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54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涂抹之后不但没有啥效果,还会导致皮肤发痒,甚至有些还会让人感觉到刺痛和红肿。

这样差劲的产品,面对三清祛疤膏的打击,毫无疑问会一败涂地。

这些药企一个个都慌了,有点实力的开始转型,换个赛道,卖其他的药品。

没实力的,则是直接关门跑路。

这几年,跟三清的药品对上的公司,都过得比较凄惨。

自己没有技术含量,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有任何投入,只能靠坑蒙拐骗(市场营销),混混日子维持生活的样子。

结果全都被三清研发的药品降维打击,市场直接归零了。

前有植发生发液行业,后有祛疤药膏行业。

就这样瞬间烟消云散,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只留下一个个血淋漓的悲剧,在各大商学院课堂上成为典型的反面例子。

这样被科技巨头随手一巴掌抹杀的行业,以后还会有许多,不值得同情。

科技洪流,滚滚向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残酷的生存法则。

在一片期待声中,三清祛疤膏终于上市了。

一上市就被手速快的网友们抢购一空。

网友们试用之后,一个个拍下前后对比图,纷纷发布在网上,对这款药物的神奇效果赞不绝口。

瞬间,祛疤膏口碑爆棚,甚至还传到了海外,引发国外网友热烈关注。

他们都在热情呼吁,希望特效祛疤膏早点卖过去,准备到时排着队来送钱。

接下来,就是增加产量,大卖特卖的时候了。

在祛疤膏火遍全网的时候,一条平平无奇的新闻也登上了热搜。

只不过,排名非常靠后,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

“噩梦!菲洲蝗虫卷土重来,数量激增20倍!”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全球蝗灾

“本台前方记者报导,菲洲最近正在遭受蝗虫肆虐,这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

“数十亿只年轻的沙漠蝗虫正从东部的繁殖地飞来,寻找那些随季节性降雨而迅速生长起来的新鲜植被。当地数百万人群正处于危险之中,在这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群中,人与蝗虫的搏斗往往是徒劳的。”

“蝗虫路过,当地的农作物种植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目前肯尼亚、埃塞、南苏丹、吉布提、厄立特、坦桑和纲果等国都发现了蝗虫群。”

“东菲目前的局势极为令人担忧,目前蝗虫的繁殖条件良好,这意味着在下个月可能会有新一波的蝗虫群,而那时正是当地农作物开始收获的季节。”

“除了菲洲地区,沙漠半岛及周边诸国也出现了正在发育的虫群,一群刚脱皮正发育的蝗虫群甚至出现在波斯湾附近。这些国家目前正进行春季播种,前一波蝗虫聚集的南部海岸,新虫群也正在增加。”

“去年底至今年3月,凭借着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数千亿只蝗虫从菲洲蔓延至沙漠地区,并直抵南亚进入天竺,一度令我国也紧张万分。”

“近100多年来,蝗灾一共有6次上升到瘟疫级别,其中最长的一次蔓延了13年之久,波及范围2900万平方公里,涉及58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次,很可能会是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虫灾。”

“沙漠蝗虫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一旦周围没了食物,就会以族群的形势迁徙,一边寻找新的食物,一边大量繁殖。”

“全球粮农组织近日发表声明说,鉴于东菲受灾国有近2000万人已经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蝗灾,将对地区粮食安全和生计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可能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地区紧张加剧。”

“如果不加以控制,蝗灾将持续到八月,并将导致大规模的农作物,牧场和森林的损失,使粮食和饲料不安全状况恶化,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央视的新闻报道,突然聚焦在了远在万里之外的蝗灾上,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无数人疯狂转载相关新闻,就连不看新闻联播的人都知道了,菲洲此时正在闹蝗灾。

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菲洲,而是其他国家。

因为蝗灾已经从菲洲扩散到了其他地方,蝗群穿过波斯湾,正在朝着亚洲飞速前行。

新闻报道的画面上,密密麻麻的蝗虫群,遮住了天空和太阳,也覆盖了森林和田地,完全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

在受灾的村落里,一些农民使用敲打金属锅,吹口哨或扔石头的办法来驱赶蝗虫,却根本无济于事,最终他们只能沮丧地看着周围的蝗虫,彻底放弃挣扎。

这样的画面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网友们看了以后,都在疯狂地讨论这件事,许多人都想不明白,到底哪来的那么多蝗虫。

