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545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目前项目组正在对大鼠的基因组进行筛选,希望能找到诱导冬眠,进行体温调节的基因,并在大中型动物上做进一步的实验。”

“该项目旨在探讨哺乳动物在体温方面的可塑性,以及在冬眠方面的深刻演化适应,并探索这一研究在促成人类长途旅行中冬眠的可行性。”

卫康看完项目报告,长长吐了一口气,心里涌起一阵失落,同时又有几分释然。

“原来如此,他们只是发现了能够激发大鼠冬眠的关键药物分子,想要进一步找到调节动物冬眠的基因组,然后再将这种发现应用到人类身上。”

“果然要让人类拥有冬眠能力还是很难,目前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99步。”

“即便如此,这也属于极具开拓性的创新研究,我没有理由不大力支持。”

“只要有任何发现,花再多钱也很值。”

“如果真的能够让人类实现冬眠的梦想,星际航行将不再遥远。”

“载人登月已经是临门一脚,今年很可能就会实现,那么下一个目标将是前往火星。”

“如果人类能在此之前,实现冬眠,火星之旅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赛道。”

想到这里,卫康不由心潮澎湃。

当然他也很清楚,这是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项目组的研究才刚开始。

仅仅只是在实验室的小白鼠身上实现了冬眠,要在人类身上实现,恐怕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

要知道,人的身体可比老鼠要复杂太多,不仅仅是将药物输入体内,让老鼠自己睡觉就完事。

整个过程,需要药物,冬眠舱,生命维持系统,监控系统,以及唤醒机制,同时起作用,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冬眠系统。

要研发出真正能用的冬眠舱,维持宇航员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低能耗生存,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唤醒,短时间内投入工作,需要强大的科研能力,以及各种高科技的全方位整合,才能有一丝实现的可能。

也就是三清,同时拥有药物研发和医疗器械研发的雄厚实力,才能开启这样一项耗时长久又投入巨大的长期项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卫康在心中默默念着这句话,目光看向项目负责人,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名字。

“张莉?她不是在跟陈以清搞脑机接口项目吗?”

“也是,她在陈以清的栽培下,又经过脑机借口的训练,终于成长起来了,有了自己的研发项目。”

想到这里,他不由欣慰不已,眼前仿佛看到了一颗青翠欲滴的大白菜,从地里自己长了出来,还长得异常茁壮。

“不到30岁,就有了如此发现,并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坚持着走下去,真是后生可畏,未来可期啊!”

“老陈这是给自己培养接班人吧,真是慧眼识珠,造福公司。”

卫康越想越美,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一直以来,三清都跟航天中心有着密切的合作。

作为一名去过太空,并在空间站短暂停留的医药大佬,没有人比他更懂太空冬眠的重大意义。

只要这项研究继续下去,人类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冬眠。

这个时间表完美契合了航天中心在10到15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

毫无疑问,冬眠在哺乳动物中的普遍性,以及相关化石,都表明了人类的老祖宗其实也是一种冬眠动物。

只是在数万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人类不再需要这种能力,所以失去了它。

但一时的失去,并不代表永久的失去。

这种基因依然存在每个人的祖传基因序列中,只是不再表达出来而已。

以人类的技术,迟早能将这种古老的基因再次唤醒,赋予它全新的使命。

第六百二十五章 论一头猪能有多水

昆市,姑苏大学,三清分校。

一间采光良好,有着三个大窗户的实验室里,黄勤十指翻飞,飞速地在键盘上敲击。

眼看着一行行文字从他的指尖流出,汇聚成一篇数据详实的研究报告后,他才抬起头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一旁的长桌上,还有八个面容稚嫩的年轻人,也像他一样在忙碌着。

有的对着电脑凝神苦思,有的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着什么,还有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似乎在对实验课题进行深入地讨论。

黄勤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帮师弟师妹在自己的熏陶下,学习积极性是肉眼可见地提升,每个人都变得勤奋刻苦,实在让他欣慰不已。

突然,角落里爆发出一道强烈的欢呼声。

一个胖胖的男生脸涨得通红,兴奋地跳了起来。

“过了,过了,我的论文被录用了。”

“没想到学渣如我,也有发cscd核心期刊的一天。”

另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站在旁边,发出一声惊叹。

“cscd核心啊,啧啧,了不起,你论文发哪了?”

