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1444章

作者:鲇鱼头

  托马斯·杜威1902年生人,今年刚刚43岁,他并不是一位政治素人,去年的总统大选,杜威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惜败于罗斯福。

  和草根出身的杜鲁门不同,杜威出身名门,在第一批移民美国的清教徒中,就有杜威的祖先。

  杜威一路接受精英教育,先后从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著名律师、地方检察官、特别公诉人,在杜威或其办公室所起诉的有组织犯罪者中,有94%的被告被判决有罪,这个成绩在美国出类拔萃。

  美国是个有钱人可以为所欲为的国家,有钱人犯罪不仅可以游说陪审团,甚至可以买通法官,所以让有钱人认罪,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正是凭借出类拔萃的成绩,杜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卓越的公诉人,去年他虽然输给罗斯福,却成功当选纽约州长,这让杜威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纽约州长明显不能满足杜威的野心,输给罗斯福,杜威勉强可以接受,因为罗斯福在美国的声望无人能及。

  罗斯福活着的时候,谁都干不过。

  现在罗斯福去世,杜威根本没把杜鲁门放在眼里,提前进入状态,对执政党指指点点。

  杜威在采访中之所以重点强调菲律宾的官员,也是一石二鸟,拉扯执政党的同时,也顺便诋毁下菲律宾总督麦克阿瑟,毕竟在去年的总统大选中,麦克阿瑟就有意代表共和党参选,勉强算是杜威的潜在竞争对手。

  虽然麦克阿瑟对于杜威的威胁聊胜于无,杜威依然不想给麦克阿瑟任何机会。

  “我们在东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在欧洲也遭到重创,已经有很多企业家向我抱怨,订单消失,利润滑坡,出口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的政府再不想办法,那么经济危机看上去也不可避免。”杜威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危机已经有了爆发的征兆。

  “如果你成为总统的话,你会怎么应对现在的局面?看上去你已经做好了准备——”《纽约时报》著名记者莫里·刘易斯很配合,他是杜威的老朋友,去年总统大选中,就多次为杜威摇旗呐喊。

  “我确实有一些办法,但是我现在不能说,因为适合我的办法,未必适合现在的白厅——不过我有自信,就算四年后,我依然有办法带领美国走出经济泥潭,就像富兰克林曾经做过的那样。”杜威话里话外将自己和罗斯福并列,表现出巨大的自信。

  这其实就是画饼了。

  美国选民要是信了杜威这番话,三年后把票投给杜威,将杜威选为美国总统,那么到时候杜威能不能做到,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无论如何杜威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美国人的有些习惯真的很可怕,有些人作恶一辈子,只要在生命最后时刻向上帝忏悔,那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死后上天堂。

  美国政府更可怕,奴隶制和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道德污点,于是美国在废除奴隶制,不再从制度上对幸存印第安人进行屠杀之后,就好像这些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从上到下都心安理得。

  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同样随意的令人可怕,华人谚语是“国虽大好战必亡”,美国却将战争当成转移国内矛盾的利器,从最早的英国到后来的西班牙,再到德国和日本,以及一段时间内的南部非洲,美国总是需要一个“敌人”,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你有什么话,想对马尼拉的女孩和孩子说吗?”莫里·刘易斯主动给杜威创造发挥空间。

  “那是现任总统的工作,我想提醒诸位参议员和众议员的是,美国要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就要有领导者的高度和心胸,我们当初花费巨大代价从西班牙人手中将菲律宾抢过来,数万美国人为此牺牲,花费数十亿美元,那么现在我们就不能轻易抛弃菲律宾,这不仅是对菲律宾的不负责,更是对全世界的不负责。”杜威上价值,不跟杜鲁门在泥潭里纠缠。

  《纽约时报》作为杜威的忠实拥趸,转天就将杜威的采访内容全文刊发,美国社会对菲律宾的关注又上一个台阶。

  罗斯福意外去世后,在大部分美国人心中,杜威是最适合的美国总统。

  至于杜鲁门——

  杜鲁门是谁?跟杜威相比,杜鲁门连提鞋都不配。

  虽然下一届总统选举虽然要等三年后才举行,现在其实已经有报社认为,杜威已经预定总统宝座,将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轻易击败杜鲁门,或者其他任何民主党候选人。

