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257章

作者:湛阳

在将领们的请命之中,吏部侍郎裴行俭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天皇,去岁吐蕃为寇,大败而归;如今干戈未息,若出师西方,必引起警觉。依臣之见,如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涅师在京师为质,不如遣使者送其归国,道过二虏,便宜取之,若顺利,可不血刃而擒也!”

听到这话,旁边的李月辰眼睛一亮,好计策啊!不愧是文武双全裴行俭!

李治也是微微一愣,仔细思考了一下之后,感觉确实可行。

虽然他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自幼在太宗的影响下也熟读各种兵书,别的不说,至少理论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

当即点点头:“那好,便依卿所言!封爱卿为安抚大食使,便宜行事!”

裴行俭行礼:“臣请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可事半功倍!”

李治大手一挥:“准!”

本来这件事情商量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不过裴行俭却突然转过身对李月辰行礼道:“公主战力天下第一,若殿下相助,此行必成也!”

听到他邀请自己,李月辰却摇了摇头:“如今吐蕃军中恐怕依然流传着本宫的传说,若我出现,定然引起警觉,此次我还是不去为好!”

李月辰拒绝邀请,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应该给别人一点机会。

毕竟公主过去了,此行若是成了,大部分功劳都要算在她这个公主的头上。

但这事儿本来就是人家裴行俭提出来的,干嘛要抢人家的风头呢?

裴行俭自然能明白公主的意思,微笑着点头道:“公主所言极是!”

……

在将领们离开之后,李治笑着端起茶杯:“辰儿为何不去?这可是一份战功啊!”

“如今有了掌心神霄雷,阿爷还担心孩儿将来没有战功可挣?何必要去抢属于人家的功劳呢?”李月辰笑了笑,轻轻吹了吹眼前的茶杯。

旁边的武则天笑了笑:“好,大是大非面前能分得清,辰儿当真是长大了!”

“孩儿从小就很懂事好吧?”李月辰咧嘴笑道。

“夸你两句你还来劲了!”武则天伸出一根手指点在她的脑门上,笑着教训了一句。

李月辰嘿嘿笑着,抓着她的手摇了摇:“那是,阿娘难得夸我一回,可要好好骄傲一下呢!”

坐在她左边的李治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嗯,那看来以后我也要少夸几回了,不然辰儿都不看重了!”

“那不行!阿爷若是少夸了,孩儿可是会伤心的!”李月辰扭过头道,“阿爷舍不得吧?”

“确实舍不得,哈哈哈哈……”李治突然大笑起来。

一家人又开始轻松愉快的聊了起来。

李月辰说的很对,如今她有手雷这种大杀器,将来军功是不缺的,不如现在多给其他人一些机会。

毕竟她一个人也不能解决所有事情,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总是要用人的。

……

回到了军营之后,李月辰又跑到了武器开发部跟他们聊了起来。

现在手榴弹已经差不多完善了,但也不能就这么让他们闲下来,总要研究点东西的。

李月辰提供给他们几个思路,一个是在野外建立兵营哨所这类地方。

现在的扎营方式太过麻烦,去年在洮州以及河州打仗,军队在城外建立兵营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是在太过麻烦,所以李月辰让他们想想有没有什么能够用来快速扎营的工具。

最好设计成简单的模块化,能够如同乐高积木很简单的搭建这种。

尤其木头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弹性,现在又已经发展处了榫卯结构,做这种东西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另外就是手榴弹,李月辰因为自己力气大,凭借她的臂力,如果愿意的话,别说手榴弹了,就算是一颗石头,都能在一定距离内打出投石锁的效果。

但普通人没有她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有必要研发一款投弹器。

就如同原始人用的一种投掷标枪的玩意儿一样,能够将标枪投掷的更远更精准。

当然一些常规装备的研发也不能发现,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攻城战和守城战也比较多,所以用来攀爬的飞爪也就成了必要的装备之一。

