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376章

作者:中秋月明

把前半场坐着的观众惊了一下,好些高校领导坐在前面都诧异回头。

跟穆春雷一起,感受到了一股他们意想不到的朝气。

而且还是从平时应该非主流的摇滚音乐社成员身上散发出来。

荆小强还是那身狮子王的装扮,健硕的身材还是很大块儿的,顶着狮子头展开双臂眺望远方:“朋友们,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众瞩目的船长或者主角,但都可以让梦想远航,我陪着你们!”

全场沸腾!

大学生啊,他们就是未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主力。

两年来,荆小强一次次在他们心底夯实了大哥一样宽厚的形象。

从当年的青歌会演出,后来的高校巡演,再到滚社蔓延,影响力就是这样深入伴随到青春学子们的高校生涯。

甚至给了好多中学生向往。

进大学学什么可能都不太清楚明白,但是进了大学能够进那个摇滚音乐社,真正跟随荆小强去做一些从未经历的事情。

棒极了!

因为这晚媒体采访到的滚社成员,几乎谈到的都是现在五月了,今年七月就要到鹏圳去展开我们的摇滚夏令营,把歌声带给奋进的特区,带给拼搏的开拓者。

现在各分社、各高校都在积极创作,相互甄选排练,为的都是能够站在荆小强身边。

一起把歌声送到街头去。

这样的立意,这样的视野,荆小强所能形成的影响力。

比同时代的那些什么歌星明星,强了多少倍不止?

连平京的各大高校领导都纷纷表态,大力支持这样的高校公益活动,力所能及的提供参与。

愣是在今年,把这第二届的摇滚夏令营,造势成了高校重大活动。

安宁一想,也好,那就是我的地盘了!

第459章、你那点成绩算啥呀

从高校这场之后,连续加演了五天!

如果不是HK演员们实在是有点想回去了,感觉这场场爆满的演出完不了。

穆春雷满意极了!

国家艺术剧院是个行政名词儿,代表着好几家剧院跟行政单位。

这地儿同时也叫平京国际戏剧中心。

肩负着跟国际交流的重担。

组成人员就是从平京戏剧学院和沪海戏剧学院为主干的表演艺术家。

人家这肯定是要吸纳荆小强进国家艺术剧院的,最年轻的成员吧。

结果荆小强一天天的不落屋!

反正每天都是排练演出完毕之后神之消失!

穆春雷也不管管,问就是嘿嘿笑,年轻人嘛,荆小强的根在高校、在部队,所以他来平京就是在耕耘高校。

内心其实想的是,这要是把荆小强吸纳进艺术剧院,以后沪海歌舞中心咋办?

摆明了沪海音乐歌舞中心掌舵的肯定是荆小强,招牌门面儿,但在艺术剧院这种论资排辈的地方,还是个行政级别很低的小年轻。

沪海歌舞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平京国际戏剧中心压一头,很大的一头。

可以拿腔拿调的那种。

穆春雷肯定不乐意。

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师徒,费尽心机才兜兜转转搞出这个破天荒的局面。

看看荆小强现在满世界的打工唱戏,都是在为歌舞中心凑钱。

容易吗?

可不用去给别人做嫁衣。

而且他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期待沪海歌舞中心未来要在整个国内艺术界、戏剧界都成为里程碑。

荆小强要成为标杆式的人物。

岂能一开始就被行政上先压住。

独立的。

沪海这方面的思路,的确习惯了跟国际接轨。

换个最简单最现实的事儿吧,荆小强排练四天,演了九天。

这小半个月里,樊国飞带着给他拍了二十多条广告!

这要是进了什么体制内的身份,有这么容易吗?

这钱不得跟单位上分分?

说起来这些刚刚从计划经济中脱颖而出的商业天才们,已经对广而告之极其敏感了。

就像蒋桂章那样的民营企业家,豫南商场那个老板。

你叫他谈什么广告策划,不懂。

品牌战略,也不懂。

甚至企业形象标识系统都懵里懵懂。

但是到电视、报纸上面打广告,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产品,自己这个企业。

立马就能卖得更好。

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立刻就能明白。

更何况,过去一年半,荆棘之花为首的一系列广告,也在教会这些从原始积累中起步的下海吃螃蟹者。

不需要你挖空心思的去想,起码现在照着做总会吧。

当砖儿电视台天天都能看见三四个荆小强的广告。

当拿起那几份平京、沪海的主要报刊,总能看见荆小强的广告。

走进商场,醒目的荆小强代言品牌占据重要位置。

这一切都会给人强大的心理暗示,荆小强都说好,这产品肯定好。

起码在92年,荆小强可能是全国所有做产品代言的明星当中,唯一一个有挑选意识的。

从青歌会,他就不愁广告客户了。

所以从那时起他就挑。

进口品牌不做,伪劣产品不做,听起来就不靠谱的骗子行当不做,甚至连不健康的产品,这年头绝对还没这种意识的香烟、槟榔、元气袋之类都不做。

实际上他连酒类都不想做,还是樊国飞劝着求着接了几个。

白酒企业确实是有钱啊!

