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第230章

作者:湛阳

李治也不说话,就这么跟她互相对视着。

武则天感觉被看的有点发毛,一时之间忍不住避开了视线。

看到她这副模样,李治才忍不住笑出声来:“媚娘不必多想,自己定夺便好。”

“所以……到底是为何?”武则天问道。

李治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落寞:“我还想多活几年……我舍不得你,舍不得辰儿……所以日后大小事务便都由媚娘费心代劳吧,朕不想再管了。”

“陛下……”

她话还未说出口,便被李治挥手阻止了:“我这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若是再为这些事情操心,恐怕真就要累死了。若是之前也就算了,如今对外有辰儿,对内有媚娘,我也能享几年清福了……”

说到这里,李治的语气里面透露着无奈和不甘:“若是能让我多活几年,看到这大唐更加繁荣富强,死也能瞑目了……”

“陛下!”

武则天起身,来到他背后将他轻轻抱在怀里:“稚奴不会有事的,还能长命百岁呢!”

李治笑着抬起手,握着她的手轻轻抚摸着:“好了,媚娘不必安慰,生死有命,我能接受……再说,如今有你,有辰儿,这江山,我也无可担忧了!”

说完这句话,李治突然变得面色红润起来,就好像一位干了一天重活儿的工人突然卸下了身上的担子,感到无比惬意和舒服。

……

皇宫里面的留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似乎也只是在下人之间小范围的流传。

这流言虽然牵扯到了李月辰,但实际上谁都知道是冲着太子去的。

毕竟只要太子跟公主以及天后都不和的话,将来做了皇帝,能指望的就只有大臣们了。

武则天夫妻俩并没有下令彻查,就跟不知道似的。

只不过让大臣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八月十五的大朝会,皇帝居然没有参加!

张成鑫在台上高喊陛下身体抱恙,朝会有天后主持,但这事情确实让大臣们都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虽然从前几年开始,李治已经不参加普通朝会了,但至少大朝会还会参加的,目的也是为了告诉来参加的京城官员们,皇帝并没有换人。

可现在居然连大朝会都不来了,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天后一派肯定会趁势崛起,到时候朝中的格局恐怕要面临一波洗牌了。

这让不少大臣们冷汗直流,朝中反对天后的不少,将来若真的让天后一家独大,他们的日子肯定要不好过了。

……

而另外一边,结束了上午工作的上官婉儿带着写好的会议记录来到了报社里面坐下。

义阳公主正坐在桌子后面写着什么,旁边的高延福看到上官婉儿进来,连忙行礼:“上官尚仪!”

上官婉儿点点头:“叫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找到了,是宫中负责采买的一个小太监。”高延福恭敬的回答道,“与范阳卢氏走的比较近。”

义阳公主皱起眉头:“这等传言,卢氏一家绝对不敢瞎说。”

上官婉儿也点点头:“可否再往深处挖掘一些?”

高延福脸色有些为难:“尚仪,我等目前的能力只到这里了,若是继续深入下去,此事便瞒不住了!”

“他们这是想要置殿下于死地!”上官婉儿紧紧皱起眉头,“这等传言若是引起了圣人或者太子的猜忌,殿下将来可就危险了!你想想办法,看能否深挖一下,但千万不可暴露!”

“是!”高延福点点头,“奴婢保证在不暴露的前提下尽量深挖一下!”

要调查这谣言的事情并不是皇帝或者什么人授意的,而是义阳公主和上官婉儿自己商量之下的结果。

别的不说,义阳公主很清楚,自己和妹妹全指望着李月辰才能保她们周全。

若是李月辰出了问题,恐怕她和妹妹宣城早晚要被天后给清理掉。

所以只有努力的保护好李月辰,她们姐妹俩才能平安无事。

而上官婉儿现在依旧还是一个少女,在她看来,公主殿下是对她很重要的人,所以哪怕为了她暗地里做出背叛皇帝的事情也无所谓。

现在这件事情只有上官婉儿和义阳公主知道,但这事儿终究是需要人去做的。

两人商量过后,还是决定让高延福去做这件事情!

