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722章

作者:北城二千

满桂说罢,双腿一夹,驾驭战马重下了矮丘,其余诸将也纷纷策马下丘,最后汇入了长长的行军队伍之中。

明代的沙州和唐代的沙州不是一个地方,唐代沙州处于后世敦煌一带,而明代沙州位于后世瓜州一带。

此地有河流湖泊,驻扎兵马不成问题。

至于罕东卫则是位于后世敦煌一带,也是被土寇番人占据,距离嘉峪关六百余里。

六百里路,对于明军骑兵来说,只是四日的奔袭罢了。

可如果是行军,即便是满桂要求每日行军五十里,它也需要六天时间才能抵达。

因此,如果李自成走得快些,差不多能在满桂他们之前返回沙州城。

所以,得了满桂军令的李自成随后带领甘肃营和五十门燕山十斤炮奔袭沙州与罕东两地,刘宗敏则是率领张掖营清剿两地道路上的马匪强盗。

至于满桂带着李过,朱辅炬率领大部队缓慢行军。

他们在嘉峪关外百余里的一个小湖泊补给了水源,在距离沙州二百里的地方接到了李自成攻陷沙州城的消息。

对此没有人感到奇怪,毕竟沙州城只有一群部落驻守在这里,面对明军的击发枪,他们无法做出任何抵抗。

又走了三日后,他们接到了李自成收复罕东卫,并将罕东卫改为敦煌县的消息。

随后在二月初八,当满桂带领兵马抵达沙州的时候,被火炮轰塌的夯土城墙已经被修葺。

与满桂他们所想的黄沙遍地不同,沙州城的植被还算丰富,祁连山上流下的河流汇入城池东北部的一个湖泊之中。

湖泊的面积不算大,最少比起唐代典籍中描写的“瓜州大泽”小了不止十倍。

如果说唐代的瓜州大泽是洞庭湖,那眼下的瓜州大泽便只是一个西湖。

“这地方不错,不管想要种树还是耕地都十分方便。”

满桂翻身下马,在湖边躬身洗了一把脸,洗去了不少风沙。

李过以纯军事的角度看了看这地方,点头附和的同时也说道:“养军民十万不成问题。”

“都督!”

二人感叹着,史官们则是记载着沙州的风貌,而朱辅炬则是在调整各军在城外扎营。

这时候,李自成策马出城引路,来到湖边,顺势翻身下马:“都督,刘宗敏那厮去清剿敦煌那边的马匪土寇了,沙州和敦煌没有田亩户册,都是当地土寇胡乱记载的。”

“末将稍微看了一眼,敦煌差不多有万余土寇番人,城外有吐蕃人耕种的耕地三万余亩,还有不少草场。”

“至于沙州这里有吐蕃、回回八千多人,老实得很,城外有吐蕃人种的两万多亩耕地。”

“末将跑马一圈,能耕种的地方怕是不下五十万亩。”

沙州即便在明末这种寒冷期,水源依旧不曾缺乏。

由于人口稀少,当地的水资源没有被消耗多少,不过日后移民变多就说不定了。

因此在朱辅炬到来后,他对满桂作揖道:“都督,按照殿下的《安西事宜》,卑职以为沙州维持百姓两万,兵马一哨便足够,再多恐怕会让湖泊消失。”

朱辅炬的话让满桂点头,自朱辅炬入都督府以来,提出的许多事情都是朱由检写在书上的,并且都一一应验。

由于他并不善于治理军镇,因此对于朱辅炬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的。

“沙州的事情你安排,三日后我们启程征讨哈密。”

“是!”

满桂的话已经说出,所有人都作揖应下,朱辅炬则是翻阅地图,量了量后继续说道:“从沙州至哈密需要翻越一座大山,距离六百余里,大军行军需要十二日,骑兵五日即可抵达。”

“眼下驻扎在吐鲁番和哈密的是阿卜伦,他麾下有骑兵万余,占据哈密到龟兹一带的广袤地区。”

“以末将来看,只需击溃阿卜伦主力骑兵便能迫使他投降,毕竟眼下他已经无路可退。”

朱辅炬的话让诸将点头,而满桂闻言也道:“我大明对哈密四立四失,眼下是第五次,断不可失去。”

“虽然阿卜论有可能战后投降,但还是要以歼敌为主。”

“李过,这次你作为先锋,率领宁夏营和酒泉营出兵。”

“末将领命!”听到终于轮到自己出兵,李过激动作揖,随后对李自成咧嘴一笑。

李自成略感无趣,只能抢先作揖道:“打阿卜论让李过这小子先,那疏勒、于阗等地,便交给我和刘闯子吧!”

