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222章

作者:中秋月明

但明摆着荆小强身边最亲近,最赚钱,各种机会最多的还是歌唱团队。

看看杜若兰在海外每年都能拿上千万美元分红,兰玲、邹珣她们都冲到一线了还没这么多呢,关键杜若兰每年才唱几天?

拍戏、跳舞一年到头都在日夜兼程的忙碌。

安宁当老板都操碎了心没时间超人。

“哎,你都做决定了,我还说啥……老妈子好!”

余舒凡果然也在美通一体化这边等着的,表情讪讪真的像老鸨:“好不容易招俩漂亮的,你看都不回来看,现在李佶总是自己人了要好好照顾吧,沪音也是你的半个妈,我都快老了,你赶紧把沪音捧上神坛,我想谈恋爱,我想结婚啊!不想再跟着你们探索宇宙世界奥秘了!”

说到后头忍不住跺脚!

过路的师生一边惊叹那是荆小强吗,一边侧目大名鼎鼎的唱片公司老总兼学校可能最年轻的副教授学术带头人,怎么跟小孩子撒气似的。

荆小强完全能理解。

余舒凡这种跟了周教授,一辈子都要继承师父的理想,她实际上又没那么大志向,研究点青楼音乐还更有乐趣,哪有经常遇见荆小强这种顶级天才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把沪音的金字招牌推满全世界哪有那么容易。

这都三十好几了!

夏装档次挺高,却穿得老气横秋,这日子是挺压抑的。

赶紧伸手拥抱拍拍后背:“好了好了,辛苦你了,放假放假,我回来你就好好休息下,去旅游、泡帅哥、逛窑子……”

本来余舒凡都感动的靠他肩头了,还偷偷给李佶挑眉毛得意,听了这笑骂弹开:“滚!坏我名声!”

但还是正色:“真的,你说我还要怎么做,曹菲是进修生,杜杜当研究生,这俩一个从来不提沪音,一个根本不在国内打名声,赶紧的!帮我给李佶包装起来……”

李佶就在旁边装柔弱单纯,但那双妖精眼还是掩盖不住窃喜。

女大十八变,她小时候那种略显心机的伶俐,在《查理工厂》里面都扮演了个好胜的小反派,这眉眼长开之后愈发漂亮。

来时被荆小强恐吓了不要装模作样,但明显已经深入骨髓,哪里随便能改掉这种让她从小就获益无数的外形风格。

就那种贫家初恋的柔弱感,只要把身上这无袖高领的小时装味儿换成带点褶皱的碎花衬衫,还得是稍微有点偏小的不合身衬衫,梳俩麻花辫!

绝了!

特别是一看见荆小强瞥过来,立刻收敛成可怜巴巴的样子,波光盈盈的双眸里都是哀求。

她还是会演。

特么六七岁就能被军艺选上,过去十年都在为表演锤炼,还上过那么多大戏,说丢就丢,她也是够狠。

但男人真的很容易对这种弱者角度的初恋气产生呵护。

看周围已经好多人围过来,一边挥手示意,一边拉余舒凡进办公室:“这样吧,我在给沪戏准备个电影,那就由李佶来演……”

余舒凡瞪大眼:“演戏电影关我们沪音什么事!”

荆小强也是从《幸福敲门》找到了窍门:“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儿,从小酷爱歌唱,最后用美妙的歌喉考上了沪音,你说这是不是对全国最大的广告?”

余舒凡已经喜笑颜开了,但还在斤斤计较:“好处!好处呢,对我们美通一体化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听起来这么简单!”

荆小强反过来嘲讽她:“拍电影这种事情你专业我专业?”

余舒凡走进办公室就满脸谄媚:“好好好,你最专业,都拿过奥斯卡了,讲讲嘛……”

对啊,看似简单的故事,在行家手里就如同把恰当的食材加上各种配料烹饪成活色鲜香的佳肴。

“首先我们这个社会不能说是穷人,应该是父母都聋哑的家庭,却有个带着歌唱天赋的孩子,这个矛盾是不是就出来了?”

“她一直都是父母摆小食摊的口耳,从小就在手语和语言交流中长大,是父母跟社会交流的翻译,是不是小大人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李佶也在听,她是老演员了,马上试着做点口语动作,怯怯的试探交流。

荆小强叫她换成很街头粗枝大叶的风格,也能马上跟换了个人似的,荆小强说:“嗯,还是之前那个吧,有点社恐那种。”

她又立刻变回去,还白糖少许的加上点坂井姐姐那种神态。

余舒凡只能鼓掌:“高手!你们真是演戏的专业高手!”