虽然李月辰可以教他们一些攀岩技巧,但攀岩是攀岩,这个时代的城墙已经做的很光滑了,几乎不可能徒手爬上去的。

所以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技术,李月辰一直都没忘记,自己训练的是特种兵,而不是运动员。

攀爬之类的技术,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渗透手段,与战斗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武器开发部的匠人们如今都已经挂上了少尉的军衔,待遇比原来高了不少,因此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李月辰提出之后一点都不敢怠慢,马上开始着手研究起来。

当然了,公主毕竟也不是什么资本家,还是会给他们休息时间的。

一来是让他们休息,回去陪陪家人,而来也是物色一下将来的衣钵传承人之类的问题。

毕竟技术的进步不可能永远只靠他们,必须要一代代薪火相传,才能让技术快速进步。

军队这边的事情基本已经都走上了正轨,但是在第一代侦察兵训练出来之前,她本人还是走不开,依旧要待在这里才行。

第二百四十四章 皇权完全集中

裴行俭出发的那天,按理说皇帝应该派太子出城相送的。

不过因为现在二哥跑回长安监国去了,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李月辰的头上。

至于三哥四哥,这俩人从小就是当成闲散王爷来培养的,自然也用不到他们。

李月辰骑马来到城外,代替皇帝跟裴行俭喝了杯酒相送。

如今的裴行俭其实年纪还不算太大,但因为留了一脸大胡子,所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不少,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同样一脸大胡子,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鼻梁和眉骨都高高隆起,一眼就能看出跟汉人的不同之处。

这人的名字有点绕口,叫泥涅师,前两天被老爹册封为波斯王,这次明面上的任务就是把他送回去。

裴行俭喝完了酒,恭敬的行礼道:“公主留步,感谢殿下前来相送,下官这便出发了。”

“裴侍郎,西域路途遥远,一路保重!”李月辰点点头。

“殿下放心,下官定然不辱使命!”

说完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话锋一转,试探性的问道:“如今族侄在殿下军中任职,但任何事情都不肯透露,不知……”

“此事裴侍郎还是不要多问,日后时候到了,自然会知晓。”李月辰笑着回答道。

其实手榴弹的事情原本也没打算能永远瞒着,这东西的存在迟早会暴露出去的。

只要暴露,有心人一查,慢慢反推,这配方总有一天也会被暴露出去。

而且李月辰依稀记得,上学时候好像听老师说过,唐朝后期火药已经被用在战争之中了。

那么再往前推一推,说不定在唐朝中期的时候这东西就已经被发现了。

现在历史发生了改变,这配方说不定能保存的久一点,不过想来也不会太久。

战争模式的改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配方保密的久一点。

至少要让大唐的军队在未来的战争模式中走到前头去才行。

听到李月辰的话,裴行俭也不再多问,行礼之后起身告辞。

李月辰也上了马背,不过并没有第一时间转身回去,而是在原地等了一会,看到大部队逐渐走远之后才转身回去。

……

回宫之后,李月辰回到仁寿殿去跟老爹复命。

“阿爷,裴侍郎已经送走了,任务完成!”

李月辰一边说着一边自顾自的盘腿坐下,拿起桌子旁边的折扇给自己扇风。

在这个没有空调的年代,夏天极其难过,基本就靠着扇子和冰激凌来度过。

老妈武则天早已换上了无袖马甲,此时此刻也端着一碗酥山正在品尝。

看到女儿毫无优雅的盘腿坐着,又拿着扇子扇风,撇过头教训道:“辰儿,就算天气炎热,也要注意仪态……”

“好,孩儿知道了。”李月辰非常敷衍的答应了一句,手上仍然不停的扇风。

看到她这副样子,武则天也只是摇头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女儿从小到大都很懂事,想必在外人面前肯定是不会如此的。

旁边的李治倒是很喜欢她这个样子,非常宠溺的笑了笑:“听闻你让那些将士每日都用青小豆煲汤,全军无一人中暍?”

