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63章

作者:中秋月明

高校、企业,只要联系上人推荐过去,啪的就是全要了!

就像电影包场观看一样,这样的磁带拿去做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分发做奖品都没问题。

荆小强的名号,打在磁带封皮儿上就是金字招牌!

旁边还有陈丹尼,曹晴雯,一直到杜若兰、罗莉等等等各位参演人员的名单。

更有戏剧学院、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舞蹈学校、文工团、音像社的名号。

荆小强那种利益均沾才能获得所有人支持的态度。

在这一刻开始井喷。

连歌舞厅经理都承揽了十万盘磁带去推销!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注,稳赚不赔,还不倾力参与?

恰恰是上一盘荆小强自己的专辑,很地道的分了一成给交响乐团,一成给文工团,让所有知道的人,都明白这年轻人的地道。

现在甭管是要抢政治成果、学术成果、艺术成果还是单纯的经济利益。

都知道先砸成绩,砸自己的存在感,才能在最后分成果的时候有话语权。

荆小强哪怕才十八九岁,已经证明了他不会亏待参与者的做派。

所有参与者就很有信心啊。

所以面对几百上千万收益都没眨眼睛,还能抑制住膨胀心态的荆小强,这会儿坐在硬座席上,内心终于惶恐了。

如果这会儿去平京坐飞机,他没准儿真飘到天上去了。

身边美女如云,还有未来的天后撩骚,大场面上各种领导赞扬有加,音像社那边哗啦啦的金钱进账。

真的有种天下我有的虚幻膨胀。

十八九岁怎么按捺得住,荆小强不知道。

反正五十岁的老帮菜就会下意识的惶恐,卧槽,我从来没想过爬这么高吧。

这特么背后就是巨大的坑。

现在捧得有多香,热潮过后冷却得就有多臭。

哎呀,这么一想,不就跟男女感情差不多了吗,开始的分分钟都是妙不可言……

感谢坐在轰隆隆的火车上,荆小强才能这样淡定的思考。

他真的一点都不享受这种万人吹捧的场面,还怎么泡妞,还怎么撩妹,任何一张美丽的面孔背后都可能是想乘机博好处的卖茶姑娘。

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更是无论在哪里都被灼热的目光包围,刚才连列车员都崇拜的过来签名留念!

很快全国人民就要从刚刚有一丢丢冷却的青歌会金奖记忆中,再次热烈的牢记荆小强的长相了。

这明显是国家层面都要重点推广《祖国》这首歌了。

交响乐团那边已经按照最正规的手续把词曲版权都锁定在了荆小强名下,反复强调是他们协助创作完成的。

当初师大伴奏带编曲的时候,的确也是交响乐团出了很多主意。

十八九岁写出如此真情实意,气势磅礴的爱国歌曲。

各级领导握手接见时候看荆小强都是格外热情。

荆小强难免想起那个皮裤哥从这首歌里得到的,恐怕都没自己多吧。

还是时代造就啊。

他又想起昨天陆妈妈过来跟他细谈了几点要务。

挟《祖国》歌舞剧的强大光环,穆春雷作为宏观层面的最大赢家,已经干净利落的宣布戏剧学院和舞蹈学校共同推进更多歌舞剧的发展,新的戏剧学院舞蹈分院校址确认,今年就开始招收第一批舞蹈专业本科生!

舞蹈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成立起来,歌舞剧专业将作为沪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的王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这是何等响亮的名号,穆春雷开心得让荆小强这次到平京,好好把全团队梳理好,从中考虑助教、学术参与的人选名额。

基本都是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荆小强钦点,就能差不多有半留校的前景。

这是给了他笼络人手的大权啊。

未来这个歌舞剧专业基本上就是荆小强的自留地了!

这种事呢,在歌舞专业不稀罕。

毕竟舞蹈的巅峰期就在二十来岁前后,成名成腕得特别早。

荆小强真是名利权三收了。

陆妈妈就跟老穆不同,毕竟是在军队这样的环境呆了几十年。

除了提醒他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招摇,甚至应该多多标榜自己的文工团身份来保证别人不敢随便嫉妒泼脏水外。

她已经跟老穆达成协议,文工团将会择机并过来,并且把目前文工团的地块作为分校校址,由沪海戏剧学院承担起文工团向周边各地派遣慰问表演团队的责任。

书面说法这是个军转民项目的探索,可以极大的减去财政包袱。

在这个百万大裁军的年代,甚至能让陆妈妈在转业前再拿一波荣誉。

然后她也不是白拿,居然承诺有把握推动戏曲学校依样画葫芦的并入戏剧学院,因为她当年是从沪海戏曲学校走进文工团,现在学校那边是她的恩师当校长,她转业是可以选择去那边的。

这就等于是带资入组……不,等于是49年入国军,再带队前线起义。

超级牛逼的神操作!

而且通过荆小强的描述,她对穆春雷特别在意的这部分了若指掌,算是对症下药。

立刻获得了穆春雷的强烈支持!

压根儿就不跟庄校长争舞蹈院校这部分,另起炉灶的再张罗一大块!

除了进一步夯实荆小强在戏剧学院的话语权,重点就是:“争取在舞蹈系和戏剧系的支持下,把歌舞剧系单独成立起来,三足鼎立再跟原本的影视编就各占半壁江山,你在国内歌舞剧的开山地位也就有了,这是一辈子的丰功伟绩!”

