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382章

作者:鲇鱼头

  马丁提出的这几个地方很有意思。

  一个国家理论上来说首都才是最繁荣的,南部非洲也是这样,布隆方丹就算了,表面上看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也确实是花团锦簇蒸蒸日上,但实际上在南部非洲首都还真不受欢迎。

  真正受欢迎的城市,比如马丁提到的这几个,都是以华人为主的新兴城市,洛城、爱德华港和约翰内斯堡不用说,在南部非洲都是华人的大本营,洛伦索马贵斯则是这几年刚刚兴盛起来的移民热点。

  葡萄牙统治时期,洛伦索马贵斯是葡属东非的首都,所以洛伦索马贵斯的基础设施还是挺不错的。

  并入南部非洲之后,洛伦索马贵斯成为新兴的华人聚居区,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是华人,人口比例和洛城、爱德华港差不多。

  “留给孩子们太多资产并不是好事,没有危机感的家族迟早是要毁灭的,一个农场就好,面积也不用太大,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就可以——”阿里·拉希德说的轻松,实际上他这家人可不小。

  内志苏丹国一个丈夫可以娶四个妻子,阿里·拉希德身为国王,当然也要以身作则,他有四个妻子的同时还有十三个孩子,未来还可能更多,人家这繁殖能力真不是吹的。

  就在马丁和阿里·拉希德畅想未来的时候,内志苏丹国和南部非洲的联军正在高歌猛进。

  三十一号,联军攻陷巴士拉,俘虏奥斯曼帝国近五万人。

  六号,联军向巴格达发起进攻,奥斯曼帝国重新组织防线,但是没能顶住联军的进攻,防线在一天之内被突破,联军故技重施,将巴格达重重包围。

  七号,联军攻占穆卡拉马,奥斯曼帝国的汉志总督加里布帕夏带着亲卫队逃往汉志山脉中的避暑胜地塔伊夫。

  十二号,联军攻占雅特里布,过程顺利的让人惊讶,奥斯曼帝国在雅特里布只有一个团,内志苏丹国总司令萨巴赫率军抵达雅特里布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这个团根本没有抵抗就直接投降。

  十三号,联军终于向大马士革进发,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溃不成军,当地人倒是组织起游击队,试图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过他们的努力注定是徒劳,南部非洲的军队还会收敛一些,内志苏丹国的部队可不会,他们使用最残酷的方式对待游击队,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沿途几乎沦为无人区。

  内志苏丹国和南部非洲的联军进展顺利的时候,还在佛兰德斯和德军鏖战的南部非洲远征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第一次伊普尔战役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对世界大战有了清醒的认识,战争肯定无法在1913年内结束。

  还坚持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取胜的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法军总司令霞飞,一个是英国远征军总司令佛伦齐。

  法军部队在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中损失了5万人,霞飞并没有气馁,认为或许下一次攻击,就会攻破德国人的防线。

  虽然前线事实上已经处于僵持状态中,但是霞飞依然坚信进攻可以赢得胜利,只要发现了德军阵地的薄弱地带,霞飞就会命令部队发动进攻,所以大规模战役虽然已经停止,但是战斗一直在发生,霞飞将这种战术称为是“小口慢吃”,其实就是添油战术,对于战局的改变没有丝毫作用,反而会增大英法联军的伤亡。

  佛伦齐则在伦敦争取更多部队的指挥权。

  世界大战爆发后基钦纳征召的百万新兵终于要训练完成了,一部分世界大战后新成立的部队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兵组成,这些部队已经先期抵达法国,参加了刚刚结束的伊普尔战役。

  英国远征军在伊普尔战役中同样损失惨重,虽然有南部非洲远征军和加拿大军团,以及印度军团的补充,但是佛伦齐依然不满足,希望得到更多部队的指挥权,他也是“速胜论”和“进攻至上”的支持者,坚信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只要基钦纳把更多的部队派到西线,英法联军就可以赢得胜利。

  基钦纳却有通盘考虑,对于佛伦齐来说,西线就是全部,对于基钦纳来说,西线只是战争的一部分。

  温斯顿也希望得到更多部队,他一直想开辟新的战场,让皇家海军发挥更大作用,11月5号是悲剧的一天,这一天“无畏号”战列舰在英吉利海峡遭到德军潜艇的袭击,546名海军官兵阵亡。

