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95章

作者:北城二千

他可以做官,但只能做大明的官。

如果他去了齐国做官,那只能说明大明容不下谏臣,

这样陷大明于不利的事情,他不会做。

“况且,我已经一把老骨头,怕是经不起舟车劳顿。”

杨涟委婉说着,但朱由检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强求。

“既然你那么说,我就不烦你了,至于你说的滇南,我过些日子会去看的。”

“这几天,我们就如老友叙旧便可。”

“好好好!”听到朱由检明知被拒绝,却还要和他叙旧几日,杨涟也确定了一件事。

朱由检还是当初的朱由检,他从来没变过……

“弟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和杨涟见上了吧……”

轰隆前进的火车上,朱由校眺望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有些恍惚。

他有些希望杨涟劝朱由检留下,但他也知道,杨涟不可能那么劝。

“万岁……”

魏良卿走进了车厢,在走廊上对坐在位置上的朱由校作揖。

感受到魏良卿到来,朱由校也看着窗外不回头问道:“事情如何?”

“回万岁,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消息很快就会传回来的。”

“不过……齐王殿下恐怕已经知道他身边锦衣卫有我们的人了。”

“无碍……”

朱由校让魏良卿派人监视朱由检和杨涟,想知道他们的对话,不过他也知道自家弟弟恐怕早就知道了。

说到底,相比他放在他弟弟身边的人,他弟弟放在他身边的人更多。

不过前者为了偷听,后者为了保护。

“燃哥儿在京城如何了?”

朱由校侧过身子看向魏良卿,魏良卿毕恭毕敬作揖:“太子主持有方,阁臣与朝臣无不钦佩。”

“那就好……”听到自家儿子做得不错,朱由校松了一口气,却又紧接着补充道:“加授孙承宗为高阳伯,擢升其三子为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

“是……”魏良卿应下,并作揖道:“另外万岁,今岁请调齐国的官员有些多,吏部已经收到了七万六千余份请调。”

“除此之外,这些官员及其家眷也在迁移司报备了。”

“如果放任他们迁移,国朝最少得失去六七十万人口。”

“不仅如此,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多,臣担心……”

“担心又有何用?”朱由校拿起桌上茶杯抿了一口:“他们志不在此,你强留也没用。”

“臣不是这个意思……”魏良卿解释道:“官员们迁移严重,主要还是受到了齐国调回官员的影响。”

“因此臣建议十月恩科过后,先遣返齐国官员,不让影响扩大。”

“洪承畴和孙传庭怎么看的?”朱由校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询问洪承畴和孙传庭的态度。

“洪阁臣和孙阁臣态度不同,洪阁臣建议上疏由齐王殿下处置,孙阁臣觉得应该驳回官员的奏疏。”

魏良卿的回答让朱由校皱眉,不过他很快恢复沉稳:“这事情让内阁去操办,让燃哥儿别管。”

“另外告诉迁移司,尽快将人口迁移齐国。”

朱由校的话一经说出,魏良卿愣了愣。

显然,皇帝是想不牵扯皇室,然后在齐王离京前,尽可能迁移人口。

这样做的后续,或许就是齐王一旦迁移,皇帝就想让内阁出面来禁止百官迁移齐国。

这么想想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真的心向齐国的官员,恐怕早已看出了齐王就藩前才是请调最好的时间。

至于齐王就藩后才想去齐国的,那恐怕目的就不是那么单纯了。

“臣这就去办!”

魏良卿听懂了朱由校的话,作揖回礼后,便一步步退出了车厢。

很快,在他的通传下,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了京城。

也是在他通传结束的时候,伴随着马匹的嘶鸣声响起,经过三个月迁移的蒙古人,总算带着所有牛羊部众抵达了它们的大蒙古国。

十万兵马,八十万部众,数百万牛羊的大蒙古国底蕴,让林丹汗颇为自豪。

不过当他带人抵达伏尔加河三角洲的时候,前线的消息却让他不是那么高兴。

奥斯曼和克里米亚汗国击败了额哲的军队,掠走了三万多牛羊。

大蒙古国不仅战死了三千多人,还折损了五千多牧民。

不出意外,这些牧民会被奥斯曼人卖到西欧和南欧做奴隶。

这样的消息,让回到新哈拉和林的林丹汗无比生气,简朴石制宫殿内的诸多台吉无一人敢开口,只有刚刚跟随他回到新哈拉和林的苏布地皱眉开口:“这两个国家的异教徒太多,他会影响我们内部的哈萨克和布哈拉、叶尔羌人。”

“况且马上就到冬季了,我们必须储备足够过冬的粮食。”

“我们必须向罗刹人索要火炮,尽快的击败掠夺克里米亚汗国的一些城池,不然一个冬季,我们就得死去数千人和十数万牛羊。”

苏布地的建议很好,但宫殿内肩膀负伤的额哲却咬牙切齿地开口道:“我们问过,他们不给,不然我也不会输!”

“这群罗刹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得提防他们。”

“提防也没用,最少现在我们还不是敌人。”苏布地摇头道:“我们树敌太多,现在只有罗刹人不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必须依靠他们。”

“不!”听到了额哲的话,林丹汗沉思了片刻,打断苏布地的话,

他表情犹豫,似乎在做什么决定:“现在我们距离大明足够远,我们可以试图和大明重新和平。”

“议和?”

“大明会同意吗?”

