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337章

作者:中秋月明

原本对外国人充满好奇,甚至有点喜欢的女主角,毅然决然的举起炮弹用生命祭奠了自己。

男主人公,用外国人送的打火机点燃了火药堆。

整部电影的格局的确得到了升华。

这时候电影院灯光亮起,再看看手里印刷精美的宣传单页,上面有详尽的主要演员所有资料。

感受到一丝现代文明就握在手中的确切感。

是不是有种身逢幸世的感觉?

心理上有种珍惜的还好还好?

这就够了。

电影院里真是回荡了好一阵热烈的掌声,导演、编导、文工团大佬这个级别的都看得非常满意。

美景、美人、美化了民族凝聚力。

连下湖洗澡这样的桥段,都处理得唯美克制不媚俗。

好电影!

值得推广下……

呃,在场这么多人,可不是一般的观众。

砖儿台编导、工作人员、分属各大在京文工团、歌舞团的业务骨干,应该算是最火的明星们。

现在看完都觉得不错。

那电影花絮采访还不连夜走起……

可属于《雪原谷》的热闹场面,这才开始呢。

事后证明,这一页薄薄的宣传单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看了电影,觉得还不错,很想跟人分享。

在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电脑网络的时代,能怎么做呢?

只能口耳相传。

多一页宣传单就倍增说服力。

甚至宣传单还能起到提醒观众宣传推广分享的用途。

上面不是写着么,保护珍爱雪域高原的自然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有些美丽,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这话,既是在提醒景色,也是在告诫国土。

这是92年,画报都只有封面会用彩色印刷,还轮不到铜版纸上场。

150克铜版纸三折以后拿在手里就是沉甸甸的品质感。

荆小强太熟悉这种东西了。

当初他强烈要求蒋桂章用350克铜版纸做衬衫包装盒,那一点点厚度分量的变化,就能带来价值感。

而且铜版纸印刷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分毫毕现,就好比后世说的2K分辨率对比普通印刷的64色勉强能看。

精度非常可观。

几乎就没人舍得扔掉。

这就等于每放一场千人影院,就会多一千个宣传员,他们手里的宣传单页无声又毋庸置疑的在传播那震撼心灵的美景,还有安宁的野性美,罗莉的柔弱美,荆小强的阳刚美。

第二天晚上,荆小强特意请假,说要去看看电影市场反馈,找白莲婷一起去看电影。

居然买不到票了!

俩目瞪口呆的跑了五六家电影院,全都爆满!

一路上吵吵:“你特么的是不是傻啊,一整天没事干,就不知道提前去排队买票,我现在这样儿能去排队吗?”

“你个大老爷们儿逼道嘛,我寻思你不是明星,这票子还要你买?都送到你手里吧,你这明星是假的吧!”

有效的释放了情绪,搅合了每次久别重聚的距离感,那就回家摊煎饼果子吧。

荆小强也休息几天了,正在劲头上呢。

煎饼果子打批发,一套一套的。

白莲婷终于有点扛不住,才承认她昨晚就悄悄跑去看了,感觉又赚了。

还特意打电话回去,怂恿她爹妈今天去看呢。

这电影应该是火了。

因为这晚荆小强没回去,大清早人家就把电话催过来:“可以了,你这考察电影都考察一晚上了,赶紧回来台里面还要给你做个专访,制片厂的拷贝都卖爆了!”

没错,部队制片厂从昨天开始就加足马力的翻制胶片拷贝!

好几个省的驻京办都过来盯着拿拷贝和宣传单。

之前已经给十多个省各分了一万张宣传单。

现在追加的都是一套拷贝五千张。

也就是拿去放五场电影的量。

没别的原因,各地等于是拿几万块钱买一套拷贝回去,五毛钱到一块钱一张电影票,放他个几十上百场就赚翻了。

没有提成没有院线这一说。

就是各地影院自负盈亏。

好卖好看的电影,大家就合着买个拷贝回去疯狂反复放,甚至市里面放了县里放,县里放了镇上放,镇上放了还有流动影院乡村田头放!

大不了我放了又跟你交换拷贝。

一个县、一个省的电影院之间有很多这种交换的私下协议。

有时候一部拷贝,一天要在大城市的好几家影院周转。

但这一回,打头看到影片的经理们非常笃定,荆小强这电影绝对好卖!