仅仅就是荆小强,作为大一学生带着小伙伴们编排出来这样一出还很稚嫩的歌舞剧。

神仙们就能推动成为里程碑。

第212章、生物进化的胜利者不是强者,而是适应力最强的小强

陆妈妈的理论轨迹是怎么样的呢。

国内之前从来都没有歌舞剧吗?

也不尽然。

音乐剧其实跟歌舞剧很接近,这个在各大高校都有了。

话剧多点歌舞也就是歌舞剧的雏形。

音乐剧、歌剧、话剧跟歌舞剧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很严格的分界线。

歌舞剧还是其中的小弟弟。

只是歌舞剧属于最不讲道理,把其他剧种的各种特点都吸纳进来填充成长。

这是花旗人的特点。

作为移民国家,他们不会格外强调这不许那不准,英伦最常见的祖制大过天,起码在百老汇没有。

社会上流行什么,百老汇就融入什么,美声、说唱、饶舌、电音、雷鬼、踢踏舞,啥都可以包容进来。

甚至拉丁裔非裔分量加重,他们也能立刻让黑人演美人鱼啥的。

一切都按照社会上的风向来变。

蛮灵活的。

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强调过么,生物进化的胜利者不是最强大的,而是适应力最强的那个。

荆小强恰恰就是吃透了这种百老汇精髓。

从《祖国》这部戏里就表现出他的特点,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你说唱的部分,他这样的水平,跟罗莉假唱、杜若兰勉强唱,陈丹尼、曹晴雯这样的神级高手,都能摆一台。

而跳的部分,曹晴雯的姿态那叫一个僵硬,好在也能用演技掩盖。

至于演,换个话剧教授能看得骂娘。

可放在歌舞表演中,好像也就没那么苛刻的要求了。

这就导致三类人才只要沾一样边,都能取长补短的表演。

谁都能蹭蹭。

最重要在于单独每首歌都是经典的,除了歌舞剧的票房,咱们把歌曲还能拿出来再卖一轮专辑,最大化的获得市场收益。

这就让歌舞剧的生命力会很强。

没有市场支撑的戏曲、高雅交响乐、专业舞蹈都会生存很难。

唯有歌舞剧可以带动这几部分的市场商业发展。

文工团团长用高远的政治眼光看到了这一点,更看到了我们近代史上最接近歌舞剧的存在是什么?

样板戏呀!

用芭蕾舞的形式唱戏曲,演歌剧。

恰恰就是发源于沪海的样板戏,想想曾经有多么辉煌?

甭管评价多么臭名昭著,那是厨子做菜走了样。

实际上在那些年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文宣阵地,群众娱乐跟专业途径。

陆妈妈实际上就是从样板戏主演起步的。

她太懂这个了。

简而言之,就是她要推动歌舞剧来接班,哪怕不能公开说,也要让歌舞剧占有这样的地位。

歌舞剧其实更像样板戏的市场化减弱版。

无论唱跳演,都降低了不少门槛,更利于推广发展。

这番话,陆妈妈连老穆都没说,只给荆小强深谈了下。

荆小强就知道为什么新闻里会用排比句来表扬自己了,啊,我只想泡泡妞,唱唱歌,跳跳舞啊。

怎么搞成了这么大的场面!

所以也有点迷茫,天才难道真的都很难脱离时代的裹带么。

半年时间走到今天这样,是自己没把握好分寸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他哪里还在乎个人享受。

曹晴雯看着他强壮的身板智慧思考的眼光,更专注了,伸手轻轻探过来:“明天跟我去摇滚圈子镇一下他们好不好?”

荆小强回过神:“到粪坑去玩儿?算了吧,你看看我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了。”

却听见旁边的声音:“哟,你不是经常说自己平常心,不在乎身外之物嘛,换个姑娘就换套路了呀?”

荆小强抬头,可不是安宁杵着双拐么,虽然出院了,她这段时间都尽量能躺不要坐,能站就要用拐撑住。

他还下意识的准备让座,才觉得没必要:“又休息闷着了?”

安宁就这么靠着:“比在医院那段还是要好受多了,听他们说你没去宣传革命,所以过来看看,原来忙着呢,我是不是有点打扰。”

可能有天分的人都是孟婆汤喝得不够,比同龄人要成熟不少。

起码二十出头的曹晴雯和十九岁的安宁,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显得成熟,这位就似笑非笑的看着拐杖妹,充满京城人士的不搭理。

荆小强示意:“正说到去平京,她建议我去摇滚圈儿镇一下,你觉得我是不是怎么也比玩摇滚的要高端点?”

安宁就马上鄙夷:“一个字形容玩儿摇滚的,穷!”

荆小强哈哈大笑:“不就是因为穷,才愤怒,才郁闷,才反叛吗,真有钱的都玩钢琴小提琴,总要给穷人留点玩意儿嘛。”

安宁欢快的再鄙视:“那倒是,你肯定要比穷人更高端些,当然不屑玩这种东西了。”

荆小强愣了愣:“好像你说得也有点道理,就算是高档公寓高级别墅,也有茅坑,有钱就能装饰得漂漂亮亮,摇滚圈跟粪坑似的,不就是因为穷造成的吗?”

安宁乐:“有些人可不会因为有钱了,就变得高级,我们国家这些人的素质就这样……”

这是90年代最常见的说法。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