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35章

作者:湛阳

那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不就是个唐僧翻译经文的地方嘛?

搁一千多年之后出门骑上摩托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至于为啥骑摩托不开车……还不是因为那地方一到晚上就堵的要死!

虽然心中无奈,不过脸上依然笑嘻嘻的哄李治和武则天开心。

这夫妻俩现在也只将这个最宠爱的小女儿带在身边,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后面的随行马车上。

……

天子御驾在大慈恩寺门口停了下来,李治抱着小女儿下车。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群臣纷纷行礼迎接,李治放下李月辰,微微抬手:“众爱卿免礼,随朕进去。”

李月辰抬头一看,嗯?九层?

仔仔细细的数了数,确认自己没数错,原来这个时期的大雁塔有九层?

而且这外墙看起来跟未来也不一样,就好像是两个不同的建筑。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隔了一千多年呢,这其中足够发生不少事情了。

开宴之前,李治先带着武则天,拉着李月辰的手进入了塔内。

随着一层一层往上爬,李月辰也看到了大量的经书,佛像,好像还有舍利子之类的东西。

爬到最高一层,李治的表情严肃了很多,毕竟是在怀念母亲。

李月辰很乖的站在一旁跟着他一起闭上眼睛,为那些在前段时间大非川阵亡的将士们默哀。

良久之后,李治接过张成鑫递过来的清酒,抬手一敬,随后泼洒在地面。

看到女儿也一副严肃的样子默哀,李治摸了摸她的脑袋:“若是祖母还在,肯定也会很喜欢辰儿。”

“嗯。”李月辰非常乖巧的点点头。

……

重阳节大臣们有三天假期,皇宫里面也闲了下来。

这几天李月辰每天练完功就去延英殿陪着李治夫妻俩待着,还叫上几个哥哥过来一起玩。

热闹起来之后,李治是很开心了,不过却让旁边批奏折的武则天时不时就被烦的抬起头来让他们安静点。

李治也觉得可能太烦了,居然将武则天扔下,带着孩子们去偏殿里面玩了。

他跟孩子们围成一圈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也叫握槊。

跟象棋有点相似,本质上也是两人分别在两侧,以黑白两种不同棋子布阵。

然后互相扔骰子来移动棋子,如果遇到敌方棋子也有“打”或者“吃”这种说法。

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还算挺流行的,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博戏,是用来赌钱的。

李治和武则天平时没事儿了也经常玩,在这个时代,这东西比围棋拥有更多的受众。

甚至隐隐都成了一种用来检测智力的游戏,玩双陆比较菜的一般都会被鄙视智商。

李月辰对这种策略类的游戏称不上高手,但也不差,跟李治和几个哥哥打的有来有回。

不过这种只有两人玩的游戏在她看来挺没意思的,心中想着明年到了洛阳可以把麻将搞出来。

四个人玩可比两个人要热闹多了,到时候可以自己跟李治夫妻俩,再加上千金公主一起玩。

现在的李治和武则天已经不适合玩打马球之类的剧烈运动了,还是多玩玩这种锻炼脑子的比较好。

……

最近这段时间李治心情特别好,所以病情也相当稳定。

不过病情稳定了,这夫妻俩反而开始在朝堂上玩骚操作了。

九月底,皇后上奏,因长久大旱,请避位!

侧面通道里,屏风后面的李月辰挑了挑眉毛,这估计都是演戏给朝臣们看的。

先不说有多少人会相信的问题,关键是大旱,皇后辞职了就能好了?

况且大臣们也不傻,现在皇帝身体不好,军国大事的奏折都是她在批阅,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辞职?

虽然满朝文武都对她垂帘听政感到不满,但也不敢在这种时候站出来表示赞同她辞职。

于是纷纷上奏,表示皇后才德兼备,实乃千古贤后,万万不可啊!

李治也“顺水推舟”的拒绝了皇后的辞职申请。

然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宣布册封已故的外祖父武士彟为太尉兼太原王,外祖母杨氏为王妃。

根据这套骚操作,屏风后面的李月辰做了一下逆推理,这估计是在抬高母亲武则天的身份地位。

虽然缺少线索,暂时想不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李月辰知道,这肯定是夫妻俩唱的双簧。

现在的李月辰没事了也会过来听听朝政,就当是收听新闻了。

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为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谋些福利。

李治夫妻俩也不管她,对于朝堂她现在就跟逛菜市场似的,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过她一直都记着自己的原则,听归听,绝对不会发表任何意见。

就算李治和武则天两人偶尔开玩笑似的问,她也会用装傻卖萌的方式糊弄过去。

总之就是啥都知道,但啥都不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

最近的朝政基本还是围绕着旱灾进行,毕竟谁都不知道这旱灾会持续多久。

坐在龙椅上的李治听着大臣们在下面讨论,心中谨记刘神威给自己的医嘱,不停的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能动气。

不过从手里转的飞快的保健球来看,心中也对这旱灾也同样发愁。

讨论的大臣之中,李月辰突然听到自己的师父刘仁轨的声音。

“陛下,臣认为,不如让旱灾地区百姓,自行前往各州涿食。”

李治停下手里的保健球,微微点头:“其实朕也考虑过此法……不知众爱卿可有不同想法?”

