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125章

作者:瑞根

  从紫英现在表现出来的姿态来看,齐永泰没有理由不期待这种奇迹的发生。

  乔应甲与韩爌、孙居相等人的协商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虽然韩爌和孙居相都觉得如此急促地将冯紫英举荐入阁是拔苗助长,对冯紫英长久发展更为不利,但是他们也承认冯紫英这几年成长很快,又是近三年里连立大功,又有治下陕西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作为印证,所以在齐永泰和乔应甲的坚持下,几人也都接受了齐乔二人的意见。

  至于说崔景荣和王永光那边,齐永泰是亲自谈话的,也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当然不可能人人满意,除开这些领袖外,总还是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士人对此不太满意,认为冯紫英不过是因缘际会,立下的功劳也有些夸大其词,换一个人一样可以做出如此成绩来,对冯紫英的青云直上颇有非议,而直入内阁就更难以接受。

  齐永泰没有提前召冯紫英回来,就是考虑到如果在没有说服众人之前就召冯紫英回来,显得太过操切跋扈和独断专行,在说服众人之后就可以召冯紫英回来了。

  总督本来就是一个临设职务,随时可以召回来,现在回来就可以考虑授其为东阁大学士,以最基本的大学士身份入阁。

  这一系列操作齐永泰不打算拖延下去,想要一气呵成,授顾秉谦为建极殿大学生,授乔应甲为武英殿大学士,而官应震和黄汝良则授文华殿大学士。

  在自己致仕之前,皇帝会挽留性的先授太师和中极殿大学士,然后再致仕。

  齐永泰也知道万统帝对自己不忿很久了,不过他不认为对方敢于在这等事情上做文章,那是对自己一身荣誉的否定,天下士人都不会答应,当然自己也不可能恋栈,既然授予自己太师和中极殿大学士,那自己肯定要荣退的,否则自己声誉一样会被损害。

  对士人来说,这是最重视的东西。

  “都拟好了?”齐永泰喘息了一声,“去请六吉、东鲜和明起他们三位先来,而后去文渊阁。”

  幕僚和长随也都明白自己东翁的心意,恭敬地道:“都拟好了,三位大人来如果看后没问题,就等大家副署即可。”

  若是李三才和汤宾尹不副署也无关紧要,内阁除了自己这个首辅外,只要再有两人副署即可,甚至强势一些的首辅,直接剥夺阁臣们的副署机会,一样有,当然那样可能容易变得众叛亲离,结果就是自己落马了。

  也没有那个首辅连阁臣中都拉不到两个支持自己的,那这个首辅就太失败了,也不配当首辅。

  顾秉谦、官应震和黄汝良都很快来到,也明白齐永泰现在召见他们三人的意图。

  “乘风兄,现在是不是太急切了一些?”官应震忍不住问了一句:“道甫那边再劝一劝如何?”

  “东鲜,若是能行,我又何须如此操切?便是再作一些让步亦可,我做了两手准备,但是他的心思我们都清楚,前日还去见了张景秋,恐怕很难再挽回了,……”

  齐永泰一句话就让三人都乍然色变:“张景秋?他去见了张景秋?”

  张景秋是朝中最为典型的“帝党”,当初就是永隆帝一手简拔起来的,事实上当初顾秉谦和李三才都和永隆帝的提拔有一定关系,但是但顾李二人和张景秋不一样,他们只是亲近于皇帝,和张景秋这种纯粹是依附于皇帝起来的文臣截然不同,所以永隆帝一旦不能视事,张景秋迅速就被边缘化,最后只能致仕,但张景秋毕竟在朝中多年,担任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任职时间都不短,还是有些人脉,而且其退隐之后一直没有太大动静,但万统帝登基之后也曾拉拢过他,但没啥消息出来,很显然张景秋也不太看好万统帝。

  但现在李三才如果去找了张景秋,那意义不一样了,意味着李三才准备开始扛起要“拨乱反正”并拉起一帮人的架势了。

  他本来就是北人,陕西士人中亦有一二倾向于他,汤宾尹、张景秋以及含恨退隐的高攀龙,如果再加上一直跃跃欲试的顾天峻、朱国祯等人,还是颇有些声势的。

  “嗯,刑部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现在卢嵩的龙禁尉也有些闭目塞听了,或许是有些别的心思,我这一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许多精力顾不过来,六吉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处理有些事情也不好办,……”齐永泰顿了一顿,“所以我觉得还是宜早不宜迟,六吉继任首辅,东鲜你接次辅,……”

  这对于黄汝良来说有些不舒服,不过齐永泰已经明确告知他,若是没有特别的变故,顾秉谦就是一任首辅,官应震下一任接任首辅的话,他接次辅,再下一任依次接班,这一次作为弥补,擢拔其乡人许獬出任顺天府丞,这算是相当破格的一个晋升了。

  “乘风兄,皇上那边,……”顾秉谦迟疑了一下,“关于太子的问题,怎么考虑的?”