“可以。”见李自成他们抢功,满桂爽朗的笑了笑。

只是可惜,不等他们多说什么,北方就有一队塘骑南下,朝着他们所在的湖泊赶来。

这一刻,李过有种不好的预感,而这种预感也在片刻后成真。

只见塘骑策马而来,随后熟练翻身下马作揖道:“回禀都督,西虏阿卜论请降!”

“娘地!还没打就投降了!”听到这话的李过破口大骂,而四周人也闻声大笑了起来。

满桂抬手示意他们别笑,然后安抚李过道:“若是他真降了,虎兔墩的王帐别失八里交给你打。”

“虎兔墩这次不会还跑吧?”闻言的李过一脸难受。

“这可说不准……”李自成用揶揄的口气调侃自家侄子,李过这个比他年纪还大的侄子见状也是朝脚边吐了一口唾沫。

“这仗打着没意思!”

“行了……”满桂笑着抚须,将目光放到了塘骑身上,询问道:“他有什么要求?”

“回都督,阿卜论只想让都督按照旨意上的继续册封他便是。”

塘骑开口回应,满桂也点了点头:“这不是难事,旨意是殿下和监国下的,二位殿下不会反悔。”

满桂和塘骑所说的旨意就是朱由检对这次阿卜论的招抚圣旨,其内容主要是阿卜论投降后授予他西州伯的爵位,也授予他麾下万户、千户和百户各级散阶,基本和发给准噶尔的一样。

相比准噶尔还能逃跑去西西伯利亚来说,被林丹汗和大明包围的阿卜论连跑的地方都没有。

他不想投靠林丹汗,毕竟大明西征,林丹汗能不能打过还是一回事。

与其投靠不知前途的林丹汗,有固始汗的前车之鉴在,投靠大明显然是阿卜论的最好选择。

伯爵那每年三千两的俸禄,加上自家几个作为千户的子嗣俸禄,怎么说也有个几千两银子,这还不算草场……

大明给阿卜论开出的草场是青海一带的二十万亩草场,虽然不如他的吐鲁番汗国地盘大,但不用养兵之后,这草场价值会高上许多。

不仅仅是他,还有他麾下的部众也被准许前往漠北、漠南放牧,每户七八口人,共用万亩草场。

眼下漠南、漠北有十数亿草场,虽然极为脆弱,但养活百万牧民不成问题。

眼下这两地的牧民只有二十余万人,而吐鲁番汗国也不过十几万人,将他们迁移过去,当地的草场还是那么丰富,其它牧民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的。

把他们迁走,让汉人同化他们,再迁移汉人接管吐鲁番汗国内的十几座城池,西域南疆瞬间就能汉化一大半。

对于大明和阿卜论来说,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么想着,满桂也看向了朱辅炬:“这件事情你带宁夏营的一哨骑兵去看看,如果阿卜论诚心归顺我大明,我可以替他上疏,请他任兰州兵马使,再给他一个实权官职。”

满桂知道李过嘴笨,相反朱辅炬能说善道,加上他秦王府一脉的宗室身份,想来就算阿卜论反悔,也不至于杀他。

“末将领命。”朱辅炬也清楚满桂的想法,同时他也欣然接下,并不怕危险。

他讨厌战争,但他还留在军中,归其原因就是他不想再体验一次北山血战的残酷。

在他看来,打来打去,死的都是大明的百姓,都是百姓的孩子。

如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哪怕仅能少死几十、几百兄弟,那他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如眼下的阿卜论,如果朱辅炬能说服他归降大明,那这次西征就能少死数百上千人。

因此他在接令后便毅然决然的带着一哨五百余名骑兵,向着西北的吐鲁番城奔赴而去。

在他赶去的同时,满桂也准备在沙洲简单休整三日,同时围剿四周的马贼土寇。

做完这些,不管朱辅炬回没回来,他都会继续向哈密行军。

他可没有太多的时间耽搁,毕竟没人能保证,阿卜论此举会不会是缓兵之计。

如果满桂中计,老老实实等着,那其后果就是中路军和北路军全军覆没。

这样的代价,他赌不起……

第583章 风吹到西州

三月,或许是上天也想为大明收复西域的壮举做出阻碍,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了天山南北。

