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23章

作者:瑞根

  大好前程,何必要为几个女人去耽误了呢?就算是你再年轻,你功劳再大,背景再厚实,可这样做肯定会被内阁大佬们知晓,就算是不处置你,但印象就坏了。

  更何况现在内阁还多了汤谬二人,免不了就要跳出来指责一番,就算是最终没法处置你,但你的功劳也许就要打折扣了。

  女人嘛,哪里找不到,扬州瘦马不好么?西湖船娘不好么,大同婆姨不行么?何苦要去出这个风头?

  正在闲话间,戚显宗步履匆匆地过来了,脸上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大人,找到一处地窖。”

  “哦?终于还是找到了?就一处?狡兔三窟,我看不止,还得要继续。”冯紫英心中一喜,值得戚显宗亲自来报告的,肯定成色不差。

  “当然,另外也向三位大人报告整个战况。”戚显宗抱拳一礼,“此战共斩敌四百九十二名,俘虏六百三十七名,其中女子妇孺五百八十九名,根据龙禁尉审讯知悉,应该是与松江唐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首领为毛建达、谢春、大友三和三人,……”

  三人都认真倾听,冯紫英对倭寇数量更为重视,“这一千多人中,倭人所占比例大概有多少?”

  “末将审查之后算了算,大概在三成不到。”戚显宗语气不变,“不过这些匪寇基本上都会倭语,妇孺中亦有不少是来自日本,还有少量来自朝鲜,……”

  三人都默然不语,这符合当初的猜测,这些活跃在沿海的倭寇名义上是倭人为主,但实际上到后期已经基本成为以汉人为主了,倭人也有,但是都居于从属地位了。

  “这个毛建达和毛海峰什么关系?”冯紫英突然问道。

  戚显宗讶然地看了冯紫英一眼,他没想到对方立即就联想到了毛海峰,也就是五十多年前被斩杀的纵横东海的头号海寇——汪直的义子王滶(毛海峰)。

  “毛建达是毛海峰侄孙,而谢春是谢和的孙子,至于大友三和则是大友家族的人。”戚显宗回答道。

  谢和是和汪直同时代的海盗首领之一,也是汪直的重要臂助,而大友家族就不用说了,当初以丰后、筑后为根据地的大友宗麟就是倭寇背后最大的靠山。

  也正是以大友宗麟为首的大友家族支持下,倭寇势力才日复一日的膨胀,进而开始入侵大周沿海,并将大周本土海盗吸纳进去,形成了大周和日本海盗倭寇的合流,成为现在这种状况。

  “哼,果然是这帮余孽的后裔,贼心不死,居然还意图袭扰江南。”冯紫英冷哼一声,“这三人都拿下了?”

  “毛建达被拿住了,受了重伤,谢春战死,大友三和战死,另外还有一个立花堪落被拿住了。”戚显宗顿了一顿,“大人既然中间调大友家族,恐怕也知道立花家族,……”

  “嗯,立花家族是大友家族最忠实的家臣家族吧,没想到五十年过后,他们还在狼狈为奸。”冯紫英点点头,“拿下就好,好好审一审,看看能不能从他们嘴里挖出来一些想要的东西,龙禁尉那边他们明白怎么处置。”

  “那大人地窖这边龙禁尉和卑职这边都有人看守着,还请大人们去看一看。”戚显宗看了一眼冯紫英以及背后的两名御史。

  当初规定就是如此,发现财货,须得要御史当面查看,然后再行清点,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就要被视为有不轨意图了。

  “二位大人,走吧,去看一看,心里也好有个数,别让人家为难,我们心里也七上八下,朝廷等着咱们,咱们也得有交代,都不容易啊。”冯紫英站起身来,乐呵呵地道。

  两名御史也有些尴尬地一笑,的确,他们来的目的就是监督,不能让这些大头兵和龙禁尉的人私下吞没这些本该上缴朝廷的财货。

  朝廷户部都等着米下锅呢,若是都被这帮武夫给吞没了,那这一仗朝廷花了几百万怎么算?

