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从改变开始 第412章

作者:一白化贝

最终被陈舟捷足先登。

实际上,除了和“胶球”有关的“胶子”外。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还曾经在1987年的实验中,首次观测到B介子转变为反B介子。

这就等于发现了第二个最重夸克底夸克的一个新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在某些条件下,它可变为其它类型的夸克。

从此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未发现的第六个夸克顶夸克的质量一定非常大。”

这是寻找第六种夸克顶夸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线索。

只可惜,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同样没有把握住机会。

顶夸克在1994年,被米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找到了。

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因此错失了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牌。

虽说陈舟尚未获奖,但大概率也是如此。

“教授,到了。”

再次充当起司机的克罗斯,将车稳稳停在了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门口。

弗里德曼看了一眼车窗外,轻轻点了点头。

这里,他也来过不少次。

但不管来过多少次,弗里德曼还是觉得这里的氛围十分适合他。

至于弗里德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看看门口这一丝不苟的迎宾人员,就知道了。

德国人,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严谨感。

这一点,陈舟在法尔廷斯的身上,感受到过。

他本来以为只是这个老头比较古板,直到今天来到了这里。

陈舟才发现,这是德国人的通病。

当然,这种古板,不是说人看起来古板。

而是他们做事时的那种态度,很认真,很严谨。

和CERN不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没有安排很多人员接待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

也没有安排人,像米彻·约翰斯通那样,带着他们参观所有的加速器实验室。

最令陈舟和一众研究人员惊讶的是,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人,并没有像CERN那样,特意去接近他们,以期留住他们。

他们只是简单的安排一下参观计划,然后便是热火朝天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内容,和CERN那边也完全不一样。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注重的是讨论内容的细节。

准确来说,是内容的逻辑性。

他们往往会较真的要动用加速器,去用实验验证讨论的内容,究竟是对是错。

而最令陈舟惊讶的还是胶球实验这个课题。

本来他还一直想着,要是开胶球实验的研讨会,他能不能委婉的拒绝他们。

却没想到,人家并没有提胶球实验的内容。

而是提了很多其它的课题内容。

虽说陈舟是乐得清闲,但他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难道准诺奖级得主,在这里就这待遇?

后来,陈舟才知道,胶球实验,他们已经按照论文内容,熟练完成了。

他们更在乎的,是胶球身上还有什么。

而不是这个已经完成的胶球实验。

初听这话时,陈舟微微一愣,但越想越是欣赏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这才是搞科学研究的态度嘛。

陈舟也渐渐发现,这个看似古板的研究所。

其实远比CERN这些地方,要温暖的多。

因为他们只是对课题,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态度,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在日常生活里,却也是“十分有趣”的人。

就比如说,陈舟所接触到的一位研究人员,在脱离了研究工作之后。

才流露出对他的崇拜热情。

也只有看到这位研究人员脸上,那丝毫不亚于围堵自己的年轻学者脸上的激动之情时。

陈舟才确定,自己的确没有来错地方。

这些人,也是了解物理学界所发生的大事的。

这些人,也是对自己有着极大热情的。

怎么说呢,直到这时,陈舟心底的小期待才被满足,才不再怀疑自己。

毕竟,被普林斯顿这个世界数学中心,被CERN这个世界高能物理中心,所“宠”着的陈舟,突然在这里遭受了冷遇。

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失落的。

这下子好了,陈舟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

此外,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所进行的研讨会,也远比陈舟所预计的时间,要长的多。

原本陈舟以为,第一站是定在CERN的学术交流之旅。

在第一站是最花时间的,其后每一站,将逐渐缩短时间。

毕竟,CERN在高能物理学界的地位,在那摆着呢。

可没想到,弗里德曼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这里,一共进行了5场研讨会!

每场研讨会的时间,都是持续近一周的!

