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91章

作者:北城二千

在大辂的后方,是数十辆木质马车,坐着不少文臣。

再往后,便是上千辆用于祭祀,或者天子出城所需的一些食材。

由于是朱由校历史上和现实中第一次出京城,不放心的朱由检特意调来了满桂和勇士营的三千铁骑前来参与保护。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正确的。

此刻的他,坐在马背上,战马站在道路一旁,而身旁更有锦衣卫的十余名缇骑保护。

他没有拆开信,而是眺望着队伍,望着站位稀疏,甚至已经有些面色发白的京营后军,他的眉头紧皱的可以夹死蚊子。

“驾……”

这时、一连串马蹄声响起,朱由检侧头去看,原来是身着鱼鳞甲的满桂带着数十勇士营骑兵策马而来。

“殿下、这京营和其他上直二十六卫,也太……”

满桂策马到了朱由检身旁,憋着一嘴吐槽却难以说出。

“太废物了对吧?”朱由检笑着开口,并不担心有人敢弹劾自己。

因为在他看来、这群家伙就是废物。

大军已经今早卯时出城,结果眼下都走了四个时辰,居然才走出了三十里路!

这换算下来,平均每个小时走不到二点五公里。

用朱由检的想法就是,就算爬,一个小时也不止二点五公里。

指望这群家伙保护皇兄,还不如指望锦衣卫。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满桂道:“今日肯定走不到巩华城了,按照路线,在前面清河店扎营休息吧。”

“殿下放心,末将已经和英国公商量过了。”满桂回答着,而朱由检听着他的回答,看向了勋贵前方的三骑。

在三骑的最中间,便是身着武官官服的英国公张维贤。

至于他的旁边,气喘吁吁的胖子便是成国公朱纯臣,也就是历史上卖了崇祯换取荣华富贵的那个家伙。

除了朱纯臣,便是定国公徐希皋了。

不过徐希皋眼下状态也不好,或者说不止是他、所有的勋贵状态都不太行。

他们清一色的脸色苍白,看着好像下一秒就会随时驾鹤西去。

看着他们,朱由检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成化、正德、嘉靖、万历等人屡次整顿京营,却每次都整顿不到三年,京营又继续变回原样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事情怪不到京营士卒的头上,要怪就怪这群吸血虫。

“哼!”

朱由检冷哼一声,随后调转马头,驾驭战马小跑到了大辂的旁边,随后不用停下马速,直接从战马背上,跳到了大辂上。

这一幕、看的一些勋贵咋舌,心中已经开始不停地嘀咕了。

一直关注朱由检的成国公朱纯臣更是额头冒着虚汗道:“老国公,看来五殿下真的会练兵啊……”

“不止会练兵,还弓马娴熟……”张维贤瞥了一眼朱纯臣,心想这群人真的是没事找事。

至于旁观的徐希皋已经肠子都悔青了。

从卯时勇士营出现的时候,徐希皋就知道了一点,那就是朱由检真的会练兵!

勇士营的三千骑兵,几乎一人三马,人人着甲。

并且由于京营和上直二十六卫的废物,他们不仅要负责拱卫大辂,还要负责塘骑的探马工作。

可以说、勇士营不是来协助的,更像是来保护所有人的。

很难相信、这支兵马才编练了不到四个月。

他们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在马上熟练的打浪、压浪,并且对如何拱卫大辂,有着更为全面的想法。

如果不是他们还做不到马背上左右开弓,徐希皋都快以为这是当年成祖文皇帝麾下的三千营了。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朱由检只练出了这么一支人马,而不是像张维贤所说的,训练了这样的数万兵马。

如果真的有那么多兵马,那么皇帝裁撤顺天府和永平府卫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所有勋贵脸色惨白,除了被骑马折腾的想死外,几乎可以确定顺天府和永平府卫所会被裁撤的消息,更是让他们肉疼。

相比肉疼的勋贵们,文臣那边则是眉头皱得更紧。

由于要维持朝廷的运转,因此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没有随军,就连兵科也留下了不少人。