  冯紫英当先而行,戚显宗陪同在一旁,两名御史跟随其后,而李桂保他们几人立即散开,簇拥着一行人往寨中走去。

  几乎所有宅院都是大门洞开,院子里屋宅都被翻得乱七八糟。

  寻常物事朝廷自然是看不上的,即便是水兵营的士卒在得了长官的首肯之后也一样不肯放过这些能值得上几个钱的物件。

  一队队的俘虏被拉在一边木然矗立,两边的火铳手罗列,严阵以待。

  走在这些人中,面对着仇视恶毒的眼神,冯紫英和戚显宗倒是一脸无所谓,但两名御史却是有些心惊胆寒。

  毕竟要面对这数百男女老幼几欲食肉嚼骨的恨意目光,他们的确有些招架不住。

  宅院中烟火已经扑灭,但是仍然还在散发着袅袅青烟,冯紫英皱了皱眉,“起火了?”

  “嗯,毛建达意欲点燃烧毁宅院,估计是来不及了,所以想把这座阁楼烧掉,但是我们的人进去太快,加上龙禁尉的人斩杀了两名纵火者,所以大部分保留下来了,也就是在这座阁老的后边花园里水池下挖出来地窖了。”

  冯紫英点点头。

  地窖里的财货固然重要,但是那些账目信件一样价值意义重大。

  自己来江南可不仅仅是只为朝廷攫取财货,同样要对整个江南的官场吏治进行一轮清理,这是齐师也专门叮嘱过的。

  当然日后在官员任免上免不了还有一番博弈,但是首先得把位置腾出来,然后才说得上分食。

  而这些账目和信件往来就是最重要的依据,单靠俘虏们的口供是很难定论的。

  毕竟这个时候他们都知道自己怕活不成,胡乱攀诬疯咬一阵,给你制造混乱,谁受得了?

  唐家和这帮倭寇往来的人绝不仅止于松江府和金山卫所这么些官员,临近的府州有没有?

  冯紫英觉得可能性很大。

  宁波,苏州、嘉兴、杭州首当其冲,即便是知府未必被拉下水,但是同知呢,通判呢,推官呢?下边的知县呢?

  很难说。

  “阁楼烧毁了一部分,那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可有所获?”冯紫英抬脚就往里走。

  “有一些东西,卑职看了看,就没往下看了,可能还要大人您亲自来审阅。”戚显宗摇摇头。

  冯紫英一听就知道里边有猫腻,但是这也正是他所需要的东西。

  踏入阁楼,两名水兵士卒和一名龙禁尉相互监督,站在门外边,里边至少掉了一角,尚未燃烧到内里,但书橱、博古架、书案,略显凌乱,明显是纵火时候有些慌乱。

  冯紫英进去之后,目光落在书案旁的一个木柜上,外边用铁锁锁上,冯紫英用眼神示意,戚显宗抽刀将铁锁劈开,冯紫英拉开柜门,内里三层。

  第一层是一些零七八碎的各种账目,冯紫英看了看,不太感兴趣,记述很隐晦而零乱,如果没有知情人解释,你根本无法理解内情。

  第二层是银票和一些地契,但不多,冯紫英随意翻了翻,海通银庄的银票三张,一张一万两,一张五千两,一张五百两,太和银庄的银票略多,七张,加起来大概是叁万多两,另外还有江南银庄、大兴银庄、汇通银号等几家银庄银号的银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量三万两银子。

  地契也有几张,有松江、苏州、湖州的田契,但都不是毛建达的名字,估计应该用其妻妾或者亲属名字的。

  冯紫英抿了抿嘴,丢在一边儿,蹲下身,去看最后一层的抽屉。

  抽屉还加了一道锁。

  冯紫英随手拿过用水兵三棱刺,撬开。

  内里大概有十来封信件,冯紫英心中一动,拈起一封,翻开看了看,随即合上,将所有信函收起装入自己的袖中。

第四百九十五章 钵满盆满,意犹未尽

  戚显宗站得很远,根本就没有去看冯紫英的行为。

  冯紫英似乎也不在意,自顾自地把整个木柜收罗干净。

  最后冯紫英又用脚踩了踩这个紫檀木柜的脚下地基,这才歪头,“显宗,让人来把这个木柜抬开。”

  立即就有两名士卒过来把木柜抬开,冯紫英目光落在下边铺满灰尘的石板上,和周围的石板似乎并无什么不同,但是却在最靠墙边上的有几个模糊的手指印,冯紫英仔细打量了一下,这才用手指敲了敲。