荆小强是舍不得李佶这身本领:“先演小两岁的镜头,直到高中情窦初开了,喜欢上班里同学,看他参加合唱团,也悄悄跟着去报名,可遴选的时候怎么都张不开嘴唱……”

这姑娘就能立刻摆出偷偷躲在墙角偷看帅哥的口水滴答样子,然后又尴尬艰难的不敢唱出来。

“唯有一个人在洗菜、备菜的时候,她才能自如的歌唱,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美妙歌喉……”

荆小强带了首曲子的唱腔,李佶又能跟上,她的歌唱底子真的不错,看来不光是军艺的生涯,跟着荆小强参加过巡演的经历,都帮她又解锁了一项才华。

但最大的关键在于:“她为什么不能唱呢,因为从小没人教她说话,她的口音有点怪怪的,所以才社恐自闭,直到这次为了小帅哥,终于鼓起勇气找到音乐老师,希望能帮助她打开歌喉追上合唱团的进度……”

余舒凡终于反应过来:“在电影里手把手的教美通一体化?我的天呐……”

没错,荆小强内心里把这种电影命名为技能片,通过电影来讲述传授某种技能:“艺考本来就是一种信息差,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怎么参加艺考,怎么进行初级自我训练,更不知道自己的天赋高低,我们就是要通过这部电影,把这一切都传递给亿万观众,只要他们能惊喜的开发出自己的天赋点,我们就等于为美通一体化做了亿万人的艺考培训,当然这一切的培训,也是掩藏在一个温情的家庭故事里,就像幸福来敲门里面的父子情深。”

李佶已经欢欣鼓舞:“我一定能演好!”

余舒凡则小心翼翼的讨好:“我能演这个老师吗?”

开什么玩笑,立项之后这个角色当仁不让的就被小三之王给拿走了。

余舒凡差点没哭,你们都是什么人啊,这种角色都这么神仙高配!

还要不要我们凡人活了。

第1591章、收获的季节到了

总之就是这么一丢丢时间差,本来荆小强酝酿给沪戏的电影。

转给了沪音来受益。

当然其他所有人可以由沪戏筹备参与,这本来就是个发生在沪海弄堂或者市郊破旧院子里的故事。

所以他也能理直气壮的面对穆春雷:“从艺术天赋的开发跟专业技能发掘,这个阶段唱歌对群众比演戏更重要,更普遍,也更容易让很多人燃起梦想希望,最不济也能成为周围圈子里的歌王麦霸,造福大家的耳朵嘛。”

卡拉OK机已经开始在普通家庭大行其道,但说到演唱技巧还是野生摸索。

值得广而告之。

学了两世的戏剧电影,荆小强也是到这时候,才逐渐摸到好莱坞创作的脉络。

起码在超威电影大行其道之前,好莱坞早已沉淀出一整套拍这种宣扬普世价值观的电影套路。

用家庭温情、爱情浪漫、职场激励等情绪来包装出花旗公平公正,皿煮自由,人人都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天堂国度形象。

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真相信了那片北美土地是人类文明之光。

特别是在遭受过社会挤压……话说有哪个社会没碾压呢,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但这些好莱坞励志电影,却虚构出了一个充满人性之光的完美国度。

引得全世界都向往不已。

恰恰我们这时候却流行不断反思,各种阴暗面、封建落后的故作深沉电影层出不穷。

真让国外认为我们就是那样儿。

这不是主动下头嘛。

外国人也来跟着反思个屁,他们只会看了越发有优越感。

穆春雷这做了一辈子戏剧分析的行家,对荆小强这种“学自好莱坞”,却又另立蹊径的技能教学片哈哈大笑。

但对他这种高度的内外看法也觉得颇有新意。

那就拍起来吧。

作为国内有数的艺术理论家、文学家,他又不狭隘。

很认可荆小强这种让更多人走进艺术殿堂的初衷。

高等教育各种专业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八十年代考上大学具体学什么都是到学校才知道。

哪怕录取通知书上有专业名字,也很难明白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就更别谈干自己喜欢和有天赋的职业了。

艺考才算是给有天赋的人开了一点点特权通道。

但这种信息也往往掌握在各地文化馆、教育局的极少数人手里,普通家庭根本不知道爱唱歌爱画画怎么上大学。

这部算是荆小强他们被烧死前最后看过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健听女孩》,轻而易举的被改造成了关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习报考科普片,只要故事讲得感人,情节演得漂亮,谁会发现呢。

放着有焦漪这样的大明星,不用来提升电影传播度,那不是浪费嘛。

又不是什么精雕细琢的文艺片,不用担心非得回避她这配角抢了主角戏。

小三之王还觉得荆小强是给她找了个理由在沪海长待下来,开心!

