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783章

作者:中秋月明

哪怕在这个过渡期,每天三场歌舞剧,一场交响乐,一场咏叹调演唱。

也让五万来张门票销售一空!

可能在内地别的大城市,都没法迅速凑起这么多对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的追求爱好者。

沪海的底蕴还是深厚。

从下午两点开始热场演出,就有无数市民穿得正式笔挺排队入场。

哪怕买不起昂贵的西装,他们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有些发黄的衬衫都尽量熨烫整洁。

物质上的贫乏绝对掩盖不住他们对美好的向往,更剥夺不了精神上的富足。

从买票就相互提醒不能给阿拉沪海宁丢脸,看戏的礼仪晓得伐,要穿得规矩体面。

哪怕是歌舞剧我们也要穿得正式整洁。

还是有不少人来晚了没买到票,就坐在宽大的台阶上,羡慕的看着这些抢先吃大餐的家伙。

因为不是专业歌舞剧院,所以舞台布景更换比较麻烦,每天三场歌舞剧都是一样。

从《狮王争霸》开始,《当我们年少》、《雪原谷》、《忍者神龟》、《冰雪女王》……每天换一出。

每场都有精美的剧目宣传折页发放,《狮王争霸》甚至提供了从HK带过来的周边玩偶抽奖,每场随机抽十个。

气氛好极了!

自己的表演剧场就是好,怎么安排都行。

荆小强也亲自下场演了其中一场,可把那场观众惊喜得不得了。

最后更是主动一身狮王打扮的给孩子们送小狮王玩偶。

现场差点都不体面了,疯狂热烈。

他那一套百老汇熟悉的亲民宣传手法,让见多识广的HK人都吃惊,你在HK表演的时候,怎么没这么多花样。

到傍晚六点四十五分,HK交响乐团正式在内地第一次登台亮相。

包括沪海交响乐团、音乐学院的行家们,还是挤在了后台角上的录音室和后台环廊,极其珍惜的倾听了亚洲同行的表演。

的确能够代表大中华地区最高水准的演出。

两个小时的交响乐表演,进行曲、圆舞曲、波尔卡交替奉献。

所有观众座位上都有素雅的节目单,清晰标注每首曲目的作曲、年代、编号、以及二三十个字内的简单描述“从容的快板有节制的行板、活跃的小快板、不太快的快板……”

光是这份从HK精心制作的哑粉纸节目单就值得观众们精心收藏。

那份高雅艺术应有的仪式感,让全场观众可以说绝大部分从来没有听过交响音乐会的观众如痴如醉。

沪海交响乐团的各位也相互鼓劲了,他们接着上。

今天给最后的咏叹调专场做伴奏,明天该他们上交响乐专场,换HK交响乐团为荆小强伴奏。

歌舞中心也有交响乐团的股份,虽然很少很少,但这里也是他们的表演主场,光是这点就彻底改变了以前游街卖艺的感受。

谁能想到这居然是三年走进排演厅的那个少年带来呢。

于是他们反而觉得先给荆小强做伴奏,才是最资格的扎台型。

但是他们也万万想不到荆小强在国内的第一场个人高雅艺术独唱会变成什么样儿。

整体挑高很大空间的音乐厅正面是千余席,最前方的坐席根据舞台位置临时安排设置,二层从后方朝两边递进,两侧已经接近包厢的感觉,近得感觉探身伸手都能敲到鼓手的头。

为了多加点座位,荆小强甚至丧心病狂的在后方高处都设置了环廊,交响乐的时候可以作为VIP包厢,歌舞剧的时候是布景一部分。

所以今天还是把这条只对内部开放环廊留给了自己人,穆春雷带了院里各级领导,还陪着HK文化中心、乐团的各位坐一边。

成老太领衔坐另一头,陆妈妈正好在中间衔接,至于周晴云就干脆带着余舒凡他们挤后台口。

罗莉中午已经拿到自己的新笔记本电脑,觉得小老婆的待遇真是好,喜滋滋的随时都带着,如果不是荆小强独唱会,早就回去码字了。

杜若兰和潘云燕下午演了两场,这会儿招呼安排歌舞团的各位挤站在一起吧。

哪里都很好,就是显得人太多,挤得跟春运似的。

汪茜还抱歉的给陆曦、成玉玲解释,等大剧院完成之后,这种局面肯定会缓解,本来这种高端音乐厅怎么稀疏怎么来,荆小强却恨不得到处都塞上座儿。

成玉玲就淡淡的骄傲:“这就是演者有其所,观者有其位,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陆曦照料米高、陈丹尼他们啊,更骄傲这是荆小强自己的剧场。