  顾秉谦有些担心,如果不在太子位子上作妥协,恐怕万统帝不会轻易通过内阁的票拟,而皇帝不予御批和用印,这程序就走不过。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齐永泰淡淡地道:“可这个时候让步妥协了,六吉,你这个首辅可能下一步就更不好当了,皇上会在各种问题上一步一步进逼,你怎么应对?退一步的结果就是退百步,你考虑过没有?”

  “可如果皇上拖着不御批用印,我们怎么办?”官应震反问:“若是寻常事情,皇上不会轻易走这一步,但是这是内阁首辅易人,他当然明白重要性,而且也知道乘风兄你现在的身体拖不起,所以必定会就此发难,……”

  齐永泰沉吟了一下,“不御批亦无不可,只要用印即可,夏秉忠掌印,皇上的字他能描摹八九分,我看过,寻常人识别不出来,他那里没有问题,用印即可,我和他打过招呼了。”

  顾官黄等人面面相觑,没想到素来刚正清峻的齐永泰在这个时候却敢这般操作,看样子也是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只要木已成舟,皇上就算是否认这是他亲笔御批也就无关痛痒了,新一届内阁都已经走马上任了,他这个皇帝也就该老老实实“履职”了。

  而夏秉忠早就是和内阁诸公连为一体,也是内阁安插在宫中的重要棋子,上三亲军那边也和其经常沟通,所以根本没有问题。

  不过也是这夏秉忠一直稳居宫中,连万统帝亦动他不得,若非得内阁全力支持,也不可能如此。

  “既如此,那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官应震和黄汝良交换了一下眼神,点点头,齐永泰早就考虑周全,而顾秉谦显然是一个没什么主意喜欢和稀泥的,日后这内阁还得要官黄二人来撑大局,这也是黄汝良能勉强接受的缘故。

第七百一十九章 摊牌,对决

  这边统一了意见,接下来就是文渊阁里的摊牌了。

  齐永泰知道自己身体不能再拖,只能一鼓作气要把事情办下来,将李三才和汤宾尹二人招来,便告知了自己准备致仕并调整内阁阁臣人员的想法。

  毫无意外,这遭到了李三次和汤宾尹的坚决反对。

  “乘风,你身体不好,想要致仕,那是你的意愿,我们尊重,但这一届内阁尚未期满,我不认为我和嘉宾(汤宾尹)需要配合你一道下来,……”李三才脸色阴沉中夹杂几分愤怒,“阁臣之位不是私相授受,是皇上授予我们教化万民抚治地方的权力,不是哪个个人可以随意剥夺的,对你的意见,我不同意。”

  李三才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汤宾尹更是暴怒不已:“齐永泰,你以为你是首辅就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么?我汤宾尹不是七品芝麻官,我也是文渊阁大学士,这不是你一个首辅可以褫夺罢免的,我和道甫的态度一样,此事没有商量,我们绝不致仕!”

  此时的齐永泰却是气度雍容,面色沉静,“嗯,道甫,嘉宾,我知道你们对此肯定有看法和不同意见,但这也没有关系,作为士人领袖,我想我们莫要沉迷局限于权力地位带来的虚幻自满中,此番我来也是通知你们二位,这份票拟是内阁草拟的,也获得了在京重臣的一致联署,我想这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以为我们大家其实不必把颜面撕破,把事情弄得那么难堪,保持几分士人气度更合适一些。”

  被齐永泰这一番不咸不淡的话轻描淡写顶了回来,李三才和汤宾尹都是面色通红,一时间无从发作。

  在京重臣即京中七部尚书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使以上以及五寺、通政司正三品以上官员,这个数量可不算少,接近三十人,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大周顶级士人,北地、江南、湖广、西南、岭南士人尽皆有之,若是他们都联署了,这的确很有震撼力。

  不过李三才却也不是善茬儿:“乘风,用这种以上压下布置任务的手段来作势,未免就有些太下作了吧?你是首辅,这样点着名要推动这样的联署,谁敢拂逆你的面子?还有,推冯铿入阁,我都不明白你们这是怎么想的,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纵然做了一些事情,就可以凌驾于朝中重臣之上,入阁担当?乘风,你也不怕这些重臣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你致仕退隐之后,也不怕地方上的士绅们抨击攻讦你私心太重罔顾大局?乘风,收手吧,作为老友,我不愿意看到你数十年清誉毁于一旦,你的这种做派或许可以一时间以权力压制大家不敢发声,但是一旦你下来,必定会遭遇民意的反噬!”