  “无畏号”战列舰是无畏级战列舰的首舰,全世界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

  战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畏号”战列舰成为巨大的悲剧,还没有服役就已经落后。

  即便如此,“无畏号”战列舰依然成为皇家海军在海上纵横无敌的象征,所以“无畏号”战列舰的沉没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温斯顿发誓要报复,选中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开辟第二战场的突破口,为此温斯顿命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在亚历山大港待命,准备向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

  世界大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550万总人口的澳大利亚准备动员50万军队支援欧洲,不过部队动员需要时间,所以抵达亚历山大港的澳新联军只有不到三万人。

  要想攻占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三万人明显不够,所以温斯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部队,占领君士坦丁堡,控制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通道,和俄罗斯帝国联系起来。

  阿丹公司成为英国的石油供应商之后,俄罗斯帝国和罗马尼亚的石油对于英国来说不再是不可或缺,但是俄罗斯帝国生产的谷物是英国亟需的,南部非洲可以为英国提供各种肉类禽蛋供应,谷物需要从俄罗斯帝国进口。

  通过马恩河战役和伊普尔战役,南部非洲的军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整个西线最能打的部队,所以不管是霞飞还是佛伦齐,都希望南部非洲的军队能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部非洲也确实是在世界大战后表现出色,十一月初,又有一支五万人组成的援军抵达法国,这些部队将会补充到之前损失惨重的非洲师,六个非洲师会在新年后回到战场。

  同时抵达法国的还有炮兵第一师,炮兵师配备三个团,装备36门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和72门120毫米口径榴弹炮,榴弹炮采用了最新的炮闩技术,每分钟可以发射四发炮弹,120毫米榴弹炮的每发炮弹重量为31公斤,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弹重达45公斤。

  虽然德国还有更大口径的重炮,但是对于现在的野战部队来说,120和150足够了。

第746章 死寂

  残酷的战斗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佛兰德斯的一个村庄里,两名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到后方的伤兵相依为命,他们中的一个两条胳膊都受伤,还被炸伤了下巴,想抽烟的时候不得不请另外一个腿部受伤的伤兵帮忙,于是腿部受伤的伤兵抽烟斗,下巴和双臂受伤的伤兵闻味儿,成为整个佛兰德斯最可怜的人。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伊普尔战役结束后退往加莱休整,战争结束遥遥无期,前线士兵的承受能力有限,每隔三周,前线部队就要撤回后方阵地休整一周,然后再回到前线。

  固执的霞飞和佛伦齐都希望南部非洲远征军承担更重要的任务,突破德军的防线。

  但是英法联军的后援部队严重不足,罗克担心即便南部非洲远征军攻占德军阵地,但是因为援兵不足同样无法固守。

  和英法联军公认的“进攻至上”不同,南部非洲一直以来强调的是首先稳固防守,然后凭借充分的动员能力逐步消耗敌人,最终赢得胜利,用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收获。

  和德国的优势陆军相比,英法联军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支援的广大殖民地,所以罗克坚决反对在德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主动向德军发动进攻。

  进入十一月,霞飞开始使用他的“小口慢吃”战术,但是效果并不好,到十一月中,法军又损失了两万人,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骑兵第二师拥有整个英法联军数量最多的机枪,现在又有了大口径火炮的帮助,已经具备向德军发起进攻的能力,我们需要夺回南波斯陈,否则我们就无法稳住防线。”霞飞时时刻刻想着进攻,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罗克不为所动,守卫南波斯陈的是德军最精锐的第一警卫团,指挥官是在马恩河战役中表现出色的王子艾特尔·弗雷德里希,在马恩河战役中,正是因为艾特尔·弗雷德里希率领第一警卫团守住了阵地,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才能全身而退。

  南部非洲远征军这边也有问题,虽然炮兵部队已经抵达法国,但是因为佛兰德斯前段时间的大雨,和艾伯特一世打开了水闸,佛兰德斯已经成为一片汪洋,汽车根本无法行驶,需要16匹挽马才能把一门120毫米榴弹炮送到伊普尔,罗克希望等冬天到来,地面冰冻之后再进攻,现在英法联军还没有足够的棉衣,这才是英法联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部队需要更多的棉衣,士兵们正在满是老鼠和淤泥的战壕中作战,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国人,而是该死的天气,如果在下雪之前还没有足够的棉衣,你们都知道那会导致什么后果。”罗克一再强调棉衣这个问题,英法联军的后勤太糟糕了。

