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219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很快到了下午,李朝阳跟队友们吃过午饭,休息一会,继续出发。

“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是一号营地。”李朝阳全副武装,只露出两只眼睛,将镜头转向前面,缓缓说道。

“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海拔高了以后,每上升一百米,对大家的考验也截然不同。”

“一号营地的海拔比大本营要高300多米,到了那里,我们会宿营一晚,希望大家的身体能够坚持下来。”

他一步一个脚印,镜头平稳地前进,5000多米高峰上的壮丽雪景,如同一幅徐徐打开的画卷,尽情地展露在所有观众的面前。

直播间里,网友们都沉默了。

所有人屏息静气,贪婪的目光紧盯着这壮丽的美景。

话筒里时不时传来阵阵喘气声。

张军瞬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并非坐在电脑面前。

而是戴着厚厚的头罩,背着沉重的装备,在冰天雪地里努力攀爬,气喘吁吁。

无数次感觉到疲惫,想要放弃的时候,看着周围的美景,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不知不觉中,李朝阳的团队来到了一号营地。

这里设施比较简陋,游客也少了大半,一眼望去,登山者寥寥无几。

物资和服务也少了很多,幸好李朝阳的团队早已准备好了充足的物资,并搬运了上来。

镜头里又出现了李朝阳的画面,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状态似乎并不太好。

他气喘得更厉害了,话筒里出现了拖拉机一般的粗重呼吸声。

脸色异常惨白,两眼发直,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很不对劲。

李朝阳长吸一口气,开口说话。

“终……终于到……到一号……营地……了……我……”

他一边大口吸气,一边断断续续地说着。

忽然,一道刺耳的警报声响起来。

与此同时,他腕上的手表,有强烈的红色光芒不断闪烁。

“警报,警报,心率过快,血氧过低,已达极限值,请立即吸氧,请立即吸氧。”

李朝阳听到警报声,正要抬起手,突然身子一歪,一个趔趄。

只听砰地一声,画面天旋地转,直接黑屏了。

“啊!”张军一声惊呼,瞬间坐直了。

这突如其来的晕厥,让他头皮发麻,忍不住感到一阵后怕,同时也深深地为李朝阳担忧起来。

显而易见,李朝阳在攀爬了300米后,刚到营地就撑不住了,因为缺氧而晕了过去。

他看向屏幕,幸好,直播间没关,不断有嘈杂的声音陆续传来。

网友们也没有离开,而是不断发出弹幕,进行交流。

“李老板怎么了?”

“缺氧晕倒了,哎,还是年纪太大。”

“向老天祈祷,希望李老板尽快好起来。”

“听这声音,应该是抬进帐篷了,正在急救。”

“静待后续,李老板好人,一定没事。”

直播间一直黑着屏,但背景音没停过。

人们能听到队友的惊呼,激烈的讨论,以及急促的脚步声。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屏幕亮了。

镜头前出现了李朝阳的身影。

只不过,这次他出现在了营帐里,斜躺着,鼻子里塞了两根透明的管子,头旁边放着一个氧气瓶。

他艰难地挥挥手,没有再说话。

队友的声音响起:“智能手表上显示并无大碍,只是因为缺氧昏了过去,只要吸氧缓和一下,应该就没事了。”

“我们大家商议了一下,决定让李老板休息一晚,等到身体恢复了,再继续攀爬。”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明天再见。”

直播间又黑屏了,然而网友们并没马上离开,而是情绪激昂地讨论起来。

“老天保佑,李老板没事就好。”

“毕竟是快60岁的人了,出状况也很正常,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没错,其实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高原反应,气压太低了,很多年轻人也很难撑下去,别说他了。”

“这个智能手表真的报警了,简直是神了。”

“太牛逼了,声音贼特么大,吓我一大跳,这下队友再远,也不怕听不见,发现不了。”

“我的钱包已经饥渴难耐,就等上市了。”

“买,一定要买,全家人都得整整齐齐地戴上,一个都不能少。”

“关键时候,这手表是真能救人一命啊!”

张军看着这些弹幕,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他也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从来没有这么深切地渴望过一款电子产品,不管多少钱,都想要第一时间收入囊中。

就像咕噜对魔戒的冲动一样。

“明天继续看直播,现在,得开始工作了。”

张军退出直播间,看了看工作列表,顿觉索然无味,从激情满满瞬间进入了贤者时间。

第三天,周日,终于等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

张军一收到直播开始的通知,就立即投屏到电视上,接着看起来。

镜头里,李朝阳的状态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正在营地里进行适应性训练。

经过昨天那一幕,所有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越发重视起来。

“咦?你在看纪录片吗?景色很漂亮啊。”

女朋友从卧室走出来,看着屏幕上的美景,顿时眼前一亮。

“这是李朝阳在直播登顶珠峰,已经第三天了,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张军耐心地解释着。

“哇,这么厉害?我也要看。”女朋友津津有味地加入了进来,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他昨天爬到5300多米了,结果因为缺氧晕倒了,好在吸氧以后恢复过来,你看他,头发都白了,精神还是很好,我看登顶珠峰肯定有戏。”

“你看到他手腕上那个手表没?那是菊为新出的GT4运动版,李老板专门定制的,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身体一有问题就能报警,还能给出解决方案,回头我也得买个。”

张军时不时给她讲解,如愿以偿地收获了阵阵惊呼,以及崇拜的眼神。

第三百一十二章 远程医疗,手表还有这功能?

