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1209章

作者:中秋月明

因为奥运会开幕式好歹专门腾出个时间来搞。

可以设计,可以布置,有舞台有规模。

世界杯惯例都是在首场比赛前顺便搞搞,所以这就决定了整块足球场不能被破坏,不可能有大型设施覆盖全场,短短十五分钟的表演之后就必须立刻让上届冠军开场比赛。

连简单的舞台都最好不要搭建,免得破坏了草坪完整性。

但这对戏剧界人士却又无比简单!

这不就是个基本的舞台布景要求吗,而且还是分秒必争的那种。

然后舞台不是在整个观众正前方的看台,而是被四面八方观众席包围起来的一大面舞台。

从这个角度理解,那就简单了。

别忘了荆小强还是科班出身的舞台绘景专业,又有整个欧洲最大的九转舞台剧院跟配套班子,这种活儿不掉他手里出彩,简直天理难容。

观众们当然是从五湖四海而来,上届冠军巴西球迷不少,法西兰本地人也很多。

到这个时候他们还想不到宿命的安排,会一头一尾也这样。

但最呱噪的是巴西的首场比赛对手苏格兰球迷,毕竟从英伦三岛过来也是最近的拥趸之一。

直到开幕式时间点都到了,这些苏格兰球迷都还在按照英伦传统高唱歌曲,闹腾得要命。

巴西人和东道主球迷都挺皱眉的。

基本上所有球迷也都不太关心开幕式本身会怎么样,走过场看球赛而已。

就在这一刻,忽然从整个法西兰大球场的公共音响系统里传来一首温柔至极的法语名曲:

“Hélène伊莲

Je m'appelle Hélène

我的名字叫伊莲

……”

大概就在五年前吧,这首经典的法西兰连续25周夺得全国单曲排行榜冠军。

甚至在往后二十年都不经意的成为了法西兰通俗音乐代表。

几乎所有人提到法西兰音乐,都会下意识的在脑海回荡起这首歌曲,带有法式生活哲学以及民谣曲风的经典浪漫名曲。

也正是这样温柔的名曲,稳稳压住了看台球迷的躁动,居然如序幕拉开似的,成片闭上嘴安静的坐好看球场。

专门付费购买版权邀请这位三十三岁的法西兰女歌手到现场演绎,结果这姑娘跟坂井一样,唱歌可以,大庭广众的公开演就算了,特别是这种八万人大场面简直惊恐。

那就放录音棚高保真编辑版本,毕竟这十来分钟的演绎节点很重要,比歌声还要保持精准。

因为真的是序幕拉开,从法西兰大球场的两侧,大踏步的走出来三十二位身着长袍的模特!

看点来了。

只要在万人体育场看过足球赛现场的人,就会知道坐在近处能看清球员,但几乎平行看不到整体,透视很严重,远处的人非常小。

而坐在高处就跟俯瞰棋盘一样,所有的球员都像蝼蚁般在草坪上奔跑,大局势倒是看得清了,看不到球员细节。

所以只有中间高度可以稍微兼顾下,高级VIP主席台、豪华包厢都在这个高度。

总而言之只要习惯了后来电视转播镜头的球迷,看现场的体验其实并不好,看不到特写镜头,看不到整体阵型移动。

坐前几排适合追星,有钱最贵的中间排位,高处在山上的朋友纯属便宜看个气氛。

看现场主要就是看气氛。

本来这时候连主席台都应该看不太清这样走出来的模特细节。

但她们带着长长的披风啊!

每个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模特身后,长长披风拖地,那如女皇登基的长长披风,竟然是按照32支参赛球队国旗的颜色。

而且她们还不是纯披风,是巨大的扇形面!

法西兰大球场,作为最新型的高级综合体育场,也是法西兰国家体育场,当然要兼顾足球赛和全能田径大赛。

拥有八万人看台的前提,就是把田径运动会的跑道圈,用电动看台填满,让周围看台尽量靠近球场。

荆小强搞演唱会的时候就很熟悉这个尺寸了。

内场这个长方形,长边一百四十米左右,短边七十来米。

所以沿着长边相对两列排开的模特,每边十六位,每人就要覆盖大约七八米的宽度,还得给两头留出些媒体镜头席位、广告看板位。

于是她们这走出来的气势,像极了双陆棋棋盘,一个个极其尖锐如利刺般相对而穿!