  这一番话李三才也是说得义正词严,似乎丝毫不介意自己要被拉下来的意思,反而是替齐永泰清誉着想。

  不过再说得多么动听的话语,对于在座众人来说都不过是小儿科,无论是谁都不会因为对方的话语或者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意愿,这只能是不欢而散。

  “道甫,嘉宾,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既然是首辅,自然要承担起我自己的责任,众人认定的事情,那么我自然要义无反顾做下去,你们不认同,不副署也没有关系,这份票拟我会呈交皇上,然后下发,……”

  李三才和汤宾尹同时冷哼起身,拂袖而去,临走之前,李三才忍不住扭头道:“乘风,你这般一意孤行,不到黄河心不死,必定会遭天下士人谴责,于你名声清誉无益!”

  对于李三才和汤宾尹的拒绝合作,也早在大家预料之中,本来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心平气和的认栽服输,若真是老老实实地联署合作,那齐永泰他们反而会感觉惊异了。

  待到李三才和汤宾尹离去,齐永泰才有些疲惫地道:“估摸着他们指望皇上拒不御批用印,另外我们也要防着萧如薰和麻承勋,……”

  顾秉谦有些紧张,“萧如薰也就罢了,麻承勋不至于吧?稚绳不是说前期麻承勋才找过兵部,希望五军营的换装和粮饷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兵部也同意了么?”

  官应震摇摇头:“萧如薰是道甫一手提拔起来的,没有道甫支持,他这个节度副使根本当不下去,麻承勋倒是一个兵头,五军营也是京中实力最强的军队,神枢营和神机营都不及五军营,但麻承勋态度一直有些模糊,按理说他和飞白(熊廷弼)较为亲近,不会掺和这些事情,……”

  黄汝良摇了摇头:“应该不会,麻承勋是个聪明人,应该看得出来朝中局面由谁掌握,不太可能去冒这种险,虽然五军营实力最强,但神枢营、神机营的土文秀和马进宝都是紫英在的时候擢拔其来的西北将领,起码能对五军营形成制约,另外,上三亲军也牢牢控制着宫禁,还有夏秉忠也是我们得人,道甫和嘉宾要想做什么,也很难绕过,……”

  “卢嵩那边还有些犹豫,估计是没拿定主意,只要皇上继续重用顾诚,卢嵩就不可能倒向那边,所以他现在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也好,拖过这一关,他这个位置也该换了。”齐永泰看了一眼顾秉谦,“六吉,龙禁尉指挥使一定要选好,必须要是我们的人,……”

  顾秉谦点点头,“我明白,卢嵩必须要换,而且还不能只换指挥使,指挥同知,包括下边的千户这些角色,也要有我们的人。”

  顾秉谦的话让众人都赞同,但是又不好明确表态,毕竟作为文臣士人,却还要利用那等鹰犬之辈来掌控朝局,说起来也有些丢脸,但是谁让有一个格格不入的皇帝在上边儿呢。

  不把龙禁尉掌握在自己手中,那皇帝就随时可能用龙禁尉的力量来打击己方了。

  ……

  李三才一离开文渊阁,便直奔小时雍坊里边的一处秘宅。

  汤宾尹紧随其后。

  既然已经撕破脸,李三才也就没什么好忌讳了。

  他大略能知道齐永泰的计划,但夏秉忠是齐永泰的人,这掌印太监是内阁的人,也难怪皇上坐卧不安,睡不安枕。

  自己也有些担心,但是皇上信誓旦旦让自己放心,他早有安排,李三才也只有咬着牙关信了。

  齐永泰会很快将这封票拟提交入宫,这就该轮到万统帝的决断了。

  按照设计,就该是万统帝直接否决这份票拟,而直接御批出票,任命自己为建极殿大学士,出任首辅,官应震为次辅,黄汝良和汤宾尹都不变,另外再增加张景秋入阁。

  这样一来有自己为首辅,汤宾尹和张景秋两位阁臣为辅佐。

  官应震是湖广士人的领袖,给一个次辅,和齐永泰开出的条件没有区别,如果皇帝御批下旨,官应震和湖广士人抵触情绪不会那么大,权衡之下,也应该可以接受。

  恐怕难以接受的事乔应甲和黄汝良,以及乔应甲代表的山西士人群体,自己好歹也是陕西士人出身,与孙承宗关系也过得去,像崔景荣和王永光之流平素里也和平相处,纵然他们这一次反对自己,但是情绪也不会太强烈才对。

