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7章

作者:北城二千

历朝税收制度不同,如宋朝是全部收上国库再派发给地方,而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

因此淮安府是有能力自己赈灾的,只是如果灾情的规模真的变大,或者有贪官污吏偷偷倒卖官仓粮食,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想到此处、杨涟便直接开口道:“去邳州官仓!”

“杨都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这边请……”刘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后带着杨涟等人向着邳州县的“常平仓”赶去。

至于此时的陆文昭也找到了隐匿于人群之中的沉炼,并交代道:“去找你大哥,把事情问个清楚。”

“同知大人放心!”沉炼作辑行礼,随后便在进入邳州城的同时,跑入了一条巷子里。

他的举动早就被士绅商贾安排的人给看到了,一时间城门口游走的人都朝着他的方向跟了过去。

只是他们刚刚动身、一处民居中的卢剑星就一把将腰刀抓起,冷声:“动身!”

“呜……”

他一开口,洞箫声就被人吹响了起来,一些隐匿在人群中的锦衣卫也纷纷阻碍起了这群人,而沉炼听到洞箫声,也知道有人在跟自己。

他不过拐了拐几个弯,随后翻身跳进一处民居,那些士绅商贾安排的人就跟丢了他的踪影。

这群人好似无头苍蝇一样在民巷之中四处乱窜,脾气暴躁者直接拍门查人。

在他们查人的时候,沉炼已经绕了好几个圈,最后翻墙进入了一处民居,并见到了坐在民居小院的卢剑星。

“大哥。”沉炼起身,松懈了防备,而卢剑星也点了点头,随后抽出了一张厚纸道:“发生的事情都写在上面了,证据的地图也标记出来了。”

“只要有了这些证据,淮安府的贪官是跑不了的。”

沉炼见状、连忙把厚纸收到了怀里,随后对卢剑星问道:“殿下交给我们的事情……”

“放心吧、事情做好了大半,剩下的大半也不会太久。”卢剑星胸有成竹:“这件事情办好了,说不定你我就提前升为千户和百户了!”

“嗯!”听到这话、沉炼点了点头,而卢剑星也拍了拍他道:“快去办事吧,别让几位大人等的太久,拖久了迟早会生变。”

“好!”闻言、沉炼换了一身衣服、转身就走出了民居,随后朝着常平仓赶去。

至于卢剑星则是在他走后对旁边的民居说道:“时间不多、叫我们的人赶紧收粮!”

话音一落,那消瘦男子就走出了民居,作辑行礼之后,便带人去继续收粮去了。

他心中对卢剑星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了气,只因为如果卢剑星真的只为了赚银子,那么完全可以把消息拖几天,让杨涟他们多等几天,多给他几天收粮的时间。

但眼下杨涟他们一来,卢剑星就交出了情报,那么也就没有利欲熏心的说法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卢剑星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暗自皱眉,嘴角不由挑起一抹笑意。

至于那清瘦男子,则是在安排人收粮之后,便独自赶往了不远处的一所民居。

他敲门三声,两短一长、很快门就“吱”的一声打开,而从中开门的,则是一个看起来吊儿郎当的青年。

清瘦男子走进院子,青年也关上了门,而在两人进门后,正屋和偏房都走出了人,为首的则是一脸清秀、骨架纤细的男子。

“陆显、他是怎么做的?”

男子一开口,便对清瘦男子询问,并叫出了他的名字。

陆显闻言则是作辑回应道:“他直接交出了所有证据,并叫他结拜兄弟送给了杨都给事中。”

“那就行……”男子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旁边吊儿郎当的青年道:“陆修、你不用跟着我们了,去师兄旁边保护杨都给事中和左佥都御史。”

“我?”听到这话、吊儿郎当的陆修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随后无奈道:“是……”

说罢、他也不开门,直接翻身上墙、越了出去。

“有门不走……还翻墙……”陆显用看怪人的眼神看着陆修离去的背影,随后对男子道:“师傅,那我现在……”

“你继续跟着卢剑星,若是他贪了殿下的银子,尽快把消息传回来。”男子轻声开口,陆显见状也作辑回应后,按照他的话返回了卢剑星身边。

至于那陆修则是仗着脚步快,中途跑入了锦衣卫的队伍中,就是腰间的那柄戚家刀有些显眼。

陆文昭见到他来、也低声问道:“怎么样?”

