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6章

作者:北城二千

“自然”朱由检点头道:“想要减轻辽镇负担,首要的就是运粮。”

“如果袁可立巡抚山东,督理营田的话,每年可以直接从山东走海运调军粮前往辽东。”

“山东有都指挥使司,备倭都司,一共十八卫九所。”

“其中,山东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七个卫,其余十一个卫隶属于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管理。”

“由于属于备倭都司管理,因此被称为山东备倭军。”

“山东备倭都司管理了登州营、即墨营和文登营,每个营管理部分卫所。”

“其中,登州营负责管理登州卫、青州左卫和来州卫,文登营负责管理威海卫、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即墨营负责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安东卫。”

“不过、由于勋贵的缘故,历任备倭都司都没有想着变法改制。”

朱由检说到这里便停下了,不过朱由校的好奇心才被勾了起来,因此追问道:“依弟弟看,这备倭都司应该有多少兵马,多少军田?”

这个问题,朱由检在脑袋之中过了一遍,计算之后才说道:“山东备倭军的登州营,总计下辖官兵1524人,战马540匹,文登营总计下辖官兵1140人,战马440匹。至于即墨营的兵力是1320人,战马420匹。”

“因此、三营兵力总计3984人,战马1400匹,营田是一人十亩,也就是四万亩不到的营田。”

“至于三营下辖卫所一共十一卫,一共61600军户,军屯田308万。”

“至于山东都指挥使司下辖七卫九所,一共48200军户,241万军屯田。”

“两司合起来,一共是10万9800军户,军屯田549万亩,营田39840亩。”

经过朱由检的解释、一个庞大的机构出现在了朱由校的脑中。

并且、这个数据是当年朱棣时期留下的,眼下已经过去了两百年,十万军户说不定已经发展到了数十万户人家,军屯田和营田说不定也偷偷几次扩充了。

因此,在说完这一串数据的时候,不止好皇兄在遐想,朱由检也是。

历史上、袁可立只巡抚登来三年,就整肃了军纪,操练了水师,打造了众多战舰,并沿海增置炮台。

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使登来武备大为增强,成为辽东前线的海岛基地。

并且策反刘爱塔、光复辽南,以登来两地之力就大大牵制削弱了后金对明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

是唯一被列入登州名宦祠的登来巡抚,造就了登州水城的兵戎最盛时期。

只是用登来两地的营田和卫所田,他就组建了五万余人的水师,眼下如果能让袁可立巡抚山东,那么以他的才干,说不定能在极短的时间清理山东备倭都司的所有军屯田、营田。

“弟弟对袁可立的才干这么自信?真的以为凭他一人就能清理整个山东备倭都司?”

朱由校忽然开口,不过这问题的答桉早就在朱由检的心中了,他对朱由校点头道:“袁可立若是不能、那天下便没有第二人能做到了。”

“好!”听到这话、朱由校也有了底气。

他继位的这两个月里,朱由检对他提出的各种谋划都没有失败过,极大增强了皇权,因此这一次他还是准备信任自己的弟弟。

“既然如此、那么忠贤,你起草圣旨,调袁可立前往山东,就任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巡抚山东一省,整顿山东军务、营田、备倭都司军屯田。”

“奴婢领旨……”魏忠贤心中一悚,不是惊讶袁可立能当上这些官职,而是惊讶朱由检的影响力。

巡抚山东、再领布政使,这等于是将整个山东的政务和军务都交给了袁可立,只有五军都督府的山东都司不受节制。

这样大的权力,只是由朱由检推荐便定下了,这种影响力是魏忠贤他自己加上客氏都比不上的。

想到这里、魏忠贤按耐住了和朱由检短时间翻脸的想法。

他毫不怀疑,他只要干和朱由检翻脸,朱由校就敢杀他……

带着担忧,魏忠贤连忙叫人去起草圣旨,而朱由校听了自家弟弟说了这么多关于山东的事情,更好奇剩下的几个人他会用在哪里。

“弟弟说的其他几个人,准备用在哪里?”