  其实德国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十一月的天气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更靠北的东线已经有很多士兵出现冻伤,天气又成了俄罗斯的最大助力,德奥联军的进攻正在放缓,俄罗斯帝国逐渐稳住防线。

  相对于英法联军,天气对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威胁更大,在南部非洲,只有最靠南的开普敦偶尔下雪,罗德西亚、尼亚萨兰这些地方几乎从来不下雪,部队也没有准备棉衣,来到法国的时候,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士兵们只有一条毛毯,很多前线的士兵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依然无法抵抗越来越寒冷的天气。

  “棉衣会有的,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德国人赶出比利时,赢得战役胜利,我们需要一场伟大的胜利凝聚人心。”这是霞飞和佛伦齐的共识,为此他们不惜驱使前线的士兵们向德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

  这就跟让士兵们去死差不多。

  “尼亚萨兰勋爵,之前你要求得到部队的指挥权,你有了,然后你要求得到更多的火炮,现在你也有了,现在你又要求足够的棉衣,你的部队什么时候才能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呢?”佛伦齐对罗克的不满也在增加,英国远征军内部矛盾重重,来自殖民地的部队并不怎么服从佛伦齐的命令。

  原本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还是挺听话的,虽然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没有失去勇气,他们在抵达法国之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然后损失惨重,现在都已经撤回加莱休整。

  和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轮换休息不同,加拿大军团和印度军团是直接被打残,所以才不得不撤退,就像前段时间的南部非洲远征军一样。

  “元帅阁下,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时候,我的部队才会投入战斗。”罗克坚持,马恩河战役之后,南部非洲远征军再也没有丢失过阵地,德军第一警卫团驻守的南波斯陈之前就是骑兵第二师防守,骑兵第二师轮休之后,是法国第九集团军接手阵地。

  结果第九集团军不仅没有守住南波斯陈,阵地失守的同时还遗弃了大量物资,其中很多军事物资都是德军亟需的。

  世界大战之前,所有参战国对于世界大战的消耗都严重估计不足,英法联军自从马恩河战役之后,物资供应就开始出现困难,德国也一样。

  比较好的一点是,英国虽然封锁了德国的海岸线,使德国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资,但是德国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出色的科学家,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工业原料短缺这个问题。

  比如制作火药必须要用到的原料之一樟脑,世界大战前德国是从日本进口,战争爆发后,日本很快就和德国宣战,向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起进攻,和德国有关的所有贸易都被中止,德国无法得到足够的樟脑,也就无法生产足够的火药。

  德国的科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从松节油中提取樟脑。

  氮也是,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要进口智利海鸟粪提取氮,但是很快科学家们就发现,从空气中也可以提取到足够的氮。

  后来德国科学家还用木头代替美国棉花提取丙酮,用来制造硝化甘油,总之德国科学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德国境内找到了很多世界大战爆发前需要进口的物资,这有力的支持了前线的战斗。

  说实话,如果现在德国还有什么是让罗克羡慕的,那就是德国的科学家了,另一个时空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一次罗克肯定要截胡。

  “那么就永远不会有准备充分的时候。”黑格毫不留情的奚落,南部非洲远征军的表现越出色,英国远征军的将军们就越无能。

  罗克不回应二逼言论,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三天后,伦敦就把五万件棉衣送到多佛尔,这只是第一批,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棉衣送过来。

  这些棉衣是英国战争部从美国订购的。

  十一月中,英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改组,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和战争部长基钦纳、海军部长温斯顿、以及财长劳合·乔治组成了战争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英国远征军的最高机构。

  后来在摩利调查公司的一个调查中,劳合·乔治作为首相的评价,在英国历届首相中位列第三,排名第一的是温斯顿。

  劳合·乔治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时候,是温斯顿的死对头,或者说是英国整个贵族阶级的死对头。

  1911年8月10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法》,这个法案对英国议会两院的法律关系第一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议会法》确定,财政法案为“一件公共关系法案”,每一个财政法在经过下院议长认证后,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一俟英国国王批准立即成为法律。

  表面上看,这项法律简化了财政法的审批程序,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当时的英国能更轻松应对军备竞赛。