蝗虫基本上都是在植被覆盖率很低的土壤中产卵,越是干旱的土壤,蝗虫的产卵量就越大。

等到了雨季,蝗虫就会大量地从土壤中孵化出来,一平方米土地甚至能孵化出数十万枚蝗虫卵。

菲洲这片干旱的大地,本来就是蝗虫生长的极佳场所,而这一次,蝗虫孵化太多,甚至形成了族群,危害能力大增。

不过在大部分国人眼中,蝗虫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被消灭,死掉的蝗虫还可以用来喂鸡喂鸭,甚至是一道美味佳肴。

“大家没必要担心,蝗虫来不了华夏,就算过来了也是一盘菜,我小时候吃过油炸蝗虫,倍香!”

网友们自信满满地讨论着。

“过来多少吃掉多少,我吃不完,还可以给鸡鸭吃,吃了以后产蛋会更好吃,更有营养。”

“国内也不是没发生过蝗灾,哪一次不是快速消灭掉了,要相信国家和人民。”

“呵呵,楼上一看就不懂,国内不是靠着鸡鸭吃蝗虫来解决的,而是进行预防,在蝗虫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吃掉幼虫,但是现在蝗虫规模这么大,哪有那么多鸡鸭?就算现养也来不及了。”

“我不懂,难道那些农业专家们还不懂吗?要你来说,呵呵!”

“别吵了,我听说有一种诱杀的办法,可以让蝗虫自动钻进袋子里,然后直接碾碎烘干,就成了家禽的饲料了,高蛋白,有营养。”

“这种只能对付小规模的蝗灾,而且需要大量人工,成本高,效果一般,面对大量的蝗虫群根本没办法,你灭杀的速度还没蝗虫繁殖速度快呢。”

“这次蝗灾可是以数百亿计的,哪能靠人工捕杀来消灭。”

“那用农药总可以灭杀了吧?”

灭杀害虫,农药是最常见的办法。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农药的种类丰富,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灭杀蝗虫当然不是问题,但那只是在数量少的时候,数量一大,灭杀难度剧增,农药的浓度也必须大大提升。

而农药都是化学物质,毒性很大,浓度提升的时候,对空气污染会很严重,还会造成生态失衡,不只是蝗虫,其他昆虫也都会被灭杀,甚至会导致以虫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

现在都是21世纪了,各国政府都很重视环境保护,用烈性农药的话,破坏生态平衡这口锅就扣得死死地了。

但是当环境保护与蝗虫灾害相冲突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决呢?

有人不由发出感叹道:“现在农药确实毒性太大了,光顾着杀虫,害虫被消灭了,益虫也一起遭殃,科学家应该研发一些更环保,毒性小一点的农药了。”

“要是有这么一款农药就好了,只会杀死蝗虫,不会杀死其他益虫,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就算鸟类吃了蝗虫的尸体也没事。”

“你想这么美,一定长得也很美吧。”

“如果这种农药研发这么容易,那早就有人研发出来了,还用得着我们在这里讨论?”

“你们可能不知道,蝗虫也会进化的,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这点对所有害虫都适用,所以农药研发真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的事。”

网友们热烈讨论的时候,世界各国的生物专家,农业专家,以及农药专家,也都汇聚一堂,在讨论该如何应对这场遍及全球的重大蝗灾。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清也有农药?

随着蝗虫群越来越大,受灾国越来越多,好几个国家的粮食作物都损失惨重,粮食产量下降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无疑会造成大范围的粮食短缺,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不仅是国外农业专家严阵以待,华夏也迅速派出工作组,前往巴基蝗灾区,进行考察。

国家农业部,一间大型会议室。

这里坐满了相关专家和领导,正在连线工作组,讨论如何应对蝗灾。

屏幕上,工作组成员们一个个面色严肃,神情中带有一丝忧色。

领头的组长展示了拍摄的蝗灾资料,一脸郑重地表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我们经过考察,发现这里的蝗虫已进入交配繁殖期,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许多。”

一位中年领导沉着冷静地点点头:“你们的现场考察很有价值,意义重大,虽然沙漠蝗虫飞入我国的几率很小,但也应该加强防范。”

“为此,我们要统筹做好境内境外蝗虫防治工作。各位农科院的专家,有什么意见吗?”