见好皇兄再次询问,朱由检继续道:“陕西近年来官员贪腐,导致水利不兴,若是再爆发旱情,恐怕会引起比淮北大饥更严重的事情。”

“我以为,徐光启可安排前往陕西任布政使,整顿吏治、兴修水利。”

“梅之焕有勇有谋,虽然是文臣,却敢在少年时跟材官比试射箭,之后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

“近年来、土默特蒙古向青海南侵严重,湟中三捷并没有打疼他们。”

“所以我准备将他调往甘肃就任巡抚,整顿甘肃军屯田之余,积极备战。”

“而李长庚的话,眼下南京户部尚书空出,正好调李长庚前往,他无党无派,为官清廉正直,最适合放在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毕自严,当放在山西整顿政务、军务。”

“陈奇瑜在洛阳担任县令多年,熟悉河南,因此升任为洛阳知府,约束福王侵占田亩也好。”

“之后若是做的可以,则是能升为河南布政使。”

朱由检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布置从南直隶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

说白了就是整顿军务,不让军饷被上层官员私吞,再让上层官员监督中层的将领,准确下发到士卒手上。

这当然不可能有说的这么容易,其中必然有不少难度。

但如果这些人连这些难度都克服不了,那么也就可以换人了。

不过、当朱由检说完这些的时候,好皇兄却没有开口了,而是发呆般的默默沉思。

朱由检也不急,坐在旁边等着好皇兄说话。

过了一会儿、好皇兄才开口道:“袁可立的事情可以定下了,梅之焕也可以,李长庚和毕自严也可以。”

“徐光启也可以,但是他的徒弟和陈奇瑜的话,暂时搁置,等我想想再定夺。”

“好!”听到这话,朱由检并不意外。

眼下的孙元化不过是个举人,陈奇瑜也没有什么亮眼的政绩,不用他们两个是正常的。

并且这只是搁置,不是彻底的否决,也就是说还是有机会的。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朱由校和朱由检抬头看去,却见是脸色平澹的王安走了进来。

“王安、你来的刚好。”朱由校刚刚露出笑容,王安却跪下道:“万岁、奴婢听闻要设立御马监南场,特此请万岁调奴婢前往御马监南场颐养天年。”

一句话出口,顿时震动了三个人的心。

朱由校以为听错了,魏忠贤和王体乾却心里笑开了花。

“万岁、奴婢请前往御马监南场颐养天年。”王安依旧固执的开口,这让朱由校微微皱眉道:“这御马监南场太监,由皇五弟选择,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如今内廷无人,你暂且呆着。”

朱由校的强硬超过了朱由检和王安的预料,这主要是朱由检帮助了朱由校太多,让朱由校对魏忠贤和客氏的依赖没有加重。

这是利也是弊,王安这个人,用习惯之后,朱由校还是挺喜欢他的。

毕竟魏忠贤刚当上东厂掌印太监,按例来说是不能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

所以但王安退下去,朱由校还得陷入让魏忠贤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继续在东厂呆着的抉择。

“行了、你退下吧,把刚才我和弟弟所说的一些事情和忠贤沟通一下,没问题就下发圣旨吧。”

不给王安继续说的机会,朱由校一摆手直接斥责他离开。

魏忠贤见状、也不敢惹朱由校生气,连忙走进了偏殿,而王安叹了一口气,也跟着走了进去。

在他们走后,朱由校才转头看向朱由检,并开口道:“御马监南场的事情,弟弟准备怎么安排?”

他的问题,朱由检早就有了答桉,因此不假思索道:“首先把涉桉士绅、商贾抄家,再叫陆文昭秘密调查,可以不公布,但一定要有其他涉桉的南直隶官员罪证。”

“至于御马监南场、可以叫戚元辅直接带人前往,在御马监南场练兵三个月。”

“秋税和加派银就由陆文昭命一千锦衣卫北运。”

“剩下的三千锦衣卫和戚元辅手下八千浙兵负责丈量充入御马监田亩,再将所有佃户编入御马监,以人头发田。”

“这田亩是朝廷的,他们只是负责耕种,和御马监七三分。”

“我初步算了算,这些牵扯士绅、粮商的田亩应该最少也有三百万亩。”

“三百万亩耕地,以淮安府的亩产来说,一年三石、一亩地御马监能分到一百四十斤粮食,交田赋和辽响后还有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每年算下来,大概三百万亩耕地,能产出最少两百三十万石粮食。”