“师伯放心,消息都是对的,没有差错。”

“那就行……”闻言、陆文昭放下了心,而不过一会儿,锦衣卫的人马就护送着杨涟和左光斗,还有吏科和都察院的官员来到了邳州的官仓和常平仓门口。

官仓和常平仓最为街道两侧,杨涟看向了左光斗:“遗直你去常平仓,我看官仓。”

“好!”左光斗点了点头,随即带都察院和吏科的一半人走进了常平仓,而杨涟则是带剩下的人走进了官仓。

陆修跟着杨涟走进了官仓,而陆文昭则是转身看了一眼刘汴等人,随后大声道:“把官仓和常平仓四周给我围起来!”

“是!”一言既出、六百锦衣卫当即行动,甚至四周游走的百姓也忽的脱下了衣服,露出了里面的绯色常服,配上了雁翎刀。

这一刻、四周的锦衣卫直直突破了一千人,突如其来的变化更是让刘汴等人心中发虚了起来……

第104章 士绅贪婪

常平仓、这是古代王朝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常平仓主要是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官仓、太仓和太仆寺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

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要想看淮北大饥是不是真实的,首先就是要看常平仓和官仓。

官仓不可轻易动、而常平仓可以。

所以、当左光斗带着都察院的官员和吏科官员走进常平仓的时候,都察院的小吏就开始对常平仓进行验收了。

邳州城的常平仓,长四百二十步、宽四百二十步,一共五十处仓屋,仓屋宽八步、长八步,每屋放置粮两千七百石,最大储粮十三万五千石。

但是在都察院小吏的搜查下,常平仓的储粮仓只有三十四个粮屋是满的,一个只有一千两百石,也就是完全符合刘汴口中的九万三千石标准。

“粮食有没有什么问题?”左光斗皱着眉询问,而都察院小吏也不是蠢人,直接说道:“这些粮食,有过搬运的痕迹,并且仓屋内的粮气并不浓重,显然是这几天才搬进去的。”

“那我知道了。”左光斗微微皱眉,这样的东西并不足以充作证据。

想到此处、他就准备转身去找杨涟,而与此同时的杨涟也带人纠察起了官仓。

比起常平仓,官仓是它的三倍大小,最高能容纳近四十万石粮食。

杨涟带人在其中检查,打开一个仓屋后,杨涟直接从旁边小吏的手中抢过了钉耙,勾住粮食就拉了下来。

“哗啦啦”的粮食落下,却不见一点灰尘溅起,而杨涟更是冷哼了一声。

粮无尘者、大多都是士绅商贾拿来买卖的储粮,官粮大多从百姓手中收来,百姓在未褪壳吃米前,粮食上有不少灰尘。

若是正常的官粮,这么一勾必然出现许多灰尘,而这些粮食没有,也就代表不是官粮。

“杨大人……”

这个时候、陆修隐晦的递上了厚纸,而杨涟见状后,看了一眼陆修身上锦衣卫的衣服,便紧皱眉头打开了厚纸。

上面所记载的事情,让他对邳州所发生的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理解。

知道官仓和常平仓的粮食都是士绅商贾的之后,杨涟立马咬紧了牙关,并在脑中形成了一个想法。

“不用查了、都出去吧!”

杨涟一开口、所有小吏都退出了官仓,而杨涟也在官仓门口见到了左光斗。

“粮食很新、是搬运的……”左光斗率先开口。

“你看看这个。”杨涟递出了厚纸,左光斗也带着疑惑接了过去,随后在看到里面的内容后,瞬间将厚纸收了起来。

“将计就计!”杨涟皱着眉直接开口,随后和左光斗走向了刘汴,对刘汴作揖道:“官仓与常平仓没有什么不对劲的,请问淮安府库银还有多少。”

“回杨都给事中,淮安府尚有库银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七两五钱八分六厘。”刘汴侃侃回答:“其中秋税三万九千三百四十五两七钱八分,加派五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两整。”

“剩下的两万零四百九十四两八钱六厘是留存银。”

“那么请问官仓之中的秋税漕粮是多少呢?”左光斗也明白了杨涟的想法,紧跟着追问了起来。

这个时候、刘汴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但他依旧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局势,所以作辑回道:“官仓之中的粮食,留存四万石,漕粮二十二万四千六百三十七石!”

“好!”听到这话、杨涟忽地开口,而刘汴心中的不安感也上升了起来。

“把犯官刘汴给我拿下!”杨涟怒叱一声,下一秒陆修就出刀架在了刘汴的肩头,让他冷汗直流。

“杨都给事中!请问本官犯了何事?!”

