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925章

作者:中秋月明

荆小强也每天打卡上下班,然后顺便买点菜啥的回来照顾孕妇,中年厨娘天天惶恐的赞美感叹先生对太太照顾体贴,还是我来做吧。

都被荆小强温柔而坚决的推开,还干得特别细致开心。

莫塞娅就纳闷,这房子也太小了,你为什么非得喜欢住在这种小房子里才这么欢喜呢。

荆小强一边在厨房忙活炖汤,一边想想解释:“我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什么野望,只是来都来了,又有这个才华就尽量过好点,但我最希冀的生活,应该是回到家怀孕的老婆给我开门时,眼光一直盯着我的手,追问我手上袋子里,是什么是什么,是吃的吗?更是抢过去摇一摇,要我赶紧打开给她看,其实生活对我来说,这样就够了。”

其实这就是当初陆大傻子的模样啊,光是在脑海里想想,荆小强就觉得温馨又想回家。

他骨子里就是个没什么大追求的家伙。

莫塞娅真搞不懂他在讲什么。

第1168章、才子就是最让佳人倾慕的那个

奇努里维斯也有点搞不懂。

荆小强大多数时候还是翘着二郎腿坐在排练厅前排看众人高超技艺的排演,也顺便给大帅哥描述了那部著名的《黑客帝国》剧情。

这部戏很显然才是奇努里维斯彻底爬上顶流的巅峰之作,既然现在这么熟了,荆小强更想通过这部需要大量后期电脑特效的电影来拉动内地电脑工场的发展。

那就试试看咯。

但这部虚拟世界跟现实交错的科幻动作片,剧情本来就有点乱七八糟,主要靠超越时代的特效耍帅,绝对耳目一新的画面冲击力取胜。

奇努里维斯表示听得满头雾水,什么母体什么植入芯片,荆小强只好琢磨找谁来导演才能懂得其中奥妙。

而起码目前他导演《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当之无愧的权威,没人比他对原著“理解更深刻”,没人比他更懂“全剧的核心调度”,而且每个环节仿佛“演练过千百遍”,只要严格按照她的剧本来,就绝对严丝合缝的不会出纰漏。

废话,那都是演了多少场,一次次改良过后的最优解!

这也侧面证明了罗伯特为什么连出好几部超级卖座的大片。

天才就是这么能凭空塑造出艺术杰作的存在啊。

普通人煞费苦心,挠破头都不知道怎么入手的艰难局面,天才就是信手拈来也气势磅礴、丝丝入扣,结构井然,纤毫毕现。

总之从总监制、总编剧+总导演头衔都安到了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头上。

而且荆小强身上没有半点来自大洋彼岸那个红色大国的影子,所有做派都像隔壁街区的老薪乡客。

上班尽心尽力搞工作,带着明星团队也是认真的讲剧本,下班回家照料家人,还顺势在大都会歌剧院唱了两晚的咏叹调专场。

非常具有高雅品位的体面风格,让林肯中心的高层也非常满意,最后更是催促歌剧院在荆小强走之前,媒体试演一场。

由此可见林肯中心对千禧年到来前,要排出几部大戏的心思是多么郑重其事。

其实就是把各种尖酸刻薄,热衷挑刺儿的评论家们全都邀请过来哄哄好话,等到正式上演的时候给点面子。

运行上百年的戏剧产业,早就形成了各种利益关系。

荆小强当然也就顺着这个试演,正式走到所有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经典歌剧类别的专家面前。

这其实是杰斐逊一直想帮荆小强运作出来的结果,只是他作为才崛起一两年的扭腰时报首席艺术评论,还没有实力促成,但现在肯定很用力的推波助澜。

荆小强要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他这相识于微末中的搭档必然跟着扶摇直上。

只恨荆小强这家伙在古典艺术这边投入的精力太少,可摇滚音乐、电影产业那边赚的钱又太多了。

现在只是兼职国际电影网总编加首席执行官的身份,荆小强也能名正言顺的给CEO开一份年薪百万的红利,这是最典型的花式输送,让杰斐逊彻底摆脱经济禁锢,也能更从容的在艺术评论家的地位上游走。

所以哪怕荆小强自己不吭声,还叮嘱多赫蒂跟焦漪、奇努里维斯别当回事。

莫塞娅还是从铺天盖地的报刊宣传上看见了,惊喜的看见在杰斐逊带领下,各大主流媒体把这位华裔青年艺术天才的光辉业绩吹得比华尔街的金融数据还要好看。

更是把这场大都会歌剧院的试演,定义成花旗艺术领域在世纪末的回顾总结!

