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574章

作者:湛阳

而跟之前不一样的,就是如今皇帝不会陪着他们一起蹦迪了,只会坐在龙椅上看着。

李月辰倒是觉得这种氛围挺不错的,日后可以延续下去。

毕竟随着文明的逐渐发展,人格上还是要趋于平等的,包括皇室也一样。

虽然李月辰想着以后皇室仍然是贵族,但这更多的是对责任的绑定,而不需要其他人见了就跪下。

甚至李月辰都在想着,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年初一这种大型朝会的跪拜礼都可以取消,对皇帝只要正常行礼即可。

未来的皇室是领导者,而不是统治者。

……

整个流程吃了午饭之后就结束了,下午放半天假,今天的事情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李月辰来到集仙殿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喝茶了,看样子这样的流程对皇帝而言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进入了集仙殿的李月辰就跟回到公主府一样,极为随意的拿了个蒲团坐下,抓起老妈面前的被子就喝了一口:“阿娘,日后这冬至祭祀流程是不是该简化些?”

武则天挑起眉毛:“自你出生之后,这宫中因你而简化之事还少吗?继续简化下去,将来怕是所有祭祀都没了。”

“额……”

听到老妈的回应,李月辰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确实是事实。

但那没办法,适应了快节奏的未来人确实很难忍受这个时代各种繁杂的规矩。

正准备说什么,却见张成鑫突然走了进来:“圣人,暗卫汇报。”

武则天微微点头,张成鑫才摆摆手,带着一个小太监进来,将一封密信交给了旁边的上官婉儿。

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兼任着皇帝秘书的工作,所以平日里暗卫的工作报告也都会送到集仙殿这边来。

她也没当回事,接过来之后拿出暗卫的密码破译卡将里面的信息破译了出来。

低头看了一眼之后,表情有些疑惑,抬头道:“陛下,益州暗卫传信,吐蕃可能要有异动。”

“嗯?我看看!”

武则天还没兽化呢,李月辰率先开口了,很快速的起身来到了上官婉儿的办公桌前。

接过她递过来的密信,低头看了起来。

如今暗卫说是铺展到了全国,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夸张,只是在全国重要城市有了据点而已。

虽然在李月辰的计划里将来的暗卫应该是大唐中央情报局一样的机构,但就目前而言还差得远。

吐蕃那边还没渗透过去,目前只是在益州等边境之地有几个据点,关注一下那边的事宜。

这封密信之中介绍说益州城内的吐蕃商人突然增加了不少,这倒是没什么怀疑的,毕竟现在这边的玻璃,茶叶以及香皂和卫生纸之类的都是非常受到外国商人青睐的商品,有人想要借此发财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汇报之中却说不少商人都在偷偷打听铁器的情况,看起来似乎是想要走私金属。

这就引起了暗卫的警觉,毕竟金属这种东西,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兵器!

所以那边的暗卫成员一边继续盯着调查情况,一边将这份汇报送了回来。

李月辰看过之后又将手里的密信递给老妈,自己则是顺势坐了下来,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武则天粗略的扫了一眼,随后身子往后一样,以很舒服的姿态靠在椅背上,抬头问道:“辰儿认为如何?”

“实际上,倒也不算出乎意料。”李月辰回答道,“吐蕃资源太过匮乏,这样的国家,注定不可能实现自给自足,若想发展,只有向外扩张这一条路。”

“那可要发兵?”武则天问道。

若是之前,她必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发兵这个选项,但如今国泰民安,财政充裕,再加上又是武德充沛的好时候,战争反而成了最简单高效的第一选择。

然而李月辰却微微摇头:“我年幼之时,阿娘曾言,天朝上国,不可无端起兵。此时吐蕃尚处于试探阶段,此时发兵,名不正言不顺。”

听到女儿的回答,武则天非常欣赏的看了她一眼,随后微微点头。

虽然对女儿的回答早有预料,但真正听到她这么说,心中仍然感到惊喜。

李月辰毕竟是军伍出身,虽然说武德充沛,但武则天也不希望她任何事情都想着通过战争来解决。

更别说她还发明了手雷,火炮和飞艇等一系列的战争利器。

尤其是她一直将这个女儿视为皇位的最佳继承人,龙椅,并不适合战争狂人来坐。

好在女儿的表现从来不让她失望,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于是她端起茶杯问道:“那辰儿认为如何解决?”