“犯了什么事你自己清楚!”面对刘汴的嘴硬,左光斗怒叱一声,并从怀里掏出厚纸,抽出标记尸体地图的那张。

他转身对陆文昭作辑:“请陆同知派人,护送都察院和吏科的官员前往地图上的这些地方查看!另外派人看管官仓、常平仓,官府银库。”

“左佥都御史请放心……”陆文昭早就知道了一切,看着眼前的情况按照他所想的发生,当即就准备派人护送都察院和吏科官员出城。

刘汴就这样猝不及防被上了枷锁,而淮安府的一系官员也被关入了邳州县监牢之中。

不过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陆文昭却给杨涟打了一针预防针:“杨都给事中、这样做之后、您有想过怎么回应淮安府内士绅吗?”

“回应?”杨涟冷哼一声道:“老夫背后有朝廷!还有万岁!需要对他们做什么回应?!”

杨涟这话、让陆文昭十分佩服他,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一旦传开的影响。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所有邳州的士绅商贾也都知道了官仓和常平仓,以及银库被锦衣卫看管的消息。

他们没能想到、表面只带了六百人前来的陆文昭,实际上早就调动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的锦衣卫提前抵达淮安府。

眼下淮安府、徐州两地等十余县都被锦衣卫接管,参与桉件的锦衣卫,足足有四千余人……

所有人都前往了被称为李举人的那位士绅府中,而他们所构成的,是盘综复杂,占据淮安、徐州等地五成以上田亩、八成以上商贸的巨大利益团体。

李举人坐在主位、正厅之中左右各坐十二位各家家主。

此刻他们的脸上、都表现着焦急和不安,而原因不止是刘汴被抓,更重要的是他们钱粮。

眼下邳州、山阳、清河、安东、桃源、沭阳、海州、徐州等地的官仓和常平仓内一共扣押着属于他们的三百二十七万六千余石粮食。

不仅如此、衙门库银中,他们也借了三十多万两银子。

原本以为事情万无一失,眼下看来恐怕生变了。

三百多万石粮食、三十多万两银子……

等风头过去,这粮食后续慢慢卖,最少能卖上千万两银子啊……

眼下就这样被扣押不说,瞧着朝廷的架势,是要把所有银子和粮食都用来赈灾,或者都运走啊。

若是数量少些、他们也就认了,可他们之前帮忙安抚灾民已经花了几十万两了,粮食如果都被运走,他们就都白忙活了。

“李举人、您开口吧,只要您开口,我们便出手!”

“是啊、全部身家都压在这三百多万石粮食上了,那三十几万两银子,朝廷要是拿去也就算了,可眼下粮食是万万不能运走啊!”

所有人都在叫嚷、但也不怪他们叫嚷,毕竟这笔粮食对他们着实太过重要了。

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家产也就七八万两,拿来买粮食囤积后,虽然赚了不少银子,但上下打点就花了不少银子,眼下顶多就是不赚不亏。

可身价翻十倍的机会就在眼前,谁又愿意放过?

他们的话、李举人听在耳内,但是也觉得有些无能为力。

这时一个人突然开口道:“当初打点的时候南直隶那些人拿了几十万两银子,现在见朝廷派人来就怕了。”

“要我说、干脆学那苏州,直接怂恿百姓!”

“对!没错!”听到这话、李举人也眼前一亮,他回应了一声后,便对众人道:“那刘汴叫我们掏粮食掏银子把局面安稳下来,他自己却搞破了篓子。”

“不过他既然赈灾,给了那群泥腿子活路,想来那些泥腿子一定对他感恩戴德。”

“眼下不用我们出手,只要派人把事情改一改,便能叫那杨涟放人!”

“李举人细说”听到这话、其他人都好奇了起来,而李举人则是诡笑道:“各家麾下的佃户那么多,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很快就能把事情做好……”

紧接着、李举人便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众人,而他们听后也觉得眼前发亮。

事情谈妥、他们便纷纷告退,随后按照李举人的话前去办事去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邳州城内就多出了许多流言。

这些个流言自然逃不过锦衣卫的耳目,流言的内容也很快就送到了陆文昭手中。

砰!

“真是愚民!”

邳州锦衣卫百户所内,陆文昭重重拍了一下桌子,而他所生气的,正是那留言的内容。

在那留言中、刘汴和众多淮安官员都成为了为了百姓好的父母官。

淮北大饥一开始的时候,刘汴就要想赈灾,但是因为官仓不能开,常平仓数量不多,流入市场后只稳定了三天的粮价就消磨殆尽。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