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67章

作者:北城二千

他的意思是让李长庚跟他去办文书,但李长庚却犹豫着回过头来对朱由检作揖道:“殿下,虽说眼下疫病还没有在京城传开,但为了以防万一,还请殿下前往房山仲夏宫休息。”

李长庚担心朱由检的安全,但朱由检却很清楚,以鼠疫的情况,眼下最有可能让它传播开来的就是火车。

只要停了火车,在沿途设卡,许多携带病毒的百姓只能病死路上,不可能跑到京城来。

历史上北京城遭遇瘟疫是因为瘟疫自北京出现,而眼下北京经过朱由检的设计,工部的建造,其内部的卫生环境可谓世界之最,断然不可能发生鼠疫。

他没有必要离开京城,甚至还可以利用鼠疫的这件事情作协文章。

“如果瘟疫真的要来,我去哪都没用。”

朱由检先回应了李长庚,随后对坐在角落处理文册的王承恩说道:“承恩,着《国报台》将顺天医学院的《防疫手册》刊登上去,告诉百姓面对疫病应该如何防疫。”

“另外,下一期记得刊登吴御医的《瘟疫论》,告诉百姓不要恐慌,同时提防有人炒作白布、粗布价格。”

朱由检交代着王承恩,王承恩通通提笔记下,随后命人去办。

等朱由检回过头来,却发现李长庚还没有离去,而是踌蹴着:“殿下,如今庙堂之上……”

李长庚想说齐王府和燕山派的事情,然而朱由检却抬手制止了他。

“你只需管好户部就行,庙堂的事情我会处理。”

“下去吧……”

朱由检开口送客,李长庚闻言也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离去。

也在他走后,做完了一切的王承恩才起身走到了朱由检桌桉前,为他茶杯添茶的同时好奇道:“殿下,这瘟疫来势汹汹,您说能防得住吗?”

“自然……”朱由检很有自信,他解释道:“眼下山西人口稀疏,全省截止九月不过四百六十余万人,分布数万里大地上,只要防住大同和太原两府,瘟疫基本上跑不了太远。”

说着,朱由检也比较庆幸。

他早年就知道明末会爆发瘟疫,虽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最少他重用了吴有性,让吴有性和王肯堂他们研究起了瘟疫。

到天启十二年,显微镜新鲜出炉后,吴有性他们又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起了细胞和细菌。

到了天启十六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明显微镜制作克服了镜头模湖与色差等的缺点,分辨率提高到一微米,显微镜也开始逐渐普及地方惠民药局和官学。

改进后的显微镜,细胞及其内含物被观察得更为清晰,也更加利于实验。

眼下,医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青霉素、青蒿素,以及各类药品,虽然还没有见到成果,但官学普及的情况下,相信大明在经过沉淀后,基础科学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

不过提起官学,朱由检也忍不住询问起了王承恩:“今岁官学毕业的学子数量是多少,他们有多少人从官,都有工作吗?”

“回殿下,奴婢需要查一查,请殿下稍等……”

王承恩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询问这个,他只能告罪一声,随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摆放文册的架子上来回翻找,最后找到了上个月礼部交上来的官学文书。

“天启二十一年,毕业的官学学子是三百七十二万六千余人。”

“其中参与恩科的有三百四十余万人,剩余继续就读府学。”

“此外,参与恩科而登科者不足三万人。”

“剩下的学子里,大多都被各大工业区招募做工去了。”

“还有的,则是被官学聘请为了教习,这是殿下您吩咐的,不过奴婢感觉他们的学识似乎不太行。”

王承恩说出了官学学子的情况,作为大明起步的基石,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却不用担心没有工作。

