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96章

作者:北城二千

普希金他们只是一个不完整的连队,想要抗衡拥有燧发枪的一百骑兵,显然是痴人说梦。

“好吧,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只有等待救援了!”

见尹卡洛夫都这么说,普希金只能耸了耸肩,随后表等待救援。

然而,如果他们想着等待救援,那这个想法注定落空……

第二日,吴三桂在布拉茨克留下一百骑兵包围布拉茨克,紧接着向叶尼塞斯克赶去。

四月十五,吴三桂包围叶尼塞斯克,饮马叶尼塞河。

四月十九,北海营的北路军抵达图鲁汉克斯,包围图鲁汉克斯,至此沙俄在叶尼塞河以东的七个据点被明军骑兵尽数包围。

“他们疯了吗!!”

四月二十九日,当鄂毕城的一间小屋里发出拳头砸在木桌上的声音,时任罗曼诺夫王朝西伯利亚总督的戈洛文如同发怒的狮子一样怒发须张。

他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生气而生气,而是因为害怕而生气。

当一座座棱堡失去消息,他这个西伯利亚总督和麾下的军官直到明军饮马叶尼塞河才知道这次对他们动手的不是南边的鞑靼人,而是大明。

看着自己桌上那一份份前方送来的情报,戈洛文到现在都无法相信,大明居然要和他们开战了!

该死!他要拿什么来抵挡大明的军队?

戈洛文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招惹上大明,更没想到大明会直接派出人数不低于两千的军队来进攻他。

该死的!现在他和叶尼塞河以东的七个棱堡失去了联系,损失了一千六百多兵力。

就凭借他手上的三个连队和八百多探险队员,别说和明军打一仗了,就是撤退都得看明军马步兵给不给他们机会。

一想到明军的骑兵已经饮马叶尼塞河,戈洛文就有些坐立难安。

尽管从叶尼塞河到鄂毕城还有一个月的路程,但明军骑兵的速度也不是开玩笑的。

让戈洛文摸不准的是,这支明军已经是大明对北方用兵的全部兵力,还是说他们只是先头部队?

如果是前者……该死!就算是前者,他也挡不住!

想到这里,戈洛文立马向远在莫斯科的沙皇米哈尹尔一世写去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也很夸张。

戈洛文夸大了明军的兵力,他将吴三桂描写成了一个指挥上万骑兵的将军,而这些骑兵携带着数百门火炮正在攻打鄂毕城的路上。

他作为西伯利亚管理区总督,英勇的带领着西西伯利亚的一千二百多军队在叶尼塞河阻击明军,但防线岌岌可危,恐怕很快就会被突破。

信的末尾,他希望沙皇能派来援军,或者下达较为清晰的作战指令。

戈洛文是不敢直接逃跑的,所以他只能把自己描写的英勇一些。

不过,这样的信件漏洞百出,想要弥补漏洞,就只有他带着军队去前线绕一圈。

不求和明军交手,只要去绕一圈,就能代表他没有在城里等死。

在这样的想法下,戈洛文点齐了鄂毕城的一个连队,他带着这二百人向着东边的叶尼塞河赶去,并且开始召集叶尼塞河以西的各棱堡军队。

只是相比吴三桂的兵马,他这两个连队四百人的部队显得异常寒酸。

在他担惊受怕赶往叶尼塞河的同时,吴三桂的心思已经不在西伯利亚了。

五月初一,这个朱由检规定出兵的日子,吴三桂却已经将中西伯利亚收入囊中。

没有什么一波三折和波澜,一切都水到渠成般。

吴三桂不仅将中西伯利亚收入囊中,还贪心不足的试图去抢属于北军的不里牙锡。

然而,攻打不里牙锡,这本该是曹文诏的任务……

第564章 父债子偿

“一个后生也敢抢到我曹文诏头上!”

五月初一,当瀚海城内响起曹文诏骂骂咧咧的声音,正准备出兵的他突然得知了吴三桂派兵去打不里牙锡的消息。

这消息一传过来,曹文诏立马就火大了。

这一战本来就是应该东军和北军联手分功才对,现在吴三桂这个后生仔想两份功都独吞,这不是啪啪打曹文诏的脸吗?