这吹得连母牛都能飞到帝国大厦上面。

其实莫塞娅专门安排了人收集一切关于荆小强的新闻报刊杂志纸片,都要留起来当传家宝的。

当然那种涉及花边艳情的文章,仆人们打死也不敢提交,这种大吹大擂的东西早就禀报一大摞。

问明白大都会歌剧院、林肯中心在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后,莫塞娅马上提升到光宗耀祖的地步。

连夜让伦敦的管家派人把先生在萨维尔街定制的礼服送过来,并且严厉批评这种不随时安排在私人喷气机上备份的情况,再出现就滚蛋。

还把一贯有点奇装异服的米高都督促着换上正装,奇努里维斯那一帮蓬头垢面的乐队朋友都被强迫收拾干净,共同出现在包厢贵宾席。

大着肚子的曹菲也换了礼裙,被潘云燕和焦漪陪同看莫塞娅非常煞有其事的挽荆小强登台,一起撇嘴!

但也知道这时候只有莫塞娅有资格陪着公开露面。

别说这几位都是华裔,米高这唱流行乐的人家都不带正眼看。

说是内部试演,薪乡是什么地方,艺术家、文学编剧等等各种文人高度集中的地方。

顺着各大媒体、各种博物馆、研究院、文化基金等等关系,来了无数达官贵人。

和平京那种时不时给体制内单位发演出赠票,随手拿给家里孩子大妈去看热闹还不一样,人家这边是真的带着欣赏艺术的态度,甚至多半还带着批判的眼光。

我们爱美丽看大国风范的文化瑰宝,怎么会让一个华人来编撰剧本,还监制、还导演!

懂得我们的传统价值观,语言魅力吗?

必须挑刺!

所以林肯中心经验还是丰富,先通过这样的内部演出测试下业界反应。

唯有荆小强坦坦荡荡的斜眼面对,跟着林肯中心的大佬,歌剧院的CEO、艺术总监之类笑迎八方客,最阴阳怪气的那几位,这剧本不是你们几个反反复复改了两三年才捏把出来,一直拖到了零几年才搞定吗。

其实就是没拿到这个殊荣机会,心里酸溜溜罢了。

莫塞娅的公主身份哪怕只是个中东小国,那也是公主,也属于王室俱乐部成员,各位也得恭恭敬敬礼貌问候。

她就打扮漂亮了,明显带有民族风情的淡紫色长袍礼服,遮得严严实实又充满设计时尚感的飘逸。

还带着起码成熟二十岁的同色包头巾,硕大金片配珍珠耳环,彬彬有礼的沉着面对。

比荆小强认真多了。

荆小强本来是漫不经心的摆出才子傲娇姿态,无意中瞥到她专心面对的样子,才收敛起正式些。

最后跟大佬们一起坐在最前排,听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表达了林肯中心在千禧年之际,希望通过三部现代歌剧,三场现代交响乐,三场现代舞,总结过去的一个世纪,总结这一个世纪里全世界的艺术核心。

啧啧,这是多大的口气。

把花旗人民那种花旗即世界,薪乡即世界中心的主(mu)人(kong)翁(yi)精(qie)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就把荆小强这出剧的地位抬高了,甚至他来自亚洲都更证明了世界人民心向花旗,积极学习天朝文化景仰自由国度嘛。

简短的开场白,其实是告诉各位这剧不是简单的一部戏,背后有很大的文化引领意义。

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待。

这个大方略,林肯中心作为花旗文化标杆肯定在临近世纪末已经提出了轮廓,只是各方艺术家、编剧、创作还没来得及跟上,居然被荆小强抢了个头彩!

估计那几位在薪乡很有名气的剧作家,肠子都悔青了,怎么一不小心就冒出来这么个愣头青呢?

一定要抨击!

话不多说,艺术总监退场后,帷幕徐徐拉开。

这部小说作品有个最大特点,是用第一人称讲述我有个朋友,并且一直参与朋友这个故事的奇妙视角。

于是创造出了“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I was within and without.)的艺术角度。

观众们也就有了穿行在故事里的神奇代入感,还不像其他故事那样动不动就代入男主角,而是旁观者角度。

但这种复杂的叙事者也进入故事,在短短的舞台剧上就很难体现,撇开又少了这部文学名著的特色。

算是编剧开门就得遇见的大难题。

可这里,黑漆漆的舞台上,突然打下来一束光,照亮了站在舞台中央的作者,标准的花旗文化人打扮,黑白三接头皮鞋,米色西装背心苦恼状,天空慢慢飘下来无数稿纸……

光是这么个开场白,就把复杂的结构交代清楚,整个故事是这个角色自己写出来出来的。

而且马上就开始在飘飘扬扬的“稿纸雨”中唱起我有一个朋友……

这时候后面的光影才慢慢呈现,整体氛围是上半世纪二十年代那种纸醉金迷宴会风,色彩各异的晚礼裙女舞者都是那种复古贴花盘头,男人则是油头粉面的西装或者背带裤。

光怪陆离的大萧条之前最醉生梦死的那种恣意奔放,在短短一分钟不到里面就呈现出背景……

而真正的背景板则是全新的超大显示屏幕,逐渐亮起长岛富人区能够眺望的夕阳美景。

在这样极致浪漫的背景下,奢华迷离的派对香风丽影,整个故事的爱恨情仇才徐徐道来。

全场所有的业内人士、媒体记者、评论家、剧作家全都目瞪口呆,还能这么演吗?

