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17章

作者:北城二千

“他们的军队虽然有将近四万人,但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对!发动足够多的奴隶,我们可以拉出十几万人!”

贵族们为了自己利益和特权,在不了解明军的情况下就开始怂恿起了彭措南嘉,但彭措南嘉没有被他们怂恿而冲昏头脑,反而说道:“明军使用可以速射的火铳,按照僧人们的话,他们能在十个呼吸里射击三次。”

“加上他们携带了火炮,我们如果要和他们打,就必须做好损失惨重的准备。”

彭措南嘉在给贵族们做心理建设,但贵族们听后不仅没有胆怯反而针对明军的速射枪想起了应对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牦牛群开开阵,我就不信四十几万牦牛冲不开明军的车阵。”阑。

藏地的一些贵族,尤其是靠近藏北的贵族,他们的父辈曾经听从过明朝的号召去青海作战,因此知道明军对付骑兵主要以车阵为主。

因此,他们故作聪明的以为现在的明军也是靠车阵和火炮、火枪来作战,浑然不知道后膛枪的恐怖。

“强巴,你让人去通知各地的贵族们,就说大明要吞并整个乌斯藏,释放所有奴隶,让贵族们都准备起来。”

“三月十五,我希望能在喇萨看到他们的军队。”

“是!”

彭措南嘉最终还是决定要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他的决定也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支持。

不过贵族们的利益难以割舍,但寺庙却没有那么多利益。阑。

“我们可以听从‘文殊菩萨’的号召,迁移去河西和西宁,云南,不过我们得弄清楚,文殊菩萨到底支持哪一派。”

在彭措南嘉和贵族们决定出兵的时候,乌斯藏的僧人们也在布达拉宫讨论起了是否要臣服大明。

对于这群乌斯藏的僧人来说,他们还是比较欢迎大明入藏的,毕竟对于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人和信徒而言,明朝皇帝的“文殊菩萨”形象不仅存在于明初时期,而是一直延续到王朝统治的末期的。

去年年初,藏地的许多僧人还前往了京城朝拜朱由校,朝拜他们心中的文殊菩萨。

也因为藏地的僧人经常往来藏地和大明,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大明比起以前要更加强盛,乌斯藏根本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在大部分僧人看来,明军进军乌斯藏,主要是和贵族们争夺利益,因为孙传庭给出的条件中,并没有限制藏地的传教。

不仅如此,孙传庭反而鼓励他们前往西域传教,不过他们需要改一改教义。阑。

具体怎么改,孙传庭没有说,僧人们也没有底。

不过既然知道大明无法战胜,那臣服是肯定的事情。

现在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大明到底支持乌斯藏佛教中的哪一派。

要知道,藏传佛教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宁玛、噶举、萨迦、觉囊、格鲁等分支。

从明初到明末,萨迦、噶举和格鲁是三个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教派,三教派的宗教首领或代理人都受到了大明朝廷的敕封。

对于明代的藏地佛教来说,获得大明的支持和认可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毕竟他们给信徒一直洗脑“大明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他们也得自圆其说才行。

另外就是只有大明朝廷支持的派系才能获得入朝贸易的资格,这个资格是关乎一个教派是否兴盛的关键。阑。

喇萨的僧人都是噶举派中的噶玛派,但是万历三十七年,神宗皇帝革除了乌思藏大乘法王、大宝法王、护教王、长河西、董卜韩胡等八番的入贡资格,只许阐教王、辅教王入贡。

被革除资格的法王分别是格鲁派和噶玛派,而保留资格的分别是萨迦派和止贡派。

因此,被卡在中间的格鲁派和噶玛派显得有些被动。

如果他们是被准许朝贡的教派,那现在什么都不用说,等着明军打来,然后带着信徒欢迎天军便是。

可偏偏万历皇帝禁止他们入贡后,不管是泰昌皇帝还是眼下的天启皇帝,他们都没有重开噶玛派的入贡,这让僧人们有些迟疑。

“或许可以先等等看,也许文殊菩萨也没有想到要支持哪一派。”

年纪比较大的一名僧人试探性开口,旁边的一名僧人闻言也点了点头:阑。

“按照历代文殊菩萨的安排,即便不扶持我们,也不会打压我们,可以等待试试看。”

“在这期间,最好还是不要对平民放出‘佛金’了!”