  这还真不是吹捧,另一个时空,因为杜威和杜鲁门的选举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笑话是关于常凯申。

  另一个时空的1948年,美国第41届总统大选,民主共和双方的候选人分别是杜鲁门和杜威,所有人都坚信杜威会赢得竞选,常凯申也深信不疑。

  于是常凯申就拿着杜鲁门援助的钱,赞助杜威跟杜鲁门竞争,一度把杜鲁门逼到绝境。

  杜鲁门胜选之后常凯申彻底傻眼,他知道杜鲁门上任之后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常凯申在杜鲁门第二个任期开始的当天通电下野。

  现在还没到1948年,杜威已经开始为自己造势,对美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就连人在欧洲的埃森豪威尔,也不免受到这件事的影响。

  跟麦克阿瑟一样,埃森豪威尔对白厅也很有兴趣。

  不同之处在于埃森豪威尔比较内敛,不像麦克阿瑟那样张扬,到目前为止,埃森豪威尔还没有表现出任何政治倾向。

  在美国,军人是不能有政治倾向的,不过这个约束只能对一部分人起作用,对于麦克阿瑟这样的人来说,这个规则形同虚设。

  身为欧洲美军总司令,埃森豪威尔并不方便在媒体面前表态。

  埃森豪威尔很善于和媒体打交道,每当他有话要说,他的新闻官就会把记者带到埃森豪威尔的办公室,围在他的办公桌旁,埃森豪威尔说,记者们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很少召开正规的新闻发布会。

  “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我希望你们在写稿子之前,能听听一个老兵的心声——”埃森豪威尔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尤其中立媒体。

  按说,记者也是不能有立场的,报道必须遵循中立客观的原则。

  这其实也是废话,是人就会有感情,记者可以没立场,报社老板却是有立场的,报刊杂志对于民众来说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于老板来说是生意,所以谁给的钱多,原则上就帮谁。

  注意只是原则,具体到记者这里,在写稿子的时候却可以对读者进行适当引导,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真正的战场血肉横飞,上一刻可能正在看心上人的来信,下一刻就会被炮弹击中,尸骨无存,连抚恤金都不会有,家人和朋友只能活在无尽的等待和绝望中——”埃森豪威尔表情凝重,眼神悲伤,记者们奋笔疾书,办公室里除了埃森豪威尔低沉的声音,只有刷刷刷的书写声:“——大兵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面对敌人会奋勇作战,夜深人静时也会恐惧悲伤,所以我能理解大兵们在刚刚经历一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后,对自己的感情进行适当发泄,我们把它称为PTSD,战后创伤应激综合征。”

  埃森豪威尔没有对菲律宾美军的暴行进行谴责,而是把菲律宾美军的行为,解释为疾病。

  这就很合理了,有病他得治啊,要不然万一等回到美国之后再发作,那到时候受到伤害的可就是美国人了。

  跟美国人的潜在危险相比,菲律宾明显不够分量,埃森豪威尔虽然没有明说,态度却很鲜明。

  这就对了,美国优先么。

  “我相信我们的士兵们,初衷并不是要伤害其他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需求,这就是正常的战地恋情,我也不认为会有士兵抛弃自己的恋人,不过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有太多人牺牲——”埃森豪威尔无懈可击,消失的父亲是战死,并不是故意玩失踪。

第2629章 抓住那个要逃跑的美国人

  在菲律宾横行无忌的美国大兵,在美国国内,绝大部分都平平无奇,平凡的家世,平静的生活,平淡的人生,如果不是来到菲律宾,他们的生活可能毫无亮点。

  美国虽然废除了奴隶制,国内的歧视是很严重的,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美国大兵——尤其非裔美国大兵来说,菲律宾真的就是人间天堂了,在这里他们不仅不会受到歧视,而且还能高人一等,居然还有妹子主动投怀送抱,这不是人间天堂又是什么。

