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250章

作者:湛阳

很多老兵的回忆录里面都说过,在丛林里面作战,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此面向敌”几个字。

这东西要是真能制作出来,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对付骑兵还是步兵都可以算是无上神器。

只可惜以目前的工艺来说,要制作一枚这玩意儿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太高了,有些得不偿失。

其实军用装备贵一些无所谓,但关键这是个一次性的消耗品,这就必须好好考虑成本问题了。

别的不说,就连烟雾弹和催泪弹的成本都挺昂贵的,这个年代胡椒基本上也是能直接当钱用的,而且价值很高。

所以这种东西只要少量装备一些就好了,反正大多数时候也用不到。

至于烟雾弹相对好点,经过大概一个星期的实验,到了月底的时候,基本上已弄出了好几种不同颜色的烟雾弹。

考虑到毕竟是实验性质,所以都做的很小,自然烟雾量也不大。

不过就算这样,东都的百姓还是能够看到皇宫里面这几日每天都有不同颜色的烟雾升腾,纷纷讨论着这是有神仙下凡跟皇帝交流什么呢。

甚至还有不少人每天都跑到皇宫门口跪拜,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什么。

李月辰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感叹多亏这是皇宫,而没有去邙山进行实验。

否则的话到时候山上各种颜色的烟雾升腾,弄不好会有很多人上山去寻找神仙呢。

朝中的大臣们每天都在思考那天的炸响和这彩色烟雾到底是什么,无奈皇帝不说,他们也不能强行询问。

考虑到保密性,李月辰甚至都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师父刘仁轨。

好在刘仁轨也算是两朝老臣,知道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不该问,并没有引起什么尴尬的事情发生。

正月的最后一天,结束了一天的实验,李月辰在临波阁里面伸了个懒腰。

看了看黄昏的阳光,咧嘴轻轻笑了笑,实验终于完成了,这已经是一款成熟的军用产品了。

正准备回去休息一会儿,等着吃完饭,高延福却突然一路小跑走了进来。

看到李月辰在临波阁,快步走过来道:“殿下,近日宫中有人在打听那炸响声和彩色烟雾……”

“没事,先盯着,最好查清楚哪个给谁办事。”李月辰回答道,“剩下的先不必去管。”

“是!”高延福答应一声。

李月辰的实验,知道的都是在安福殿内部当差之人。

安福殿的下人就那么几个,她都记得很清楚,而且能混到这个地步的,也都是聪明人,自然不敢瞎说。

皇帝身边的那些也不用担心,仅仅就靠外面收买的那些小太监小宫女,是绝对不可能打听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的。

……

正因为宫中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这也导致让不少大臣都更加紧张起来。

宫中打听不到消息,就意味着皇帝下了封口令,越发说明了此事肯定很重大!

谁都知道这位皇帝不信任大臣,而且这么些年的各种政策也都说明了他有集中皇权的想法。

若是他背地里再搞什么事情,将来做成了,他们就会很被动。

但他们毕竟没办法明着做什么,只能是尽量的想办法旁敲侧击。

这年头,不少人对于鬼神之说还是非常相信的。于是便有很多大臣上奏,说这几日宫中霞光艳艳,想必是有神仙下凡,宫中也应该开展一些祭祀活动云云……

祭祀就要举办宴会,举办宴会大臣们就能进入宫中,到时候说不定就能想想办法来查查这里面到底再搞什么事情。

然而李治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招,回答说只是公主做法向上天祈福云云……

反正就是两边互相扯皮,李治现在就是决定将神秘搞到底。

李月辰懒得搭理这些事情,正在琢磨着武器工厂的事情。

将来以后手榴弹之类的玩意儿生产必须要有一个工厂来专门负责。

而其中的人员就很重要了,好在手榴弹的制作并不复杂,也没什么技术门槛,当初的那一批买回来的奴隶就可以作为生产手榴弹的技术工人。

这些人身份背景都很简单,也没什么途径接触外人,可以将他们关在工厂里面管吃管住,专门负责干这个。

这个生产工厂就建在军营旁边,每天都有军队负责站岗把守,最大程度的保密。

到时候还能将玻璃作坊和陶瓷作坊都一并加入其中,这样一来也很难从外面运回来的材料上去反推其配方。

当然李月辰也知道这东西迟早会被破解,但能晚一点是一点,目前来说大唐确实需要这东西来改变现状。

李月辰将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的记录下来,用英文写在纸上。

……

时间来到了二月份,今年的春耕大典李月辰没有参加,而是太子李贤跟着去的。

回来之后脸上的表情明显带着不开心,在仁寿殿里面也是沉默寡言的。

察觉到二哥情绪有些不对,李月辰跟老爹老妈吃过午饭之后便去了东宫,打算问问他怎么了。

进入了东宫之后,方庆安将她领进殿内坐下,泡上了一杯茶。

二哥李贤从后面走了出来:“辰儿今日来此,可有事与为兄说?”

“只是看今日阿兄回来似乎不开心,故此过来问问。”李月辰笑道,“说说吧,谁欺负阿兄了?小妹去揍他阿兄出气!”

李贤被他这副样子逗笑了:“若是阿娘呢?”

“阿娘?”李月辰皱起了眉头,“阿娘怎么了?”

“今日春耕大典,也不知道那明敬又对爷娘说了什么……”说到这里,李贤的表情居然有些咬牙切齿的,“随后爷娘看我就变了眼神……”

李月辰挑起眉毛:“会不会是阿兄太敏感了?不一定就是说阿兄吧?”

“月辰不信为兄?”