毕竟工业区这种地方,需要的还是有学识的工人。

伴随着这么多年过去,许多工人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由年轻人顶上是正常的。

不过,按照现在这个趋势下去,或许再过两三年,许多官学毕业的学子就没有去处了,大家只能继续就读府学。

这对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于百姓生活来说却不是。

供养一个府学学生,最少需要四亩耕地,而这四亩耕地是许多家庭都额外拿不出来的。

如果不能给他们安排去向,大明只会在日后迎来一大群失业人口,许多学习有学识的人只能回家务农。

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眼下的整个世界,都无法养得起那么多工人。

即便是大明,眼下经过科技不断革新,能养活的工人也不过就是八百万人左右罢了。

产能过剩、失业人口增多,这些都是未来大明要面对的东西。

学生不是不可以回去种地,只是不能让他们去从事小农生产经济。

他们的见识和学识,只要有相匹配的动手能力,那完全可以适应大明的中农生产经济。

中农,这代表的是每户家庭最少要有一百亩田地,而大明一共有三千九百多万户,这三十九亿亩耕地,短时间恐怕很难拿出来。

引流人口给藩国,才是大明现阶段唯一能解决人口失业的办法。

这其中,齐国肯定是重要的一环,不过齐国这一环得朱由检自己去把关才行。

他想要去把关,前提就是大明安稳,而大明想要安稳,便需要把内部最大的不安因素给祛除……

“明年府学毕业学子多少?”

朱由检再度询问,王承恩也快速回答:“约七万六千余人。”

“嗯……”沉吟片刻,朱由检想了些事情,并继续询问:“金铉那边有多少人了?颜胤绍还需要多久才能抵达天津?”

朱由检靠在椅子上询问远处的王承恩,王承恩不假思索道:“京中、地方献帖的官员不下五千,颜右佥都御史已经抵达旧港了,到了那里就可以乘坐轮船了,想来也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能抵达天津。”

王承恩给朱由检带来了好消息,从金铉收到的拜帖情况来看,不满燕山和反对燕山的官员数量还是有很多的。

大明九品官员基本不会参与献帖,只有九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献帖,而大明朝从八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只有四万余人。

也就是说,眼下大明朝已经有八分之一的中基层官员支持金铉,而只支持金铉也就是反对燕山。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数量还会不断变多。

到最后,只要他们能和燕山派在庙堂上分庭抗争,那自己的第三步计划也就能实施了。

“告诉孙传庭和洪承畴,不要着急行事,等我令旨再动手。”

朱由检端起茶抿了一口,不远处的王承恩闻言也点头应下。

对于燕山,朱由检从未担心无法收拾他们,他们虽然入官场入的早,但他们最主要还是依靠自己。

哪怕眼下尾大不掉,但只要朱由检想剪除它们,那他并不费太多力气。

朱由检考虑的,只是他们被剪除后,有没有人替补罢了。

现在府学有七万多人,如果再加上东宫和其它地方的官员,更换江南三省的官员便不是难事。

只要把江南和旧港、瀛洲掌控好,燕山便是桉板上的鱼肉,只能任自己宰割。

只不过……

朱由检沉默了,他在想,到底是大明这个染缸太甚,还是人性就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燕山派的那些学子,也曾是自己的学生。

只是十年的时间,他的这群学生就完成了从一群有志青年,到一群利己主义者的转变。

果然、面对权力,没有人可以逃脱人性二字。

想到这里,朱由检揉了揉眉头,而这时殿外也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爹!”

背着书包的朱慈烺一路小跑进入承运殿,朱由检瞧着他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最少,自己还不是孤单一个人……”

第615章 债多不压身

“虎兔墩这厮倒是打得足够远,没想到居然都侵犯到了西虏(克里米亚)的边界,也难怪鲁迷国(奥斯曼)会向我们致信。”

天启二十一年腊月,当北方已经被皑皑白雪所覆盖,所有百姓面对白雪都欢欣鼓舞了起来。

厚厚的白雪将在开春后化作小溪、河流,滋润饱经大旱的土地,谁都能看出旱情似乎快到头了。

百姓们高兴,坐在齐王府不能出门的朱由检也十分高兴。

月初,奥斯曼帝国向大明驻奥斯曼皇店发出信函,询问大明是否知道鞑靼人西征的事情。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才知道了原来林丹汗已经达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并且站稳了脚跟。

“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没有发回消息,想来是没有机会释放信鸽。”

陆文昭站在朱由检桌前做出解释,对此朱由检也并不在意,摆了摆手示意他别紧张。

“林丹汗拿下了伏尔加河河畔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坏事,最少他堵住了罗刹人东进的道路。”