同时义阳公主也让小荷盯着他一点,只要他有背叛殿下的举动,就想办法让他消失。

不过好在高延福也是个聪明人,能看得清局势。现在皇帝身体不好,他就算去投靠皇帝,这个靠山也保不了他几年。

这种情况下,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投靠太子,要么就彻底成为公主一派一条路走到黑。

可他本身就是报社一员,就算去投靠太子,太子未必信任他。

所以想要得到重用,还不如坚定的成为公主一派,一条路走到黑。

而且前线的军报传来之后,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将来的公主必定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

只要皇帝宠她,不夺她的兵权,将来跟太子打擂台,赢面还是不小的。

这个“赢”指的并不是当上皇帝,而是说能够成为皇帝都不敢轻易招惹的那种军方大佬!

当然最关键的是,来到报社这么久了,高延福对李月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将来能在这位公主手下得到重要,那必然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仔细看看就知道了,现在殿下人在边境打仗,这边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义阳公主和上官婉儿居然敢在皇帝不发话的情况下以身犯险替她调查,已经能够说明这位公主的人格魅力了。

而在边境的李月辰也想不到,她从小就给自己定下计划不要卷进朝堂局势里面。

可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还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卷了进来。

……

而另外一边,在军队里面过完了八月十五的李月辰感觉挺没意思的。

这个时代的军队因为营养无法保证,所以也不能每天训练,导致这帮士兵没仗可打的时候基本也是每天都懒洋洋的。

行走在军营之中的李月辰看到这样的景象也感觉挺无聊,同时心里想着将来应该把自己这几百护卫好好训练一下。

首先她知道军营里面都是怎么训练的,更别说本身她就是运动员出身,在体能训练这方面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等以后养殖场那边稳定下来了,回去就跟老爹说一声,将自己这帮护卫训练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

只不过在训练科目上还是要借鉴这个时代的军队才行,除非能造得出枪械,否则不可能完全照搬未来的模式。

李月辰也懒得继续去看这帮士兵了,转而每天叫耿云强几人在驿馆里面陪自己做实战训练。

对练的人数也真的增加到了十个人,让李月辰好好体验了一把叶师傅的快乐。

她自己并没有认为提高了多少战斗力,然而负责给她当陪练的耿云强等人可不这么认为。

或许是因为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了,现在的李月辰招式比之前要凌厉了不少。

他们十个人对付她一个,都要加倍小心,否则真的容易被一棍点倒。

这还是枪棒,如果是拿锤子的话,那就没有对练的必要了,真的就是一锤一个。

耿云强每天都会带着不同的人过来跟李月辰对练,目的在于让她适应不同敌人的不同出招。

当然李月辰也没有亏待这帮人,每天中午她都会跟这帮给她当陪练的士兵一起吃饭,还能见到一些肉,虽然不多,但至少口感上好了许多。

……

一转眼过去了半个月,来到了八月底。

虽然中午还是很热,不过早晚时候的温度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了。

上午练完功,中午李月辰正准备和耿云强等人一起吃个饭,福来却突然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殿下,义阳殿下等人送了……”

话还没说完,福来就看到耿云强等人,随后便咳嗽了一声,来到李月辰面前低声道:“送了三车罐头过来,另外圣人也来信了……”

“好,我知道了。”李月辰点点头,并没有直接去看,而是先和耿云强他们在驿馆的大厅里面吃过饭之后,才拿出家人写的信看了起来。

这次两个姐姐和嫂子并没有分开写信,而是所有人都把话写在了一封信里面,包括上官婉儿也是一样。

老爹老妈也同样如此,两个人的话也都写在同一封信里面,从字迹上便能看得出来是两人的亲笔。

不管是姐姐她们还是老爹老妈,都只是在信里面说了一些拉家常的话而已,同时说那边已经收到了她辉煌的战绩,现在随着报纸的散步,估计全国都已经知道了。

看到这里,李月辰忍不住在想,如果这个时代有微博的话,那么估计现在自己的评论区已经沦陷了吧?