“娘地!老子要上疏殿下!”

越想越气的曹文诏破口大骂了起来,四周将领也都憋着一肚子火。

北军从三月份开始准备,结果准备了两个月,就准备出了一个被人截胡的结果,换谁火气都大。

“王道成!你一个北军同知!兄弟军功被人抢了!你小子跑哪去了!”

“老子他娘地在写弹劾奏疏!”

曹文诏破口大骂,会厅外面也传来了另一人骂骂咧咧的声音。

曹文诏一听顿时熄了火气,不多时一个穿着武官常服的四旬儒将也拿着刚刚写好的弹劾奏疏走了进来。

“来个人给我八百里加急!娘地!军功都他娘被抢了!”

作为燕山第一期的学子,王道成心里比曹文诏还憋屈。

不用曹文诏开口,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写了弹劾奏疏。

在他的喊叫中,一名参将接过了弹劾奏疏,随后这参将命一队塘骑带着这份奏疏向南而去了。

塘骑带去的不止是弹劾奏疏,还有北军诸将的火气。

别说诸将,就连北军的普通士卒得到这消息都被气的火大。

虽说不里牙锡的人口很少,兵马也只有几千人,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平白被人截胡,换谁都受不了。

好在他们截获消息及时,在塘骑带着奏疏南下后不久,集结在瀚海城的三营北军骑兵便向北奔袭,准备在战场上把军功抢回来。

只是不等他们的弹劾送抵朱由检面前,北镇抚司的人便已经在第二天通过信鸽将消息送到了肃州城。

“殿下!这个吴三桂未免有些桀骜了!”

锦衣卫消息送来的时候,朱由检正在和满桂游猎,因此他在消息送来后不久就得知了己方军功被抢一事。

然而,面对他的气愤,朱由检却饶有兴致的看着手中消息,不免也打趣道:“你觉得他贪得无厌?”

“这……确实有一些。”满桂虽然嘴上没说太狠,但那气得脸红的表情足以说明一切。

只是面对他的气愤,朱由检却扬了扬写满消息的信纸道:“你们都觉得他贪得无厌,但他真的贪得无厌?”

摇了摇头,朱由检笑道:“眼下是天启十七年,距离我就藩已经没几年了。”

“吴三桂和祖大寿这两家是姻亲关系,加上吴襄和祖大寿错过了复辽之役,虽然看似是齐王府的人,但却游走边缘。”

“现在你还认为,他是因为贪得无厌?”

吴三桂那点小心思,朱由检一眼就明了了。

他之所以能一眼明了,是因为他知道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

见风使舵、骁勇善战、短于谋略……这就是朱由检对他的评价。

历史上对于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大顺有多种说法,其中内容多半与吴三桂家属的问题有关。

其中内容有二,第一种是吴三桂听到自己父亲被用刑而死,所以冲冠一怒。

第二种就是听闻侍妾陈圆圆被霸占,然后冲冠一怒为红颜。

然而对于这样的两种选择,历史浪漫主义更喜欢第二种,但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显得吴三桂是为了孝道和爱情才无奈起兵。

可是摆在纸面的是,历史上吴三桂是听到顺军拷打自己父亲吴襄的传闻才犹豫不决。

作为一个正常人,得知传闻的吴三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自己父亲吴襄到底是不是还活着。

然而此时,李自成派来劝降吴三桂的王则尧等人还带来了吴襄写给吴三桂的信件。

这一刻,吴三桂包括亲爹在内的全家三十五口人的性命都捏在李自成手里,父亲生死未卜,有谣传说父亲死了,有谣言说拷打,但这种时候却来了一封父亲的信。

如果他派亲信去北京接着谈判,授意他们设法亲眼看看父亲是不是还活着,这是正常人的行为。

如果他向李自成请求把他父亲送来,全家团聚,虽然不怎么高明,也是正常人干的事。

可是,吴三桂在看到信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李自成肯定杀了自己父亲”然后直接反叛,袭击唐通,夺取山海关。