李月辰微微思考了一下,缓缓说道:“吐蕃虽然有想法,但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敢开战的,恰好明年守礼和守义也就毕业了,我打算让他们二人于雅州再建一支新军,长期驻扎训练,以适应高原气候。”

“可如此一来,吐蕃惧你威名,哪还敢主动进犯?”武则天抿了一口茶。

然而李月辰却只是轻微摇头:“先前孩儿说了,吐蕃想要发展,必定要向外扩展。否则国内物资匮乏,迟早爆发巨大的矛盾,紧跟着就是内战。为了避免此等情况,就算明知不敌,也必定会主动挑衅。”

实际上这就属于阳谋,如今这边武德充沛,但又不给吐蕃提供任何援助,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俯首称臣,吐蕃皇帝退位,从此以后并入大周领土。

要么就开启战争,消灭掉一部分人口来缓解内部压力,就算打不赢,至少也能转移矛盾,防止出现内战。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李月辰自己是吐蕃皇帝,肯定也会选择后者,毕竟作为皇帝,肯定是不愿意轻松将自己的一切权力都交付出去的。

实际上自从上次战争之后,她就是这么做的。她也早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只是这个时间比她想象的提前了将近十年。

不过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她并没有亲自去过这个时代的吐蕃,对那边的了解也仅限于文字记载。

而文字记载是最容易夸大或者说在其中添油加醋的,远不如视频资料来的直观。

武则天轻轻转动着手里的茶杯,有些疑惑:“新军建立与训练都需要时间,辰儿如何保证不会在这段时间他们不会动手?”

“说到这个阿娘就外行了吧,嘿嘿!”李月辰突然笑了起来。

母亲是个权谋家,权术玩的6,对人心和人性把控的极为精确,但战争方面却是个短板,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看到女儿居然敢鄙视自己,武则天一脸黑线,挎着脸说道:“莫要玩闹,快说!”

李月辰也知道玩笑不能开太过,马上解释起来:“阿娘有所不知,一场战争,可粗略分为战略部署,情报规划和最终执行三个阶段。就目前而言,吐蕃仅仅是有这个想法,既然打问铁器,大概率是因兵器铠甲稀缺,不足以马上开战。故此,还有很长时间可供应对。”

说到这里,她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退一步说,就算他敢突然开战,凭借此时我国的力量,也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将其灭掉!”

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只要吐蕃现在敢动手,李月辰就算不带自己的军队,也能将他们彻底打回去。

只要开个飞艇过去,给他们来一波空中轰炸,凭借她自己的能力,哪怕仅仅是带着益州那边的府兵都能将他们干掉。

但也就仅仅如此了,内地的士兵没办法追着打上高原,这才是最值得头疼的事情。

所以李月辰要在边境线上驻扎士兵,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训练,让他们适应那边的气候,将来开战的时候,才能追着打上去。

听完了她的解释之后,武则天微微点头:“好,那便听你安排。”

李月辰拿来茶壶给她添了点水:“阿娘此时不如给唐璿写信,让他多加注意,明年守礼和守义过去之后,互相配合……”

唐璿是现在边境线上的一把手,能力相当不错,如果吐蕃真的现在就敢动手,他带领当地边军守住一段时间是没问题的。

剩下的,李月辰自然会过去解决。

武则天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就不管了,全看女儿去处理好了。

……

下午没什么其他事情,李月辰就在集仙殿里带着,陪母亲聊天。

但武则天似乎对照相机更有兴趣,问她什么时候能多拍几张照片,让李月辰总感觉自己这个亲生女儿的吸引力似乎还不如一个照相机。

可老妈的想法又不能忤逆,只能无奈的答应她明天再带她去拍照,陶光园拍过了,那明天就去九州池拍摄好了。

武则天这才转移了话题,开始认真听她说青岛的事情,让李月辰心中打呼真是亲妈。

晚上在集仙殿吃饭,正吃着,张成鑫突然进来说有滑翔翼落地,送来一封信。

李月辰接过来一看,是上次回去那一批日本使者带着遣唐……应该说遣周使过来了,打算正式开启在大周的留学生活。

询问过母亲的意见之后,李月辰吃完饭之后写了封信,让青岛那边用飞艇将他们送过来,这样能节省路上很大的时间。

同时也忍不住在想,明年算是全新的一年,也是国家正式开始腾飞的起始,毕竟好几个大计划等着呢。

本来打算一件一件解决的,但现在既然都碰到一块了,那就齐头并进好了!

