儿来,他们就会立即寻找出很多对策来延阻,甚至是制止这样一个同样相当疯狂的举措。

  现在他就是要利用顾官乔三人在法理上无法阻拦自己的提议,同时也要给对方三人一个错觉,那就是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宣泻不满的临时性举措,而冯紫英也没有可能获得成功。

  只要能让他们内心因为这一点而产生一些犹疑,让这样一个程序走下去,那么后续就算是他们三人中谁想要反悔反对,也都来不及了。

  “若是诸位殿中各位没有异议的话,这内阁中只怕也没有其他人合适,我便主动请缨担任这一轮推举投票的主持人,……”

  徐光启不给众人太多思考的余地,而且他也说得在理,这内阁五人中,顾官乔仨人都是第一轮候选者,也算是利益相关者,自然不能充当主持人,冯铿则是本轮投票的当事人,更不能充当主持人,也就只有他这个敬陪末座的阁臣来主持了。

  挥手一示意,早已经准备停当的左副都御史刘思诲看了一眼还处于惊骇震撼之中的顾秉谦,而另一位右副都御使马士英更是满面红光,立即把早早收罗起来的玉圭重新分发了下去。

  玉圭发了下来,也就意味着第三轮的投票不可避免,这个时候顾秉谦、官应震和乔应甲也在紧急地思考着这样一个巨大变化会带来什么?

  这当然不可能是徐光启的临时起意,但是之前以三人的人脉和耳目都没有听到半点冯紫英拉票的声音,这说明也不是冯紫英与徐光启蓄意预谋。

  如果是那样的话,顾官乔仨人相信再怎么都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不可能毫无觉察。

  如果早早觉察冯紫英有阴谋,那这一次推举的策划方案也不可能这样搞,甚至可能就直接变成三人投票,淘汰得票最少的,然后再由前二人对决,得票多者为胜者,直接为首辅,彻底斩断冯紫英的可能。

  正因为三人都没有绝对把握,所以才会用了这样一个冯紫英的建议,但是现在看来却成了冯紫英“偷袭”的机会。

  但同样这也是冯紫英的一次冒险,他的基本盘加上他自己也只有五票,就算是岭南、西南士人支持他又如何?也不过区区八票,距离二十一票相差太大,根本不可能有机会。

  不过顾秉谦和乔应甲却觉得这可能是冯紫英的一种“示威”,或者说展示实力。

  如果岭南、西南士人都真的齐齐汇聚在冯紫英的麾下,那么拥有八票支持的冯紫英就真的压倒了官应震一头,成为朝中一座谁也无法忽视的“山头”。

  无论是顾秉谦还是乔应甲当选首辅,那也都不得不考虑如果冯紫英要竞争次辅的话,自己该如何选择?

  瞄准次辅之位,实际上就是为下一任首辅做准备,但即便如此,也都让顾秉谦和乔应甲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虽然他们也承认冯紫英这么做在情理之中,一个不想当首辅的阁臣就不是好阁臣,但问题是冯紫英才三十岁出头啊,这就算是五年后,他当首辅,也才三十七八,这个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一点的时候了,他们现在更为担心的这一轮冯紫英的“实力展示”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

  虽说理论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意外,顾秉谦和乔应甲都立即盘算了除了这已经附议的八票外,冯紫英还可能“意外”得到哪些票。

  比如曹于汴这一北地的“叛逃”票,因为不满乔应甲没投乔应甲的票,但也没有给其他人投票。

  比如吴道南,因为不满顾秉谦而没有和江南士人保持一致投了弃权票的。

  还比如最末尾的贾化,据说和冯紫英是有些瓜葛的,种种可能都存在。

  不过没听说冯紫英和曹于汴有多少交道,曹于汴不至于这么荒唐去给一个才三十出头的家伙投票才对。

  而吴道南更不可能,在顺天府时一个府尹一个府丞,两人相处并不融洽,面和心不和,准确的说冯紫英风头压倒了吴道南,相信没有哪个人会高兴。

  至于贾化,乔应甲其实也知道冯紫英和贾化这两年日渐疏远,贾化已经隐隐成为了顾秉谦的班底了。

  除开这三票外,还有谁?

