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33章

作者:湛阳

……

时间还是平静的来到了七月底,听说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上象征性的吵了两句,最终还是没有下罪己诏。

这样的结果让李治很开心,皇帝一开心,整个皇宫都会很开心。

李月辰这段时间都过的很开心。

唯一有点不太好的就是荣国夫人的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

原本隔几天去看望一次的李月辰现在几乎每天下午都会过去看看。

她能感觉到,这位老人已经到了该走的时候。

武则天因为要批阅奏折,不能每天过去看望,所以叮嘱李月辰和几个孩子没事就过去多看看。

除了太子李弘之外,其他几个哥哥也没事就过来看望。

八月初,荣国夫人还是闭上了双眼,临走时,抓着李月辰的小手,跟她说了一声对不起。

李月辰从来没有生过她的气,之后也在丧事上尽可能的帮忙。

皇后的母亲去世,不是小事,李治特意辍朝一日,以表哀悼。

葬礼当天,武则天眼睛有点浮肿,看起来似乎是哭过,不过在磕过头之后,第二天又继续回去批奏折了。

荣国夫人以礼风光下葬,李月辰情绪有些低落,早上练功的时候,动作都有些变形。

旁边桌案前读书的上官婉儿放下毛笔,走过来小心翼翼的劝诫道:“殿下,不如今日别练了吧。”

“嗯。”李月辰点点头,没有继续练,而是自顾自的走到后院阴凉处的台阶上坐着。

郑氏看着她的背影,转过头对上官婉儿摆了摆脑袋:“今日不必学习了,去陪陪殿下吧。”

“是!”上官婉儿答应一声,来到李月辰身边站着。

“坐下吧。”李月辰摆摆手,让她坐在身边,没有说其他的。

上官婉儿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所以也没有说话,只是陪她坐在台阶上,一起沉默着。

第二天睡醒之后,调整好情绪的李月辰又回复了往日的模样,脸上又挂上了笑容。

毕竟有个成年人的灵魂,在调节情绪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

看到她今天练功的动作没有变形,上官婉儿也笑的很开心,在跟着母亲读书时,也变得积极了不少。

练功完毕,还未到午时,李月辰现在也不太饿。

听说现在还未下朝,心血来潮的打算跑去看看朝堂上是不是御史又在喷皇帝了。

结果刚刚溜进宣政殿的侧门,就看到李治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兵败?!”

这个词一出,刚刚溜进来的李月辰也有点懵。

啥情况?输了?盛唐时期的战争还有输的时候?

仔细听着下面的报告,李月辰也算是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简单地说,本来薛仁贵的计划很顺利,前期打的很利落,取得了不错的胜利。

所以乘胜追击,攻占了乌海城。

然而副将郭待封不服命令,违反军令,擅自率领后续部队跟进。

结果导致被吐蕃抓住机会,以二十万大军将其包抄,粮草辎重尽失!

现在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而吐蕃已经集齐四十万大军逼迫唐军决战。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结果,不过想想也知道不可能打得过了。

现在唐军粮草辎重全无,而且对方的人数是己方三倍以上,更别说还要考虑高原反应之类的一系列问题。

就算李月辰完全不懂军事的都知道,这种情况除非是占据了什么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地,否则要是还能打赢就有鬼了!

看着龙椅上已经气的咬牙切齿的李治,她忍不住开始担心起来。

第三十一章 封号还是道号

李月辰知道坐在龙椅上的李治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从他登基开始,他的心中一直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超越自己的父亲——太宗李世民!

他从小在这位伟大君王的羽翼下生长,他想要超越他,取得比他更大的成就!

李世民灭了东突厥,扩大的唐朝版图。

而他灭了西突厥,那块地方的边境,在一千多年之后,有另一个名字——乌兹别克。

李世民没有打下高句丽,所以他当初死活要打。

甚至不顾众人劝阻决定了御驾亲征,如果不是身体原因不允许,他恐怕真的会披甲上阵亲自走上战场。

可就算他躺在床上养病,无法亲临战场,这里如今也依然被纳入了唐朝版图。

他不能允许失败,只因他要超越自己的父亲,太宗李世民!

在这样的执念下,这些年唐朝的战争一直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而今天,他的军队竟然失败了!

他猛地站起身,抬手举起手里的保健球就要重重摔下。

然而却无意间的一撇,看到了侧面通道里,屏风后面的女儿。

她正在一脸担心的盯着自己,一双大眼睛里面透露着担忧!

李治心中一软,长长的深呼吸了一口,然后重新坐在了龙椅上。

“此等情况,众位爱卿有何看法?”

朝堂里面一片安静,落针可闻。竟然无一人应答。

李治闭上眼睛,抽了抽鼻子,随后继续问道:“若朕再出兵援助,众卿认为如何?”

可以想象他现在是真的生气,连称呼都从“众爱卿”变成了“众卿”。

左相姜恪左右看了看没人说话,自己往外走了两步,抬起手中笏板行礼道:“陛下,臣认为不妥!”