而且还恰恰就是按照第一轮赛事的排位,巴西对苏格兰、摩纳哥对诺威、意呆利对智利……

如果说一个人走在球场上只是个点,现在走出来这样几十米长,七八米宽的尖锐角,绝对足够醒目!

这已经是从点到面的舞台转换,观感壮观极了。

每位模特拖动的彩色大旗那都是几百平米!

更显得她们像女战神一样彪悍!

其实是每位对着都用钢丝在卷动她们身后的大旗,姑娘们只需要走在旗头前方就行。

但在温柔的歌曲背景下,如此剑拔弩张的国旗犬牙交错,是不是把法西兰文化气息和体育赛事的竞技性都拉满了?

球场两头的超大显示屏上,还显示出了模特们的特写!

她们身穿那种带着夸张立领,如同大喇叭筒展开在脑后的战袍铠甲,却又在胸口有金灿灿、亮晶晶或者青铜做旧的两大半弧球。

矫健又性感!

超模们穿的都是各国历史上类似的铠甲造型,就问飚不飚,美不美?!

总之全世界观众的电视画面,就能被导播切换到这种特写上。

伴随温柔的歌声,主持人却用煽动的语气挨着用各自国家语言高喊:“巴西!”“苏格兰!”……

这点细节就非常重要了,非得是荆小强他们这种见惯了秀场才会注意到。

这是国际选美大赛里面常见的套路,一定要由各国美女高喊自己的国名,而不是统一的英语或者什么语言称呼,才会引起那种各自国家的共鸣。

果然,随着模特在喊到自己服装国名时候对着四面八方挥手动态,整个赛场首先就被巴西球迷鼓噪起来。

气氛就有了。

飒爽英姿的超模们大踏步走在草坪上,那种过膝的“战靴”当然是用喷漆上色的泡沫板制作,轻便又威猛。

身上的铠甲动态间裙摆飞扬,比旗袍开衩还高,使劲托住的护心镜不如说是束胸衣,可巍峨深邃了,伴随骄傲自信的脚步还一个劲儿的抖。

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眼晕!

波涛汹涌!

可把砖儿台这边的导播们搞得面红耳赤,使劲宣传荆小强要演唱,甚至还有小道消息是小强张罗的整个开幕式。

你就给我们看这个?!

当然有机灵的父母赶紧给孩子介绍,这就是三十二星座的圣斗士呀。

没错,就是这种圣斗士的造型,带出了所有参赛队。

这三十二支尖角相对穿过十来米,真正形成了相互咬合的姿态。

超模们转身,那用尼龙扣黏在尖旗上的披风反而成了裹住她们下半身的装饰,颇有雕塑感!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背景音乐已经不知什么时候幻化成了《victory》!

没错,荆小强连重新再扒拉首曲子的兴趣都没,凑合着把这首BGM之王,也是他六七年前镇住大都会歌剧院的名曲拿来用。

气势磅礴,热血沸腾,战意隆隆中,从大球场角落那边遮挡住的大幕落下,一匹七八米高的木马被上百位穿着欧洲古罗马装束的“力士”拖着撵过这三十二座雕塑并列出来的大道。

而“马背”上的女骑士造型,却又披着长长的白袍。

差不多就是自由女神像那个造型,但多了中世纪头盔和象征性的长剑。

这寓意简单清晰吧。

三十二强围绕金杯厮杀战斗,女武神检阅众神。

舞台剧的味道让全世界观众都看得懂,而且都有种卧槽,真壮观的膜拜感!

因为镜头不停在三十二女神们仰视的角度跟随捕捉那马背上的女骑士……

等等,这不就是法西兰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位贞德造型吗?