“我信!但……”李月辰总感觉这事儿应该是他的问题,大臣之间交流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一定是说你呢?

不过抱着想要解决问题的原则,李月辰还是决定去问问老爹老妈,看看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

同时也想着,要不就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给他听听算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以为当了太子压力太大,总感觉他确实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组织架构

第二天中午,李月辰来到仁寿殿跟父母一起吃午饭。

午饭结束之后,张成鑫过来给几人泡上一壶茶,随后安静的退了出去。

李月辰看着眼前的茶杯,轻轻吹了两下,随后有些试探性的问道:“爷娘目前对二兄如何看?”

“嗯?”

或许是没理解女儿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李治有些疑惑的挑了挑眉毛。

“昨日春耕大典,我看阿兄回来之后情绪不太好,便去问了问……”李月辰大概了解释了一下昨天的事情经过。

听完她的解释之后,李治和武则天对视一眼:“辰儿自己如何看待?”

“我?”李月辰有些疑惑,不知道为啥突然问自己的看法。

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觉得可能是阿兄太过敏感了……爷娘总不会信外人而不信阿兄吧?”

然而李治却摇了摇头:“我虽然不信外人,但关键也要看二郎是否可信。若是连这等事情都处理不好,如何能成为帝王?”

“可他现在毕竟还是储君,难道阿爷不能教他帝王之道吗?”李月辰有些不解的问道。

可李治的回答仍然出乎意料:“有些事情,是教不会的,只能看天生是不是那块料。”

“这……”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月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从内心之中,她也是认同这个理论的,有些东西真的就是天生的,仿佛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本能一般,后天是教不会的。

旁边的武则天也帮腔道:“储君是成为帝王的唯一一道考验,若是过不去,那就说明他不合适。”

听到这句话,李月辰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认同老爹的理论,但仍然有些如鲠在喉的感觉。

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能说什么。

李治突然笑了笑:“辰儿可知,当初朕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你不是躺赢的吗?李月辰内心吐槽一句。

先帝有嫡子三人,老大李承乾造反,老二李泰说要杀子传弟,最后老三李治躺赢……

当然这话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只是摇了摇头:“看国史,是因为阿爷孝顺,深得先帝喜欢……”

“这只是最基础的一点,关键是我够聪明!”李治突然回答道。

没看出来……李月辰心中摇摇头,至少从国史上来说,感觉就是躺赢的。

“那阿爷之意是说……二兄不够聪明?”李月辰反问一句。

李治点点头,手里的保健球滴溜溜的转:“有些小聪明,但若要做帝王,还有些不够,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更加聪明一些了,目前来说,我还愿意给他一些时日,让他继续成长。”

……

最终在老爹老妈这里也没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李月辰感觉有些无奈。

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李治忍不住摇了摇头:“可惜要委屈辰儿孤独终老了……”

毕竟现在做出了火药这种大杀器,这样的人对于皇室来说太重要了!

可以说,这东西一出来,皇室已经不可能允许这位公主嫁出去了!

曾经虽然说过只有天下最优秀的人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儿,但如今做出了这个决定,当父亲的李治心中也感到了一股不忍心。

武则天起身来到他身边坐下,轻轻抓起他的手:“陛下不必伤心,辰儿不是自己也说过不想嫁人吗?”

“小孩子的戏言而已,将来到了一定年龄,岂能没有心思?”李治摇摇头。

“无碍,找一些面首养着就是了,陛下不必为此担心。”武则天说了一句,随后给他续上一杯茶水。

在唐朝,大部分公主开府之后养面首其实不稀奇,这都不是值得往史书上记载的事情。

李治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头,轻轻吹着面前的茶水。

……

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李月辰又进入了军需装备设计的忙碌之中。

既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帆布,那就可以考虑一下军用背包以及作战背心了。

陶瓷防护插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得出来的,所以背心里面还是先塞铁板吧。

现在锰钢已经做出来了,几毫米厚的钢板应该可以抵挡刀剑以及箭矢的攻击了。

李月辰让军器监那边尝试制作一下,在保证能够抵挡大部分刀剑劈砍以及弓箭射击的前提下,尽量将其做的薄一些。

至于说军用背心和背包,就用现在的帆布来做就行了。

背心外面要做几个兜子,平时训练可以装一些铁锭来负重,作战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手榴弹之类的玩意儿。

这些东西其实都不难,只要根据未来部队的模板来就行。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在武器方面。

因为弩的方便性,李月辰的想法是将这支部队的主要武器都换成弩,彻底将弓舍弃掉。

弩这种东西,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枪械了,扳机一扣,哪怕一个小孩子来用都能杀死一个彪形大汉。

不过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装弹速度。

就算是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士兵,一分钟能射十箭就已经算是很优秀了。

但这样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想要将射速再度提升,就必须想办法做出连弩才行。

史书上倒是有些关于诸葛连弩的记载,但应该不是李月辰想象中的那玩意儿。

根据《魏氏春秋》的中的原文“一弩十矢俱发”这句话来说,李月辰觉得这玩意儿应该指的是一次性同时发射十支箭。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这连弩很可能不是单兵装备,而是一种床弩之类的大型武器。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一种武器,居然没有在战场上流传下来……李月辰个人觉得,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其不实用!

所以这东西不能从古代去找灵感了,还是要把目光放在未来。

在某些平民可以持有武器的国家,李月辰倒是也见过一种未来特种部队里面的单兵弩。

它有一个类似弹夹一样很深的凹槽,可以一次性先往里面压十支箭,随后每次上弦发射,都会把下一根箭顶起来。

甚至这样的结构都用在了弓箭上,成为了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箭盒。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