“是,但阿爷,那青小豆又不是仙丹,主要还是因为孩儿不让他们在午时训练,故此预防的好。”李月辰解释道。

听着女儿的话,李治脸上微微带着笑,手里的保健球滴溜溜的转:“还听闻你最近开始教他们识文断字,难不成还想让他们能写会算?”

“这是自然!”李月辰点点头,“有战斗力的部队,必然是有文化有信仰的部队!有了文化,他们才能明白为何而战……”

听着女儿滔滔不绝的解释,旁边的武则天似乎也挺感兴趣,一边吃着酥山一边听她说。

李月辰的这番理论并没有马上得到父母的认同,毕竟还是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她说的这些东西都太过超前了,一时之间无法理解。

不过作为一个女儿奴,李治对女儿总是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

更别说,这个女儿从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时候都能证明是对的,所以在这种事情上,就算理解不了,也不会马上反驳,只是开口提议道:“那辰儿,这军队,让朕去亲眼看看,检阅一下如何?”

“好啊!”

李月辰非常干脆的点了点头,虽然现在距离李月辰的预期还差得远,但让皇帝看看,给他点信心还是没有问题的。

原本她就打算过段时间邀请老爹去看看的,现在既然他主动提出来了,那顺势答应下来让他去看看也好。

看到女儿答应的这么干脆,李治点点头:“好,辰儿何事方便?”

“择日不如撞日,反正现下天色还早,不如现在就去?”李月辰反问一句。

李治扭过头:“媚娘认为如何?”

“去看看也好,正好也出去吹吹风,透透气!”武则天点点头道。

既然决定要去,就要马上准备,李治当即吩咐张成鑫去准备出发,还特地说要了轻装简行。

话虽然这么说,但皇帝出行,阵仗永远都小不到哪里去,前呼后拥的至少也要百十来号人。

不说别的,随行伺候的宫女太监少说要十来个,皇帝的保镖右千牛卫也不能少,就这便已经超出了一百人的大关。

李治想着,既然要去,光夫妻俩也没意思,索性将两个女儿和儿子也都叫了过来。

也就是现在二哥李贤在长安监国,不然的话他也要叫上一起去。

收到通知的哥哥姐姐很快就过来了,一家人一起坐上李治的马车前往邙山军区。

李月辰提前派人去军营里面通知了皇帝一会儿要过来视察,让他们做好准备,不然到时候万一有人紧张搞出什么乱子可就闹笑话了。

老爹的第一次视察,还是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行。

……

距离并不远,皇帝的銮驾来到军营之后,时间正好是下午四点左右,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中午那么热了,当太阳仍然有些毒辣。

还没下马车,几个太监已经各自举起了一把大伞,为皇帝等人遮住太阳。

李治一下马车,就看到了操场前面的那个高台,这个台子是李月辰平时演讲训话用的,以后也可以在某些节日让士兵们互相之间表演节目之类的。

这个台子正好跟宿舍楼相对,坐南朝北。长度十米左右,宽度差不多四米。

而在宿舍楼和高台中间的是水泥混凝土铺的极为平整的地面,中间有一个长宽各两米的小台子,空空如也。

“辰儿,那小台子作何之用?”李治有些好奇的问道。

“哦,将来若是有了国旗用的。”李月辰笑了笑。

李治点了点头,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国旗应该就是军旗一样,是代表着大唐的旗帜了。

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回去之后可以好好考虑一下。

一边想着,一家人跟着李月辰往前走,逐渐来到了高台上面。

李显和李轮两个哥哥一进来就左看右看,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最终,还是李显看到了操场旁边那站的笔直的士兵们,有些好奇的问道:“月辰为何不让他们来到近前等候?”

“当然是为了让阿爷看看他们集合的模样。”

李月辰笑了笑,说着,来到高台上之后往前走了一步,大吼一声:“集合!”

旁边的士兵们听到命令,飞快的跑了过来,自动拍好队形,脚下踏步,纷纷向右看齐。

只用了不到一分钟,便排成了非常整齐的方块。

看台上的李治微微点头,别的不说,就冲这速度,确实跟其他军队大不一样。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