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841章

作者:北城二千

朱慈烜的问题让朱和垠不自觉点了点头:“确实……现在每到散班的时候,十字路口都会拥堵。”

“没错……”朱慈烜解释道:“国朝建筑以合院为主,齐国也不例外。”

“因此,修高架桥来通铁路很不方便,会影响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地铁就没有这种影响了。”

“况且,科学院也已经开始研究电灯和电力,只要电灯和电力能研究出来,那即便在地下也能如白昼一般。”

朱和垠和朱慈烜他们一样,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因此军备院和科学院研究什么课题,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了。

电灯和电力这种词汇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因此经过朱慈烜的一番讲解,朱和垠也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只是他心里还是觉得这借口有些牵强。

“呜呜……”

忽的,这时地下响起了汽笛声,随后不等朱和垠反应过来,一辆火车就用漆黑的通道缓慢驶了出来。

朱和垠不自觉后退了两步,鼻子也闻到了刺鼻的气味,让他忍不住皱眉。

好在这个时候车门打开,朱慈烜好朱慈煌他们带着他上了地铁,而地铁站的地下通风做的也还算不错,上了车后便舒服了许多。

“这地铁倒是凉快。”

朱和垠感受着地下的凉爽,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是很凉快,不过现在还是缺点比优点多,但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朱慈烜笑着解释,而朱和垠则不自觉点了点头。

过了几分钟,伴随着一声钟声,地铁的车门被乘务员关上,火车向着五十里外的西京城出发。

“齐国的地铁是采用开挖,浇灌地下空间和通道,然后再进行回填的方法建造的。”

“眼下铁路已经运行了两年,全齐国仅有西京城有,西京城一共有四条地铁线路。”

“四条地铁线路,仅去年就载运了一千四百余万的客量。”

“由于地铁须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以免乘客中毒。”

“地铁的时速是每个时辰一百里,因此从这里到西京城也不过半个时辰不到罢了。”

朱慈烜似乎是受到了谁的授意,总之他一路上都在和朱和垠介绍着大明没有的各种事物,朱和垠也听得津津有味。

只不过似乎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过得很快,因此他们还没有将想要聊完的话题聊完,地铁就带着他们抵达了终点站。

朱慈烜带着众人下了地铁,随后从地下通道走到了地面。

刺眼的阳光让朱和垠不自觉眯了眯眼睛,而马车已经在地铁站门口等着他们了。

适应了几秒后,朱和垠往前走了几步,看了看四周。

只是这一看,朱和垠便再也收不回目光。

只见地铁站的四周是宽阔、整洁、且人流不息的一条商业街。

商业街两侧是高达三丈左右的二层小楼,它们墙贴着墙,檐挨着檐,好似一个巨大的坊墙。

在商业街上,来往的行人还是穿着的那么朴素,他们许多背着背包,有的则是背着斜挎包。

他们脸上尽是笑脸,脚步不紧不慢,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在城里,人行道边上的不再是水泥墩,而是一把把带着靠背的木椅和石桌。

一些老人在那里坐着下棋,还有的则是用带来的茶炉泡茶。

最让朱和垠不敢置信的,是一些环卫工人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坐在了椅子上,而马道上骑马巡逻的衙役熟视无睹,甚至还会和环卫工打招呼。

“皇太孙,可以上车了。”

朱慈烜的声音把朱和垠拉回了现实,他强忍住心里的好奇上了车。

伴随着车夫抖动马缰,西京城的人文面貌开始一览无余的展示在朱和垠的眼前。

齐国和大明有区别吗?有,但是并不多……

可是,齐国百姓的那种悠闲,是大明百姓怎么也学不到,也不可能学的存在。

在大明,如果做事情太慢,那很有可能要遭受辞退等风险。

但是在齐国,虽然仅仅是坐着马车逛一圈,但朱和垠却见到了许多店铺都挂上了“招募店员”的木牌。

这些木牌,或许才是齐国百姓悠闲的底气吧……

朱和垠深深吸了一口气,对接下来的齐国之行兴趣更深了。

第670章 番外篇(十九)皇储。

“招工招工!日工价十五文,包食宿。”

“巳出酉散,午时休息,找工作的别错过啊!”