成老太居然八卦那边的女孩儿们,偷偷观察。

然后荆小强就在这个时候走上台,丁师傅做的立领衬衫却没有戴领结,甚至都没有把衬衫下摆扎进黑色西裤。

但他这么走出来,所有人还是觉得理所当然,不这么穿肯定影响他发挥。

现场瞬间寂静,那么好的声学反射,都无法激荡起一点杂音。

唯有沪海交响乐团的指挥,严谨的把那个看似麦克风,实际上是拾音头的落地海绵球给调整得更靠荆小强,自己才站上台。

可荆小强居然延续他在大都会歌剧院的脱口秀风格,张嘴就来:“我前天刚从HK跟交响乐团、歌舞剧团一起回沪海嘛,走之前陪意呆利圣卡罗剧团逛尖沙咀庙街,遇见个大师主动要求给我算命……”

全场更安静了,小强你也要搞封建迷信吗?

反正只有杜若兰和潘云燕这样去看过他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才会提前深呼吸,免得待会儿笑得呛住。

果然荆小强说:“大师用鲁东口音说我四个月后会走运,我问什么运,他说春运……”

整个音乐厅那么好的声学反射,这下全都用来反射笑声了!

无论哪个席位都笑得一塌糊涂,本来紧绷脸的陆妈妈都忍俊不禁的给成老太叹气,这家伙总是这么出其不意。

成老太得捂着不让假牙飞出去:“好呀好呀,就是要让人快乐呀!”

成玉玲强忍的都哈哈笑了

但HK人就有点懵,能听懂,但笑点在哪里呢?

穆春雷赶紧解释。

杜若兰狂笑着也给米高翻译,丹尼哥能听懂吧,伊面就面瘫的抽抽脸颊,天后庙有这样的大师吗。

罗莉觉得这个段子不错,我要记下来写到青春爱情故事的剧本里。

乐团那些全神贯注,准备奏出惊天乐声的演奏家们,差点把家伙事都掉地上!

小强,你比以前在歌厅还能瞎扯了。

结果荆小强没完:“当时我就想你这算什么命啊,他让我稍等片刻,说送我一张符,起身到店里去拿,我站那看见摊子门上挂了只鹦鹉……”

他不光说,还演,东张西望的看着指挥这边方向,好像真看见只鹦鹉。

乐团成员拼命忍住笑,免得被指挥骂。

可指挥看荆小强的眼神,都满是笑意哪里像对他们那么严格哦。

反正所有人都在深呼吸,免得笑呛住。

有些观众甚至忍不住,这就开始哈哈哈大笑,也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

也许看荆小强站在台上那样儿就开心,觉得人世间再无什么难处。

其实这家伙就逗乐子:“我看它,它看我,好一阵,它突然问:‘会说话不?’”

满场的声学造型饰面,顿时忙得都反射信道堵塞啦。

全世界的音乐厅声学造型,可能都没迎接过这么多的笑声。

好多人眼泪都笑出来,东倒西歪的放声大笑。

然后一起看荆小强站在台上不动声色:“我说我会唱歌,唱一首《一条大河》献给国庆节的伟大祖国,请大家欣赏。”

能够从插科打诨的笑逐颜开,到瞬间一本正经,这也是本事。

而且从来没见过这么庄重肃穆的现场,居然能这么逗乐,还一点都不违和,所有人都忍不住拼命鼓掌!