听到问他们的意见,各个大臣也都开始说起了刚刚他们讨论的方法。

不过在李月辰听来一个比一个不如。

有些比较迂腐的大臣直接说不应该百姓私自离开户籍所在之地,可问他旱灾怎么解决,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还有的说去年的海边捕鱼同时从各州匀粮的办法不错,听的屏风后面的李月辰都忍不住想笑了。

今年旱灾波及几十个州,这他妈要捕多少鱼才够?

更别说这种时代,捕鱼效率低下不说,等抓上来,再熏制,然后再运过去,早就饿死数不清的人了。

这种办法当然很快就被其他大臣的反驳声压下去了。

随后就又三五成群的讨论起来。

最终李治微微后仰,靠在龙椅上,跟后面的武则天低声商量了几句之后,微微点点头。

随后微微一摆手,下面的群臣们停止了讨论,微微抬头看了过来。

“旱灾严重,耽搁不得,既无更好的法子,就按刘爱卿之法!”

皇帝发话了,底下的大臣们也就都不说什么了。

毕竟这个时期的唐朝是群相制度,李治又把皇权捏在手里。

这个时候的皇帝,还是有一言堂的能力的!

皇帝说这么定了,那就定了。群臣反对也没用。

第三十三章 兵法

说实话,这个办法,李月辰内心之中是表示赞同的。

比起将所有百姓都送往一处,还是这样分散进入各州县更好一些。

这个年代,粮食产量太低了,每州每县能养活本地人已经算是不错了,如果还能有剩余,那就算是富庶之地了。

“唉……希望能少饿死一些人吧。”屏风后面的李月辰低声自言自语道。

以前网上看过,古代的时候饥荒严重,甚至有吃人的现象发生。

李月辰只能在心中祈祷,希望这种惨剧不会发生在大唐。

下朝之后,李治夫妻俩并肩走来。

靠在墙上的李月辰马上将严肃的表情撤掉,笑嘻嘻的跑到两人中间,牵起他们的手往回走。

女儿蹦蹦跳跳的走在中间,李治夫妻俩看到她这副样子,也都一副心情很好的模样。

这就是李月辰想要的效果,就算李治在朝堂上生气,至少自己能让他心情变好一点也行。

人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要尽量避免让李治暴躁起来。

皇帝一旦暴躁起来,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就容易从上到下都乱起来,这就是君主专制的坏处。

……

时间来到了十月,即将步入冬季,身上的衣服也都加厚了不少。

今天正好是假期,李月辰一大早带着上官婉儿和两个姐姐练完了瑜伽之后,就跑到师父刘仁轨家里去了。

刘仁轨坐在亭子里,桌子上放着热茶,一边手里转着保健球,一边抚摸着胡子对院中将套路打的虎虎生风的李月辰连连点头。

原本这位公主说要习武,刘仁轨其实没当回事的。

不过这几年下来,能明显看得到其确实用心去练了,动作极其标准,能看得出肯定经过了扎实的锻炼。

李月辰将套路打完,直接抓着亭子围栏跳了进来:“师父,如何?”

“嗯,公主天赋极佳,而且用心锻炼,能看到极大进步!”刘仁轨笑着点评道。

“嘿嘿,徒儿可是每天都用心锻炼的。”李月辰微微自夸了一下。

刘仁轨端起茶杯:“能持之以恒,公主心性远超常人……今日起,开始学习兵法吧。”

“兵法?”

李月辰有点疑惑,表示不太明白。习武就习武呗,为啥还要开始学习兵法了?

或许是看出了她眼中的疑惑,刘仁轨轻轻抿了口茶:“公主有所不知,兵法,乃是武人必学之物啊!”

“何解?”

“个人拳脚兵击之术,皆可套用于军阵之中。”刘仁轨笑着解释道,“自身战力练到一定火候,便可从军阵之法中顿悟,方有可能打破自身极限,更进一步!”

李月辰想了想,抬头问道:“师父之意,可是说自身战力与军阵之法本为一家?”

刘仁轨抚摸着胡子,笑着点点头:“公主果然聪慧!正是如此!”

这样的话,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既然如此,徒儿谨遵师命!”李月辰故作严肃的行了个礼。

“哈哈哈哈……”刘仁轨每次看到她这副古灵精怪的模样都会感到特别有意思,“好了好了,快过来吃些茶吧。”

……

中午快到吃饭的时候,李月辰才回到了承香殿。

老远就看到上官婉儿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对她招手。

李月辰也抬起手摆了摆回应了一下,随后快跑两步向承香殿而去。

跟在后面的福来也赶紧小跑着跟上去。

来到门口,李月辰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为何独自守在此地?”

“在等殿下回来,我有些饿了……”上官婉儿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着。

“好,那便用膳吧。”李月辰笑着助跑两步,每一步都连跨两个台阶,回到了殿内。

刚刚拖鞋进入殿内,便看到郑氏正在收拾桌案上的东西。

“不用收拾,先用膳,”李月辰抬手阻止道,“膳后帮我誊抄一些书籍。”

“喏!”郑氏行礼答应一声。

现在上官婉儿跟着李月辰,营养能跟得上,整个气色也变得好了很多。

只不过毕竟在这深宫里面,每天学习的又是一些上古典籍,免不了的也会带上一些成熟气息。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