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战记 第259章

作者:十二楼月明

而长河镇是什么地方?

这是军备商人扎堆的地方。

曾经还是个穷逼开拓领主的时候,李昂就是在长河镇采购军需的。

近两年烈狮王国麻烦事比较多,开拓领主证书也发得很少,军备商人们的生意其实并不太好,整体其实就只有艾米、戈德里克以及离奥弗里克等几个大客户撑着。

李昂自己都买得不多——他的部队里,诺多精灵和梅腾海姆人都是自带装备的,战马也全是抢来的,也就是去年年初采购了几百套装备,用来武装士官们而已。

好不容易新组建了一支‘白银之手’,可新装备又都交给了诺多们打造,长河镇的商人基本上没能从李昂手上挣到什么钱。

毕竟李昂入主长河镇以后,东部地区局势已经渐渐稳定了,需求变少了,军备物资的销路自然就不如以往——军火这玩意,要世道越乱才越好卖。

但现在,长河镇的军备市场再次被盘活了。

而且盘得相当的活——商人们手里的现货在一周内就被清空,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

甚至还有很多骑士为了提前拿到装备,出了高价加急订购。

于是长河镇的各个作坊和铁匠铺都开始加班加点,整个长河镇似乎一下子就看不到闲人了——都被召去做工了。

也就是说,李昂分给那些骑士的钱,大部分又重新回到了长河镇的商人们手里……

没有需求就制造需求,李昂身为长河镇领主,自然要造福一方嘛。

而商人们做生意自然是要交税的,同时,挣的钱多了,他们会存进银行……

于是这些钱自然又回到了李昂手里。

所以说,钱一定是要用出去的——反正第纳尔们自己找得到路回来。

商人们刚在德夏发了笔财,本钱也充足,眼下订单多得忙不过来,他们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自然也相当的大气。

这使得长河镇周边的各个村镇的生意都跟着变得红火起来,尤其是用于铠甲的皮革、钢片,以及油脂和毛毡——全都是东部地区各个村落的特产。

而眼下,不仅商人们在大量花钱采购原材料,李昂自己也在使劲花钱。

为了顺利的花钱,他再次把艾米找来了……

有时候花钱确实比挣钱难。

毕竟李昂想买的东西,大多数都不怎么好买。

这次,领主大人的采购目标,是从整个大陆购买粮食与布匹。

除此之外,还要采购大量的建材和工匠。

粮食和布匹就不用说了,这依然是李昂的垄断计划,当然,现在他的垄断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东部地区了,而是整个烈狮王国……乃至整个大陆。

而建材和工匠,这当然是为了大兴土木。

领主大人准备修建的东西非常多。

盾风堡垒的重建还没完成,卡伦鹿堡要整修,麦香领要扩建,特鲁布伦要修复,长河镇也要进行改造……

此外,塞伦也要填充移民——这是卡伦鹿堡的下属村镇,位于萨瓦河河道旁边,土地相当肥沃,只是之前因为战乱而无人居住了。

把塞伦好好整理一番,至少能得到数万亩良田。

还有连接领地的道路,以及白鹿堡通往诺多森林的路,全部都要整修拓宽。

其实就是领地里的全面改造,全都是基建工程。

基建当然是很费钱的,但作为目前整个潘德大陆最有钱的土财主,李昂现在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把手里的钱全花出去。

毕竟金银留在手里又不能吃。

但为什么要搞基础建设?

因为其他花钱的方式已经不适合李昂现在的领地了——李昂想要的是人口,是愿意主动迁往领地长住的领民。

他现在既不缺兵力又不缺粮食,地位与名望也都有,唯一缺少的就是人口。

李昂的领地面积已经相当大,有这次出兵德夏的效果打底,整个东部地区应该都愿意服从李昂的指挥,但直属于李昂管理的人口却只有五万人左右——就这还是因为从巴克斯帝国弄来了不少移民。

角斗士们裹挟的那些叛军在卡伦鹿堡,原菲德讷的村民正在重建盾风堡垒。

就算加上白鹿堡,一共也就六万出头,这人口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但到了现在这种规模,也不可能再找商人们花钱买移民了——杯水车薪,起不到太大作用的。

李昂只能把领地建设成一个安全宜居兴旺发达的地方,让其它领主地盘上的人转投自家领地。

所以只能搞基建。

其实对于统治者而言,领地的基础建设就等于是全面发展。

因为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迁徙目的——求财。

也就是工作机会。

扩建城堡、修筑房屋、改良道路、整饬治安,这些基础建设会消耗大量资金,然后带来无数的工作岗位。

而人们,会循着这些工作岗位千里迢迢而来,或许……这些打工人可以被称为‘长河漂’?