朱辅炬是被呼啸的风声给惊醒的。

当他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只有一丝微弱光亮的帐内景象。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放在一旁的怀表,借助那微弱的光亮,他看清楚了时间。

“辰时三刻了……这股味道……”

朱辅炬先是有些诧异,随后起身,眯着眼睛、皱着眉头试图打开帐篷的帘子。

帘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用石头压住了,费了点力气,朱辅炬打开了帐帘。

一瞬间,呼啸的风声带着微凉的空气打在了他的脸上,仔细感受还能感受出风中有些沙粒。

鼻孔中窜进来的一丝土腥气让朱辅炬精神了不少,他睁眼望去,目及之处,一片如同复古滤镜下的黄色映入眼帘。

漫天昏黄的沙尘暴袭击了西域,朱辅炬走出去,只听耳畔呼啸、脸颊被沙粒刮的生疼。

他用力向远处看去,只见前方黑风滚滚,好像一堵墙直逼而来。

“参将!快回帐篷里去!这是十几年都难得遇到的大沙暴!”

呼啸的风声中,朱辅炬他似乎听到了有人在对自己喊话。

他试图看过去,但很快被一个身着鸳鸯战袄的人影抱着腰,推进了帐篷里。

等他回过神来,人影已经用石头重新把帐帘压死,同时打上了几根木钉。

朱辅炬见状,将帐内的煤油灯点亮。

煤油灯所带来的一缕昏黄让人情绪安稳了不少。

这时,朱辅炬他才看清楚了来人是谁。

“马顺国,这是大沙暴?”

蹲在朱辅炬面前,敲打木钉,以求帐篷更牢固的人影在朱辅炬的话响起时转头。

那是一张看起来有四五十岁的脸,脸上的皱纹如干裂的河床般,无故让人苍老了几岁。

“参将,这是大沙暴,我们以前经历过。”

马顺国的年纪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大,实际上他只有三十六岁,而他之所以对西域的事情那么懂,也源自他本身的身份。

他是和硕特部归化的蒙古人,由于在河西学了官话,加上了解西域情况,他被朱辅炬选为了自己的向导。

不得不说,马顺国的经验,确实帮了明军不少忙。

“我们在星星峡,大沙暴吹不进来太多,只要休息一天,明天应该就能出发了。”

马顺国解释了这次大沙暴的带来的影响,朱辅炬闻言也拍了拍自己身上的沙粒。

“我自小在陕西长大,不过这么大的沙尘暴,我倒也还是第一次见。”

“在西域,这个时候有沙尘暴很正常。”马顺国解释道:“它们都是从西南吹过来的,风大的季节就会吹过来,河套的风沙比不了这里。”

“确实比不了……”朱辅炬点头承认,同时也说道:“休息一天,那我们能不能赶在三天内赶到哈密?”

“应该可以。”马顺国不假思索的回答,闻言的朱辅炬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他这么紧张,是因为他们昨日在抵达星星峡的时候,就已经见到了吐鲁番汗国在这里驻扎的一千兵马。

得知朱辅炬要代替满桂去吐鲁番后,他们当即全军撤往了哈密,准备把消息汇报部落的台吉,然后让台吉把消息告诉阿卜论。

如此一来,阿卜论也会从吐鲁番赶来,朱辅炬稍微休息两天后,双方就能在哈密见面。

因此,朱辅炬必须抓紧时间,不能迟到。

“风沙来了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把小溪流挖出来,补给好水再去。”

“从星星峡前往哈密的这一路,只有戈壁和荒漠,并且还有大风。”

“补给的水不够,我们或许还没到达哈密,就要渴死在路上了。”

马顺国说着这个时代西域赶路的辛苦和凶险,不过说完之后他也说道:“只要到了哈密,再往后走,基本都是绿洲连着绿洲,后面的路不会耽搁大军行军的。”

“嗯……”朱辅炬点了点头,而马顺国听帐外的风声小了些,也对朱辅炬判断大概两个时辰后,风沙就能停下来。

朱辅炬原本有些不相信,不过当他们闲聊了两个时辰,风声逐渐变小的时候,朱辅炬心里也好奇了起来。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