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829章

作者:湛阳

不仅不差,还有他们无法比拟的优点。

那就是从小在军队里面磨炼,而且亲自上过战场。比起那些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可以说,别看如今只有二十岁出头,但已经是个合格的皇帝了!

看到嫂子的眼神,李月辰忍不住暗暗笑了笑,看来现在她开始明白皇族教育的重要性了。

“行,反正此事我也不懂,到时候你写个奏疏,我盖印就是了。”说着,李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如今润儿才是兵部尚书,这奏疏让他写去,我还要盯着工程院那边呢。”李月辰笑了笑。

火车的实验成功之后,接下来就是制造铁轨以及开始铺设了。

这其中的麻烦事儿多的是,铁轨的铺设路线,也必须让人乘坐热气球在空中一点点画出来,麻烦的很。

另外就是工人的招聘,需要单独成立一个工程队,然后招聘工人。

如今全国的人口连一个亿都不到,招聘全职工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当年战争抓回来的俘虏如今都已经快要没了,所以现在能用的只剩下了两类人。

第一种就是监狱里的犯人,到时候将全国的犯人都拎过来干活儿,没有工资,996,让他们吃饱就行。

另外就是花钱招聘了,这种工人不但要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要给发工资,而且每天就工作四个时辰,还要包含午饭和休息时间。

周六日不工作,不加班,如果发现有加班的,直接把负责的组长炒了。

两边的待遇差距如此明显,也能对那些犯人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犯人刑期结束之后,如果没有其他谋生技能,就能转职成为普通工人,跟他们一样的待遇。

至于说死刑犯,干活儿干到行刑日,直接拉出去砍了就完事儿。

虽然李月辰一直都在致力于提高人权,但不得不说,某些犯人都不能称之为人了,还要什么人权。

如今大唐的律法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不同的罪犯在监狱里面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比如说杀人罪,如果是激情或者过失杀人,并且事后认罪态度良好的,一般处以绞刑。

算是最轻的一种死刑了,绞刑不是勒死,而是一瞬间折断颈椎,算是没什么痛苦的死法了。

但若是故意杀人,并且涉及到虐杀之类恶性犯罪,那就是斩刑,也就是砍头。

若连杀多人,情节特别恶劣这种,那就是凌迟了。

但并不是说死刑了就安心吃着国家饭什么都不用干了,就像现在,死刑犯在行刑之前一样要干活儿,而且干的都是那种脏活儿累活儿。

法律就是要让人敬畏,这也是李月辰这么干的原因。

尤其是让那些犯罪比较轻的人知道,出去之后就好好做人,别再进来了。

确定了不同工人的工作模式之后,李月辰写了个简单的计划书交给了李重润,让他大方向按照这个来,剩下的自己看着办。

然后兵部就开始了紧张的讨论,六月底的时候,终于彻底落实下来。

在沿途的各个站点中间都增加了小站点,如此一来,得到了一份精确的施工图。

然后工程院正式开始行动,开始在长安建造火车站。

同时兵部这边卡车和飞艇齐齐出动,去全国各地将犯人都接过来准备干活儿。

而长安火车站的选址也早就准备完毕了,放在一千多年之后,这个地方也是火车站,只不过是北站。

选择这里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距离,跟大明宫相隔差不多十公里,不算太远,保证将来皇帝出行能顺利一点。

其次是交通便捷性,如今这边都是一大块荒地,可以尽量把路造的宽阔一点,来提升通行效率,同时还不用拆房子。

而日后的主要的市中心还是要放在太极宫前面,以朱雀大街为中心,向两侧扩散。

计划确定之后,李重润写了奏疏呈给皇帝。

皇帝看过之后给内阁的人看了看,他们表示这东西自己看不懂,还是需要多讨论讨论。

然而皇帝表示不用讨论了,就是拿过来给你们看看,通知一声而已,不是要征求你们的意见。

说完之后直接就在上面盖了印,宣布同意。

内阁大臣们都感到无语,当初总觉得兵部不参与朝政是好事儿,如今看来,当初的想法是错误的。

现在兵部的文件都是直接送到皇帝那边的,他们根本插不上嘴。

火车运作这么大的事儿居然都不商量一下,直接就同意了,属实有点难受了。

皇帝这样的态度,让内阁首辅张柬之忍不住叹了口气,看来自己确实是老了。

会议结束之后,他一个人来到了集仙殿,请求面见皇帝。

李显同意了,进来之后,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张首辅今日过来,是有话单独对朕讲?”

张柬之行礼谢过,随后开口道:“陛下,臣感觉自己是老了,想要致仕回乡……还望陛下恩准!”

听到这句话,李显有些意外:“朕就问一句,张首辅是认真的,还是想要因此劝谏?”

“陛下,臣今年已经是八十五了,怎会为了劝谏陛下而说这等话?当真是觉得自己老了,有些跟不上如今大唐的变化了……”张柬之苦笑着回答道。

“既如此,朕准了!”李显点了点头,“那关于下一任内阁首辅……”

张柬之回答道:“陛下不如兑现当初承诺,刑部尚书上官婉儿,其能力,资历,都足够担任首辅一职!”