“为何?”李治皱着眉头问道。

姜恪沉声回答:“现如今此战败局已定,再出兵已然来不及,此时若强行出兵追击,吐蕃军回防,我军将士难以适应吐蕃气候,恐怕会有同样结果……”

听着他的讲述,李治没有说话,而是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陷入思考之中。

侧面通道里的李月辰双臂交叉在胸前,暗自点头。

大唐的士兵服役是府兵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只要你生在这个国家,就有当兵的义务。

但府兵制也有缺点,他们并非全职军人,平时也要种地干农活的。

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会训练,这样一来,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他们没办法深入吐蕃作战,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就必须有职业军人长期驻扎在那里,让身体适应那里的环境才行。

而且吐蕃的战斗力也着实不算太弱。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吐蕃仍然是类似奴隶制的社会,战争的时候,会驱赶大量奴隶在前面开路。

而奴隶的后面,则是身披重甲的吐蕃武士,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锐作战部队。

而自从松赞干布以来,吐蕃国力日渐强盛,再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了牢牢扎在大唐身上的一根刺。

更别说薛仁贵这次的敌人也确实不好对付。

噶尔·钦陵,吐蕃宰相,因吐蕃语称宰相为“大论”,故称“论钦陵。”

此人在吐蕃颇有才名,绝非泛泛之辈。

姜恪说的很对,现在这种情况,再出兵也是白搭了,估计再过几天薛仁贵等人被俘的消息就会传来了。

虽然心有不甘,但不得不承认,这一仗,大唐输的很彻底。

不过现在李月辰担心的反而是另外的问题,一来是安西一旦被攻陷,恐怕大量百姓会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二来,吐蕃现在士气正盛,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入侵大唐?

李月辰自认还是比较擅长做逻辑分析的,如果自己是论钦陵,会不会趁着士气入侵大唐呢?

仔细想想,她轻轻摇了摇头。

战争必须要考虑收益和目的,这仗打赢了薛仁贵,虽然士气大盛,但大唐不是软柿子。

若是这个时候入侵大唐,引起全面反攻,绝对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白白损失不少将士。

当然,或许他也会认为己方这么想,反而趁势进攻。

但总体来说,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消化已经被切下来的安西区域,入侵大唐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朝堂上,姜恪继续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乃是集结兵力于边境,以防吐蕃入侵!”

李治点了点头,抬起眼睛在朝堂上扫了一圈,沉声道:“姜公所言,众卿可有异议?”

朝堂之上仍然一片安静,没有任何人说话。

叹了口气之后,李治站起身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摆摆手:“退朝吧!”

说完,也不等张成鑫喊完,直接向侧面通道走过来。

张成鑫喊出退朝之后,才快步小跑过来。

这个时候,李治已经蹲下身将李月辰抱起来了,他勉强笑了一下:“哎哟,辰儿又重了不少,快抱不动了!”

李月辰咧嘴一笑:“无碍,将来阿爷抱不动我,我来抱阿爷!”

“那朕可就等着啦,哈哈哈……”李治笑了起来。

现在唯一能让他心情好点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个女儿了。

“阿爷莫要为朝堂之事烦恼,辰儿不想阿爷不开心。”李月辰劝诫道。

后面跟过来的武则天欣慰的笑了笑,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李治脸上带着一抹苦笑:“道理朕知晓,可做到自是难啊……”

“《易》中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辰儿相信,再难的局面,总有解决之法!”李月辰回答道。

听到她的劝告,李治笑着回头跟武则天对视一眼:“看来辰儿倒是学了不少啊!”

“辰儿向来不用我等操心。”武则天脸上也带着自豪感。

这句话不光是来到这个时代才看到的,从前,李月辰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极限运动员,她踏着板子驾过几十米高的巨浪;骑着摩托跑过不足一人宽的险峰;穿着翼装飞过近万米高的天空;踩着雪板滑过几近垂直的雪山……

她深信人类是没有极限的,只要认真思考,就绝对不存在所谓的必死之局。

现在,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嘴巴,将这种想法传达给李治。

但是他能接收多少,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

陪着李治回到了延英殿,待了时间不长,他就说有些困乏了。

李月辰也没有继续待下去,行礼之后就准备离开。

武则天突然出声道:“辰儿,你既言《易》中语,可是对道门有兴趣?”

李月辰愣了一下:“不知阿娘何意?”

旁边的李治也一脸疑惑地看着她。

武则天苦笑一声:“我自为皇后以来,甚少陪伴母亲,如今甚至繁忙国事无暇守孝。辰儿是否愿意代我守孝,为外祖母祈福?”

“可是做道士?”李月辰问道。

其实对她来说当道士也无所谓,这个时代,皇室子弟加入宗教,并不一定就要恪守戒律,说到底只是个名义而已。

说起来三哥李显出生刚满月的时候李治夫妻俩就让玄奘收他为徒了。

还有个极其中二的法号——佛光王!

也多亏现在她写西游记的事情几个哥哥都不知道,不然李显恐怕会怪她编排他师父了。

“嗯。”武则天点点头,“我打算让李淳风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