马车上,朱和垠随处可见招工的一些店家,可过往行人很少有人停留,似乎他们都过得十分滋润,不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

在朱和垠眼中,西京城很是繁华,尽管它的人口不如大明的两京和苏杭扬益等城池,但百姓却很敢消费。

整个西京城被规划得当,地表的官署、民居、官学、寺庙、坊表、楼阁、街衢、里巷、市廛、沟渠都浑然天成。

地下的地铁系统更是四通八达,足够西京城用上近百年。

除了这些基础的设施外,最让朱和垠惊讶的就是西京城内充斥着大量的花园。

这些花园小的占地十余亩,大的占地数百亩。

除了这些,还有官营的马球场、蹴鞠场。

这些的存在,让西京城内充满了百姓可以消遣的场所。

百姓的生活无非就是吃喝玩乐,而玩乐一旦被匹配好,那吃喝自然也不会停下。

在西京城内一百零八个坊市的街边基本都是摆摊贩卖东西的商贩,他们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且价格实惠。

朱和垠看过,虽然齐国的工价常常在十五文左右,但这十五文能买的东西,比大明三十文能买的东西还要多。

“我虽知道齐国国民比土民多,但也不至于能提供那么多岗位,能让那么多百姓悠闲生活吧?”

马车上,朱和垠好奇的指着街上闲逛的百姓们询问。

对于他的问题,朱慈烜笑了笑:“齐国工业还未达到能提供那么多岗位,这些百姓大多都是来自西京城外的自耕农。”

“自耕农?”听到这三个字,朱和垠愣了愣。

他没想到齐国居然已经开始让农民进城消费了,或者说他没想到齐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居然那么高。

“这些自耕农家中土地寡者十数亩,多则百余亩,不管是租借还是自己耕种,都有充足的金银来消费。”

“西京城的繁荣,便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而非我齐国百官之功。”

朱慈烜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西京城繁荣的原因,但朱和垠依旧不解:“若如此,那自耕农富裕是应该的,可以齐国的情况,生产的粮食又能销往何处?”

“自然是欧洲与西昆仑。”朱慈烜不假思索地开口道:“眼下,齐国每年能产出一亿五千余万石小麦水稻,四千六百余万吨蔬菜水果。”

“除去齐国百姓自己所消耗的粮食蔬菜和水果,齐国每年还能出口约五千余万石粮食、六百余万吨蔬菜和水果。”

“那么多?!”朱和垠有些不敢置信,但朱慈烜却不加掩饰的解释道:“齐国的水果主要在南方,南方如果走海运前往欧洲,那大约十天不到就能抵达里本斯。”

“其中橙子、火龙果、苹果、柚子等水果都是出口的畅销品。”

“仅弗朗机(西班牙)国每年就要消耗大约五十万吨水果,二百余万吨蔬菜。”

“仅此一国,每年能给南方的八百多万土民果农带来二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朱慈烜介绍着自己知道的一切,但朱和垠却反问道:“眼下的弗朗机丢失了东洲(美洲),还能拿出那么多金银吗?”

“拿肯定能拿出来,但齐国和欧洲各国的贸易,主要还是以畜牧业为主。”朱慈烜回答道:“仅去年,欧洲各国就向国朝出口了大约七万余头牛,六十余万只羊。”

“另外,齐国还从欧洲赚取了四十余万两黄金,三百余万两白银。”

“这样的贸易顺差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只不过是从小变大。”

“根据家父的估计,仅弗朗机一国在天启十五年以前从东洲掠夺走的黄金白银价值就不下八千万两。”

“加上尼德兰(荷兰)、小弗朗机、弗朗擦、暗厄利亚等国,恐怕数额早已突破了两亿。”

朱慈烜在解释的时候,他们的马车也从繁华的商业街来到了一条专门吃饭的长街。

朱和垠来了兴趣,抬手制止道:“我可否在这里用膳?”