“现在一条岭北山脉(乌拉尔)挡住了罗刹人本土和岭北罗刹人的连接,我们也可以在开春后出兵了。”

“着新任北庭总兵官抚民出兵,顺着饮马河(额尔齐斯河)一路北上,收复领兵山脉以东的失地。”

“其次,着北军都督曹文诏统兵西征,收复国朝蒙池、河中地,最好提前释放信号。”

朱由检开口下达了两条军令,对于前者顽固的罗刹人,他选择的是直接进攻,以雷霆一击来覆灭对方。

对于后者的蒙古人,他还是和之前的选择一样,选择早早的造势,给蒙古人逃跑的时间。

对于占据了两河中间平原的林丹汗来说,河中地除了一个费尔干纳河谷以外,根本没有其它值得他留恋的地方。

他连尹犁河谷都能抛弃,更别提费尔干纳河谷了。

“殿下,其实我们何不在拿下这块地方后,受降虎兔墩,让人为大明屏藩呢?”

曹化淳开口说话,他觉得完全可以让林丹汗作为大明的屏藩,以此来扶持林丹汗,扰乱东欧局势。

相比较克里米亚汗国,林丹汗更为嗜战,战力也更加顽强,如果林丹汗作为屏藩,那大明的西陲能太平不少年月。

毕竟乌拉尔河以东都是隔壁草原,而伏尔加河以西都是平原,该往那边抢,就是傻子都能知道。

对于曹化淳他们来说,整个河中地,除了一个费尔干纳河谷以外,其它地方只有贫瘠的草原和戈壁滩,确实没什么好拿下的。

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河中地的富裕不在地上,而是在地下。

石油、锂矿、铁矿、金矿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大明需要的。

“林丹汗可以称为大明的屏藩,但那得等国朝将它赶到伏尔加河和顿河以东才行。”

“这光景,我在的时候是见不到了,只能留给哥哥或燃哥儿了。”

朱由检确实要扶持力量制衡欧洲,也确实要扶持林丹汗。

可是他不会在自己还在执政的时候扶持,而是会将这个机会留给朱慈燃。

这并不是朱由检让功,而是时机不对。

他现在同意林丹汗入大明宗藩体系,那两河平原和高加索地区就不属于大明了。

大明需要两河平原和高加索地区来扶持两个新的屏藩,也就是永国和定国这两个藩国。

他们作为屏藩,一个牵制高加索地区以南的奥斯曼人,一个牵制西边的林丹汗、沙俄。

这么一来、若是林丹汗的子孙日后反水,也不至于直接打到大明境内,而是会先被永国和定国所抵挡,给大明充足的调兵时间。

朱由检合上了手中的情报,并紧随其后对陆文昭说道:“阎应元派出去的人,还有多久能抵达欧洲?”

“约半个月……”陆文昭作揖回应。

他们口中的这次外交活动,将是西班牙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西班牙不同意,那朱由检只能坐视西班牙输掉这场战争了。

届时就算西班牙倒下,法国崛起,但大明依旧可以扶持英国和林丹汗来搅乱欧洲局势。

朱由检微微颌首应下,不再关注这件事情,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大明国内。

“山西的瘟疫发展的情况如何了?查出源头没有?”

他询问着陆文昭,陆文昭也弓着身子回应道:“基本控制住了。”

“瘟疫的范围眼下在太原府和大同府境内,没有流窜到其它地方,感染者三日必死,没有马匹的情况下走不了太远。”

“两府境内,许多县镇乡村都已经杜绝瘟疫,眼下主要的感染地是阳曲、代州、定襄、怀仁、大同、应州等九个县。”

“按照吴太医的调查来看,源头应该是草原上因为饥饿流窜的老鼠导致的,他们成群结队的迁移,好似浪潮般靠近各种接近水源的地方,啃食当地的草根,同时与人接触。”

“除了刚刚感染的人可以用药压制瘟疫病毒外,其它人便是大罗神仙也难以救回。”

“瘟疫爆发一个月以来,两府之地病死者已有十二万人……”

十二万人活生生病死,这让朱由检手上不由一紧。

“吴太医说,估计开春后就能遏制这场瘟疫,但百姓的死伤恐怕不下二十万……”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