靠着精妙的编排浓缩紧凑,超越时代的设备恰到好处。

营造出前所未见的大气磅礴,把那种浮夸风演绎成了史诗感!

真不愧为才子!

第1169章、神仙打架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自己打自己

真正的才子是让目前各类媒体上的热炒的三部作品,都是罗伯特创作!

就是恰恰在这个八月中下旬的时间点,整个花旗最火的影视剧话题都是罗伯特!

强势上映的火爆枪战动作片《生死时速》,正在苦苦支撑勉力对抗的迪尼士动画大片《狮王争霸》,现在得到整个薪乡文化各界异口同声惊叹不已的划时代歌舞剧《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完全不同年龄段,完全不同文化需求的观众群体都激发出巨大影响力!

自己跟自己打架了属于是!

其实当下这三个因素撞车,每一环都是荆小强无意中达成的。

自从打通了哥伦比亚影业的北美院线,荆小强的确在有意识的控制电影上映。

《杀手不太冷》赶紧面世,就是为了给《谍影重重》、《不可能完成任务》铺路佐证,用这样小成本又都是外籍的电影,证明港产西片的优势,才能让杰哥、龙哥主打时候直接拿到更好的院线支持。

这俩连续上映,实际上不是最优解,能够隔个半年对市场最好。

但王见王总得有意无意的比较,他们的团队,背后支持拥趸都推动着要比较下。

好在最后都赚得不少,龙哥也本来就该比杰哥更有市场号召力。

所以荆小强把《生死时速》才压了半年上映,尽可能拉开点时间,让市场有饥饿感,顺带跟迪尼士示威。

谁都知道迪尼士每年都会强势占领暑期档,今年的《狮王争霸》就是从去年被挤过来的受气包。

结果上映之后,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一贯叫好叫座的迪尼士动画电影,今年居然走了麦城!

肯定有《生死时速》争夺市场的原因,但最大问题还是迪尼士自己拉胯。

出于各种原因,花三百四十万美元买了《狮王争霸》跟《冰雪女王》动画电影版权外加《加勒比海盗》的全版权之后,加勒比海盗是外包给了荆小强,两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却从未给他看一眼。

当然荆小强也不稀得看,他绝对没那种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娃,不能让你们糟蹋的心情。

要让老子多看一眼,那都得加钱,那是监制的活儿。

甚至跟主导了《狮子王》改造成《狮王争霸》的卡登伯格那么多接触,荆小强都懒得多问一句。

反倒是卡登伯格偶尔抱怨过,他们在中国古画风格上有点吃力。

荆小强也不问这古画是什么样儿。

他敢于在这个暑期挑战迪尼士,其实从二十年后的观众角度来看,《狮子王》的制作其实相当粗糙,属于宫崎峻嗤之以鼻的那种有限动画。

这部电影能在当年获得全球近十亿级别票房,最主要原因还是在迪尼士的营销功底,好莱坞的文化输出太强大,满世界收割从未见过这么气势宏伟动画大片的广大观众,特别是合家欢观众的韭菜。

电影本身情节老套简单,内涵性上比宫老头那些差远了,但恰恰是最简单粗暴的王子复仇记,才最容易得到广告观众喜欢,全靠迪尼士套路化的配角出彩,然后豪斯·蒂姆的配乐起到了决定性的烘托功效。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又改一遍的《狮王争霸》,还没了豪斯蒂姆参与配乐的成品,荆小强就不认为对方有多能打。

既然你不仁,我就要让你尝尝独断专横的结果。

但他真的没想到会如此拉胯!

也许卡登伯格早生去意,在这个关节点上又被重制搞得心浮气躁。

等荆小强他们悄悄去电影院看过《狮王争霸》简直瞠目结舌,这特么都是啥呀。

当初歌舞剧场版的《狮王争霸》,是从HK文化中心起步的翻版《狮子王》。

荆小强那会儿只想搭着HK的路子到百老汇搞钱,又有黄叔等一帮有才华的文人编剧帮手,百分百的中国风。

醒狮造型的主角拟人化,背景板也全都是水墨山水密林的手笔。

在百老汇都让各界惊艳,原来华人天地不仅仅是唐人街的牌坊和青瓦红檐,还有这么艺术味儿的绘画风。

然后弗兰克被荆小强忽悠,便宜买过去换个皮儿就是《狮王争霸》,改动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