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91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想到这里,他心里的怒火已经抑制不住了。

于是,马上拿起了手机,拨打了举报电话。

由于事情比较严重,很快就有官方人员上门,跟他核实真实情况。

然而,官方人员调查之后,反馈给了他一个更让人吃惊的消息。

这家私人诊所没有医疗执照,一直都是无证经营,属于非法行医。

再加上库房里囤积的海量过期药,派发过期药品这一罪名,可谓是证据确凿。

塔基整个人的信念都崩塌了。

怎么会这样?

说好的慈善机构做慈善呢?

不是号称人道主义基金会吗?

呸,你做出这种事,还好意思舔着脸说人道主义?

这些西方NGO真的太不靠谱了,如此草菅人命。

果然,他们骨子里还是几百年前的那个利益至上的植民者,从未有过任何改变。

看来只有华夏的公司才靠得住了。

就像三清,它从未让我失望过。

塔基掏出棕色小药瓶,打开盖抿了两口,陷入疼痛舒缓的陶醉之中。

数日后,这家私人诊所的10名枫叶国志愿者和3名工作人员,以及2名本地工作者,均被拘留。

当地报纸也报道了此事,枫叶国人道主义基金会涉嫌非法行医,派发过期药品,被勒令关停,并取消了行医和派发药物资格。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肯尼亚国官方对西方慈善机构的所有诊所都展开了一次调查,准备来一次彻底的清洗。

各国NGO瞬间风声鹤唳,纷纷夹着尾巴做人。

果然,官方彻查之下,揪出不少非法行医的诊所。

至于派发过期药,那都是惯例了。

公立机构和医院不得已之下,大幅度消减了涉案药厂的采购数量。

转而向没爆出丑闻的药厂大肆采购。

三清集团得了这波助攻,很快就收到了政府加强采购的要求,总算把之前的损失弥补了过来。

而肯尼亚民间对西方慈善机构的不满之声也瞬间爆发了。

人们自发地抵制这些西方国家的免费诊所和药物,纷纷跑去华夏的医疗援助机构看病。

塔基乘着这段时间,也加速推进药店渠道的布局,工作起来异常顺利,差点都把自己胃痛一事给忘记了。

总之,这件事传回三清总部的时候,卫康整个人都震惊了。

真是不作不死,这波简直就是天命在我!

至此,他彻底心满意足,心底的怒气总算全都宣泄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三清在菲洲继续深耕,逐步推进的过程了。

有了各方面有意无意的助攻,这个过程想必会大大加速。

第二百七十六章 趁热打铁

虽说这次被世卫组织摆了一道的事情,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挽回了所有损失,已经彻底过去了。

但还是让卫康心里隐隐生出一种警醒和后怕。

如果不是三清这样有着过硬实力的企业,大概率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下去,忍气吞声继续申请这个见鬼的WHO预认证,在对方的圈子里继续被当成猴一样地戏耍。

这一点也让他感触颇深,无比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开挂,光靠自己的努力,华夏企业要在海外取得成功,会有多么艰难。

不需要多激烈的冲突,光是明面上的规则,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让人有苦说不出。

这就是制定规则的力量,是提前布局的结果。

要打败他们,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用规则打败规则。

另起炉灶,自立门户,制定自己的规则。

这才是高端玩家的玩法。

而现在,三清能从对方的层层包围圈中跳出来,自然也有了成为高端玩家的资格。

从菊为等一系列出海企业的遭遇来看。

高端玩家之间的竞争,往往更残酷,更激烈,甚至往往伴随着降维打击。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必须争当先锋,强势出击,抢夺最大的利益,而不能畏缩不前。

这一点,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也能获取极大的好处。

实践证明,企业和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在海外民众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也更能俘获人心,形成‘相亲相爱’的大好局面。

海外人民对企业其实是没有什么戒心的,双方是纯洁的利益关系,互取所需,合作久了,自然能够增进友谊。

就算企业做慈善,他们也不会多想,反而心存感激。

但是换成政府的援助,却会招致他们的质疑和批评:“你们送我们免费大楼是何居心?”

这对华夏企业来说,其实大有可为。

完全可以做个老银币,明面上是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一手生意,一手慈善,骨子里则是华夏的文化输出大使。

如此一来,时间长了,影响力大了,自然就能建立自己的规则。

然而,由于自身实力或者一些别的原因,华夏企业在这场文化输出中其实是缺席的。

三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世卫组织给他狠狠上了一课。

幸运的是,三清的药物,不同于其他产品,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了。

这些,都是卫康的底气。

他会成为那只强势出击的头狼,纵横四海,吃香喝辣,建立自己的规则圈。

当然,仅有头狼也是不够的,他需要的,是一个狼群。

海外企业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刃相见,刺刀见血的地步了。

这是诸神之战,而华夏企业的出击,势必带来诸神的陨落,新神的登顶。

而长期被输入西式观念的菲洲大陆,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地方。

华夏已经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企业也都有了存在感,当地华人也形成了一股有生力量。

只是,华夏的民间草根慈善机构,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缺失的一环’。

以肯尼亚为例,其境内的慈善机构多达3000家,其中约百分之二十来自西方,许多肯尼亚本土慈善机构也有西方背景或接受西方资金援助。

走在内罗毕街头,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NGO宣传广告,它们致力于不同领域,从绿色发电计划到妇女权利保护,从生态伦理维护到孤独症治愈,从部族长老协会到夫妻关系协调,形形色色,一应俱全。