  菲律宾女孩大概也不知道,对于绝大多数非洲人来说,他们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责任”这个概念,所以想母凭子贵,跟着美国大兵去美国,大概多半是要落空的。

  这倒也不是非洲裔美国大兵到了菲律宾之后才变“渣”的,人家在美国也很“渣”,美国非洲裔家庭在所有族群中,单身母亲的比例本来就是最高的。

  埃森豪威尔是个聪明人,他帮助美国大兵开脱,同时逃避了关于责任的问题。

  麦克阿瑟就没有这么聪明了。

  身为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菲律宾是麦克阿瑟负责的战区,连埃森豪威尔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记者的骚扰,想采访麦克阿瑟的记者更是犹如过江之卿。

  麦克阿瑟没有埃森豪威尔那么亲民,这是个好大喜功的家伙,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媒体面前露脸的机会,对于美国大兵的恶行,麦克阿瑟也选择了包庇。

  不过包庇的方式,就不是那么聪明了。

  “先生们,我们都知道,在马尼拉有美国人,也有南部非洲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所以那些逃避责任的家伙,也可能并不是美国人——”麦克阿瑟在京都的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他最近心情不错。

  受降仪式之后,麦克阿瑟就来到京都,正式担任驻日美军总司令。

  遵循“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的规定,菲律宾应在1944年,也就是去年独立。

  由于战争原因,菲律宾独立的时间被推迟,华盛顿给出的最新时间表是1946年,也就是明年。

  现在麦克阿瑟已经不再担任驻菲总督,太平洋战区也即将裁撤,所以麦克阿瑟在对待马尼拉的态度上就比较随意,远不如埃森豪威尔谨慎。

  可能是离开华盛顿的时间太久,也可能是麦克阿瑟的政治敏感度本来就不太好,总之麦克阿瑟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反而向到场的记者们展示他这几天的外交成就。

  “我昨天拜访了天皇陛下,我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并且合影留念——”麦克阿瑟向记者们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麦克阿瑟双手插兜,情绪放松,旁边的裕仁则是努力昂首挺胸,可是身高还是差了一大截。

  麦克阿瑟的身高是一米八。

  裕仁的身高官方数据是一米五八,即便这个数据没掺水,两人的身高差也足足有22厘米。

  麦克阿瑟也是故意的,正常情况下他如果对裕仁有足够的尊重的话,两人合影应该坐着,那样两人的身高对比就不会太突出。

  麦克阿瑟选择站立姿势和裕仁合影,画面就有点滑稽了。

  裕仁可是日本的“神”,地位至高无上。

  至高无上的神和美国人合影,身高差了那么大一截,就像大人领了个孩子一样,这对裕仁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会造成巨大影响。

  前面多次提到过,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就致力于“托亚入欧”,最后实在没希望,这才提出要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所以日本长期以来对于西方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

  根源还是没有自信。

  自从甲午清日战争之后,日本连续在对外作战中获胜,连俄罗斯这样的欧洲宪兵都斩落马下,对日本国民的自信心提升显而易见。

  现在日本和西方的差距,通过一张照片展露无遗,日本又被打回原形,这并不是过度解读。

  “我们可以拍照留存吗?”马上就有记者提出要求。

  麦克阿瑟在政治敏感度上可能确实有问题。

  不过在树立自身形象上,麦克阿瑟也确实是有一手,否则也不会犯了这么多错误,依然呼风唤雨。

  “我已经为你们都准备好了,你们可以把它刊发在明天的报纸上。”麦克阿瑟准备的很充分,照片嘛,多的是。

  麦克阿瑟为记者们准备的礼物不止是照片,还有每人一支派克钢笔。

  麦克阿瑟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使用的五支笔,全部都是派克笔。

  派克是美国品牌,创始人乔治·派克在学校工作,为了增加收入,乔治·派克就向学生们兜售钢笔,并且负责售后服务。

  凭借这一点,乔治·派克积累了丰富的售后经验,他对钢笔的缺点进行改进,于是就有了派克钢笔。

  “除了照片之外,您不想为马尼拉那些可怜女孩做点什么吗?”记者们并不满足,把照片发在报纸上没问题,麦克阿瑟也得给记者们提供更多,更劲爆的新闻。

  这也是互利互惠。

  麦克阿瑟的脸色马上就沉下来。

  “作为美菲联军总司令,我并没有忘记在菲律宾战役中,那些背叛我们的菲律宾人,这是可耻的背叛,他们也毕竟接受法庭的严惩——”麦克阿瑟没有正面回应,言外之意就是菲律宾人活该。

