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21章

作者:骑猪去挖坑

《物竞人择:基因编辑的故事》

纪录片一经面世,就全网热播,各大网站评分高达9.8,成为媲美《舌尖上的华夏》的存在。

而龙图APP也在片中强势出镜,随着纪录片一起火爆了全网。

每个观众都注意到了这款软件对罕见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出于好奇心,他们也纷纷下载了下来。

虽然像临床实验申请,共享实验室这些功能他们用不着,但是电子病例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实用的。

用户可以记录自己的健康数据,看完病把检查报告什么的拍个照片传上去,就能形成完整的数据表格,还会对健康状况做出评价和建议。

还有论坛里面详尽的医疗资料,对于一些想要寻医问药的人来说,也是极好的功能。

起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足够权威的医疗论坛,向系统提一些常见病症的问题,也能很快获得满意的答复。

完全不用担心出现那种千度上面随便一搜,就癌症起步的吓人结果。

这波广告打得很好,龙图的APP下载量瞬间开始飙升。

而三清也正式宣告了龙图APP的存在,并不遗余力地在全网向罕见病患者进行推广。

卫康的野心很大,而他也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起这份野心。

那就是,把全国所有的罕见病患者联合起来,彻底成为医疗大数据中的一员。

第一百八十章 SMA药价公布,全国罕见病患者联盟

这段时间,SMA基因药的临床三期实验一直在稳步推进。

实验报告终于出来了,由于是孤儿药,又是国内突破性的医药成果,药监局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和扶持,开启了绿色快速审批通道。

而三清在价格确定后,也跟医保基金进行了谈判,将这款SMA基因药纳入了医保目录。

创新药一般是由一个个药企来跟医保谈判决定是否进入医保,这种谈判主要就是降价,以量换价。创新药通常是没有集采的,集采只针对仿制药。

医保谈判和集采有非常大的区别,集采是逼迫医院用中标产品。

而创新药谈判只是决定是否进入医保,并没有规定医生用什么产品,进入医保的目的仅仅是降低病人自费部分增加普及性。

药物进入医保的价格线向来是卡在30万年费用,超过这个费用的药物都是免谈,三清这款基因药算是刚好卡线。

又加上各地对孤儿药的支持政策,病人自费的比例相应也会高一点。

随后,三清公布了SMA基因药的价格,瞬间又一次引发全网哗然。

当听到国内药价才30万元,进入医保后患者只需自付十几万元,就能够彻底治愈。

许多病患家属都感动得痛哭流涕了。

而网友们对比了下进口天价药,也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1400万VS 30万,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啊!这就是!”

“而且三清还有一个慈善赠药通道,专门关爱贫困病人,卫总不愧是人民企业家。”

“有三清在,我再也不怕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了。”

“这个价格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能够承担了,比起动辄上百万的进口药,简直不要太友好,说实话我都担心卫总是不是在亏本卖药。”

“三清一向是良心药企,没得说。我准备去支持一波三清的产品。”

“三清接二连三研发出孤儿药,看来是要在罕见病领域发威,遗传性疾病患者总算有救了,真是功德无量啊!”

“之前网上还有傻逼说什么,有基因缺陷及遗传疾病的个体应当禁止生育,并要立法。啊呸,看我不啪啪啪打肿他的臭脸。”

“话糙理不糙,有基因缺陷的人在生育之前最好做个检查,这也是为他们好,现在并不是所有遗传病都有药可治的,就算有药能治,做个检查避免生出有病的孩子,还能省下几十万治疗费用,也是件好事。”

“淦,楼上做个人吧,照你这么说,有病的人就没有生育权了?”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遗传病的就活该绝后了?简直岂有此理。”

“呵呵,这种傻逼不要理他,三清已经用行动做出了选择,在不断研发基因药。”

而国外,西方网友们听到30万美金的昂贵售价后,一个个都无语了。

这个价格对他们来说也是天价了。

虽然比200万美金的药物便宜很多,但也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算有保险,自付费用也很贵。

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昂贵的医疗保险。

那个该死的华夏人卫康,每次都能创造奇迹,不断攻克医学绝症,挽救无数病人和家庭。

可是,他为什么对海外国家的人民这么不友好呢?

