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武命 第631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红楼世界的武道天花板极高,下面的武者实力自然不俗。

勋贵们对此心中有数,自然颇为忌惮拥有不少强力武者的势力,小说中的漕帮绝对属于里头的佼佼者。

自然而然的,由小说故事情节,想到了现实里的漕帮。

权贵们带着探究的心思,很想弄清楚,现实里的漕帮,是不是也这么蛮横霸道?

想想之前的朝堂争斗,不少听了小说情节的权贵,心头不由一凛:还真有可能!

那场波及大半朝堂的争斗,才刚刚结束没多久,一些权贵还参与其中,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忘记?

只是没想到,和漕帮有利益交集的朝臣,数目那么多罢了。

另外,他们眼下更关注的,则是漕帮本身的武力。

正好,之前为了争夺淮扬之地的私盐份额,漕帮和淮扬盐商大打出手,露出了不少真实实力。

淮扬盐商手下的私盐贩子,还有自身招募的私人武装力量,可不是说着玩的。其中高手数量相当之多,而且也不缺乏亡命之徒,相当凶猛。

不然,他们凭什么有胆气针对扬州巡盐御史下手?

可就是如此强横的私人武力,却在和漕帮的直接交锋中大败亏输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饮恨让出巨大的私盐利益,漕帮的江湖武力之强横可见一斑。

而强横的私人武力,此时却是听了小说情节的权贵们,相当忌惮的存在。

若是他们和漕帮发生了利益冲突,岂不是有性命之忧?

就算得罪了当今,大不了辞官回乡或者被调往荒僻之处,一般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可得罪了区区一个江湖势力还更加危险,简直就是荒谬之极。

总之,某些和漕帮没有利益纠葛的权贵心中,对漕帮的印象可不怎么样。

‘排山倒海’的小说还是很吸引人的,不仅只是部分权贵喜欢,就是当今有空闲的时候,也不忘听一听。

皇帝要听说书,自然有宫里的太监出马,用不着请外头的所谓说书先生效劳。

大明宫内相戴权,自然也矗立一旁听了一耳朵。

他自然知晓‘排山倒海’是谁,心中对贾蓉的写作能力,真心佩服得很。

就是以他的见识阅历,每每听到小说情节,也是忍不住沉浸其中,相当的精彩。

更夸张的是,‘排山倒海’的小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和现实的状况紧密相连。

第1部小说《陈世美别传》,里头可是狠狠的揭露了科举的某些潜规则。当今更是因此派皇室暗探秘密调查,结果叫当今狠狠发了一通脾气。

现实情况比小说更加残酷,正如小说猪脚陈世美那样的寒门子弟,想要科举出头相当困难,这是当今很难接受的事情。

最近的几次科举,当今在其中花费了不少心思,做出了不少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给寒门子弟更好的上升通道。

可就戴权所知,效果并不如何。

事实上,寒门子弟若是没有进入书院学习,本身的学识和能力,比起学院学子可要差不少,除非遇到那种天众奇才。

在科举比拼中,自然比不过那些经过特训的书院学子。

按照某次贾蓉和他喝酒聊天时的说法,真要让寒门子弟有更多的机会,那就得将各地官学的作用好好发挥出来,和各地书院争抢最好的生源。

他觉得很有道理,不过却是没有在当今跟前提过。

当皇帝的,其实都没什么耐心。

最喜欢看到的,却是很快就能出结果的好事,而不是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看到效果的所谓‘十年大计’。

说句不好听的,皇帝能不能活到见到成效的时候都难说。

当然,那一部小说让当今知晓了科举里的名堂和门道,有意防备之下还是有些效果的,起码不会叫滥竽充数之辈有机会出头占位。

对于各地知名书院,有意无意的压制,也对南方喜欢议论朝政的东林书院起了反感。

第二本小说《聚宝盆》,则让当今对于民生有了清晰的了解,知晓底层百姓的需求和想法。

尤其是小民想要通过努力翻身,其中所要遭遇的艰难困苦,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

对于地方豪强,还有地方官府衙门的行事作风和手段,也都有不小理解。

再结合皇室暗探,通政司衙门,还有特务机构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分析,自然对于大乾王朝的底层状况,有了模糊的大概观念。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事实上除了开国皇帝之外,能有几个皇帝对于底层有所了解的,能有个模糊概念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951章 思维局限