只可惜,在这个时代就算出了名,也没多人知道她长什么样子,更不会出现走到哪里都有人要签名之类的情况。

老爹老妈在信里更多的是让她好好保重,但夸奖也是好不吝啬,作为大唐公主,有这样的战绩,无形之中也拉高了皇室的威望,所以夫妻俩对这个女儿现在是更加喜欢了。

李月辰一边吃着送来的罐头,一边看着老爹老妈的来信,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还别说,这两位皇帝其实在某些时候还是挺可爱的,至少在自己这个女儿面前确实如此。

不过现在的李月辰终究也是在皇室的氛围里面熏陶了不少年,虽然家人来信都说什么事儿都没有,但仔细想想,自己的辉煌战绩传回去,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吧?

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地点

李月辰坐在窗沿上,肩膀靠着窗边,一只脚踩在窗沿上,抬头看着天空。

自己这辉煌的战绩传回去,老爹老妈肯定都是开心的,不过下面的大臣也会这么想就怪了。

毕竟自己是公主,是皇族。

将来若是掌握了兵权,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劲敌,而且还是无法合作的那种。

所以不难想象,现在这帮人肯定想得都是怎么样让自己将来拿不到兵权,绝对不可能有他们信中说的那么和平。

不过算了,李月辰突然摇了摇头,将脑袋靠在窗沿上,既然老爹老妈信中没有明说,那就说明他们应该能搞定的。

这些事自己目前还是不要去操心比较好,不然好像显得自己很喜欢争权夺利一样。

目前要做的就是安心打仗,什么都别想,一切等回宫了再说。

李月辰一个前空翻从窗户上跳下来,扭了扭脖子之后去了军营里面。

现在的刘仁轨已经彻底抛弃了以前那种煮茶的方式,彻底爱上了徒弟送来的新茶叶。

每天在营帐里面没事了就会泡上一杯,慢慢品尝。

看到李月辰进来,他抬头笑了笑:“殿下看起来很开心啊。”

“嗯。”李月辰点点头,“两位大人和阿兄阿姊都写信了,难道师父没有收到家中信件吗?”

“一来一回太麻烦,无要紧之事不会写的。”刘仁轨轻轻摇头。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错,不过这刘晃还真就能做到八个月不写一封信……这人确实是有点寡淡了。

……

一旦无聊起来,时间就会过的很快,一转眼又过了两个月,来到了十月份。

这两个月里面,吐蕃的军队一次都没有跨越过边境,不过双方都知道,距离决战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十月初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冷了,吐蕃高原上气温又低,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该下雪了。

如果再抢不到物资,今年这个冬天他们怕是不好过了。

李月辰他们这边就不一样了,由于粮食产量提高,后勤保障依旧挺充足的。

军营里面,师徒俩面对面坐着,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火锅正咕嘟咕嘟的冒着泡。

配菜比较单一,只有羊血和羊肉以及一些绿色的菜叶子,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不可多得的奢侈美味了。

李月辰拿着筷子,捞起一块羊肉放进嘴里:“师父,如何?这天气吃些火锅确实不错吧?”

“嗯……”刘仁轨点了点头,“只是殿下也不可每日如此奢侈,毕竟军中条件……”

“好好好,我知道,师父快吃吧!”李月辰催促道。

刘仁轨笑了笑:“说起来,近日斥候的汇报频繁了许多,看来吐蕃那边要有大动作了。”

“赶紧的吧。”说起这个李月辰就感觉满脸无奈,“两个月了都没有动静,赶紧打完回去吧。我还想着回宫过年呢……”

“这一点,他们也一样。”刘仁轨端起酒杯,“殿下近日做好准备吧,我已派人将洮州剩余部队带来了,接下来可能会有一场硬战。”

李月辰皱起眉头:“我军总计十八万,难不成是要来一场大决战?”

说实话,至少在李月辰看来,这种肉搏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比未来拿枪对射还要更加严重。

以前记得在网上看过,好像二战时期都是几百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

毕竟谁都知道枪的厉害,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双方对射打的激烈,实际上死不了几个人。

但是这个时代的战争不一样,贴身肉搏的情况下,士兵损失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上一篇:遮天:自中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