而且早买拷贝,还有那价值几千块钱的宣传单。

就凭这也算是白赚的。

聪明的拿去匀着发放,每场电影先买票的一百位才有,这不就把五十场的热闹凑起来了。

92年这没有录像带盗版的年代,如果有好电影,还做了好推广的话,其实是最黄金的赚钱时光。

因为那该死的VCD就是从94年左右出来的。

荆小强也咬定不上录像带,他回到电视台一边和部队制片厂、文工团大佬们一起接受采访录节目,一边确认不像别人那样赶着立刻卖录像带版权。

胶转磁这一步,制片厂不做,这个年代就很难做到。

甚至连后世俗称的“枪版”,用摄像机对着电影院银幕翻拍,这会儿都没那么多摄像机。

家用掌中宝的画质实在是太差了。

更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私人播放设备,去录像店看录像还不是要块把钱。

必须要等到VCD机普及,私人家家都有设备,盗版商能卖出成千上万的盗版赚钱,他们才有动力去改进盗版设备。

荆小强很清楚这个市场状况,既然爆了,那就怪不得我捂盘。

先拼命卖拷贝,等到这一阵风过了,起码半年以后再卖录像带版权。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

部队制片厂也想赚钱,哪怕一部拷贝要分给荆小强两万块,他们刨掉胶片成本也有赚。

部队资源你叫他动脑筋创作可能比较难,但重复做拷贝,那就太轻松了。

疯狂的做!

而且HK电影业那种偷偷把胶片拿出去盗版的事情。

有可能在部队制片厂发生吗?

且不说这里每个人都讲究政治可靠,真有,抓住了怕是要被枪毙的!

荆小强如果还是跟冯导合作,还是跟平京电影厂合作,绝对没这么好说话。

现在跟着春晚各位都在,顺便再给砖儿台提一下这部电影的正旋律可是爱国爱民族的各种无懈可击,这样的好作品要推广呀。

上个专题节目讲解一下吧!

部队制片厂有几盒拍摄花絮的胶片、录像带,跟着一起放放。

看看那些裹着军大衣在雪域高原拍摄的场面。

放到砖儿台的晚间新闻前后放放。

这广告效果!

第418章、开创时代的小强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砖儿台,也面临着很多后来互联网公司的最重大问题。

流量怎么变现。

在各省台没有上星的这几年,砖儿台可以说是全国唯一全覆盖的电视媒体,影响力可想而知。

但豫南商场那个老板那种剑走偏锋或者大局观强悍的毕竟是少数。

改开以后,各家品牌企业,可以花钱请荆小强这样的明星代言,也可以花钱请一队美女拿着产品牌子在展销会上博眼球。

可他们在广告投放上还比较吝啬。

创业初期要求的是立竿见影,还没到给全国消费者树立牌子叫得响的地步。

就好比蒋桂章到现在,也从没想过广告投放,反正有荆小强拿着衬衫的代言照片,过个塑,拿着到处去给百货公司推销。

足够了。

有投放都是局部,砖儿台还太贵。

要到了全国销售体系建立完整,终于有厂家发现老子在砖儿台打广告,那是一呼百应全国都能销售回馈。

要到94年,第一届广告标王,就是竞标联播新闻开始前最后的广告位,有企业三千万重金抢下,一年销售几个亿!

于是第二年暴涨到六千万,第三年三个亿,越来越离谱。

直到各省台分流,互联网广告兴起。

这股风才算是刮过去。

荆小强就出现在这之前的节骨眼儿上。

按说砖儿台凭什么给你宣传,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威力。

但文工团大佬和制片厂一起找上去,这是好片子,我们部队系统出的好片子,得宣传。

张导那部压倒的高粱地,都没这么被宣传过。

因为里面有玉米地打野战的情节,总有点那啥。

《雪原谷》没有,干干净净。

纯净得就像雪山清泉一样。

这时候就显出来,荆小强当初坚决不拍脱戏的好处了。

各方都挑不出刺。

只能再次捏着鼻子上这个访谈。

后来营销学、传播学都分析过这个案例,在《雪原谷》电影营销的整个过程中,砖儿台这软广告到底占了多大比重。

因为光是“荆小强演的电影”,这个噱头已经足够吸引人。

就像后世社会上喜欢个球星、影星……甭管什么人吧,总想找点他的相关八卦来看,网上扒拉点小道消息、动向啥的。

这年头没有哇。

荆小强那么出名,除了去年春晚露一面,之后再也没有机会看到。

可总能听见他的传说,高校巡演,HK演出,鹏圳义演,捐款建学校。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