  自己好歹也算是北地士人翘楚人物,不管怎么说,齐永泰把打击目标定为自己,肯定也很难获得所有北地士人的认可,而且他推冯紫英上位的举动难道就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像韩爌、孙居相、孙承宗、崔景荣和王永光这些人会没有一点情绪?自己正好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宣泄的机会,哪怕他们保持沉默,或者态度暧昧一些,那对于自己日后执政都会大有裨益。

  如果自己日后再能在态度上谦和一些,甚至开出一些条件,未尝不能拉拢几个人过来。

  齐永泰一旦退下去,无论他死不死,影响力都会迅速衰减,自己比顾秉谦的威望能力还是要高出一截,这一点李三才还是有些自信的,驾驭日后的局面,他有信心。

  现在关键就是要迅速利用皇帝否决齐永泰的内阁票拟,而直接下旨御批组建新的内阁,这是未经现任内阁或者说首辅同意的中旨,要看其他人认可不认可,更大可能性是齐永泰他们会直接不承认这份圣旨御批,封锁宫禁,甚至宫变,而这个时候就要比拼在京中军事力量的掌控力度了,到最后还要用驻军的武人们来决定胜负,这也必定让日后武人的权力大增,甚至不可控。

  好歹自己也是文臣,以文驭武的国策他也是坚决支持的,但为了保住手中权力,却不得不走这一步,李三才还是觉得有些悲哀。

  他可以想象得到自己接掌朝政后,可能会面临的种种变化。

  秘宅大门一开,李三才和汤宾尹疾步入内,几名龙禁尉的人手早已经在巷口就开始布防,并负责替二人解决可能出现的盯梢。

第七百二十章 发动,凶狠

  对于内阁来说,失去了龙禁尉这一最有效的情报机构的支持,几乎就让他们陷入了黑暗中。

  虽然从刑部和顺天府乃至于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方面可以弥补一些,但是刑部的覆盖面太狭隘,顺天府这边则太低端也不够专业,而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内部太复杂,没有谁能完全掌握这里边的人,所以一下子就让内阁显得有些被动起来。

  这也是齐永泰要急于推动内阁换届让冯紫英尽早回来的原因。

  朝中能和龙禁尉那边搭上关系说上话的人几乎没有,除了冯紫英外,其他人好像都对龙禁尉敬而远之。

  反过来龙禁尉和朝中这边官员们也没有几个熟悉的,包括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这些部门,原来官员们也都没几个对这些在他们看来无足挂齿的治安部门有多看重,现在骤然要去接触熟悉,哪有那么轻松容易?

  在齐永泰看来,只要迅速敲定新一届内阁,新一届内阁重新掌握朝局,卢嵩就会明白大势不可违,重新依附于内阁之下,届时可以对龙禁尉的内部人事徐徐更替,重新牢牢掌握这个在关键时候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

  而一旦拖下去,让三心二意的卢嵩发现内阁对整个朝局控制力下降,也许本来就是三心二意,结果就会变成彻底倒向另外一边了。

  齐永泰等人的票拟很快就递入了宫中,通政司的通政使现在是从南京回来的孙鼎相担任,他也算是北地士人中坚,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迅速进宫要找到掌印太监夏秉忠。

  他平素代表齐永泰和夏秉忠接触颇多,二人都相当熟悉,知道这个时候夏秉忠在什么地方。

  但是当孙鼎相抵达仁智殿时,却没有发现夏秉忠的踪迹。

  守在仁智殿的小太监见孙鼎相过来,也连忙来见礼。

  “夏总管呢?”孙鼎相也不在意,夏秉忠也不是随时都在仁智殿,宫中这么大,夏秉忠也还有其他杂务,难免要去其他地方。

  “一大早就出去了,好像是去了仁寿宫那边。”小太监恭敬地道:“说是皇上要为英太妃晋位贵太妃,所以夏总管就过去了,一直还没有回来。”

  孙鼎相略感惊讶。

  万统帝和英太妃之间的不伦关系朝中老人知晓不少,虽然元熙帝已经过世,永隆帝也已经奄奄一息,只等咽下最后一口气,也没有多少人再议论二十多年前的旧事儿,但是之前万统帝要晋英太妃为英皇太妃的事儿还是让内阁和重臣们有些腻歪。

  只不过这毕竟是皇家家事,朝廷也不好过多插手,晋位一个老迈的太妃为贵太妃,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朝中有也就捏着鼻子没理睬。

  “去了这么久?不就是去用个印么?”孙鼎相心中有些不祥的预感,早上一大早就去了,这都午后未时已过了,还没有回来?