这些远来的打工者会发现,由于缺人,这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于是他们会举家留在这里工作,并渐渐变成这里的一部分。

基础建设当然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但无论花多少钱其实都是划算的。

因为这些钱实际上全都是花在领地内的——要么落到打工者手里,要么落到本地材料商和承建商手中。

那么这些钱依然会被用在领地内——人们的衣食住行消费都会在这里完成,而最终大部分都会重新流入银行。

无论是什么消费,商人们都得上税……

而进了银行,其实也就等于再次进了李昂的口袋——又能继续拿出来投资。

而且随着领地被建设得越来越好,工作机会将更多,人口也会越来越多,领地里将愈加繁华,流入银行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这其实是个正循环。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钱只要不流向国外,其实是用不完的。

而为了保障钱不流向国外,那就需要让领地变得比任何国家都更美好——所以要大搞基础建设。

李昂现在已经不用担心银行的运转了,当储备金充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银行是很难破产的。

毕竟他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发行十第纳尔和一百第纳尔的大面值信用币了,就是诺多出品的附魔银币,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诺多森林与商人们之间的大宗交易上,很多大商人都已经熟悉了。

面值为十第纳尔的魔法银币被称为‘银鹿’,因为诺多们在上面嵌入的秘银符文是一只小鹿的模样,鹿是诺多们喜爱的形象,也是精灵的象征。

其实这个符文唯一的功能是能发一点点幽蓝的微光,据温蒂尔芙说这原本应该是魔法中的照明术。但没有魔力的诺多们只能让乌木发出萤火虫一样的光,照明是没法用了,用来做钱币倒是显得相当的高大上。

而面值为一百第纳尔的魔法币主体是金铜合金制成的,被称为‘金狮鹫’——符文的样子就是狮鹫,也就是李昂的纹章。

不过这个狮鹫符文会发出紫色的光,看起来更炫一点……但仍然是不成功的照明术符文。

其实领主大人原本还打算让诺多们尝试用他的头像的,把自己的头像刻在金币上,这可能是每个统治者都有的愿望。

只不过后来发现附魔的时候不能用模板压制,必须手工凋刻,这才改用了狮鹫纹章——要不然产出效率太低了。

诺多们都有强迫症,鹿可以抽象一点无所谓,但凋刻人头像的时候不做得惟妙惟肖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说实话,除了人力成本之外,这两种信用币本身的成本相当低,因为它们的净重都不到十克。

银鹿的成本大概只有三迪尔汗,金狮鹫的成本只有三第纳尔,即便加上所有损耗,成本也只是它们面值的三十分之一。

这两种高面值货币如今已经开始应用,商人们对这种会发光的魔法币的喜爱远远超过其他的珠宝,他们甚至开始了一系列的攀比——也就是炫富。

因此现在李昂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用银行里的钱,只要一直确保有两成的储备金不动用就可以了——这是很保守的做法了,说实话只留一成的储备金都够用。

于是李昂自己投身到了基础建设中,而艾米再次开始了大采购。

不过,这次的采购可就没那么顺利了。

粮食布匹之类的还好,艾米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

建材之类的也好处理,长河森林里有的是木材,尹思兰迪尔现在甚至都已经在尝试做木材生意了。

而登吉尔山脉也有的是石材,只要给钱,自然就有人愿意去弄。

主要的麻烦来自工匠,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第293章 被骗了

领主大人要大搞土木建设,这自然是需要各类技术人才的。

但李昂的地盘上现在工匠严重不足,使得很多工作迟迟无法顺利开展。

这主要是领地扩大得太快,积累不足。

原本白鹿堡其实是不缺少木匠石匠这类手艺人的,但几个月前从巴克斯帝国回来以后,艾米把大多数工匠调去重建盾风堡垒了,一时半会还回不来。

而在潘德大陆,想直接招募工匠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多数手艺人都是有主的,所以目前只能尝试购买或是租借。

是的,工匠在长河镇这样的大城确实是可以买卖或者租借的,这不是雇佣或招揽,也不是像奴仆一样卖身,而是通过契约转让来完成。

在李昂刚到长河镇的时候,拉尔夫就是找长河镇的贵族租借了一些木匠给李昂——而且借了就没还回去……

潘德大陆的大多数工匠其实是有‘认证’的,大概算是比较原始的‘从业资格证’。

但这种认证并不是通过证书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特殊的户籍与劳务契约。

具备某项手艺的人,通常都会到当地行政官那里去登记落户,然后找个担保人陪同,与本地领主签订一份效劳契约——当然,这是指技术水平能得到担保人认可的工匠师傅,学徒可没这个资格。