怀抱金杯,单手持剑高举的经典动态。

没一个字在说法西兰,却又每个细节都表达出法西兰唯我独尊的小心思。

在场法西兰观众和主席台上的大统领一样,满意极了!

罗伯特深懂朕意啊!

第1574章、够够够,阿勒阿勒阿勒

等这座可以象征“特洛伊木马”也可以是“法西兰神圣坐骑”的木马,靠着巨大的充气轮,碾过那些披风铺成的“国旗过道”在中场的时候。

女骑士抬手摘下了自己的头盔,潇洒又妩媚万千的甩了甩如云披散开的黑褐色波浪长发。

不是法西兰玫瑰还有谁?!

这时候没有谁比她更适合这个形象,带着英气的美丽,雍容华贵又坚定深情,兼具浪漫和英雄主义的魅力可以跨越所有国家。

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在惊呼,认识不认识她的观众都只能赞叹!

绝了!

看她把那长剑朝着四方慢慢挥舞,最后朝向主席台低垂行礼……

这分明就是前两年火遍全球的《角斗士》里面主角朝着古罗马帝国皇帝行礼的姿态。

古色古香的礼仪气质拉满,又暗喻了足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角斗场,更让人觉得戏剧感十足!

伴随那如同女王驾临一般,华贵浩瀚,雄浑有力又不失细腻的旋律回荡。

全场观众愣是收起了之前的欢呼叫喊,屏息凝神的充满膜拜!

特么连法西兰大统领都忍不住带了一干主席台的元首起身,对那高高木马上的女武神挥手致意……

够了,玛索姐姐从此以后在全世界范围的尊崇地位算是拉满到了极致。

到这时候很多普通观众才注意到巨大的法西兰球场空中,有台摄像机一直在滑动!

当三十二位女神走进场内,是有几台斯坦尼康被摄影师背负着运动奔走在模特脚步间,大多数挨个儿特写的画面都是这些摄影师的贡献。

但那时候就有这台空中摄像机在滑动,提供不少俯拍画面。

因为导播是不断在很多台摄像镜头画面中切换,所以非专业人士还没注意到这画面,只是觉得很舒服。

动不动有空中镜头平滑移动看见全貌,让人惊叹的全貌。

等到木马出来,那高昂的“马鬃部位”实际上也安装隐藏了一台摄像机在对“马背”上的女武神近景特写。

但最离奇的还是那台空中滑动摄像机。

能够顺着马头到马尾,或者反过来,掠过女武神的运动特写镜头,简直就是给满了玛索姐姐在全世界亮相的超级广告位。

用二十年后的网红经济来说,这么一个出场,就能让苏妃玛索吃一辈子的流量热度,居然用一堆踩高跷的小丑造型扮可爱糊弄过去,那该是多大的损失?

当然也只有苏妃玛索这种咖位的法西兰玫瑰,奥斯卡影后,镇得住这首曲子,镇得住这样的场面。

也配得上这样如同空中摇移的镜头……

这一刻连普通观众们都惊叹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全都看见那美丽的女武神,白袍飞舞,长发飘飘,眼神坚定的带着圣洁微笑,凝视移动的镜头,仿佛在引领苍生!

这在镜头语言里面是有讲究的,因为这台用钢丝吊挂在空中的高速摄像机自身在快速动,稳稳的把聚焦也锁定在在苏妃玛索的脸上,木马在慢慢移动,那么必然形成背后远景里的看台人物也是极其模糊的高速旋转。

本来很容易造成观感眩晕,但只要把注意力全都放到女武神的脸上,视觉余光只觉得整个世界都模糊了,只有女神在微笑。

绝了!

无数电视台、运动影像机构的行家们全都在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设备!”

没错,只有设备的不断进步,才能让以前想都想不到的镜头语言不断更新。

谁能想到哪怕是在马纳多纳单骑闯关的86世界杯,电视转播都还没有慢镜头功能,所以他那个“上帝之手”才能轻而易举的躲过。

起码好几年后的丰田杯上,才第一次出现电视画面角上有“R”闪动的慢镜头回放。

那都是多么稀罕的超越进步了。

上一篇:全世界只有我正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