僧人们将放贷称为“佛金”,也不知道佛祖听到后会是什么感想。

总之,随着贵族和僧人们的互相讨论结束,一队队哨骑从喇萨冲出,赶赴各地。

消息最先传达到的地方,是山南一带的格鲁派。

由于格鲁派的制度和其它派系的差别过大,因此经常遭受藏巴王朝和其它教派的针对,因此对于明军进入乌斯藏,格鲁派是欢迎的。

噶举和格鲁派都欢迎明军入藏,那作为唯一拥有朝贡资格的萨迦派自然不会反对。阑。

明代的藏地佛教虽然影响也很大,但总体来说,地方治理问题还是贵族的事情。

由于明军的入藏,本该政教一体的进程被中断,一时间乌斯藏各地的寺庙和贵族们产生了两种态度。

寺庙武力不足,只能认怂,而贵族选择了硬刚。

这些消息被一些锦衣卫打探交给孙传庭,不过孙传庭并不放在心上。

他在等待四川运来的粮食,而与此同时,身处麓川的洪承畴也接到了京城传来的圣旨。

“奉天皓曰!原平缅经略洪承畴功勋卓越,兹特授南安伯,麓川布政使,遥领南京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另初授其妻李氏为南安夫人,望……”

三月初六,当京城的圣旨送到麓川省东吁城的时候,拜服接旨的洪承畴在听到圣旨内容的一瞬间,脑袋一片空白。阑。

等他接过圣旨后,他的第一反应便是……

“中招了……”

也不知是怀着何种心情送走的传旨太监,总之此刻洪承畴的心里五味杂陈。

“恭喜伯爷荣升文勋!”

“恭喜伯爷!”

东吁城的王宫门口,木懿等人还不明所以的为洪承畴庆祝,然而只有洪承畴知道自己被朱由检“玩弄”了。

大明自洪武朝之后,天启朝以前,以文臣身份获得爵位的分别有三人,从前往后分别是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以及新建伯王守仁。阑。

这便是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官,而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拿了爵位后,失去了进入内阁的资格。

但是现在好了,他洪承畴成为了天启朝以文臣身份获爵的第四人,位于熊廷弼、杨镐、袁应泰之后。

可问题在于,他不仅获了爵,他还成为了六部尚书,并且入了阁,当了一名阁臣。

在外人看来,洪承畴可以说位极人臣,除了明初的李善长、刘基等人,便再也没有哪个文臣能与他相比。

可问题在于,这两人是什么下场?

或者说,刨除这两个人,作为大明洪武朝以后,第一个以勋贵身份入阁的人,他洪承畴会经历什么?

五军都督府这边还好说,但文臣那边,对他的态度恐怕就没有那么好了。阑。

另外,最让洪承畴难受的,还是因为朱由检这一举动,就好像是在给某个人铺路。

“孙传庭……”

洪承畴这种人精,自然知道朱由检是在为谁铺路。

有了他洪承畴做第一人,后续孙传庭以勋贵身份入阁就轻松许多了。

勋贵入阁有好有坏,在需要开疆拓土的时代,军功起家的文臣,其背后的力量也是军队,因此即便入阁,却还是需要在意下面人的感受。

这也就导致了,阁臣需要给军队找些仗打,不至于让军中将领对战事望眼欲穿。

另外,军中锤炼起来的将领,对于战事的把控也会比纯粹的文官要好,知道把握战机。阑。

可以说,朱由检是把大明过去二百多年的弊端都挑拣了出来,然后用各种方法补上。

洪承畴能从中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首辅的位置,依旧还是他的。

这让他有些高兴,但同时他又对于朱由检把自己拿来铺路的举动十分难受。

旁人难受或许是因为朱由检的态度,但洪承畴难受的地方在于,他就好似一个棋子般任人摆布。

他要做的是执棋人,而不是棋子……

想到这里,洪承畴紧了紧手中的圣旨,随后呼出一口浊气,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

“围剿怎么样了?”他对木懿询问,木懿闻言也连忙作揖回礼:“洞吾的溃军一直躲在山中,时不时让缅族百姓接济他们。”阑。

平缅成功的,洪承畴立马就对麓川的土司、贵族挥起了屠刀,数千人被斩首不说,与他们牵扯的九族也被充入劳工队伍,劳改期限十五年。

数千人的九族数量可谓庞大,前后牵扯的人数达到了近百万人。

至于他们手中的田地,也自然被洪承畴收归了布政使司。

“土司们的黄册计算好了没有?”洪承畴走回了宫殿内,虽说是东吁王的宫殿,但实际上也就和一个大明的郡王府差不多大小。

“都算好了,按照麓川土司们的黄册计算,麓川一共有熟田三千四百六十余万亩。”木懿说着,并解释道:“不过,瞧麓川的这地势,真的要开垦,恐怕开垦的田亩数可以突破万万。”

“嗯,北面的阿豪姆和小婆罗门国如何了?”洪承畴走进了王宫,并让人在王位下面端来了一把椅子坐下。阑。

他和黄龙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可不一样,坐王位这种容易被人抓把柄的事情,他可不会做。

“两位秦总兵已经出兵,估计旬日便可平灭,倒是伯爷,这麓川的地名是不是应该改一改?”