短短几天时间,李朝阳的珠峰登顶直播就火遍了全网。

每次他一开播,就有无数网友涌入直播间,弹幕与礼物齐飞,简直是蔚为壮观。

网友们看他的直播,无比投入,一如当初看奥运会般热情满满。

主要以前没人直播过攀爬珠峰,加上他又是成名已久的富豪,因此牢牢地抓住了粉丝们的猎奇心。

而有关他的热搜,也一直停留在前十。

各个网站的热度,如烈火亨油般,一路高涨,羡煞一群娱乐明星。

相关新闻甚至还登上了央视等新闻频道,被海外媒体报道后,还一路火到了国外。

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在国外的网红,受到启发以后,纷纷前来打卡直播,蹭一波热度。

只不过,随着高度的攀升,李朝阳的直播,基本上是断断续续,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长时间维持下去了。

信号问题倒是其次,主要还是山峰越来越陡峭,身体却越来越差,每个人都需要背着氧气瓶爬山,基本没法说话了。

因为说话非常吃力,队员们已经培养出了默契,彼此之间靠着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普通人如果处在这样的高度,会大口大口地喘气,一直停不下来,肺部和脑部很容易发生水肿,甚至很可能发生动脉堵塞。

李朝阳已经氧不离身了。

在这里,氧气已经变成了稀缺物资,每一瓶都收费不菲。

这些东西,都是登山队的人耗费巨大的人力带上来的,十分的珍贵。

李朝阳每天都是在营地里,才能开一会直播,给网友们展示一下四周的美景,断断续续说几句话,介绍现在的状况,就算结束。

现在说话对他来说,非常费劲,多说几个字都算是浪费力气,除非必要,否则不愿意开口。

不过他们运气还可以,天气比较稳定,登顶的风险不算太大。

对专业的登山者来说,其实疾病,缺氧都不算什么,威胁最大的是恶劣的天气。

所以大家都选择五月份来,因为这个时候的珠峰,气候最好,最稳定,很少出现大风,暴雪等巨大威胁。

珠峰线一路上从海拔7100米到顶峰基本都有信号,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只是网络不太稳定。

但是,从海拔5400米到7100米左右这一段基本没有信号,主要原因是从基站发过来的信号被山峰挡住了。

以往有时候遇到重大活动,珠峰大本营都会架设临时基站,并把信号车开到大本营做保障。

李朝阳为了直播,出了大价钱,请动了临时基站,因此一路上都有信号。

这样他才能在营地里直播,至于路上,太陡峭了,没办法直播,他只能使用身上的摄像头,拍下一路上的风光,打算回去后再好好剪辑出来,发布到网上。

登山过程中,每天上升的海拔都不宜过高,一天的攀登海拔超过1000米就很容易引起严重的高原反应。

所以他们在攀登过程中一般都是一天一个营地,每两个相邻的营地之间海拔落差一般也不会超过800米。

他们基本上每天攀爬不会超过500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身体状态。

珠峰最高是8848米,所以他们从珠峰5000米的大本营出发后,一共需要攀爬三千多米的高度。

按计划来说,十天之内,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登顶。

七天后,当李朝阳再次开启直播的时候。

他们已经来到了希拉里台阶,登顶珠峰之前的最后一道难关。

当李朝阳的身影出现在镜头中,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百万人观看的直播间,此刻一个弹幕都没有,安静得有些诡异。

白色的雪山像巨大怪物一样,屹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一条蜿蜒向上的山脊,出现在他身后,隐隐约约间,能看见登山者五颜六色的冲锋衣和巨大的背包。

李朝阳全副武装,包裹得像个粽子一样,看向镜头,缓缓开口。

“此时此刻,已经是冲击顶峰的最后时刻,我身后就是距离顶峰不远的希拉里台阶。”

“希拉里台阶是珠峰登顶前的最后一个险峻位置,这里的海拔高达8790米,几近绝壁,而我们也逼近了人体的极限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爬绝壁,实在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挑战。”

“不过尼泊尔大地震之后,希拉里台阶有些坍塌,似乎好爬了一些,没有过去那么难了,但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到了这里,该说的都说过了,后面的注意事项也都讲过了,剩下的只能靠自己。”

“我们的人员已经精简了许多,除了几位大老板,就只有两个专业人员陪同了,黄队长和另一名队友就在一旁,他们一前一后,负责探路和压阵。”

“我要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开始对珠峰发起冲击,也就是传说中的冲顶。”

“各位,希望我再次开启直播的时候,已经在峰顶了。”

“到时候,我会让大家领略一下,什么叫‘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话一出口,观众们的热情瞬间喷薄而出。

无穷弹幕滚滚而来,将直播间彻底淹没了。

“最后一关了,李老板加油!”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