  小太监嗫嚅道:“我们也觉得有些奇怪,总管平素鲜有去那边这么久的,就算是有仪式,那也该午饭后就回来了,可现在……”

  孙鼎相心中一紧,下意识地环顾四周,没见着什么其他的异样。

  稳了稳心神,上三亲军还守着门,孙鼎相自我安慰一番,如果皇上要在这宫禁中乱来,那只消封锁宫禁,他就是瓮中之鳖,或者说就是弱鸡一只,这个时候不得不说当初冯紫英把上三亲军牢牢抓在手中的重要性了。

  孙鼎相定了定神,这么说来皇上还不会这么鲁莽行事,除非五军营那边先动起来,控制宫禁,但现在五军营那边尚未有动静,皇帝不敢这么乱来才对。

  但现在这用印一事也拖不得了,只能硬闯仁寿宫那边一遭了,好在本来也就要和皇上见一面,起码礼节上要说到请他御批,如果他拒绝,或者拖延,那反正票拟准备了两份,交给他一份,剩下这一份让夏秉忠来处理就行了。

  “我们走,去仁寿宫。”孙鼎相一挥手,他从今日值守宫禁的旗手卫那里带来的三十名旗手卫士卒齐刷刷地就跟着他向仁寿宫走去。

  当孙鼎相进入仁寿宫时,就觉察到了情况不对。

  夏秉忠没见人影,地上一滩血迹。

  但是他带着的几个小太监面如土色被押解到了一边,而在门上竟然还有一帮旗手卫的人。

  还没有等孙鼎相说什么,几名旗手卫的士卒已经直接过来,将孙鼎相拿下,而孙鼎相情急之下,大声喊叫身后旗手卫士卒,却没有任何反应。

  等到孙鼎相被拿下捆绑并在嘴里塞入布团之后,坐在内里的万统帝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走到这一步,再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

  内阁的消息早就提前传了进来,而现在也该是他发动的时候了。

  夏秉忠的威胁就在于他掌握着玉玺用印,而且夏秉忠善模仿笔迹的隐秘万统帝也早就得知,要翦除威胁,首先就要从夏秉忠开始。

  以要为英太妃敕封贵太妃为由将夏秉忠诱骗到这里,一举诛杀,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诛杀了夏秉忠,夺了玉玺宫印,然后直接下票拟给内阁,免齐永泰和顾秉谦,任命李三才为首辅,官应震为次辅,黄汝良、汤宾尹、张景秋为群辅,整个阁臣中北地士人、江南士人乃至湖广士人都有,而且官应震还升迁为次辅,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

  张瑾面色阴沉,手也微微发颤。

  作为旗手卫的指挥使,走出这一步无疑是艰难的,但是他组建旗手卫本身就是以龙禁尉那边的老下属为班底拉起来的,当老上司卢嵩都改变了方向时,他若是不改弦易辙,这地上就该多一滩血迹了。

  而且正如卢嵩所言,无论是龙禁尉还是上三亲军,本来就是皇上的亲卫亲军,龙禁尉更是皇权特许有先斩后奏之权,怎么可能沦落成为内阁文臣们的棋子?

  甚至还要被都察院一帮御史吓得胆战心惊,深怕被御史弹劾打入大狱了?

  顾诚死了,卢嵩是看到了尸体,至于说怎么死的,自杀也好,鸩杀也好,无关紧要。

  但这证明了皇上对自己掌控的龙禁尉这支力量的认可和看重。

  本身就该是皇帝亲控,奈何之前万统帝却用了顾诚,自己自然没办法妥协,但是现在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障碍消失了,一切就好办多了。

  当然卢嵩也知道也许这是皇帝迫不得已的妥协之策,但是这也不重要,卢嵩自信只要皇帝用了自己,那他会觉得越用越顺手,会变得须臾离不得自己,变成相互需要,卢嵩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