第八百五十章 飞行交通

让上官婉儿担任新的内阁首辅,也是张柬之经过充分考虑的。

首先她能力不差,做刑部尚书的这些年,没有一起冤假错案,并且在治安方面做的也相当不错。

其他地方不说,单单说东都,犯罪率是相当的低。

本身她在做刑部尚书之前当过暗卫指挥使,在调查以及审讯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最重要的是,上官婉儿这人有一点好,那就是她不懂的地方,绝对不会对内行人指手画脚。

比如说案件侦查以及仵作验尸等等这方面,她不懂,她就不会指手画脚,给内行人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上官婉儿手下做事,每个人都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刑部这些年的业绩相当不错。

同样的,由于她本身是宫女出身,虽然从小就在公主身边,被保护的挺好,但那也是从底层混出来的。

对于基层的那些弯弯绕绕,她本身也清楚的很,在管理方面同样也有一手,防止下面的人联合起来忽悠她。

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制衡,人性决定了不可能真正的团结,所以哪怕下面的人知道她的想法,也没用。

因为下面的不同派系之间是绝对不可能毫无保留的信任对方的。

如此一来,上官婉儿这个当老大的就能稳坐不败之地。

只要她这个人不是那种让下面的人都感到在她手下没有出头之日的性格,不会让下面人对她群情激奋,那这套方式就永远是有效的。

其次,上官婉儿她足够年轻!

今年她还不到四十五岁,在朝廷里面绝对算是个年轻人!

年轻人精力足,心思也活泛,她做内阁首辅,就能在这个位置上待的时间够长,很多长久的政策也能做的下去。

综上所述,张柬之推荐让上官婉儿来做内阁首辅。

李显听后点了点头:“好,此事,容朕想想,这几日还要劳烦张首辅一下。”

“是,老臣领命!”张柬之行礼答应道。

随后李显就给李月辰打了个电话,让她进宫一趟,跟她聊聊。

李月辰进宫之后,他将刚刚跟张柬之聊天的内容说了一遍,随后问道:“你认为如何?”

“没问题,婉儿的能力我是绝对相信的!”李月辰点了点头。

两人本来就生活在一起,上官婉儿的能力如何,她自然再清楚不过。

况且说起来,李月辰本身是倾向于让年轻人来当高级官员的。

首先就是年轻人接受新思维更容易一点,而且比起老人更加懂得变通。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政策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从而让整个国家都变得年轻化。

内阁首辅,三品大员。

要说让个二十岁的人来当是有点扯淡了,但让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来坐,绝对是没问题的。

更别说上官婉儿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天才,更是可以了。

其实在李月辰看来,省级的一把手,让能力比较出众的,三十六七岁的人来做是完全没问题的。

有些时候,老人反而思维太过僵化,年轻人往往能有更好的创造性。

当然了,虽然李月辰主张将国家年轻化,但领导干部也应该有个锻炼的过程,一级一级升上来。

如果说有那种天才,跳跃一下也没问题,但不应该一步登天,要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

李月辰将自己的论述说完之后,李显点了点头:“那好,你回去跟她说一声,这几日就跟张公交接一下吧。”

“好,交给我!”李月辰点点头答应下来。

……

晚上,回到了公主府,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吃晚饭。

现在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都六十多岁了,头发白了不少,但精神头依然不错。

不但能跑能跳,而且依然还有大鱼大肉的胃口。

只不过晚上也不会吃的太丰盛,基本都是以喝粥为主。

上官婉儿则是变得更加沉稳不少,原本她的性格就偏向文静的。

也就是在李月辰面前会多少活泼一点,不过如今已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了,即使在家里也没有年轻时的活泼了。

现在的上官婉儿看起来就像小时候邻家的阿姨一样,充满了知性的气息。

“今日阿兄找我谈话,张公打算致仕回乡了,这几日你跟张公商量一下接任事宜吧。”李月辰说道。

上官婉儿笑了一下:“这……陛下还真打算让我去做内阁首辅?”

“怕什么?你又不是做不来。”李月辰回答道。

“殿下也想让我做吗?”上官婉儿问道。

李月辰笑道:“不必在乎我的想法,你认为如何?当官不能勉强。”

“那我做!”上官婉儿回答道。

……

张柬之要卸任的消息在朝廷里面也不算什么秘密,马上就人尽皆知了。

但是对于接任的人选,上官婉儿,很多人却有不同的意见。

不少人都觉得她资历不够,不足以接任这个位置。

于是不少人都互相动员,打算发起抗议。

然而让人疑惑的地方在于,以御史大夫裴谈为首的官员却都闭口不言,好像已经完全默认了这件事情一样。

大半的官员不说话,剩下的人就算不服也没办法,最终还是没有去跟皇帝抗议。

上官婉儿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跟张柬之交接完毕,七月初一正式上任内阁首辅的位置。

与此同时,报纸上也刊登了上官婉儿成为新任内阁首辅的消息。

自从女皇之后,这个国家就算是开启了红妆时代。

实际上民间大多数人都认为女皇之后应该会迎来对女性的打压才对。

但是没想到,不但没有打压,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朝堂发光发热。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事儿还是高宗皇帝最先搞出来的。

大唐第一位女性官员不是别人,就是太平公主,高宗朝就进入户部任职了。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到现在为止,事实已经证明了女人在朝堂上同样干的不差。

所以这件事情虽然引起了不少讨论,但大多数还是对事件本身的讨论。

而刑部尚书的接任者,则是之前的刑部侍郎,武崇训。

武崇训是武三思的儿子,李显上位之后,他知道李氏皇族容不下他,所以自己辞官不干了,就为保住一条命。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