  这也可以理解。

  美国政府可以每年花费上千万美元,帮助菲律宾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对菲律宾人进行教育。

  但是没有义务帮助菲律宾人成长。

  那些女孩确实可怜,但是她们在选择和美国大兵交朋友时,目的也并不单纯,出发点并不全是爱慕。

  如果有,也不全是对美国大兵的爱慕。

  对美国的向往或许更多一些。

  从这个角度出发,那还真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退一万步说,菲律宾之前被西班牙人殖民300年,然后被美国殖民近半个世纪,难道菲律宾人对于西班牙人,以及美国人的本性毫无所知吗?

  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几百年下来,被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祸祸的菲律宾女孩不知道有多少,又有几个母凭子贵得偿所愿。

  所以明知道跟美国大兵交朋友这件事有风险,还选择义无反顾往前冲,那就要承担风险的后果。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麦克阿瑟肯定不会道破,那未免太冷血了点,不符合麦克阿瑟想要的人设。

  所以就谴责那些叛变的菲律宾人。

  “那些女孩难道不是无辜的吗?”还是有记者不识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

  这就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了,记者们也是人精,当然能看出麦克阿瑟的不耐烦。

  明知道麦克阿瑟不耐烦还继续追问,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从私人角度上,我同情她们的遭遇——但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生活给她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麦克阿瑟还是不够敏感,他可能没想到,他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用记者的笔写出来,会被歪曲成什么样。

  这段时间如果评选全世界最圣母的报纸,那么必定是《狮城日报》。

  马尼拉女孩的遭遇,跟《狮城日报》有关系吗?

  完全没关系,别说《狮城日报》,即便放大到整个狮城,马尼拉女孩能起到的警惕作用也有限,因为狮城女孩不会像菲律宾女孩那样,对美国人充满幻想。

  美国大兵在狮城,也不敢像在马尼拉那么放肆。

  麦克阿瑟说的话,虽然冷酷了点,严格说起来并没有错,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便那个人跟你的关系是负距离。

  《狮城日报》的编辑好像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马尼拉女孩的悲惨遭遇上。

  菲律宾作为战地多次易手,受战争破坏巨大,菲律宾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

  那些被美国大兵抛弃的女孩,如果没孩子的话,日子还能好过点,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有孩子的女孩,生活就很艰难了,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保证,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狮城日报》还是有底线的,人家也不是只站在道德高度上指责美国人不负责任,真正在报纸上呼吁,为那些马尼拉女孩筹集资金,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我们的能力有限,筹集到的资金和物资都不多,只能短时间内改善那些女孩和孩子们的生活,过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更多的帮助,她们的生活还是会陷入困顿中——”李嘉这段时间大出风头,她已经成为一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第一个慈善项目就是对那些女孩和孩子们进行帮助。

  真的是女孩,在李嘉的统计中,那些被始乱终弃的菲律宾女性,绝大多数年龄都不满20岁,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成年。

  菲律宾对于成年的标准跟南部非洲不一样,不到20岁结婚很正常。

  即便如此,对未成年人下手,也突破了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

  突破的是南部非洲人的道德底线。

  菲律宾对于美国人来说,好像也没有道德底线这东西,在绝大部分美国大兵眼里,菲律宾就是个新奇的冒险乐园。

  “——所以我们呼吁美国政府要重视这件事,不能熟视无睹,美国大兵可以消失,美国政府应该对那些女孩和孩子们负责,这也提醒我们,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外来者的冒险乐园,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才能真正站起来。”李嘉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美国政府也可以消失,但是得加钱。

上一篇:将军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