然而,吴三桂的判断严重失误,李自成并没有杀吴襄和吴三桂的家人。

哪怕吴三桂起兵,李自成也没杀吴襄,而是带着他东征山海关,还想让吴襄劝降吴三桂。

结果整个山海关战役期间,吴三桂就和睁眼瞎一样,不相信自己父亲还活着,而是死斗李自成。

直到山海关战役结束,李自成见吴三桂是铁了心不投降才杀了吴三桂全家。

能让吴三桂连亲爹都不顾的,只有摆在眼前的利益,而顺、清双方给出的条件是天差地别的。

以孔有德三人的情况来看,作为清军当时头号劲敌的吴三桂一旦投降,起码就是王爵,而顺军顶多是侯爵,因为刘宗敏等人也不过就是侯爵。

王爵和侯爵,这其中利益如何取舍,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哪个利益更大。

在利益面前,士绅阶级出身的吴三桂当然会选择前者。

这样的一个利己主义者,即便他政治表现一般,但朱由检也能分析得出他为什么要打不里牙锡的原因。

作为齐王府的边缘人物,吴三桂肯定是不可能跟着去齐国的,因为他和黄龙、陆文昭、满桂、孙应元、曹文诏等人都不一样。

这些人大多都是平民崛起,他们依靠的就是朱由检,但吴三桂不是。

吴三桂祖籍南直隶,祖父北上辽东经营马匹生意,父亲又通过武举成为武进士。

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自己又是齐王府的边缘人物,不可能抛下一切去齐国,那选一个新靠山就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了。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吴三桂就是要把自己孤立。

这么一来,在朱由检离开后,作为孤臣的他自然要比燕山派的诸多官员好用。

皇帝在西军和南军、北军都有自己人,唯独东军和上直没有,而自己就要做东军第一人,这就是吴三桂的想法。

“可惜,太年轻了……”

朱由检嘲弄一笑,他人还没走,甚至还有五六年的时间,这吴三桂就迫不及待的向自家哥哥表忠心了。

这样的政治水平,也难怪历史上他连划江而治都做不到了。

“既然你想做孤臣,那我就成全你好了。”

呢喃一句,朱由检转头对已经明了一切的满桂、陆元高二人说道:“下令旨,擢升吴三桂为南州总兵,威远伯曹文诏平调岭北总兵,东军与北军换防,设岭北行省,擢升太原知府解学龙为岭北布政使,岭北划入北军都督府辖区。”

“是!”朱由检的话让满桂和陆元高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吴三桂想做孤臣,想雪中送炭,那朱由检就成全他,把他丢到南州去做孤臣。

熬过这五六年,皇帝还能记得起他,那他就能做孤臣了。

朱由检轻嗤一笑,随后继续和满桂游猎了起来。

同时,他的令旨也被送往了京城,在几天后被养心殿的朱由校看见内容。

与满桂和陆元高自认为朱由检想处理吴三桂不同,朱由校从这份令旨中看到了自家弟弟要对东军都督府动手的痕迹。

东军都督府既然是东军,那作战自然要对东方。

可问题是,随着建虏覆灭,中西伯利亚收复,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被设岭北行省,归北军节制,东军一时间居然没有接壤的敌对势力。

东边有什么?朝鲜半岛?

在大明多年的包围下,朝鲜眼下连三万军队都凑不齐,想要对付他们,一营东军兵马就能灭国,根本不需要眼下四十营的配置。

孤立皇帝插手最少的东军都督府,然后进一步削弱其兵权,这就是朱由检要干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东军都督府里的诸将估计也不会反对,只有中层的燕山将领或许会觉得憋屈。

孙应元、尤世功、贺世贤这三人不是要去齐国,就是已经快致仕了。

剩下的祖大寿、毛文龙、祖大弼、吴襄、吴三桂等人不过是一省总兵,干涉不到都督府的事宜,也没那么大能量。

“弟弟倒是一直在为我考虑……”

叹了一口气,朱由校把这份令旨转为圣旨下发,自己则是埋头继续处理起了那堆积如山的奏疏。

虽然看上去有些累,不过一想到朱慈燃已经进入北直隶地界,朱由校都不免精神了一些。

也在他精神的同时,五月十二日、带领四百沙俄军队的戈洛文终于抵达了叶尼塞河西岸的曼加泽亚。

此刻的他距离河对岸的明军尚有一百里的距离,但他的心却是一直悬着。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