  顾秉谦和乔应甲都在交换着眼色,最终却都望向了官应震。

  最大的变数来自于官应震。

  官应震已经败了。

  或者说,如果爱惜颜面的话,官应震都应该要考虑退隐了。

  作为湖广士人的首领,作为本届内阁的次辅,他却在这一次票决中惨败,得票远逊于顾乔二人。

  而且从现在西南、岭南士人选择了冯紫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来看,湖广士人的策略也失败了,官应震没能赢得非主流士人的心。

  这种情形下,冯紫英代表的冯系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湖广系(楚党)的势力了。

  如果湖广士人全数都把票投给了冯紫英,那么这六票加入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可以陡然增加到十四票,如果再加上曹于汴、吴道南和贾化这几票大家都不是很确定的票数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就有可能超过十七票了,虽然距离过半依然遥远,但带来的挑战性就骤然增加了。

  因为这意味着冯系、非主流系(西南、岭南)、湖广系这三支合流,已经压倒了单独的江南系和北地系士人,他理所当然可以选择和谁合作了,甚至还能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哪怕是他当次辅,只怕那个首辅也会当得相当难受。

  官应震当然感受到了来自顾秉谦和乔应甲的目光,但他此时内心却是说不出迷茫。

  之前他确定了自己失败之后便不再约束湖广重臣们的投票态度,郭正域和熊廷弼便投了顾秉谦一票,其余人都彻底弃权,可现在面对对冯紫英的投票呢?

  官应震可以肯定,柴恪、杨鹤、郭正域这三人只怕是要投冯紫英的,杨涟和熊廷弼则不好说,自己的态度呢?需要重新改变,要求他们投或者不投冯紫英么?

  纠结彷徨。

  他需要搞清楚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一旦投了冯紫英,而冯紫英又真的胜出了呢?

  相较于顾秉谦和乔应甲还在觉得冯紫英不可能得票过半,官应震却没有他们那么强的信心。

  一旦湖广士人都投了冯紫英,冯紫英就拿下十四票,加上徐光启这一票,就十五票了,另外六票看起来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但官应震觉得冯紫英仍然是有机会的。

  像工部左侍郎李之藻,这人和徐光启关系尤为密切,而且与冯紫英很多在格物上的观念一致,都在积极推动未来科举要加入格物内容,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但官应震却知道。

  另外官应震还知道江南士人中其实凝聚力很弱,顾秉谦表面上是江南士人领袖,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可以取代者,那就不好说了。

  冯紫英虽然出身北地,但是看看他身边的人,潘汝桢是安庆人,傅试是金陵人,两个核心幕僚,汪文言徽州歙县人,吴耀青徐州人,再加上其三房妻室,沈氏、林氏都是苏州人,薛氏是金陵人,全数来自江南,而且众所周知其与江南商人的关系尤为密切,不亚于山陕商人,开海之略更是赢得了江南商人的欢心,这种情形下,谁敢说这这十多个江南籍重臣中不会受到影响?

  同样,反过来他的北地出身也会影响到北地籍重臣的态度。

  就算是乔应甲对北地士人控制力强,但是乔应甲太过强硬保守的风格一样也有很大副作用,那些对乔应甲作风不太满意的北地籍重臣亦有不少,只是平素不敢表露出来,但这个关键时候呢?

第七百七十四章 釜底抽薪,黑虎掏心

  就在官应震彷徨茫然之时,徐光启已经很快捷地走完了程序,开始宣布投票开始。

  到最后官应震也没有能拿定主意,最终只能黯然叹息,任由这一干人自由选择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条案前的玉瓶和玉盘上。

  投入玉瓶,即代表着支持冯铿,而投入玉盘,则意味着反对或者弃权。

  包括冯紫英和顾、官、乔在内的四人都这样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无论结果如何,必要的风度还是需要保持的,哪怕结果可能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