随军的大臣,大部分是鸿胪寺、太仆寺,都察院和少部分六科的大臣。

这其中,便聚集了齐楚浙宣昆东林等所有党派的中高层文官。

浙党姚宗文,齐党亓诗教、楚党官应震,宣党汤宾尹,昆党顾天峻,还有东林的韩爌、杨涟、左光斗和高攀龙等人都来了。

朱由校没有放过这个震慑百官的机会,而这样的举动,更是让几乎所有文臣都皱紧了眉头。

“果然、当初就不应该让五殿下掌握七卫一营……”

一辆比较大的马车内,当一个人将目光从勇士营骑卒身上收回时,他也顺势关上了窗户。

车内、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等人齐坐车内,形成了浙宣昆等江南文臣势力的小聚会。

开口之人,便是户科给事中姚宗文。

“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万岁已经开设了御马监南场,也掌握了七卫一营。”汤宾尹皱着眉开口,而旁边的顾天峻则是道:“有着南场数百万亩耕地,北场的兵马可以轻松维持。”

“眼下最应该做的,是必须留意,不能让万岁在南场也设立兵马。”

江南绝不能有皇帝的兵权存在,在这一点上、三方达成了共识。

先前戚元辅的八千浙兵,就让他们吃了一瘪,如果再常驻一支兵马,三党只能被皇帝轻松拿捏。

“我从勋贵那边得到了消息,万岁好像是准备借助这次为先皇祭祀,顺带震慑一下勋贵,让勋贵们交出顺天和永平一带的卫所,随后裁撤。”

顾天峻将自己获得的情报说出,而姚宗文却道:“卫所裁撤对我们是好事,如果北方卫所都能裁撤,朝廷的军屯籽粮变多,我们也就有理由减轻田赋和杂项了。”

“杂项……”听到这两个字,汤宾尹咬紧了牙关道:“前日、刘一燝向万岁上疏,准备将加派银的田赋均摊到杂项上去。”

“这件事情放心,不会有太大影响。”姚宗文解释安抚道:“方阁老和孙阁臣已经让刘一燝将原本田赋四百万两,杂项一百二十万两的奏疏,约束成了田赋四百八十万两,杂项二十万两、盐课六万两,关税三万两了。”

“即便如此、也太多了”顾天峻面色不满。

苏州作为南直隶赋税重地,每年的赋税都压得士绅喘不过气起来,因此只有选着延后或者少交。

原本还能凭借去年的秋税和加派银往后拖延半年,现在因为东林党搞京察,这套流程玩不下去了。

原本的田赋加上现在的加派,苏州的赋税可以达到16%左右,着实过多。

这样的结局告诉苏州的士绅们,恐怕他们只会怀疑昆党官员是不是向皇帝屈服了。

“到时候少交就行了,万岁没有那么多人手来查。”汤宾尹还是选择用老办法来湖弄。

顾天峻闻言,心中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叹息着点了点头。

也就在他们叹息之时,另一辆马车上也是充斥着争吵。

“亲王领兵,这是作乱!”

“这不是还没有封王成亲嘛……”

“没封王就敢统御四万多兵马,封了王岂不是要效彷唐太宗?!”

“好了好了……”

马车上、气得胡须都在抖动的干瘦老者怒不可遏的对朱由检的行为痛斥,旁边的左光斗则是在不断地安抚着他。

至于这老者,便是东林党第一嘴炮的高攀龙了。

这老小子与杨涟、左光斗、韩爌等人不同,为官三十二年,只有六年是担任一县典吏,其他时候都是在负责礼仪性和御史之类的嘴炮职位。

在担任典吏的时期,这老小子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认为被贬为典吏是耻辱,每日摆烂,最后摆烂六年直接回家,被复起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嘴炮之旅。

相比较他,杨涟是从基层县令做起来的,为真实了解当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百姓拥戴,后因“举廉吏第一”。

左光斗则是一入官场,就获得中书舍人的官职。

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反而去参选御史,随后巡视京城,逮治吏部作恶多端的官吏,抓到了一百多冒充官吏的恶徒,让整个京师的人为之震惊。

至于韩爌、被安排去抄书也没有像高攀龙一样摆烂,而是兢兢业业,最后被朱常洛关注,平步青云。

就这一点就能看出、高攀龙这厮是一个自视甚高,却没有什么能力的家伙。

唯一的能力,或许就是他在文学上还稍微不错。

也因此、他身边聚集了东林党中绝大部分嘴炮成员,只知道弹劾,却不知道提出什么意见。

相比较杨涟等人,他这种人便是丢到朱由检面前,估计朱由检也不会正眼看他。

他朱由检、不管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键盘侠……

“这样的人,就应该早早封往,随后马上大婚就藩!”