不过荆小强这次回到沪海,也的确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沪戏老校区前后两座大厦都交付完工了。

在周遭都是一片老建筑的街区里,尽可能照顾风格不要太突兀,同样的红砖青瓦配搭现代幕墙融入进去。

虽然身材遮盖不住,但前后门两栋超过三十层的高楼,彻底解决了沪戏在狭小地块上的使用面积。

前面的实验剧场变成了可以分别容纳千人、五百和两百人的三个不同大小剧场,让全校师生有了各种环境下的实战场地,更不用说宽敞明亮的排练厅,让荆小强都想起了当年他在剧场前厅,帮杜若兰她们排演舞蹈的简陋条件。

然后各种研究室、戏剧中心和教室迁入大楼,让整个校舍顿时宽松下来。

连停车都方便许多。

而后门边的大厦则主要解决学生宿舍和青年公寓的问题,容纳两千学生和百余位青年教师、研究生也绰绰有余。

刚开始还有老师酸溜溜的说要不命名为小强楼,纪念荆小强给沪戏做出的贡献。

被其他师生群起攻之,荆小强还在乎这些虚名吗,他只是想母校更好,可不是让人来讽刺的。

因为看看沪海歌舞中心那边,六十多层的沪海戏剧大厦也封顶完工。

绝对算沪海当下的地标式建筑之一。

人家会在乎这?!

下面七层商业空间,一共拥有十六间从数百人到数十人规模的小型剧场和影院。

除了适合各种剧目的适应上演,更让社会上任何人都可以量力而行的租用场地,演出自己的节目。

当然也把全市各种戏剧相关产业、协会办公室、动画研究中心、唱片公司、舞蹈器乐等等文化产业全都集中在了上面的两栋H型的塔楼。

真正为旁边的歌剧院、音乐厅、醒狮楼的歌舞专业孕育出丰厚的商业环境。

这是八年前,所有沪戏师生都没有展望到的未来。

连穆春雷和荆小强自己都没想到。

在戏剧学院被闻讯赶来的师生们激动包围,荆小强以前一直还能保留的那种淡然进出校区传统,也就在保安身上还能有点体现。

毕竟绝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他毕业之后才慕名报考的粉丝,狂热级的那种。

对他这两年不咋回来感到很哀怨。

所以连连承诺这些天会经常回学校,争取组织点校内表演,才算脱身。

师徒俩到歌舞中心,也是刚一露面又被热心市民、戏剧音乐爱好者们发现,荆小强又承诺晚上开始恢复每天的歌唱会,大家才好好好的放他离了去。

等他们巡视到写字楼高层,偶然俯瞰下整个歌舞中心,赫然发现歌剧院外面已经开始排起了购票长龙!

穆春雷很欣慰呀。

本来他早就想摆脱这个实务专心做研(shi)究(tu),但恰恰是荆小强拼命往前冲,给他拉扯出极大的操作空间,现在反而显着长期经营沪戏的优势出来。

当然前提是不要去惹陆妈妈,只要不伸手舞蹈系、戏曲系的事儿,这边就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用穆春雷的话来说就是歌舞中心是荆小强的自留地,他也觉得舒心。

但这几年在歌舞上面冲得太高,还是要适当的拉扯下影视戏剧,哪怕安宁作为沪戏毕业生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可她这委培生实在是没啥说服力,其他一堆影视剧再叫好叫座不为大众所知沪戏的含荆量啊。

所以这部打着沪海戏剧学院+沪海音乐学院联手荆小强编剧、安宁执导的青春歌舞电影,立刻开始着手建组拍摄。

安宁正在全国带着奔走推销《幸福来敲门》呢。

等她心满意足的带着傲人的观影成绩回到沪海,立刻就嗯?

女主角、女配角,所有演员、剧务人员全都到齐了,李和信和沪戏一位副教授演聋哑父母,都跟李佶几乎把所有戏码走了一遍,那还要我来干嘛?

实际上《幸福来敲门》全都是荆小强把剧本细化到极致,几乎每个画面镜头都有交代给安宁,再配合HK“助理”导演和剧组来拍摄,各种镜头语言熟练得丝丝入扣。

现在全都换上沪戏的团队,哪怕再带着“助理”导演、摄影师进组,那也全都露馅啊。

但这一圈走下来,穿着一身牛仔衬衫、多袋裤,把里面白色背心撑得格外醒目的安宁也享受做导演的尊崇感了。

走到哪里都不再是当戏子,女演员那种待遇,人人都是安导、安总的把她当操盘人,实在是有点欲罢不能。

荆小强除了加大强度,睡服导演,也只有留下来全力陪着现场“说戏”呗。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