“当然、如果丈量的田亩更多,那么产出也就更多,完全足够养活目前御马监的七卫一营,甚至在之后调七卫一营监管蓟辽后,也能保证蓟辽的军饷。”

“单御马监南场、如果操作得当,可以为内帑最少增收一百万两银子。”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眼前一亮。

内帑虽然年入六百万两,但那是在废矿税之前,眼下矿税已经废了,明岁的内帑内收入多少,根本就不得而知。

矿税该废,因为影响太坏了,银子都被太监太污了。

可以说、万历年间的矿税,太监在收取的过程中大量盘剥百姓。

收士绅的矿税,收地主的矿税、收百姓的矿税,甚至收农户的矿税。

哪里有这么多矿税收?

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增收路子,就硬生生被万历和他手底下的那群太监玩成了所有人都厌恶的一种税收。

日后就算朱由校他们想要收取矿税,估计也要换个名头了。

不过、如果御马监南场成功设立,并且正确的运行,能像朱由检说的那样,为内帑增收那么多的话。

朱由校或许会动更多,裁撤卫所,并且将太仆寺也清理一遍的想法。

只是他这想法,朱由检并不知道。

见好皇兄不说话,朱由检又道:“御马监南场的增设,最主要还是为皇店打开了南方的路子。”

“我会之后在徐州和淮安开设三十七处皇店,经营一些皇店的东西。”

“不过我有些担心,东林党眼下执掌权柄后,恐怕他们的新政会虎头蛇尾。”

朱由检的立场一瞬间变了,这是朱由校没有想到的。

见状他笑道:“你之前不是还说东林党对朝廷有好处吗?”

“是有好处,但那是之前。”朱由检叹了一口气道:“东林党中,除了少部分能臣干吏,大部分都是夸夸其谈之徒。”

“减田赋、去矿税、关税,听起来是对百姓有利,但实行起来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让百姓得利,这点臣弟并不站在东林党那边。”

与其说朱由检支持东林党,倒不如说他支持的是杨涟、左光斗、袁可立、刘一燝等人。

甚至他已经想着谋划,让魏忠贤提前登上舞台,把东林党中只知道夸夸其谈的那群官员搞死了。

不过……

想到自己燕山所中才刚刚就读的学子,朱由检还是决定忍忍。

最少还需要五年,燕山所的孩童才能出仕。

到时候、好皇兄也不怕没有听话的人了。

杀了文臣,再用燕山所的学子顶上就行。

在古代为官,只要算术可以,再加上有自己的靠山和帮手,再懂一点土木、水利修建工程,最好在参军知道怎么整顿军务,就足够充当一县的县令。

五年时间、朱由检要练出这样的数百官员,以及上万廉吏。

只要成了规模,燕山所每年都能产出上百官员,数千廉吏。

在大明朝,有这样底蕴的,只有把国子监玩的活灵活现的朱元璋。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官员,不管他们日后会不会贪腐,都可以杀!

“弟弟能明白这一点,我很是欣慰。”

朱由校突然带着满眼笑意开口,而朱由检闻言也是无奈道:“我当初保下杨涟,建议哥哥启用东林党,也不过是因为东林党能对抗齐楚浙宣昆五党罢了。”

“眼下五党失势,最少三年内是无法对东林重创了,倒是哥哥这三年估计有的烦了。”

“那群东林之中,大部分人只懂得夸夸其谈,恐怕日后哥哥无论做什么,都要被他们议论。”

“哈哈!”朱由校笑道:“我乃天子也,何须惧怕他们?若是太烦了,我便打他们廷仗便是。”

“呵呵……”朱由检看着好皇兄打趣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打趣道:“哥哥打不打廷仗是一回事,倒是我那皇后嫂子的位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人能坐上。”

“哈哈、弟弟放心,过段时间内阁就会选秀女了,到时候你与我同去。”朱由校一脸坏笑,看的朱由检发毛。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主要是朱由校在问朱由检,他那画纸中的船,为什么船底和大明的船不一样。

对此、能解释的朱由检解释了,不过对于造船,他是真的一窍不通,因此大部分朱由校的问题他都回答不了。

两人一直聊到用膳、聊到深夜,最后干脆朱由校拉着朱由检在乾清宫过夜。

只是当两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反而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过了片刻、朱由校才开口道:“今日是娘亲的生辰……”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