说实在的,一本小说能让当今,对于底层有所了解,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就戴权所知,自从当今听过《聚宝盆》的故事,还特意通过不少渠道了解民间情况后,对于内阁的某些政策和决定,就不是很感冒了。

一些惠民之举,按照贾蓉的说法就是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被下面的官吏随意糊弄过去,甚至成为某些人敛财的机会。

最夸张的就是第三本小说《开封府》,里头的无忧洞实在太过叫人心惊了。

尽管京城没这样的藏污纳垢之地,可各种隐藏在暗地里的污垢也是不少的。

当今虽然没有大动干戈清理,可五城兵马司却是被频繁调动,加大了针对京城内部的巡视力度,内中之意不言自明。

加上京城城外的煤矿大招工,一时间京城的治安秩序竟然有大好之势。

当然,被关进官府大牢的宵小之辈,差点将牢房挤爆。

与此同时,凡是和被抓宵小之辈有利益牵连的朝臣以及京城官员,不是直接丢官罢职就是降职外放处理。

若非城里的那些知名青楼赌坊背后东主实力太强,当今此时并不愿意轻易触动,怕是京城会出现几个惊天大案。

当然就是如此,私下里的敲打必不可少。

要不是当今的态度摆在那里,之前贾蓉扮演纨绔子弟,直接往忠诚侯府经营的赌坊扔烟花爆竹之事,不会那么轻易了结。

不仅只是京城,就戴权所知,当今通过手里的隐秘渠道,对大乾境内的大型城市进行调查,最近几年清扫了不少官场垃圾和城镇里的宵小之辈。

与此同时,针对官员和地方豪强勾结的事儿,也有了相当程度的防备。

当然,受到这部小说影响,当今对于自家已经成年的儿子,还有一众上皇生下的王爷和郡王们,也是充满了警惕。

但凡发现他们暗中蓄养势力,或者和某些见不得光的帮派暗中有所勾连,必定会出重手清扫,一点都不会客气。

最近几年,上皇生下的王爷和郡王们可是老实安分得很。

就是名声最差的忠顺亲王,最近几年都消停了不少。

以往这厮不时就会在京城制造一些花边新闻,对象不是青楼名妓就是南风馆的头牌,着实给皇室的脸面狠狠抹黑了几回。

前面三本小说依靠质量,已经打响名声拥有相当影响力。

眼下,第四本小说《大运河》一出,就是当今都忍不住第一时间听一听。

结果,听到猪脚的悲催遭遇,倒是没什么同情心,反而和其他听过故事的权贵一样,对漕帮的势力有了探究的心思。

故事里的漕帮才发展多少时间?

前明永乐年间,京城从金陵移驻元大都,同时宣布废弃海运大力发展漕运,漕帮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发展起来。

到了猪脚所在时期,故事里的漕帮发展起来,还没有超过五十年,就有那般惊人势力。

大乾朝的漕帮呢,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了。

只要脑子没有问题,就知晓大乾朝的漕帮,势力和底蕴究竟有多雄厚了。

是不是也是和故事里的漕帮一样,对大运河拥有了部分管辖权,同时和沿途城镇官府的关系‘特别’密切?

甚至,还已经渗透进了漕运衙门?

不论哪一点,当今都无法接受!

区区一个江湖帮派,竟然能够侵占朝廷那么多,也那么重要的权柄,当今想想都不爽。

大运河的管辖权,那是多么重要的权柄?

在大乾,作为南北沟通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渠道,大运河可以称得上流敞着黄金的河流。

只要稍稍占有丝毫管辖权,便能收获源源不断的利益,而且还是旱涝保收的那种。

眼下,他们还掌握了整个大乾,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私盐贩卖体系。更是财源滚滚。

加上本身强悍的势力,想要拉沿途城镇官员下水,成为利益同盟还是相当轻松的。

甚至在当今看来,漕帮对朝廷的危害,可能还在淮扬盐商之上,这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对于漕帮,当今之前有过简单了解,绝对算是庞然大物。

只是因为晒制海盐之事,需要漕帮帮忙,他也就没有太过在意,可此时却不得不多想一些。

“戴权,宁府贾蓉突然写这么一个故事,怕是对漕帮很不友好啊,他是怎么想的?”