所以这种前提下,荆小强做广告的产品,很少有说卖不好的。

基本上都能轻而易举的投入二十万收获两百万以上……

这个刚起步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是蓝海状态的自由局面。

真的好赚钱。

这种好口碑在广告客户中间传开,只会造成更多厂商来找荆小强做广告。

然后他又精挑细选的筛选,再次保证自己的代言不要翻车。

就走进良性循环了。

哪怕被他拒绝的那些厂家,都成了广告业务员们口中的反面教材。

仿佛荆小强瞧得上,愿意拍广告,这家厂商就已经赚钱了!

顺带帮安宁接了十来个!

一样的价位。

其中两三条还是荆小强免费出场,跟安宁一起合拍的服装商场、家具商场广告。

在顺势拉了两车赠送的服装和家具同时,轻而易举的又赚了几套别墅回来。

安宁哪里还有半分之前的倦怠。

把自己的别墅、院子都贡献出来当外景地。

天天睁开眼就指着跟樊国飞他们拍广告。

但她也有自己的范儿。

广告公司那些虎视眈眈的模特们,别想跟老娘一起拍。

抢戏。

这理由也是用来抵挡姐妹同框的。

杜若兰她们肯定也被安宁这种抢钱一样的狂赚效率惊到了。

荆小强能赚钱,她们明白。

毕竟他从青歌会、春晚、电影、舞台剧,一路走来的名声积累一直都很有市场。

可安宁目前仅仅凭借一部《雪原谷》!

当然她能接二十万一条的广告,主要还是基本都因为是来找荆小强的。

女装、女鞋、卫生巾啥的总不能他去演吧?

但同样付出了那么多汗水的杜若兰她们就绝对没有这种市场号召力。

连上过春晚的汪茜都没有。

她们再漂亮,也就跟模特队的姑娘们一样,最多能拿个每次五百块的拍摄报酬。

远不是明星代言的层次。

不过经历了之前的心态变化,都不会耿耿于怀。

汪茜和杜若兰似乎更能理解心态是个多么重要的因素,要怎么去调节按捺住自己的心思。

潘云燕嘛,只要看看荆小强溺爱的态度,就无所谓了。

因为荆小强真拿这赚的钱,又买了两套别墅,一套挂在广告公司名下,一套写她的名字,但强调这是拿来做歌舞剧专业到平京的办事处。

他的心态当然是这么便宜,赶紧趁着机会囤房产啊。

而且这么一套未来肯定过千万的房子,对潘云燕来说,基本上这辈子衣食无忧,下限保证了。

就看她自己还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升人生。

潘云燕自然是欢喜得跟什么似的,要不是汪茜当了“办事处处长”,她肯定恨不得马上叫家里爹妈亲戚都来看看平京的大房子!

荆小强还得跟哄小孩子一样,像模像样的签协议这房子起码得先给办事处用十年,十年以后才能给你,而且二十年内不许卖。

免得还没涨够就卖了,多可惜。

回沪海的航班上,汪茜都轻笑:“感觉你肯定能当个好父亲,二十岁,算计得像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生怕孩子躺在家产上睡大觉。”

整个歌舞剧团演完就在剧场就地解散了。

HK的马上回家,穆春雷前两天就回学校了,包括潘云燕和杜若兰,都趁着这会儿飞回家度个周末。

毕竟到花旗、平京这一趟,一个半月,肯定有很多可以跟家里讲讲的事情,荆小强给大家把机票都包了。

到这个时候,沪海戏剧学院的这十来个年轻人,都还是学生的身份。

人手一个大箱子,还要跟家人分享礼物呢。

最后飞沪海的就只有荆小强和汪茜、安宁,带着兰欣欣。

安宁当然是回去再接再厉的拍电影了。

荆小强给她展现了名气变现的粗暴方式,显然她很喜欢这种粗暴。

但也有种迫不及待想花钱的显摆。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