  听不出什么异常,但是很快就有人递上来薄铁尺,冯紫英沿着墙基仔细划拉了一阵,墙缝边上应该是用米汁糊上抹平的缝隙被挑开了。

  冯紫英这才用铁片插入进去,轻轻撬了撬,石板微微松动。

  冯紫英用力一撬,石板终于翻开,冯紫英这才小心翼翼地搬开石板,里边有一个二尺见方的空间,一个首饰箱放在里边。

  冯紫英深吸了一口气,把首饰箱提了出来,锁头很精细,冯紫英用手指捏住,一扭,便脱落开来,可能这锁本来也就不是用来锁人的,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

  掀开盖子,一叠银票放在左侧。

  冯紫英拿起一张开了看,微微动容,二十万两的海通银庄银票,不记名,凭印记通兑通取,再往下翻,也是二十万两的银票,江南银庄,下边还有三张十万两的银票,情况相似,但都不属于一家银庄。

  右侧的是几封信,大概就四五封,冯紫英没有再看,而是掀开上边银票和信件,下边则是一本簿册,冯紫英拿出,看了一眼,抽了一口凉气,直接合上。

  把工具递给冯紫英之后,戚显宗就和士卒们退到了远处。

  戚显宗很清楚冯紫英之所以不看地窖而看这里的目的,很显然冯紫英重视的不仅仅是财货钱银,而是信件和账目。

  这里边水太深,不是他这种武官能过问的,能不知道最好不知道。

  银票冯紫英合在了一块儿,冯紫英考虑了一下,索性把上边的一些信件和账目也拿了出来,但是在暗格里首饰箱中的信件和账目却自己收藏了起来。

  事关重大,稍不注意就会成为炸得江南官场乃至京师城里人仰马翻的烈性炸弹,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有些东西,便是御史们也不宜见到,而孙鼎相和杨涟适合不适合看,冯紫英还要斟酌一下。

  两名御史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阁楼后的地窖中去了。

  冯紫英过去的时候,两名御史都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冯紫英手中提着的首饰箱,冯紫英也会意地点点头。

  两名御史眼眨眉毛动,也都微微颌首,表示知晓了。

  这边地窖的石门已经被打开了,看得出来,还经过了防潮处理,下边还挖掘了暗沟,铺筑了架空板。

  两名御史一直守在门口,等到军士们撬开门,进去打量了一番,二人才示意冯紫英先行进入。

  地窖不算大,但也不小,容纳三五人略显拥挤,但能看个大概。

  两个硕大的箱子贴墙而放,大概是大户人家女性出嫁时用来装嫁妆那一类的箱子,描红绘漆,很是华贵。

  冯紫英率先而入,走到箱子边,掀开箱盖,火把照耀下,箱中珠环玉翠,耀人眼目,让冯紫英都忍不住用手遮掩了一下眼睛,歪头调换了一下角度,才看清楚。

  基本上都是各类珠宝首饰,玉镯玉坠,项链项圈,珠钗步摇,金银头饰,还有些如玉璧、玉佩这一类的物件,其中以金、玉、珠三类居多,银反而少。

  掀开另外一个箱盖,内里装的东西也大体相同。

  冯紫英点点头,这么多珠宝首饰,而且风格不尽一致,可以想象得到多半是贼赃,只是不知道唐家在京师城中有可以出手的天顺珍宝行,为何不去出手?这里年多半还是有些问题。

  另外就是一堆重叠在一起的多个大木箱了。

  冯紫英示意两名水兵去抬过一箱下来,两名水兵颇为吃力的才把箱子抬过来,掀开箱盖,金光夺目,黄芒弥漫。

  清一色金元宝,两种规格,冯紫英探手拿起一个大的,大概在五十两左右,小的估计在二十两左右。

  一箱下来起码是七八十个,估摸着得三百斤上下,难怪两个精壮水兵都觉得有些吃力。

  冯紫英估摸着,这一箱黄金大概是三百斤上下,也就是相当于三万多两银子,现在黄金价格有所上浮,对银价的兑换从五六年前的一比十二已经逐渐上涨到接近一比十三左右,大概在十二点八左右。

