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88章

作者:北城二千

“移民迁移到城内,再派四夷馆官员安抚四周部落,这样花费不了太多人力物力。”

“这些都只是我暂时的安排,具体的安排还需要得到殿下的认可才行。”

“除了这些问题,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是田地的问题。”

“那两千多万亩粗垦的田地都是属于欧洲人的,我们虽然已经收回,但不可能都交给国民耕种。”

“我的意思是,给居住在城池附近的南方土人每人发一亩土地,然后将剩余的土地发给新来的移民。”

“六月陆陆续续还会到六十艘轮船,上面有五万移民,可以将他们迁移到中都城生活,同时长史府最好也搬迁过去,这样更方便治理土人较多的南方。”

夏允彝的话说完,齐国迁移司的主事赵献也站出来作揖道:“下官赞同夏长史所言,另外也觉得七月至往后的移民,主要应该以南方为主。”

“南方土人稠密,比较北方难以治理,汉家人口越多,治理起来就越方便。”

“附议……”听到二人对话,其它官员纷纷拍桉附议,而夏允彝闻言也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就给殿下上疏,应该能赶在七月初把奏疏交到殿下手上。”

夏允彝的话说完,官员们各自散去,而夏允彝的奏疏也在半个时辰后发出,由一艘装满银子的轮船送往了大明。

只是相较于齐国和西班牙的平稳交接过渡,大明那边就没有那么好的局面了。

“放!”

“碰碰碰——”

“轰隆!”

五月二十四日,历经十五日的狂轰滥炸,鄂毕城即便再怎么坚固,却还是在明军火炮的轰炸下开始垮塌。

“堵上窟窿!”

西西伯利亚总督戈洛文又惊又怕的大喊,此刻的他已经没有了开战前的从容,而是狼狈的趴在一个废墟后面。

在他的附近,当初那一千五百射击军团的士兵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其它留守军队、探险队人马也折损过半。

鄂毕城守军的士气已经跌落谷底,但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明军攻上来了!”

正当戈洛文又惊又怕的时候,前方豁口传来的呐喊声让他灵魂震颤。

他艰难从废墟中爬了起来,拿起千里镜看向城墙废墟外。

那是一抹红色,一抹席卷了地平线的红色。

他们如浪潮般出现,涌来,仿佛海啸般让人窒息。

“填补缺口!”

“填补缺口!”

大量的军官大声重复呐喊着这四个字,戈洛文也是一样。

只是相较于他们的速度,明军的速度更快。

策马冲锋的明军很快抵达了二百步的位置,他们纷纷举枪,看也不看的就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沉闷的枪声带着呼啸而来的子弹,密集地打向了一个个豁口。

射击军团士兵们身上的甲胄根本没有办法防护。

血雾在绽放,看得人头皮发麻。

所有人都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期间有人中弹,一头栽倒出了城墙外。

“额啊啊啊!”

子弹没有命中他们的要害,却可以迅速耗尽他们的体力。

短暂的哀嚎过后,剧烈的疼痛让他们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

只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有人清醒着。

清醒的人哀嚎着,用手拍打着堵上的城墙。

瞧着那人,戈洛文认为他要么被打碎了骨盆,要么嵴柱中弹,胸部没有受伤,否则他没有那么多力气叫喊。

如果其他部位受伤,大家会看见他在移动,但……

戈洛文的想法还没落实,墙外那人的声音便渐渐嘶哑了。

嘶哑的声带,导致那声音听上去那么凄苦,仿佛来自四面八方。

这样的情况让戈洛文和剩余的守军都陷入了崩溃之中。

“放!”

“碰碰碰——”

明军的火炮再度响起,这彻底击垮了沙俄守军的心理防线。

一些人抓起火绳枪上药,不顾同伴劝阻就起身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们站起身子的时候,欢迎他们的只有一颗颗飞射而来的弹头。

他们中弹栽倒,让旁边的同伴不忍心看下去,或者说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再看。

刚才修补好的豁口再度被轰开,这代表他们又将冒着明军的射击修补豁口。

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断粮了……

也因此,射击军团和探险队的守军们也不再修补豁口,而且做好了巷战的准备。

最少明军死在城里后,他们能有一顿饭的口粮。

想到这里,他们所有人都眼冒绿光的等待明军自投罗网。

他们死死盯着城墙豁口,听着越来越近的马蹄声。

然而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一个个两头黑色的木棍被丢了进来。

“这是什么?”