凭什么他们西方国家的病人就要忍受这么昂贵的药费。

抗癌药,阿尔茨海默症特效药,这一次是SMA基因药。

每个救命药都这么昂贵,这把收割病人的镰刀简直跟死神的镰刀一样痛。

西方网友又爱又恨,在网上开始狂喷起卫康来。

“法克,这个该死的华夏人,简直比资本家还资本家。”

“他为什么不是鹰国人,这样跟华夏的价格差距就不会那么大了。”

“你该庆幸他不是鹰国人,否则这个药物就该卖300万美元,而不是30万美元了。”

“上帝啊,起码他让诺华和罗氏都降价了,不是吗?要知道,诺华的SMA基因药可是要卖200万美元的。”

“Shit,我刚出生的女儿就有这个病,看来我要带她去华夏治病了。”

“好主意,我去年刚从华夏治病回来,那边的医疗水平相当棒,不比鹰国差,而且价格低廉,三清的药物在那里价格也很低,顺便还可以旅游,华夏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总之值得一去,强烈推荐!”

“感谢楼上的建议,上帝保佑你,我以前一直都去天竺国看病,但是三清的药物他们那里没有,我感觉还是去华夏更好一点。”

一些等不及的SMA患者家属,在一番艰难的考虑之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华夏治病之旅。

而诺华,渤健,罗氏这三家的股价,不出所料地又跌停了。

三家公司的CEO都铁青着脸宣布了新一轮的降价通知。

至此,SMA基因药市场呈现四强争雄的局面,价格也都纷纷降到了30-50万美元的区间。

三清由此获得了‘天价药收割机’的称号。

面对患者再高傲再倔强的药企,在三清面前,都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

要知道,能让药企降价的,从来不是别的,而是竞品的入场。

SMA基因药价格的公布,Menkes基因药的研发成功,以及基因编辑纪录片的发布。

这一系列事件,无疑树立了三清在罕见病基因治疗领域的绝对权威。

全国各地,只要能上网的罕见病患者,全都知道了,三清能研发而且也愿意研发基因药。

就算消息不灵通的病人,在医院里也收到了医生的极力推荐。

“你家孩子这个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病,以前是没有办法完全治好的,只能吃一些药进行缓解,但是现在三清在进行这方面的基因治疗,有极大可能研发出彻底治愈的基因药物。”

“你可以下载一个叫龙图的APP,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也许不久以后就有好消息了。”

每个医生都如是说,他们面对绝症病人其实也很难过,见过那么多生死,哪个医生不想救死扶伤呢。

眼下有了希望,总得告诉病人,让病人坚强地活下去,等待那一丝黑暗中的曙光。

有了医生和网络的大肆宣传,再加上病友群的家属们自来水一般的疯狂安利。

龙图APP就如星星之火一般,迅速在罕见病患者之中普及开来。

就连普通网友中的普及率,也是节节升高,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的天,龙图APP已经有1500万下载量了,还在以每天数十万的数字增长中!”

向高飞看着眼前的数字,惊得差点从座位上弹跳起来。

他和王栋面面相觑,彼此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向高飞抓起数据报告,一脸狂喜道:“我去跟卫总汇报,尽快争取更多资源支持。”

王栋举起拳头,兴奋地嚷着:“我干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数据。接下来是不是继续稳住,步步为营。”

向高飞表情顿时变得高深莫测:“错了,这次我们要乘势追击,狂追猛打,争取一波引流,把数据拉升到高峰,千万下载量只是一个开始,远远还未达到极限。”

王栋愣住了:“不是说罕见病患者只有2000万的吗?咱们继续稳住,迟早会达到这个数字的吧。”

向高飞嘴角高高翘起,得意洋洋地说道:“谁跟你说龙图只能给罕见病患者用的,只要是病人,就都是我们的客户,就算不是病人,他迟早也得是我们的客户。”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互联网新医疗,病人自己的电子病历

海市,瑞基医院呼吸科门诊。

郝医生看完一位病人后,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又检查了一下录入的病历信息,开始继续看病。