这种契约会确定工种,只是分类比较粗糙,大致也就是铁匠、木匠、石匠等等。

大体上可以把这种户籍称之为‘匠人户籍’。

值得一提的是,磨坊主也在这种特殊户籍之内。

有匠人户籍的人,才能够从事契约中规定的工作,其他人就算会干这种活儿也不能随便做,否则会被处以高额罚款——这与现代的从业资格证基本上是一样的。

签了契约的工匠就等同于本地领主的附庸,这能使得他们免去兵役征召以及各种苦役,还能免掉很多赋税,而且把老板家里安排的活干好还能领到约定的薪酬。

在领主没安排活儿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在附近自己接业务挣点外快,只是不能擅自接外地的生意,因为要避免资敌。

所以工匠的收入通常比一般平民高很多——毕竟税交得少,农税以及大多数附加税都收不到他们头上来。

这也算是对技术工种的特殊照顾。

不过得到这些好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签约的工匠不能随便离开贵族的领地范围,得让老板随时找得到人——如果没有外派任务,不守规矩到处乱跑的会被抓回来打个半死。

当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手艺,硬要充大头找关系混个匠人契约,那被发现后的下场就更加悲惨——这属于欺骗领主,不仅会被割掉舌头,还会被发卖为奴,这辈子基本上就完蛋了。

事实上在潘德王国统治大陆的时候,工匠们是不用弄这种特殊户籍的。

因为那时候的潘德王国是建立了不少行会的,工匠们能通过行会接业务,还能通过行会相互合作完成比较大的项目,那时候的工匠其实并不需要依附于地方领主。

当年的卡瓦拉城,也就是如今的烈狮城,就是当初的石匠行会通力合作的成果——尤其是那十五米高的城墙以及遍布墙面的巨大狮鹫浮凋,以及十层楼高的贵族院高塔。

现在的烈狮王国已经无法完成这种雄伟精美的建筑了,所以如今烈狮城的外墙只能用彩绘和悬墙旗来掩盖当初狮鹫浮凋被铲掉后的痕迹。

如今的潘德大陆各国分立,长期混战,当初那些行会组织已经不存在了,工匠们也就只能挂靠到各个村镇的贵族名下。

之所以说这属于挂靠,是因为工匠们与领主之间既不是传统的效忠关系,也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一种介乎于仆佣和扈从之间的中间状态,大体上可以视为依附性质的合同工。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被视为扈从,但比一般的农夫地位要高得多。

这种挂靠的工匠等同于是领主手里的资源,很多小领主都会让工匠接一些其他地方的活儿来赚钱——行政官出面去外地接生意,然后派工匠们去干,这很像是劳务派遣或者外包公司性质。

但这年代的‘劳务派遣打工仔’其实日子过得不错,对于潘德大陆的普通平民而言,成为一名工匠是件相当体面的事情,比佣兵更受尊重,还不用冒佣兵的风险。

尤其是铁匠和木匠——这两个职业的实际社会地位都快比得上扈从了。

通常而言,一个领地里铁匠铺和木工作坊的数量,往往也体现了这个领地的繁荣程度。

这主要是因为铁匠和木匠是领地各个层面都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城堡内各种设备,到士兵们的各类装备,再到农具与菜刀之类的生产与生活用具,这都得有铁匠和木匠来打造。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工匠中少有的经常随军征战的角色,因为所有的辎重器械基本上都需要铁匠和木匠一起合力完成——比如投石车、云梯、城门铰盘或是刺木等等。

在弗来彻村守桥的时候,李昂就曾让木匠们在战斗过程中执行过砍断桥桩的任务,还为此分了战利品给他们。

因此,工匠对于潘德大陆的领主而言属于战略资源。

而只要是资源,那就都是可以交易的。

虽然工匠们地位比一般平民高,可他们的契约毕竟是依附性质的,领主是可以转让他们的契约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也需要工匠们自己乐意。

而且买家也必须是有领地或庄园的贵族,要不然工匠们没法落户,享受不到免税免征召免劳役的特权,这买卖肯定就做不成。

这或许是最早的双向选择……

其实这很像是俱乐部之间的球员转会,买方通常会向卖方领主支付一笔转会费,然后被挂牌出售的打工仔和买方重新谈合同。

当然,谈不拢或者不谈也行,但很可能会失去现在的社会地位,而且大概率还得挨一顿毒打——通常打算卖工匠的领主都是很缺钱的,碍着老板赚钱肯定是要挨揍的。

所以有时候工匠们可能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搬家落户到另一个领主的地盘,然后祈祷新任老板是个善良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