高攀龙不觉得消气,又开始对朱由检的所作所为进行责骂了起来。

坐在他对面的杨涟眼观鼻,鼻观心,因为高攀龙东林书院创始人之一的身份,他不能和对方辩论。

每当这种时候,他就回想起了朱由检说清流之中大部分都是碌碌无为之人的话。

眼前的高攀龙,不正是清流碌碌无为的代表吗?

杨涟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倒是韩爌见他不说话,开口询问道:“文孺,你当时在五殿下身旁,应该好好监督他才对,眼下他麾下数万兵马,难免日后不会产生野心。”

“我又该如何监督呢?”杨涟苦笑。

他的苦笑,是在苦笑众人不了解朱由检,而韩爌等人却以为杨涟是制止不了。

只有左光斗明白,自己这位挚友和韩爌、高攀龙想的不是一个意思。

在淮北的那段日子,左光斗大概从杨涟口中知道了朱由检的为人。

虽然他还是有些担心,但是却不会像高攀龙一样动辄就污蔑朱由检。

“不行、等回京后,老夫一定要上疏,请万岁将御马监的兵马调往辽东,以免京城遭遇危难!”

高攀龙义正词严,不知道的还以为朱由检真的是狼子野心之徒。

杨涟和左光斗看着他,心中摇头,随后不再理会他。

韩爌也闭目养神,没有做出什么回应。

高攀龙见状,心中有些轻视他们,便不再说话。

倒是他们冷战的时候,朱由检走进了大辂,并见到了在车上和魏忠贤玩角抵(摔跤)的皇兄。

“弟弟来了?”

见到朱由检来了,朱由校也放开了被他摔在地上的魏忠贤,起身走向朱由检。

旁边的小太监帮他擦了擦汗,而朱由检则是拿出秦邦屏的书信递给了皇兄道:“这是沈阳秦邦屏的来信,我还没有看,请哥哥定夺。”

“呵呵、弟弟看和我看都是一样的。”朱由校说着,便撕开了朱由检手中信上的火印:“弟弟先看吧,我先喝茶。”

说罢、朱由校转身拿起了拿起了放凉的茶水,爽快的喝了一口。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在无奈之余,只能抽出信纸,很快将信件内容看了一遍,并递给对方说道:“看来我想的不错,老奴应该就要进犯沈阳了,他已经开始攻心计。”

朱由校听到战端又要再起,也皱眉放下茶水,接过信纸看了一眼,随后便道:“这老奴着实可恨,辽东的百姓亦是如此,居然选择从贼!”

朱由校的话,听着有些刺耳,但朱由检却没有办法。

说到底、这个时代还是家天下,在朱由校看来、百姓应该相信他,而不是去盲从选择努尔哈赤。

对于这种思想,朱由检没有办法替皇兄更正,只能开口岔开话题道:“这次检阅大军过后,臣弟请皇兄允许御马监在永平一带募兵九千,随后让他们前往沈阳。”

“嗯、反正到时候卫所也要裁撤,营兵留给弟弟,新卒调到沈阳也不错。”朱由校点了点头,又看向朱由检道:“过两日就能看到弟弟所训练的兵马了,不知道弟弟可有自信?”

“哥哥拭目以待便是。”朱由检作揖回礼,看上去胸有成竹。

一时间朱由校也不禁好奇,自己弟弟到底把七卫一营的兵马训练成了什么模样。

不过他最后还是把这种想法藏在了心底,渐渐期待起了过两天的兵马检阅……

第122章 天子阅兵

“记清楚了,这次是天子检阅,大家都打起精神来,也不要紧张。”

“万岁不会像说书里面的那样动不动就杀人,你们就按平时的操演一样来就可以了。”

“哪怕操演失误也不要怕,在之后的战阵表现好就行。”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