“皇太孙若是想,那自然是可以的。”朱慈烜不可置否,同时为朱和垠打开了门。

朱和垠也不客气,当即下了马车,随后挑选了一家叫做“上膳园”的二层饭馆走了进去。

朱慈烜没有着急跟着进去,而是看向了朱慈煌:“你带埨哥儿先回王宫,爹想你了。”

“好!”朱慈煌听到朱由检生病的消息时便着急了起来,之所以不显山露水,只不过是他强装冷静罢了。

因此一听到自家二哥那么说,他便没有和朱和埨下车,而是在点头之后让王宫车夫驾车向王宫而去。

亲眼看着他们离去,朱慈烜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叹了一口气,随后转身走进了饭馆。

在他走进饭馆的时候,朱和垠已经被安排好了二楼靠围栏的一个位置。

坐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楼的客人吃的什么饭菜,而这也是朱和垠想要在这里吃饭的意图。

饭馆不仅可以听到许多消息,也能看到百姓过得什么日子。

由于是饭点,因此一楼几乎座无虚席,这极大方便了朱和垠。

趁朱慈烜点菜的时候,他趁机扫视了一眼一楼。

在一楼的客人里,有朋友聚会的,也有家人不想在家做饭而出来吃饭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朱慈烜看了一眼他们的饭桌,却发现他们的桌上几乎都是以人来点菜。

若是两个人,那就点三个菜,若是五个人,则是点六个菜,几乎是在按照人数点菜的同时加一道汤菜。

不管是家人日常吃饭,还是朋友聚会,他们的饭桌上都是有荤有素,并且荤多余素。

朱慈燃看着一家七口点了八个菜,其中汤菜一个,荤菜四个,素菜两个,凉菜一个,不可谓不奢侈。

“点好了,你看看可还合口味。”

朱慈烜点好了菜,将一张夹着纸张的菜牌递了过来。

朱和垠接过,大致看了一下,一共六个菜,一汤三荤两素。

其中有的菜他认识,有的菜他不认识,估计是齐国自己的地方菜。

“会不会多了些?”朱和垠觉得有些多了,朱慈烜闻言也温润的笑了笑:“那便酌情划去一荤一素吧。”

说罢他接过菜牌,将上面的一荤一素划去,留下了两荤一素一汤。

“再来一桶小份的米饭。”

朱慈烜熟练地将菜牌递给了旁边久等的伙计,伙计则是接过菜牌写写画画,随后将菜牌上的白纸撕下,用夹子夹在了一块三角镂空的摆件上。

摆件上写着数字“12”,应该代表的是桌号。

朱和垠拿起摆件,想看看伙计写了什么。

当他拿起来后,却发现伙计在菜名背后写上了一些数字,最后还在下面写下了“36”。

“这是桌号和价格吧?”朱和垠抬头向朱慈烜询问,朱慈烜点了点头,为朱和垠倒了一杯饭馆的花茶。

“真是便宜啊……”

看着白纸上四个菜的价格居然才三十六文钱,朱慈烜感叹之余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三十六文,若是北京城同等规格的饭馆,那恐怕是连一菜一汤都吃不上……

朱和垠沉默了许久,回到现实后也没有询问朱慈烜什么问题,而是静静地听着饭馆内人的讨论。

与大明百姓讨论的工作不同,齐国百姓都是在讨论哪里风景不错,哪里的什么水果鲜甜,哪里的土民淳朴之类的话。

“齐国没有路引吗?”

朱和垠询问起了朱慈烜,毕竟大明眼下依旧还有路引制度。

“没有,因为犯罪的人比较少。”朱慈烜端起茶抿了一口,同时摇了摇头。

恰巧这时饭菜也上桌了,在伙计的吆喝声中,一盘脸盆大小的油炸牛肉出现在了朱和垠的面前。

看到这道菜的份量,朱和垠才发现自己有些鲁莽了。

就这道菜的份量,若是放到大明,那恐怕一道菜便要花去三十几文。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