  实际上《议会法》从根本剥夺了上院讨论财政法案的权力,英国的上院是由贵族组成,下院是由新兴资产阶级组成,这个法案导致上院失去了对财政法的审批权,然后英国政府利用《议会法》开始劫富济贫式的征税,贵族资产再次成为重灾区。

  先不管劳合·乔治和温斯顿的关系怎么样,面对强大的德国,劳合·乔治和温斯顿也只能暂时搁置争议,这俩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罗克也是聪明人,既然战争委员会再次满足了罗克的要求,那么罗克也要回报战争委员会的信任,所以11月25号,得到兵力补充恢复建制的101师和102师向南波斯陈发动进攻。

  这时候南波斯陈的守军已经不是第一警卫团,而是新成立的第92步兵师,德军也是要轮休的。

  早上七点半,终于抵达预定作战位置的炮兵第一师开始向南波斯陈实施炮击,这是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大口径火炮。

  大口径火炮的效果是惊人的,半个小时后,整个南波斯陈都从地面上消失了,101师冲上德军阵地的时候,德军阵地一片死寂。

第747章 爱来不来

  这个时代的德军防线,和两年后那种动不动就是三四条组成的纵深防线不一样,还没有完善到那种程度。

  世界大战两年后的防线,第一条是前卫部队组成的警戒线,防御比较薄弱,主要是起到示警作用,第二道才是主力部队所在的真正防线,之后还有预备队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和支援部队组成的第四道防线。

  这个时代的防线,除了南部非洲远征军的防线之外,英法联军和德军都是只有一道,因为所有的防御都是在为进攻做准备,所以英法联军和德军还不习惯进行土木作业。

  在面对101师和102师的进攻时,一道防线根本什么作用都起不到。

  和英法联军以及德军的炮兵部队一样,南部非洲的大口径火炮射程超过十公里,所以炮兵第一师的火炮阵地是在前线的六千米之外,都特么已经退到伊普尔后面了,这样才能对德军阵地实施有效打击,而且还不用担心德军的火力反制。

  侦查方式也不一样,传统炮兵需要使用气球或者飞机校正弹着点,保证炮兵部队的攻击效率。

  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使用气球观察范围比较小,而且容易遭到敌人攻击,效率不高。

  不过校正气球上有电话可以和地面联络,比较方便快捷。

  使用飞机校正弹着点的话,虽然飞得高速度快观察的更清楚,但是飞机上没电话,飞行员只能把信息写在纸条上装在鲜艳颜色的筒子里扔下去,才能和地面部队取得联系,效果其实也不好。

  炮兵第一师不采用传统方式校正弹着点,大口径火炮被当做战略炮兵使用,对德军的阵地实施远程打击,精确射击是由配属前线部队的迫击炮负责,为了提高作战效率,佛伦齐派了一个师配合101师和102师作战。

  结果预备队并没有发挥作用,甚至102师都没有离开出发阵地,101师给佛伦齐和霞飞完美的表演了一次散兵线状态下的步炮协同。

  这个就太先进了,这个时代的野战部队,还没有步炮协同这回事儿呢,打仗的时候是炮兵部队离得远远地开始咣咣咣,步兵部队排成整齐的队形在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军官的率领下,就跟参加宴会一样向敌人的阵地发起进攻。

  用句很有未来感的话来说,这个时代的部队进攻是很有仪式感的。

  到了南部非洲远征军这儿,所有的仪式感都被抛之脑后。

  为了尽可能缩短冲锋部队暴露在敌人密集火力面前的危险时间,101师在进攻发起的前一天夜里就开始坑道作业,一直把坑道挖到德军阵地前不到500米。

  这是为了防止炮兵部队的误伤,所以才把坑道挖到德军阵地的五百米以前,要不然101师真的会学习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人,把坑道直接挖到德军阵地50米以内。

  其实500米也已经很近了。

  所以在远程炮兵对德军阵地发起攻击的时候,101师派出的进攻部队已经安全的潜伏在距离德军阵地只有五百米的出发阵地内,配属到连一级的各种60、80毫米口径迫击炮,也开始对德军的防御阵地开始攻击。

  机枪阵地是重点攻击目标。

  远程大口径火炮配合移动方便射速快的迫击炮,不厌其烦的把德军阵地用密集的火力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罗克的要求是把视线范围内所有的人工建筑全部摧毁,不管是民居,还是德军修建的阵地,统统全部摧毁,炮弹问题不用担心,尼亚萨兰军工集团在鲸湾成立了十一个炮弹工厂,专门生产各种炮弹供应法国战场。

