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13章

作者:北城二千

“前些日子那些南边来的脚商也说了,陕西那边全家一年也就只有五六两银子。”

“万一什么时候大旱一来,我们这点银子也不顶什么用,总不能全家去齐王府乞讨吧。”

李张氏把话说得很难听,但这却是事实。

李家富裕是占了迁移迁得早的好处,实际上传统两京十三省的百姓中,大部分百姓每户七八口人,一年只能赚五六两银子,顶多能吃饱罢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迁移是最快发家致富的路子,朱由检也在不断的开拓这条路子。

不过,随着四周的土地都被占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北方和西域的绿洲、草原后,分地致富的路子就得改变为开垦致富了。

毕竟东亚的熟地就那么多,已经被大明分得差不多了。

“行了,娘,咱们吃饭去吧。”

李定国比李张氏更了解大明的情况,他见过自家殿下为了百姓忙得焦头烂额的模样,但他的年纪太小了,他只想让家里人过得舒服,暂时还没有想到天下和百姓。

或许等他大一些,看到的现实多一些,他的想法才会慢慢改变。

全家无言,尽数回院里吃了饭,等午饭吃完,李定国也在李大寿牛车的拉送下前往了向了燕山县的车站。

燕山县的车站距离他家并不算远,不过三十几里,即便乘坐牛车走着去,也就一个半时辰的路程罢了。

李张氏给两人准备了水喝干粮,二人便坐在牛车上,向着车站赶去。

路上见到村里的人还打了打招呼,但没有人要蹭车。

毕竟是北方,还在长城以北,除了辽东,关外三省的百姓并不缺畜力。

迁移的百姓都会得到官场发给的耕牛和挽马,这些牲畜可以作为交通工具,也能作为农业工具,十分方便。

走出村里,二人驾着车行驶在乡间那不足一丈的小道上,远处是许多在烧荒的村民。

十几里长的乡道,二人乘坐牛车走了一个时辰。

剩下的十几里的道路,从他们走出乡道时变成了水泥路浇灌的县道,整整三丈宽,足够五辆马车并行。

牛车走在水泥浇筑的县道上十分舒服,比在乡道里的颠簸好受了许多。

来到县道后,道路上的车队也变多了不少,经常能看到一些隔壁村子的百姓坐着牛车,或者骑马在道路上闲庭信步。

“去火车站啊?”

“啊对……”

一些不认识的人从对面方向驾车而来,遇到了李定国父子都打了声招呼,由于牛马车速度不快,因此往往能在错身间聊好几句话。

正月的燕山县还处于零下,乡道上着结冰和积雪,所有人都走不快,大家都穿的也十分暖和。

“定国,冷不冷?”

“不冷,挺暖和的。”

李大寿怕李定国冷,给牛车铺了一层稻草,比较暖和。

“爹,这乡道的积雪是谁收拾的?”

李定国看着被推到道路两边的积雪,很好奇的询问,李大寿也笑道:“这能是谁收拾的?县里派了任务,镇上执行,村里的村官让各村出人干的呗。”

“那我们家呢?”李定国很好奇,李大寿却笑道:“你回家了,咱们家不能去干活,就给村子晒场的刘家交了八文钱,让他们带人帮忙干了下活。”

晒场的刘家,这个李定国知道,他们是后面搬迁来村子里的,山西大同人,落户的晚,不愿意搬去北边,虽然有了田,但还是接着村里的一些活干。

“刘家赚那么多钱干嘛?”李定国好奇询问,李大寿也解释道:“他们住的那间屋子是何家的,每年得交三百文的租金。”

“我之前和他们家聊,他们好像准备存钱和郑村官他们商量一下,划一块荒地给他们盖房子。”

“这盖房子需要不少钱,只是那钱咱们就不赚了,给他帮忙打两天下手,干太久了我也干不动,你娘又得说我。”

李大寿是个朴实的汉子,让人帮忙干活喜欢给人钱,但是遇到邻里需要帮忙就闭口不提银钱,这种性格让他吃了不少亏,李张氏没少说他。

只是每次他被说的时候,他总会机灵的岔开话题,说田里又怎么怎么了,估计是怎么怎么了,让李张氏分心后不能再说他。

牛车缓慢的走在县道上,虽然四周很冷,但李定国手里拿着一个暖手炉,加上有稻草,因此倒是还可以忍受。

反而是李大寿,那蜡黄的脸上,鼻子红了一片,李定国见状也起身伸手抓向缰绳:“爹,我驾车,您躺会。”