  也就是说,这一箱黄金按照三百斤计算,就得要相当于三万八千两银子,而这七八箱如果都是装满的黄金,大概也就相当于二十多万两接近三十万两银子了。

  虽然方才在木柜和首饰箱里就堆放了几十万两银票,但是那毕竟是银票,和这活生生金晃晃放在眼前的金锭相比,还是差了点儿意思,这种视觉刺激远非银票所能比拟的。

  冯紫英示意再抬一箱下来,士卒们立即行动,又抬了一箱过来,冯紫英掀开,一样是堆满的金元宝,重量估计也差不多,冯紫英不在多看,示意盖上。

  “二位大人,估计这七八箱都应该是金元宝,到时候还得要一一清点登记,就得要辛苦二位了。”

  两位御史早就目眩神迷,一时间呐呐说不出话来。

  以前也不是查抄过官员的宅邸,但多是以田契地契、珠宝古玩字画以及银票为主,即便是有金银,那也是以银元宝银饼为主,像这种全是清一色金元宝,耀眼夺目,让人真的有一种心动神摇难以自拔的感觉。

  “大人放心,这是下官的本份儿,理当如此。”一名御史还算反应得快,应道。

  冯紫英又走到另一边,这一面就是以杂货为主了。

  几个皮袋堆砌在一起,冯紫英掀开袋口,一看,清一色的极品洞武翡翠,估摸着一袋得有好几百斤,这几袋翡翠估摸着能有上千斤。

  翡翠?冯紫英沉吟着。

  洞武翡翠历来是各家首饰行的最爱,大周男女都喜欢玉翠,特别是极品翡翠雕琢出来的手镯、项链、腰链、足链、吊坠,都极受欢迎,也不知道这批货是从哪里劫来的,多半是在海上得手的。

  拨弄了一下几袋翡翠,冯紫英示意两名御史来看一看,然后有把目光放在了另几个略小一些的丝绸袋上。

  提起一袋,打开袋口的绳索,弥漫的珠光如同一层幽暗的光影冉冉浮动,溢光流彩,让人迷醉。

  这是南洋黑珍珠,一袋怕不是有数百颗!

  冯紫英心中也是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一颗上等南洋黑珍珠都在八十两到二百两之间,如果做成项链、足链、腰链以及霞披这一类的首饰,需要同样大小的黑珍珠,其价格就更昂贵。

  一条三五十颗的黑珍珠手串或者项链,单论黑珍珠价格也不过就是五千到一万两银子,但是如果挑选同等大小的珠子配成一条首饰,那价格立马就要翻倍,卖上两三万两甚至四五万两都有可能。

  冯紫英摇摇头,刚下绸袋,又看了看了另外几个绸袋。

  一个仍然是盛满了黑珍珠,而另外一袋则是日本海珠,日本海珠价格就要便宜不少,一颗也就是一二十两。

  另外还有一个绸袋装的比较少,但是就是辽东所产的东珠了,颗大浑圆,同样价格不菲,不比黑珍珠便宜。

  另外还有一袋玛瑙,应该都是来自辽东那边。

  这等林林总总杂七杂八的东西,看得人心浮气躁,哪怕是两名御史和戚显宗也都有点儿意动神摇。

  金银红人眼,财帛动人心,古人诚不欺啊。

  冯紫英已经有些算不清楚这几袋珍珠玛瑙的价值了,但是起码是二三十万两银子。

  摇了摇头,冯紫英定了定心神,冯紫英才走到最后边,还有两个木箱,掀开看了看,特殊的香气扑鼻而来,是龙涎香。

  冯紫英真的是有些佩服了。

  这一股倭寇的老巢居然能搜出这么多东西,不得不说这豪强和官府一旦与盗匪勾结起来,那真的是无往不利。

  也难怪说海贸利润固然丰厚,但是风险一样巨大,不说海上风云变幻,随时可能船毁人亡,而且还可能遭遇这种盗匪袭击,真的不容易。

  另外一个木箱也是香料,但应该是麝香。

  冯紫英懒得多看了,反正能让这帮倭寇藏匿于地窖中的东西,肯定不会是便宜货。

  “二位,大致情况就是这些了,呵呵,加上阁楼里所获,收获颇丰啊。”冯紫英摊了摊手,然后转头过来,“龙禁尉和水兵营可以来人进行清点了,还要劳烦两位辛苦一阵了,等到清点清楚,需要封存之后大家伙儿才能松一口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