木懿提出了改地名的建议,洪承畴闻言也点了点头:“殿下手书传回,京城那边已经有人护送宋穆缇察南下,殿下准备让黄文麓派兵直接登陆暹罗的大城,以清君侧之命,扶持宋穆缇察登上王位。”

“你们时刻注意此事,一旦黄文麓有消息传来,那就立即调动可调动的兵马南下,陈兵边疆,吸引暹罗兵力。”

“至于改名的事情,我会再次上疏给殿下,请殿下和万岁为麓川设府改县名。”

“那百万劳改工,暂时让他们修建沙廉到陇川的路基,不管是铁路的还是府道、县道的通通修一遍。”阑。

洪承畴三言两语就把麓川的事情给全部安排,也就在他安排完的同时,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则是在为手中的一条情报皱眉。

“虎兔墩北迁了?”

京城齐王府承运殿内,在三月京城天气渐渐变暖的时候,北镇抚司的李若琏带来了一条消息,那就是漠北的林丹汗北迁了。

“回禀殿下,可以说是北迁。”

李若琏站在好似一个大图书馆的承运殿内,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我们策反了一些喀喇沁的小领主,按照他们所说,去岁劫掠后,虎墩兔获得了不少工匠和粮食,但他却一直害怕殿下领兵报复,因此在秋收前就有了北迁的打算。”

“不过,在发现殿下您并未出兵后,虎墩兔又下令在捕鱼儿海牧马,勉强渡过了一个冬季。”阑。

“今年开春后,虎墩兔将捕鱼儿海一带的草场让给了喀喇沁的苏布地,自己则是准备举族西迁。”

“他们准备走吉利吉思部前往漠西,然后南下进入瓦剌的地界。”

李若琏将林丹汗的计划说了出来,而朱由检则是眯了眯眼睛:“进入瓦剌的地界?有意思……”

如果朱由检记得没错,瓦剌的局面现在并不好。

明代人口中的瓦剌便是清代的卫拉特蒙古,而在眼下,这个长期生活在天山北部的瓦剌主要以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为主,另外还有辉特等小部落。

可以说,准噶尔只是瓦剌的一部分罢了,而眼下整个瓦剌的实力并不算强大。

目前瓦剌的盟主是和硕特部,而和硕特部的大汗目前是固始汗。阑。

眼下瓦剌已经开始再固始汗的带领下崛起,但他们东部有漠北的喀尔喀三大部、西部有哈萨克汗国、南部有叶尔羌汗国,而北部的沙俄也在依靠河流东进,不停地蚕食瓦剌的土地。

由于瓦剌各部都在繁衍和兴旺,这导致原本就紧张的牧场变得更为捉襟见肘。

面对这样的危局,固始汗开始厉兵秣马,对外遣使前往乌法,与沙俄的官员接触,对内则是安抚逐渐强大的准噶尔部。

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固始汗会试图把内部矛盾转嫁为外部矛盾,不断地对哈萨克汗国用兵。

不过,随着他们的强大,沙俄开始与他们发生冲突,瓦剌陷入了和沙俄的争斗中,一时间无法脱身。

这样的局势会持续几年,直到格鲁派的僧人邀请下入主青藏,固始汗开始带着瓦剌大军进远征青藏高原,留他侄子坚守天山南北的和硕特故地。

再往后就是和硕特的盟主被准噶尔的噶尔丹剥夺,准噶尔陷入和清朝的战争,青藏高原的和硕特汗国彻底成为了打酱油的存在。阑。

这一串历史朱由检记得清楚,不过,由于漠南蒙古被他带兵打残,漠北三部也瑟瑟发抖,加上他又让曹文诏在青海练兵十二营,而眼下乌斯藏也将被孙传庭收复,因此固始汗这辈子估计要老实呆在天山北部了。

现在林丹汗企图去抢夺瓦剌的牧场,尽管不知道漠北三大部和苏布地会不会跟他一起去,但即便只有他去,恐怕也足够固始汗喝一壶的了。

林丹汗看似菜鸡,但那是在蒙清战场、明蒙战场上。

如果他真的拉着他的十几万部众去恐怕现在的瓦剌会陷入和林丹汗的战争中。

如果林丹汗不仅自己去,还带着漠北三大部和喀喇沁一起去,那以目前的瓦剌来说,恐怕他们会被林丹汗逼得西迁。

西域的人口从汉唐开始就不断减少,到了元代,经历了蒙古人的屠戮后,更是千里无人烟。

哪怕历史上准噶尔统一了西域,涉及了中亚,但它的部众也不过六十万,战兵只有不到六万人。阑。

统一西域,控制中亚的准噶尔尚且如此,更别提眼下的瓦剌和叶尔羌了。

林丹汗这次西迁,估计不止是瓦剌和叶尔羌要头疼,便是沙俄也得头疼。

这么一想,朱由检捉摸了一下,他目前不想打沙俄,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安内。

不过,如果放出一些狠话,再调动兵马吓唬一下喀尔喀三大部和喀喇沁,让他们都跟着林丹汗西迁,那估计会很有意思……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