看着落在自己身边的奇怪木棍,戈洛文还没反应过来,但听“轰隆”一声,他整个人都被震晕了过去。

“轰隆隆——”

密集的爆炸声在城中响起,而下一秒,上千手持步枪的明军冲进了一个个豁口内。

密集的枪声响起,期间有叫骂声,反击的火绳枪声……

这些种种声音,让曹文诏的嗓子眼悬着一口气。

他带领两千明军站在鄂毕城外已经变绿的草原上,静静等待着进城兵马的捷报。

在万众瞩目下,一道身影举着火红的旗帜站到了鄂毕城城头。

他一脚踢断了鄂毕城头的沙俄旗帜,将手中那面火红的旗帜插在了原本的位置上。

“唔吼——”

一瞬间,数千人欢呼雀跃,他们都知道,这场战争他们胜利了。

伴随着曹文诏带兵进入鄂毕城,明军攻克鄂毕城的消息开始传开。

与此同时,北路各军也收复其它西西伯利亚城池,大明疆域成功抵达岭北山脉(乌拉尔山脉)。

只不过,相比北路的神速进展,中路军和南路军则是陷入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五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攻破俱密城,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中亚地区的骨咄城。

在此驻守的一千莫卧儿军队猝不及防被击溃,李自成向巴里黑城进发,莫卧儿军队节节败退。

同一日的中路军与希瓦汗国交战,希瓦汗国派出主力三万骑兵冲锋,被李定国所部三千骑兵全歼于布哈拉城下。

这一天天消息在一个半月后传回了中原,并送抵了朱由校二人的手中。

“呜呜——”

七月初九,在火车响起汽笛声离开车站之时,朱由校正和朱由检走出成都火车北站,手里各自拿着从河中,齐国送来的奏疏。

成都,作为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此地的百姓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更别提当年四川大旱,四川移民交趾,陕西移民成都平原了。

不过算起来,自那以后,成都便没有再遭遇过大的灾情,因此当年迁徙而来的陕西灾民,如今早已经在成都安居乐业,成为了地道的成都百姓。

他们发展至今,已经在成都繁衍了两代人,而伴随着旱情过去,成都的人口也开始慢慢恢复。

“成都府眼下有百姓九十二万,其省会的华阳、成都二县拥人口二十六万,已经恢复旱情之前的情况了。”

走在出火车站的路上,四川布政使李邦华为兄弟二人讲解,直到走出车站,走上马车,兄弟二人才合上了手中奏疏。

朱由校没有谈河中的事情,而是询问四川的问题:“我记得当年太子游历到四川的时候,四川有百姓四百二十万人,耕地两千八百万亩,现在呢?”

“回万岁……”李邦华作揖回礼,紧接着回答道:“眼下,四川有百姓五百一十六万三千四百余人,耕地二千九百六十余万亩。”

“四川每岁可出产给皇店之粮,大约是三千六百余万石。”

四川自李冰治蜀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到了明代依旧如此。

在保障四川百姓口粮的情况下,四川依旧能向外供给这么多粮食,这让朱由校因为一路走来而产生的担忧削减了不少。

“四川的耕地还没有开发完全,日后若是能用上拖拉机的话,仅四川一省便可开垦不下于八千万亩耕地,养活三千余万百姓。”

朱由检对朱由校说着,这是两兄弟一路走来的交流方式。

实际上这也就是朱由检在告诉朱由校各个省份的发展极限和路线。

四川作为眼下大明七大粮仓之一,它的责任是保障西北的粮食供应问题,这是万万不能出错的。

它可以发展工业,但却不能荒废农业。

朱由检没有发展它,是因为现在的局面发展麓川、交趾、旧港、南洲、东北四省更为重要。

只有这些地方起来了,中原百姓才能过得滋润,中原两京十三省的负担才会减轻。

“河中看样子还得打一段时间,倒是弟弟的齐国现在多了这么多土民,如果治理不好,恐怕会发生内乱。”

朱由校说起了齐国的事情,对此,朱由检也有自己的安排。

“齐国的事情比较容易,只要坚持移民,加上搬迁部分兵工厂生产线前往就足够。”

“眼下欧洲人全面退出齐国,那齐国就可以放心生产了。”

“这近两千万土民,对齐国或者大明都是一个巨大的税收来源。”

“吸纳他们之后,齐国也就能成为一个两千万人口,三千万亩耕地的国家了。”

“按部就班的移民,发展,估计十年后能达到三千万人口,一亿亩耕地,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朱由检毫不顾忌的说着齐国的国力,这让李邦华忍不住皱眉。

他偷偷看向皇帝,却发现皇帝只是倾听,并无不满。

这样的表现让李邦华忧心忡忡,但对朱由校来说,比起未来,他更在意现在。

哪怕齐国强大,但在她们叔伯子侄这两代人手中,齐国和大明始终还是兄弟之国。

“叮铃铃……”

忽的,马车内铃声响起,这也代表他们即将抵达成都城。

“总算来了,希望这次你我兄弟能好好看看扬一益二的益州成都。”

朱由校说着的同时,也马车停稳时伸出手,似乎准备拉朱由检起身,一起好好看看旱情之后的成都城。

瞧着伸来的那手,朱由检没有迟疑,伸过手便被朱由校拉起来,兄弟二人顺势走下了马车……

第630章 竞争伙伴

“面食面食!好吃的面食嘞!”

“刚出炉的热馍馍,柔软好吃的紧嘞!”

“走走瞧瞧,给娃娃买几个玩具不是坏事!”

“客官……”

四川,作为后世的西南大后方,它在明代的作用也是如此。

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府成都城占着成都八百里平原,不管时代如何更迭,它的经济依旧是大明较好的城池之一。

尽管由于天启年间移民,疆域拓展,导致其经济更迭、并成为了王朝疆域的腹地,但它依旧承担着支援西北、乌斯藏等地百姓粮食的重要责任。

农民种粮食、官府买粮食……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