一位两鬓斑白的专家举手发言:“根据我们研究判断,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此次发生的沙漠蝗虫,有一定风险从巴基和天竺直接侵入藏省,或者经棉垫侵入云省,哈萨克侵入疆省。”

“尽管沙漠蝗侵入国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

“针对国外沙漠蝗监测防控方面,需要提前储备50—60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对路防治药剂,供应藏省,云省,疆省等地……”

领导们和专家经过一番热烈讨论,终于做出决议。

“我们需要充分做好蝗虫防控工作,加强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掌握沙漠蝗的国际国内灾情动态,并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边境省份的蝗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会议结束后,农业局和林业局都陆续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肃应对,做好蝗虫防控工作。

中年领导一回到办公室,秘书就一脸喜色地过来汇报。

“领导,农药检定所打电话过来,说是有一款送检的农用杀虫剂效果很好,比现有的农药杀伤力更强,但是毒性几乎没有,强烈推荐在此次蝗灾中投入使用。”

中年领导一脸讶异道:“这么巧,是新出的农药吗?”

秘书点点头:“是的,他们也是看到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很好,然后试了一下,确实效果很惊人,不过具体如何运用,还需要进行实地检测。”

中年领导微笑道:“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的成果?”

“是企业研发的新款农药,正在上市申请中。”

中年领导顿时有些好奇:“能在这个时候研发出新款农药,这个企业看来很有实力,是哪家上市公司?安道麦还是阳农化工?”

秘书脸上神情复杂,似乎有些惊疑不定,缓缓摇头道:“都不是,是一家著名的医药集团。”

中年领导震惊了:“药企?药企为什么会去研发农药?这跨界的步子是不是有点大?”

“到底是哪家药企?”

“三清药业。”

“什么?”中年领导目瞪口呆:“你说的是研发抗癌药的那个三清药业?”

秘书点点头:“就是那个三清。”

中年领导表情变得奇怪起来:“这个三清可真是有意思,研发实力雄厚,不但新药层出不穷,现在又开始折腾起农药来了。”

他沉吟片刻道:“你赶紧联系农科院,让他们实验这款农药对蝗虫的灭杀效果,如果真的效果惊人……那我需要向上级反应,这对国内国外来说都意义重大。”

中年领导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比别人更嗅觉灵敏,高瞻远瞩。

他深深明白这场蝗灾将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受灾的菲洲和亚洲地区。

就连国内,也有极大可能被波及,产生难以预见的后果。

可能唯二没事的,就只有欧罗巴和鹰国那边了。

如果造成全球性粮食减产,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势必陷入饥荒之中,必须要靠其他国家的援助才能度过。

华夏一直以来对菲洲的粮食援助都不少,但如果国内也有蝗灾,那就自顾不暇,肯定必须优先保障国内,然后才能援助国外。

然而,蝗虫过境,一切都难以预料,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万一受灾严重,影响到国内粮食产量,必然要花大力气来稳定粮食价格。

就算国内没受灾,全球粮食减产,对国内影响也很大。

毕竟国内每年都要进口大量黄豆,高粱,大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一旦全球粮食危机,国内的物价也必然会有巨大波动,势必影响经济增长。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旦蝗虫在国内下卵,虫卵进入冬眠,等到来年复苏,那又将是一场新的灾害。

这次蝗灾的数量太大了,菲洲那边消息传来,空中喷洒农药已经没有效果了,到时候势必加大用量,加剧环境危害。

虽然有一些特效农药,能够灭杀蝗虫,但因为污染大,一直没有使用,毕竟不能为了一次灾难,让国家以后承受多年的农药污染。

可如果一旦控制不住,那也只能使用了,国内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必将毁于一旦。

如果三清的这款新农药,效果真有那么好的话,那华夏无疑在这场蝗灾中掌握了极大的优势,手中有了一张王牌。

许多受灾国粮食储备不足,肯定会导致本国粮食危机。

这些国家的政府已经在向球盟申请援助了,华夏也收到了请求,他们甚至表示愿意进行谈判,付出许多代价来换取援助或补贴。

华夏如果能够在控制国内蝗灾之余,对其提供援助,肯定能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对一带一路新政策的实施也有极大推动。

中年领导想到这里,心中瞬间一片火热。

秘书领命而去,准备安排农科院对三清新农药的灭蝗实验。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正在不断恶化,蝗灾所过之处,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就连鹰国和欧罗巴也坐不住了,不断派出工作组前往受灾国考察研究。

全球各大化工巨头,拜耳,巴斯夫,杜邦等,都纷纷表示将为灭杀蝗虫出力。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