除了要这样的动作才能不让自己继续哈哈大笑,也是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是啊,是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变化,才有了我们这样快乐的时光……

不由自主的就会这么感觉。

等到那熟悉的乐曲被奏响,荆小强用自己宽厚磁性的嗓音唱响这首经典曲子时候。

几乎每个人脸上又不由自主的浮现出笑容。

歌声里就是最美好的样子。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这才是文艺该有的模样。

第966章、序章

周晴云看得出神,听得更认真,等荆小强一曲唱完,才如同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解。

这首歌不是咏叹调也不是美声,更不是标准的民族唱法,荆小强就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调动共鸣发声,你们现在还没达到这种化繁为简、随心所欲的境界,就不要盲目的跟着学,会把你们的美声唱法带岔,但你们要学习他这种把感情融入歌声的态度。

这才是内功心法的境界,唱腔是外功,懂得如何调动契合观众的感情,包括两个笑话,都是在让观众、乐团情绪放松,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唱、奏、听环境。

声乐歌剧专业的高材生们恍然大悟。

旁边蹭着支耳朵的其他人听见,也才哦哦哦,还有这么深的心机,还以为小强上去就是随便讲两个笑话呢。

这就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门道一般还不好对外行说。

成熟的大学科,都得讲“内外有别”,社会公众所需和关注的学科内容,跟学科完整体系的基础不一样,公众只需要知道怎么回事,眼前能听就行了,学科基础还要建立在根源是什么。

真实的用意,非学科人员一般都招架不住。

好比荆小强这就是显着有感情,让全场观众都得到共鸣的感情。

掌声雷动才能表达他们的情绪。

成玉玲也特别热烈的鼓掌,现在终于不遮掩自己的情绪宣泄了,还瞪眼示意旁边陆曦你怎么就停下了呢。

陆曦是给外宾端茶送水,更主要是她才是老听荆小强的迷妹,早不在这个鼓掌表达的阶段,唱得好就回去多换两套衣服奖励下。

其实荆小强哪有这么多学科考量,他也没这么精细,或者说他已经习以为常的严肃表演前来点段子脱口秀,就是人家从学科建设上摸索出来的套路,他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但他有自己的目的,面对掌声笑着压压手:“歌唱是人类的本能跟技巧,总的来说一个人原本音色怎么样都不重要,都可以通过声乐技术改变,每个人都可以唱得好听,当然,要达到我这样的水平,那就是超级天赋加技巧练习了……”

环廊上的所有人都呆住了,无论是戏剧学院院长,还是文化中心大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又或者是声乐系的教授。

都万万没想到荆小强居然在咏叹调独唱会上讲声乐基础,或者说直接把声乐门槛拉到任何人都可以。

还有理有据:“花旗歌唱教师协会总结出了唱歌的十二大好处,1、歌唱时不由自主的深呼吸,能增强心肺功能,清新血液;2、歌唱能促成好的身体姿态,优美的形体动作以及生动的面部表情,你们看我这形体跟表情……”

居然都没人笑。

观众们全都是那种这是我们门外汉一分钱不掏就能学的东西吗?

哦,我还是掏了十块钱门票的。

还要不要做笔记?

如饥似渴!

周晴云已经激动得呼吸急促要抽搐的那种,这孩子真的是在践行他当年说过的话!

让更多人欣赏到音乐的魅力!

他有这么高的天赋,这么好的技巧底子,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而是利用这种高度,传播给更多人。

就像眼前,观众掏钱来听演唱会,不是荆小强这样的地位跟歌声,会有人耐烦听他讲声乐基础吗。

荆小强终其一生都会在这里保持演出,每天都成千观众,积年累月,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会有多少人在这里启发音乐之路?

成不了专业人士,也会从单纯的音乐爱好者,变成身体力行的参与者。

整个音乐土壤就肥沃丰厚起来了啊。

这才是润泽天下。

比他在什么高门大户的学院、乐团有意义多了。

荆小强当然不是枯燥的说教,只是撒下音乐梦想的种子,甚至都不是鼓励大家走上音乐之路,而是让生活中多些歌声,美妙的歌声。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