“这……”

“我们当初可是差点俘虏了他们的皇帝。”

“这机会太小了……”

“小也得试试!”林丹汗听着台吉们的不自信,拍案而起道:“相比罗刹人,我更信任汉人。”

“别忘了,我们的土地是从罗刹人手里抢来的,他们一定会报仇。”

“我们的距离不过几百里,他们要复仇很容易,但大明想对付我们却不容易。”

“哪怕他们的火器犀利,但从碎叶城到这里,几千里路没有补给,他们不可能远征到这里。”

“不管机会多么渺茫,我们也得试一试。”

“我决定了!”林丹汗下了决断:“向大明议和!”

第635章 攻陷坎大哈

“议和?”

九月二十,河西城(撒马尔罕)。

当收复西西伯利亚,刚刚南下抵达此地的曹文诏得到林丹汗派出使臣的消息时,他第一反应就是林丹汗在耍诈。

主位上,曹文诏一脸狐疑,下方是坐在位置上的曹变蛟。

他们所处的地方是新修起来的河西总兵府,由于河西城内都是中亚宗教风格的建筑,不讨二人喜欢,因此才新修这座衙门。

“叔父,那使者还在西北的火寻城,从火寻城到此地还有九百余里,不妨召他过来,同时往京城派去消息。”

下首位,曹变蛟诉说着自己的看法,对此曹文诏扶了扶长须,片刻后才沉吟道:“可以,主要还是得问问殿下的意见。”

“另外,坎大哈收复也就在这几日了,不妨再等几天,把捷报一起送回去。”

说到这里,曹文诏还皱眉道:“我也得亲自写一份手书送给殿下,听闻孙守法和曹猛也在月初乘船前往了齐国,剩下的人似乎不多了。”

“我得问问殿下的意思,别把你我叔侄几人的前程给耽搁了。”

曹文诏还是心在齐国,不过曹变蛟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鼎蛟那边,听说发生了不小的叛乱,虽然镇压下去了,但死了十几万瀛洲男儿,不知道殿下会不会生气……”

曹变蛟皱眉担心着,显然很担心这件事。

不过曹文诏倒是安慰其说道:“瀛洲男儿性命如草贱,既然反叛,不足为惜。”

“话虽如此,但……唉……”曹变蛟不再去想这件事,而将注意力放到了会厅中央的沙盘上。

坎大哈,这是一座拥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十七世纪中期中亚的第三大城池,仅次于撒马尔罕和喀布尔两座城池。

此地位置重要,是通向莫卧儿、波斯、撒马尔罕的交通枢纽,并且加上其处于勒齐斯坦沙漠东北端的高原绿洲上,因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不管是在收复河中前,还是收复河中时,它都是西征大军的主要收复地区。

拿下这里,不仅可以压缩莫卧儿的战略空间,也能作为明军的前哨站,配合西军夹击莫卧儿,为日后收复印度厮当全境做准备。

在这里,驻扎着两万莫卧儿蒙古骑兵,三万波斯雇佣兵和一千欧洲炮手。

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也有少量俾路支人,人口约四万左右,不过在明军进攻坎大哈后,他们就纷纷逃回了莫卧儿腹地。

因此,此刻在这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绿洲,正聚集着超过七万军队。

不过这里的局面与人数相反,事实是两万明军正在围攻五万多人莫卧儿军队,并且战事即将结束……

“放!”

“碰碰碰——”

在曹变蛟关注坎大哈的时候,缝缝补补一千八百多年的坎大哈城墙遭遇了它未曾遭受过的炮击。

六百门燕山五斤炮陈列城外,以一百门为一组,分为六组,不间断发射。

这样持续不断的炮击让坎大哈城内的莫卧儿军队苦不堪言。

他们之所以不撤退,不是因为他们骁勇善战,而是北方的喀布尔已经被明军攻陷。

喀布尔的失陷,代表着坎大哈守军断了退路,除非援军能从开伯尔山口击溃明军守住山口的偏师,但这似乎并不可能。

“碰碰碰——”

“娘地……这乌龟壳还挺硬!”

火炮再次作响,李自成的叫骂也跟着响起。

此刻他带着自己的部将守在火炮阵地背后,身后是一万五千余名骁勇善战的明军。

在他身旁,李定国也拿着千里镜打量战场,身后也站着他的部将。

李自成和李定国,二人虽然都是总兵,但地位明显不一样。

河中还未拿下,李自成便被册封为了河中总兵,而李定国目前暂时没有嘉奖。

也就是说,李定国只是一府总兵,李自成是一省总兵,区别很大。

不过,谁都知道李定国是齐王府出来的人,谁也不敢得罪他,即便是喜欢骂人的李自成见到李定国,嘴巴上也得收敛一些。

“总兵!南虏猛攻开伯尔山口,李总兵弹药不足,请拨弹药!”

塘骑策马而来,由于战场泥泞,险些打滑摔在地上,幸亏他马术精湛,翻身侧滚下马背,随后作揖拿出了军情。

李自成听到自家弟弟出了事,连忙抢过军情,一目十行看完一切。

半晌过后,他收起军情,对左右交代:“南虏派出六万兵马试图从开伯尔山口突围,自敬仅有两千人,阻击三日,弹药不足三日所需,谁愿意前往驰援?!”

“我去!”满宪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战事打到这会儿,他已经升授参将,可以独领一营兵马,驰援李自敬绰绰有余。

“要不了那么多人,你带两哨(1190人)兵马带着倍数弹药驰援开伯尔山口,让李自敬给我挡住南虏十日。”

“十日之后,坎大哈可破!”

“末将领命!”满宪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带着自己的副将脱离战场。

不多时,一千出头的军队携带两千民夫组成的辎重队从阵中脱离。

这三千人的脱离,并没有让明军阵容看上去小很多,因为在军队背后还有三万多民夫组成的辎重队。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