天下太平心中愿

第六百零八章 使者来朝

晚饭也吃完了,又陪老妈待了一会儿,眼看马上亥时了,李月辰伸了个懒腰,就打算回去了。

就在这时,张成鑫突然进来汇报:“圣人,狄公求见。”

原本还拿着茶杯的武则天听到之后,露出一脸无奈的表情,摆了摆手:“告诉他,今日朕乏了,不想见。”

“是!”

张成鑫答应一声就跑出去了,但不一会儿就又进来了:“圣人,狄公说就算今日不见,明日也要过来,不如就今日见一见吧。”

哟嚯!

旁边的李月辰心中惊呼一声,这什么情况?狄仁杰居然还敢这么讨价还价了?

“嘶——”武则天无奈的吸了口气,最终点了点头:“也罢,让他进来!”

“喏!”

看着张成鑫答应一声跑出去请人了,李月辰微微挑起了眉毛。

从他的表现上来看,这似乎也不是第一次了啊。

……

不一会儿,一身便服的狄仁杰便走了进来:“见过陛下,见过殿下!”

“免了!”武则天似乎不太想看见他,语气也不太好,“怀英夜间前来,有何事要说?”

狄仁杰一脸恭敬:“陛下,臣是为来年春闱之事而来。”

一听是因为科举,李月辰也来了兴趣,在一旁倒了杯茶打算听听八卦,看看是不是这帮人又打算给朝廷找麻烦。

倒是武则天一脸无奈:“这几日,此事已在朝堂之上定下,还有何可言?”

“臣觉得,此事还有诸多不妥……”

听着两人之间开起了辩论会,一旁的李月辰边喝茶边听,算是搞明白了。

原因是最近这段时间老妈打算将科举考试的内容改一改,在考试范围之中多增加一本教材,就是她多年前写的《臣轨》,想要将其加入考试内容之中。

前段时间在朝堂上说的时候没有遭到反对,但今天晚上狄仁杰去又跑过来说这件事情了。

理由很简单,开春之后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突然加上新的考题,这不是纯属给考生找麻烦吗?又不是开卷考试,事情不能这么干啊。

实际上这就不提到多年前老妈刚登基的时候提出的糊名制了,为了防止考试之中的各种不公以及作弊现象,所以考试结束之后要将考生的名字挡住,如此一来,判卷之时就会变得公正不少。

不过也正因如此,导致早年间很流行的投行卷现在已经变得不是那么常见了。

现在的文人想要出名,多半会选择往向报社投稿自己的诗词,若是被选上了,还能得到一笔稿费,何乐而不为呢?

听完了狄仁杰的理由,李月辰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人家一开始就没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现在距离考试也就两个月了,你突然要增加新内容,确实有问题。

而当时朝堂上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李月辰多半也能明白原因。

实际上,说句难听点的,自从老妈登基之后,伴随着皇权集中,朝堂上的很多事情也跟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如今的官员已经不敢在朝堂上怼皇帝了,至少是不敢随意开怼了,不像之前,皇帝哪里做的不好直接当堂开喷。

而今天狄仁杰过来又聊这个事情,而且还敢讨价还价,跟他圣眷浓厚的关系也不小。

李月辰出去的这些年,在跟上官婉儿的书信之中就听她聊过这个事情,狄仁杰没事了经常跟老妈喝茶下棋打双陆,甚至是一块吃饭聊八卦。

这些年,狄仁杰俨然已经成为了老妈的男闺蜜,所以敢跟她讨价还价也就算是理所应当了。

而老妈喜欢他的原因,看到今天半夜上门讨论,李月辰也知道原因所在了。

狄仁杰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跟你犟,至少是当着外人的面不跟你犟,你说啥就是啥。

有什么问题,等过后再单独找皇帝说,提出自己的意见,轻声细语的劝告。但只要有外人在,绝对一言不发,做你坚定的铁杆支持者!

不过话说回来……看着眼前跟皇帝轻声细语好言相劝的狄仁杰,李月辰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老狄也确实是个人才!

要知道,当年他可是敢跟老爹李治顶嘴的存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敢阴阳怪气的和他说话,直接开怼。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