“《生物技术通报》。”

“是那篇《猪Six1和Six2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吧,厉害了我的哥。”

“呵呵,哪里哪里,影响因子不高,才0.8。”胖男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没事,咱们都是第一次写论文,能发表就不错了。”高瘦男生露出理解的笑容。

“也是,我也就随便水一篇,没想到还真过了。”

“多亏了大师兄带的好课题,否则哪能这么容易发论文。”

高瘦男生正说话间,手机响了,打开一看,竟然也是一封审稿回复。

他立即激动地大喊起来:“哈哈,我的论文也过了,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胖男生顿时投来崇拜的眼神:“哇,SCI二区论文,师兄你太牛了。”

“我要向你学习,下次也投个二区。”

两人的动静瞬间引发了其他人的关注。

大家纷纷放下手头上的正事,将两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黄勤也好奇地抻长了脖子,往那边看过去。

他心里清楚,八成是大家之前发出去的论文,都一一有了回复。

这些论文都是根据他的课题任务布置的,投稿之前导师杜彪也都小修过,发个二区或者核心期刊,肯定是没啥问题。

毕竟又不是一区顶刊,这些学生的论文只要写出来没啥漏洞,能够自圆其说,又有扎实的试验数据,把规律稍微总结分析一下,没理由不通过。

主要还是因为猪的器官种植这个方向非常前沿,很多领域都还在不断探索中。

只要有一些原创的想法,实验内容再丰富一些,有大量的实验结果支撑,就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论文。

当然,这帮学生也不可能提出什么突破性的理论,在他看来,无非是做一些琐碎的基因组分析工作,然后水个论文,完成毕业要求。

想到这里,黄勤不由拍了拍手,笑着提醒大家。

“你们都看看自己的邮箱,说不定也有惊喜。”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掏出手机查收邮件。

果然,一声尖叫瞬间响起。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挥舞着手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我过了,我过了,也是二区期刊。”

“啊啊啊啊,我要激动死了。”

“这下都可以直接硕士毕业了。”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欢呼起来。

“我也过了cscd的核心期刊,我要再接再厉,继续水一篇。”

这人看了邮件,顿时雄心勃发,恨不能拿着差不多的实验数据,换一个清奇的角度,当场再水上一篇。

就这么一会,实验室里尖叫声此起彼伏,不断响起。

学生们都收到了投稿期刊的回复。

无一例外,都通过了审稿,可以发表在各大期刊上。

水平最低的都是cscd核心期刊,大概有5人。

最高的三人则全都发了SCI二区。

对于一帮研二的小萌新来说,这简直就是梦幻开局。

他们上半年的时候,连实验怎么做都不知道呢。

就连基因编辑技术,都是课题开始以后,跟着黄勤在实验室里现学的。

黄勤跟导师杜彪的任务分工很清晰,导师负责传道就业解惑,到处参加会议混脸熟。

他则负责教师弟师妹们上手做实验,给他们分配任务,盯着他们干活。

当然论文批改这种事,肯定得导师上手,毕竟只有他拥有丰富的SCI二区发稿经验。

黄勤嘛,只有一区顶刊论文经验。

两者标准不一样,难度也有天壤之别。

杀鸡自然不用牛刀,也就无须他来给这帮小萌新改论文。

他只要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余,做好包工头的工作就好了。

这些学生们都很乖,比他部门里的员工可要听话多了,叫往西不敢往东,一个个温顺得跟小绵羊一样。

每次教这帮菜鸟做实验的时候,黄勤都有种昨日重现的感觉。

就仿佛回到了自己在三清上班的第一天,在实验室看着面前的一大堆仪器,表情茫然,手足无措。

幸好当时有大威带着他慢慢上手,一个又一个的简单实验做过去,才有了他的今天。

有时候想想,萌新一开始学做实验的时候,能有一个手把手教导的带路人,该有多么幸福。

可能因为自己淋过雨,有过一个热心的撑伞人,所以他也不吝于做下一个撑伞人。

反正教这些师弟师妹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厌其烦,从最细微处入手,将工作中学到的所有经验全都倾囊而授。

他在三清做了这么多年实验,早已熟极而流,知道最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以及一切注意事项。

而把多年的经验所得教给这些学生,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为人师表的享受,更是一种将经验总结为规律的修行之旅。

头两个月,学生们还有些不得要领,但在项目奖金和毕业论文的激励下,还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废寝忘食地学习。

由于经费充足,他们能够不断地重复实验,并取得进步。

在导师和黄勤的鼓励下,学生们信心大增,如鱼得水。

他们从实验室的分液漏斗,离心机,色度计,PCR测序机上得到实验结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研体验,并升入高尚,理性,崇高的学术王国。

短短三个月,黄勤已经看出来,有好几个适合搞科研的好苗子了。

而这一切,终于在今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短短时间内,所有人都得到了结果。

黄勤也在电脑上看到了他们的论文清单。

《Pax2基因敲除猪细胞系的建立》

《猪SALL1蛋白分子信息分析及基因敲除细胞系制备》

《SCD基因敲除的猪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

《构建猪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基因敲除细胞系》

《一种基因修饰细胞表面Fas分子猪模型的构建方法》

《人/猪补体调节蛋白同源性比较及猪GGTA1基因转入细胞系的建立》

《猪Six1和Six2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转入人源化TFPI凝血调节基因的猪细胞系建立》

八篇论文,全都是跟猪有关的研究。

不是在猪细胞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就是敲除相关的内源基因。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