这也就使得陈舟差点以为,弗里德曼要留在这里了。

倒不是说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这里不好,只是陈舟还希望弗里德曼带着自己多看看呢……

但好在,近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时间之后,弗里德曼终于想起了下一站。

于7月底,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人,再次出发,前往下一个学术交流的地点。

事实上,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这一个月时间,陈舟的收获也挺大的。

一是与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帮陈舟再一次梳理了一遍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

其中,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曾经所进行的一次,利用小的惰性气体原子簇,去研究段时间内物质与来自自由电子激光的强X射线辐射的相互作用的实验,给了陈舟一种新的思路。

对陈舟而言,既然选择了高能物理,选择了去研究粒子加速器实验的现象,那么他有一天,必然会正面面对四大基本力的难题。

而现在,多一点想法,总是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陈舟已经确定的极小模型纲领这一课题。

已经确定数学研究课题的陈舟,自然没有懈怠这一学科的研究。

毕竟,想要Lv9满级的话,这玩意能解决一个是一个。

极小模型纲领也是陈舟再一次申请的国家“万人计划”的课题。

陈舟没有改变课题申请的学科,依旧是数学课题。

而面对陈舟再一次提交的课题申请材料,华国那边的科技部门二话没说,就给批了。

卧槽,面对这样一个解决数学界的难题,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的大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更何况,这位大佬,每次结题时,那课题经费都能剩下一大半,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算是这位大佬,这次申请的稍微多了点,那也没什么嘛……

陈舟自然不知道科技部门的想法,他之所以多申请了一些经费,主要还是考虑到四个课题方向并行的话,他也不确定解决极小模型纲领这一课题的时间。

所以,多申请的经费,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暂时停滞的材料学课题和医学科学的课题了。

医学科学的课题,是完全停滞的。

但是材料学的课题,说停滞,只是因为实验室的问题,始终令陈舟很烦。

在陈舟看来,实验室是肯定要的。

但是,可以少花钱。

这个少花钱,当然不是在设备的购买上。

而是课题的研究经费上面……

第五百二十二章 游学不断,课题不断

“一凡,你咋了?我怎么听你这语气,好像有点忧郁呐?”

宾馆里,陈舟边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边回应着张一凡。

“没,没有,我现在哪还有忧郁的时间啊,我现在的时间,全部被你的文献给挤满了,我现在吃饭都是泡在文献的海洋里的……”

张一凡的语气里,满是无奈。

这段时间,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他的时间,全部被陈舟发来的文献资料,给挤满了的。

张一凡倒也不是说那一百多篇文献有点多,毕竟他好歹也是跟着陈舟,经历过一次大阵仗的。

只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陈舟前前后后,又发了近两百篇文献,是准备干嘛?

这全加起来,可就不是多少的问题了,而是整个一探测器材料的资料库了。

这么多内容,他还真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梳理完,心里完全没有底。

陈舟自然也听出了张一凡话里的吐槽,他轻笑着说道:“这不挺好的吗?省得你一个人的时候,觉得无聊,也省去了你找女朋友的时间。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年轻人就得多拼一点,知道吗?”

听到这话的张一凡,很想挂断电话,拒绝陈舟这来自精神上的骚扰。

见张一凡沉默了下来,陈舟也不再调侃对方,而是认真地说道:“一凡,你也可以找人帮忙,帮你一起梳理这些资料,也算是邀请他,加入我们的课题组吧。”

闻言,张一凡微微一愣,旋即问道:“你的意思是,你真打算和我组一个课题组?还让我去招人?”

陈舟回道:“不行吗?”

张一凡有些迟疑,却还是说道:“我……我怕我跟不上你,我本科都还没毕业呢,而你现在都已经是数学和物理学的跨界大佬了,我怕我拖你后腿……”

陈舟似乎知道张一凡会这么说,他笑着说道:“谁还不是从本科阶段过来的?你本科还没毕业,但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能超过本科生水平。还有,你都说了,我只是一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这个材料学上面,或者说化学上面,说不定我们俩水平差不多呢?”

张一凡还是有些迟疑,陈舟也没再多说什么。

选择权在张一凡的手中,怎么选,还是得看他的这位同桌。

过了一会,张一凡说道:“那我试试……”

声音虽然还有些迟疑,但却也多了份坚定。

听到张一凡的话,陈舟也算放下心来,他笑着说道:“放心吧,哥带你飞。”

张一凡闻言,嘀咕道:“我怕你飞太快太高,我跟不上……”

陈舟:“你说啥?”

张一凡:“没,没啥……对了,你说让我找人,也是真的吗?”

陈舟回道:“嗯,你可以选一些,你觉得不错的同学或者朋友,加入我们的课题组。”

听到这话的张一凡,也隐约猜到了陈舟的一些想法,他惊讶地问道:“你该不会真准备搞个实验室吧?”

陈舟轻声笑了笑,给了张一凡准确的答案:“有这个想法。”

张一凡顿时惊呼道:“卧槽,你知不知道你这个粒子探测器的材料,需要什么级别的实验室?需要多少钱才行?”

上一篇: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