随着一阵电子叫号声,下一位病人走了进来。

这是一位面目瘦削的中年男人,看起来有些憔悴,坐下以后,没有像别的病人那样急不可待地讲述自己的病情,而是从随身挎包里掏出了一个八寸平板电脑。

他熟练地打开平板,手指一阵点击,然后递给了郝医生。

“医生,是这样的,我一直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天因为着凉又发作了。”

“我最近因为工作才搬来海市,之前一直是在外地看病,您看看,这上面是我这几年看病的病史,包括每次门诊诊断,检验报告单,一些CT扫描报告单,还有每次开的药,都在这里了。”

“我还吃过几次中药,药方也都记录在这里。基本上还算比较全的,我这个是老毛病了,七八年了一直都没好彻底,每年冬天都要复发一次。”

“我现在感觉到有点咳嗽,咳痰……”

病人非常熟练地将自己的病情一一道来,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门诊常客。

而郝医生也被对方这一套操作搞得有点愣神,下意识地接过平板。

一看,好家伙,上面是一套电子病历,非常详细地记录了病人之前在外地的所有看病资料,应有尽有,什么都没落下。

他大略地翻了翻,心里有底了,这个病人应该是老毛病又犯了,只要做做常规检查,然后开几样药吃就行,病历里面有几个药效果对患者特别好用,值得注意,等会可以直接开出来。

随手递了回去,一边刷刷开检查单,一边有些好奇地问道。

“很难得有这么齐全的病历资料,我先给你开个验血单和CT肺部扫描,例行检查一下。”

“对了,你这都是自己整理的吗?费了不少心思吧,还挺齐全的,也很整齐,一目了然,挺好的,如果病人都像你一样把病例都整理好,我们做诊断也能更稳妥了。”

病人被夸奖了一番,心里很是高兴,笑呵呵道:“还好了,我用的是新出的一款APP,叫龙图,里面有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建立病人自己的病例资料库。”

“我也是一时好奇,把历年看病积攒下来的资料都拍照扫描上去,它就自己给我整理好了,都不用我自己操心,还挺好用的。”

郝医生顿时一惊:“龙图?那不是给罕见病患者用的一款软件吗?里面还有电子病历系统?”

病人点点头,把平板电脑又打开,翻到‘我的资料’那里:“你看,就是这个软件呀,普通人也能用这个电子病例功能,用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纸质病历资料丢失了。”

郝医生仔细看了看,还真是龙图这个APP,他不由感叹道:“还真是,没想到病人自己的电子病历做得还挺好,虽然没有医院的电子病历那么专业,但是整理得很齐全,该有的都有。”

病人笑着道:“可不是嘛,你们医院的电子病历太专业了,我也看不懂,而且每次找医生要都很麻烦,医生老是不给我,还说可以解释给我听,但不能把资料给我。”

“其实医生的解释我也不懂,但我想把病历都拍下来慢慢看,做个记录,以后还可以咨询一下当医生的朋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结果,就这点事,老是不肯答应我,所以我后来就懒得问了。”

“按道理说,我们病人看了病,付了钱,这些信息应该都是自己的呀,应该随时都能查看才对。”

“还好现在有这么个APP,让我把病历都存起来,以后再看自己的病史,就一目了然,再也不会有什么错漏了。”

“而且它上面还可以提醒我每天按时吃什么药,每个药都有详细介绍,每个报告单上面的检查结果也都有详细解释,可好用了。”

“哎哟,医生,我不耽搁您时间了,我还是赶紧做检查去。谢谢您!”

病人走后,郝医生看了看时间,该午休了,他忍不住掏出手机,下载安装了龙图APP。

听病人讲了这么一通,他还挺好奇的,想亲自体验一下,试试病人一方的电子病历跟医院的电子病历有什么不一样。

他自己也有一些小毛病,一一输入进去,体验了一番后,顿时震惊了。

这东西还真挺好用,不比医院的电子病历差,虽然功能性和专业性没那么强,但是简单易懂,而且自动整理各种数据,还有解释说明。

病人只要拍照,然后打字或者语音输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完成一切操作了,是个人都能轻易办妥。

反而是医院的电子病历,他每次操作起来都很费劲。

年纪大了,学习能力也变差了,当初学了好久才会用,现在每天看病,一天门诊10个小时,5个小时都花在操作电子病历系统上了。

上一篇:古神在低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