当今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脑子还没出现问题,自然记得不久前金陵四大家族还和漕帮合作了一把。

直接将淮扬盐商干翻,独霸大乾私盐市场,说一句利益联盟一点都不过分。

结果刚刚达成目的,转身就将漕帮作为对手,感觉贾蓉这厮很有那么点子反复无常啊。

当然,作为皇帝自然不会那么想,而是想要摸透其中的利益纠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什么事情,只要将其中的利益看透,基本上就能明白当事方的所作所为。

当今看来,宁府贾蓉猛然来这么一下,肯定是因为利益悠关一事,不然不会做得如此出格。

毕竟,其马甲‘排山倒海’并不是多么隐秘的信息,部分朝堂大佬都心中有数。

若是叫朝堂大佬认定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对于宁府贾蓉以后,可没什么好处。

“皇爷,金陵四大家族和漕帮之前,可是闹过不小矛盾!”

戴权小声解释道:“就连津门和通州两处重要舵口,都被金陵四大家族强行打散!”

“贾将军之前说过这事,以漕帮的体量和能量,一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大肆扩张地盘和势力,到时候新仇旧恨一同涌上心头,就是不想对着干都不可能!”

“然后,贾蓉这厮就打算先下手为强!”

当今悠然接过话头,语气平缓没有波澜:“可是漕帮眼下的势头,可不是金陵四大家族能够顶得住的!”

戴权矗立一旁没有开口,心中却是忍不住好笑。

他服侍当今数十年,怎么可能不了解当今的行事作风?

很明显,贾蓉那厮写的新小说,已经引起了当今的极度关注,估计这就是贾蓉的主要目的之一。

金陵四大家族顶不住漕帮的势头,难不成当今都顶不住么?

若是没有起心思,当今跟他说这样的话,又有什么意思?

“再看看吧,希望小说后面的情节,不要叫朕失望!”

当今没有多说废话,怎么可能轻易就跟着贾蓉的指挥棒走?

他倒是想要看看,贾蓉的马甲‘排山倒海’,将如何继续小说后面的情节。

一个练武有成的富家公子哥,对上庞然大物一般的漕帮,怎么看都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京城薛家老宅,薛蟠坐在大厅大呼小叫,脸膛上一篇激动的红润。

“精彩精彩,这小说真是精彩啊!”

他刚刚从南方回来,听闻‘排山倒海’出了新的小说,因为刚刚走了远路身心俱疲,所以并没有直接去酒楼听说书先生的讲述,而是请来自家酒楼的说书先生独自聆听。

听完之后忍不住连声叫好,给自家酒楼请来的说书先生打赏了银钱后,这才挥手将人送走。

旁边坐着的薛姨妈倒是没那么大反应,她可不喜欢小说里的打打杀杀,尤其是灭人满门的情节,让她感觉有些不适,自然也就没有开口的兴致。

“家主,这部小说要不要迅速出书,然后贩卖到南方?”

大厅里,还有一位中年掌柜模样的家伙,乃是薛家书坊的大掌柜,听闻薛蟠回京第一时间找来询问。

‘排山倒海’的小说,销量可是相当不俗的。

之前其三部小说,总体销量达到了数十万册之巨,给薛家书房带来了数万两银子的不菲收入。

而且收入还在源源不绝的提升当中,起码还能细水长流的赚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利润。

这次‘排山倒海’的新书发布,他第一时间就盯上了。

只是感觉有些不妥,他不敢擅自做主,自然就将皮球踢给了薛蟠这个家主。

“出书,当然要出书,而且还得大量出书!”

薛蟠大手一挥,豪爽道:“要趁着外头的盗版没有出现之前,直接将小说铺设到南方,狠狠赚上一笔!”

另外,这也是讨好贾蓉的手段之一。

上一篇: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