  有意思的是,炮弹工厂里的工人都是西南非洲的德国人,他们也知道工厂里生产的炮弹是用来和德军作战的,但是他们无可奈何,连搞破坏都做不到。

  这一时期的炮弹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战场上最常用的榴霰弹,构造和高爆弹完全不同,炮弹在目标上方几十米位置爆炸,依靠弹头内的钢珠制造杀伤力,一枚炮弹携带数千个钢珠,覆盖范围可以达到直径200米以内的区域,所有的炮弹在出厂和运输的时候都是没有引信的,要到配发前线部队使用的时候才会安装引信。

  尼亚萨兰军工集团的管理很严格,德国人所在的工厂只生产各个部位的零部件,总装是由南部非洲人所在的工厂完成,如果工人磨洋工的话,非洲监工手里的鞭子和木棍可不会客气。

  德国统治西南非洲时期,对境内非洲人的统治方式非常残酷,动不动就是各种屠杀,现在西南非洲的德国人很倒霉,以前德国统治西南非洲时期,西南非洲境内的非洲人有多惨,现在西南非洲的德国人就有多惨。

  南波斯陈的德国人也很惨,接替警卫第一团守卫南波斯陈的是新组建的德军第92师,这是一支新成立的部队,大部分成员是刚刚从中学毕业,或者是尚未成年的在校生,他们梦想着在战场上获得荣誉,所以才从家乡来到比利时,但是没想到刚到比利时就遇到了差点全灭,刚刚恢复建制不久的101师。

  101师官兵从上到下可是憋着一肚子火的,这些愤怒都被发泄到第92师的新兵蛋子头上。

  凶猛的火力打击整整持续半个小时,然后步兵部队才离开出发阵地向南波斯陈发动进攻。

  进攻部队不是整齐的“细红线”,而是看上去有点混乱,每名士兵之间都间隔很远的散兵线。

  士兵们也不是直着腰踩着军鼓的鼓点前进,几乎全程都是猫着腰,利用地形交替掩护前进。

  这时候地面其实都已经没有障碍物了,可供进攻部队利用的只有一个接一个的弹坑,好在前段时间南波斯陈的战斗进行的很激烈,弹坑到处都是,不过因为佛兰德斯一片汪洋,几乎所有的弹坑里都有水。

  这时候肯定也顾不上弹坑底下是水还是泥,就算是粪坑,只要能躲避防御部队的重机枪都要坚决跳进去,离开出发阵地不久,101师官兵的铁灰色制服就变成和淤泥一样的颜色,这反倒成为了进攻部队的保护色,在观察哨所里使用双筒望眼镜观察的罗克这时才注意到服装这个问题。

  铁灰色的制服虽然好看,但是对部队的保护不足,以后南部非洲的部队还可以保留铁灰色,作为官兵的礼服颜色,作战的时候还是要把迷彩服搞出来,这样才能对前线的部队提供更好的保护。

  同样也在观察的霞飞和佛伦齐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的眼睛甚至没有离开过目镜,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

  现在霞飞和佛伦齐才理解,为什么罗克一直强调准备充分,罗克所说的准备充分,和霞飞、佛伦齐理解的准备充分真不是一回事儿,如果进攻部队不是101师,而是换成英法联军的步兵师,那么这一次战斗还是会沦为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的血肉磨坊。

  虽然霞飞和佛伦齐不在乎部队伤亡,但是很明显赢得胜利的同时,伤亡肯定是越低越好。

  101师几乎没有伤亡。

  确实是有几个士兵在开始进攻不久就被人抬下来,但明显也是扭伤了脚踝那种级别的伤情,连担架都不用。

  负责转移伤员的是英国远征军第九师官兵。

  同在观察的还有罗克的老朋友马科斯·劳埃德和法国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费迪南·福煦。

  马科斯·劳埃德不问101师为什么不用细红线进攻这种蠢问题,以前马科斯·劳埃德从来没有思考过“细红线”战术有什么问题,直到亲眼目睹101师进攻,马科斯·劳埃德才开始思考,为什么当初确定“细红线”战术的指挥官这么蠢。

  其实发明细红线战术的将军可不蠢,滑膛枪时代,细红线战术才是最适合进攻部队的战术。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