与华夏企业在菲洲越来越多的存在感相比,目前几乎没几家华夏慈善机构在菲洲设立办事处,援菲规模也远远落后于西方。

它们与菲洲的交往多限于在某一领域较为零星的援助行动。虽然也有一些零星的亮点,但无论在规模还是持续性上,都难以与西方慈善机构相比。

西方慈善机构在菲洲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那些“面向救助”和“面向发展”的慈善机构在非洲民众中都享有极高声誉。

许多非洲人对西方的好感来源于给他们发放面包,药物,为他们提供小额贷款的西方慈善机构。

这些小恩小惠,花费不多,却很能收买人心。

这样情况下,当一些受到国外支持的慈善机构,表露出对华夏企业和华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时,本地民众就很容易受到蛊惑,影响华夏企业在这里的工作进展。

慈善的机构常被称为“民意的代表”,加强中菲双方慈善机构的关系,对于维护在菲利益,大有裨益。

目前走进菲洲的华夏慈善的机构,大部分都具有半官方特色,基本上不可能提供任何技术援助和资金帮助。

要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只能靠来自企业的草根慈善的机构,相形之下,国内这些机构基本没有露过面。

归根结底,还是没钱,自然没法在穷困地区做慈善了。

文化输出这种事,没钱自然就支棱不起来。

而菲洲的穷人也很实际,任凭你说得再天花乱坠,没好处,自然不会吃你那套。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样朴素的道理,菲洲人民也都懂。

卫康沉思良久,觉得此事事不宜迟,应当乘热打铁,尽早布局。

眼下天公作美,不断给他提供机会,要是还优柔寡断,那就错失良机了。

有当地华人商会的支持,再加上老黑们的民心所向,正是三清的慈善机构进入菲洲的好机会。

第二百七十七章 文化输出

卫康沉思半响,打开菲洲分公司的营收报表,仔细查看。

事实证明,在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市场上,只要有过硬的产品,挣钱还是很容易的。

从灭蝗农药,到超级种子,再到高端医药,三清在菲洲的营收相当可观,利润也极为丰厚。

完全可以从利润里拿出一部分,交给三清的慈善组织来进行运营。

而且当地华人如果能团结起来,也能够成为一股有生力量。

以免费的食物,仿制药,工业品等小恩小惠开路,背靠药品和安保这种硬实力,无疑能提高影响力,进行文化输出。

华夏作为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大国,这些免费赠品其实成本很低,花费并不多。

此刻,三清的慈善基金会还在源源不断地收到各方面的善款。

卫康决定成立基金会的海外分部,并取了一个长长的名字。

‘三清人道主义兼国际儿童救助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慈善基金会’

三清会将菲洲,鹰国等海外地区赚取的一部分利润捐赠到其中,作为启动资金,并独立运营这一慈善组织。

当然,如果有海外富豪们的‘捐助’,自然也会笑纳。

该组织主要在第三世界国家做慈善活动,救助穷苦人民,同时宣扬华夏的文化和理念。

西方大本营暂时撼动不了,但也不能不作为。

哪怕很难插手,也要尽力抢占地盘,否则就真的全盘拱手相让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三清慈善组织也要从一些小事做起,逐渐成长。

由于是华夏的慈善组织,自然也会体现出华夏的特色来。

援助一些西方的自由主义者,小众人群,被歧视人群,本土动保和环境主义者,都是很正常的慈善行为,绝对体现了华夏慈善组织的慈悲和仁爱。

自由主义者是绝对要支持的,什么公牛国公投独立这样的事情,虽然给不了太多,但是给大街上喊口号的志愿者提供一些食物和药品,也是很合理的慈善行为。

拉霉人民对鹰国的向往也是要支持的,每个人都有奔赴灯塔国,寻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修再多的墙也阻挡不了,三清非常乐意提供一路上的水和食物,免费法律援助,以及一些常用的廉价药物。

跨性别人群,彩虹人群,这些饱受歧视的可怜人,三清慈善组织不介意提供一些援助,支持他们争取自己的权利,宣扬自己的理念,甚至提出相关的法案。

至于经常被歧视的老黑,三清在菲洲赚了那么多钱,怎么忍心不支持他们发声呢。

甚至他们的老乡,三清也会在菲洲提供援助,将有志之士尽可能地统统送到灯塔国去。

动物保护和环保主义者就更需要三清慈善组织的支持了。

一定要倡议鹰国人少用电,少吃肉,多吃素,这样才能身体健康,活得更久,免于高额医药费的荼毒。

为了这些理论宣扬得更广,三清同时也会赞助一些医生和专家,发表言论,为这些健康生活理念背书。

‘每天一颗苹果,远离医生’换成‘每天吃素,远离医生’。

目前三清基金会是由安美在背后运营的,但慈善组织要走到台面上来,完美无缺地做到这些,还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掌舵人。

“找谁呢?”

卫康陷入沉思。

“这个人选很重要,必须要找一个有亲和力,又很有能力的人。”

“必须能完全领会我的意志,对三清对华夏有强烈的认同感,对外国企业和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又能看透他们的真面目,没有任何西式滤镜的人。”

“技术部的人不行,不够八面玲珑,做慈善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跟政客有许多共同之处,都要不择手段,脸厚心黑。”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