“你躺你的,我没事。”李大寿把李定国的手扒开,然后执拗的驾车。

李定国见状也无奈,只能让李大寿继续驾车。

如此过了半个时辰后,当时间来到申时四刻(16点),他们也终于驾车来到了燕山县南城的火车站。

火车站建造在城外,面积不是很大,占地不过亩许,走进火车站便是售票处和候车厅,李大寿把牛车拴在了有兵马司驻守的岗亭旁边,然后帮李定国背着书箱就走进了这混凝土建造的火车站。

由于没有见过玻璃,因此面对使用玻璃作为窗户的火车站,来到门口的李大寿整理了一下自己,踢了踢脚上的泥土,然后才壮着胆子走了进去。

李定国看着走在前面的父亲,他可以看出李大寿心里是有些慌张的,毕竟没有经历过这些。

只是那要强的性格让他在车站里看了看,他并不识字,但这一路和李定国聊了聊天,他也知道写着三个大字的柜台就是售票口。

燕山县的火车站里,乘坐火车的都是皇店的人,或者是民间的脚商,基本没有百姓。

“买一张去京城北站的票。”

带着李定国走到售票口,李大寿看了看那透明的玻璃,柜台里的男售票员瞥了一眼李大寿,然后写了车票,盖了章后推出:“一百二十六文。”

“诶好!”李大寿闻言连忙将一块碎银递了出来,那售票员用车站的称称了称:“收您三钱二分银子,找您一百九十四文。”

说罢,这人拉开了自己面前的柜子,取出两串百文铜钱,数出六枚后,将剩下的铜钱和车票递给了李大寿。

“谢谢……谢谢……”李大寿看着流程没问题,车票到手,心里的石头落地,转身带着李定国走出了排队的地方,然后把车票和铜钱都交给了李定国。

“这钱你拿着。”说话的同时他打量着四周,只见候车厅的顶部和他们脚下的地面一样使用水泥浇筑的,只不过刷了白灰。

车站内左侧是售票口,右侧是服务商贾运货称重的地方,与大门对立的方向是一排玻璃和关闭的东西两扇玻璃门,厅里的四个角落放置了不少椅子。

“就在这里坐着等车就行了?怎么才知道怎么坐车?”

李大寿询问着李定国,李定国拉着他走到了角落的椅子坐下,然后指着玻璃门上的几个大字说道:“那边是上车口,西边的门是去沈阳,东边的门是去京城,等会听到汽笛声,是哪个方向的车,哪个方向的门就会打开,进站只管顺着路走,然后上车就行。”

“这车票背后都有说明。”说着,李定国把车票递给李大寿看,李大寿拿着手里的硬纸片看了看,那一个个蝇头小字,他是一个都不认识。

“嘿嘿……爹没什么文化,不认识。”李大寿尴尬的笑着把车票递给了李定国,好像害怕自己把这张价值一百二十六文的车票弄坏一样。

“您要不要先回去?等会天黑了,我怕您不好回家。”

李定国看了看车站里挂起来的一个巨大钟表,发现已经申时五刻之后,不免有些担心李大寿怎么回家。

“没事没事……”李大寿笑着回应,眼睛不停地打量四周。

他就好像一个刚进城的农村孩子,与这车站格格不入。

在这车站之中的人都穿着绸布,就他一个穿着布衣,不免让他露怯。

“铛铛铛——”

很快,车站里响起了铜锣声,前往北京方向的玻璃门也被人打开,一个人拿着铁皮喇叭喊道:“去京城方向的人准备上车了啊!”

这话说出来后,车站内的几十个人开始起身走向门口,而李定国也起身,背起了书箱:“爹,我先回京城了,您早点回去,路上小心点,这铜炉你拿着。”

李定国把手里的铜炉递给了李大寿,把他冻的有些发木的手放在了铜炉上。

手心暖和的同时,李大寿也有些不知所措:“噢噢,走吧走吧,暑假记得回家。”

“嗯,你回去吧,我先走了。”说罢,李定国背着书箱向火车站的上车口走去,李大寿则是起身看着他的背影,直到他背影消失不见才再度看了看火车站,然后走出了火车站。

他来到兵马司的岗亭旁边,解开牛车后,心里也说不出始终什么感觉,只觉得空落落的。

在他架着牛车离去的时候,不远处也传来了他从没听过的一种声音。

“呜呜呜——”

汽笛声响起,李大寿直起身子,转头看了看,却见一辆黑色的“怪车”冒着黑烟,从远处的铁路上慢慢开走。

“这就是火车啊……”

望着远去的火车背影,李大寿心里百感交集,最后才驾驭着牛车,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至于上了车的李定国,他坐在了靠近火车站位置的窗户边,因此当火车驶出火车站的时候,他看到了坐在牛车上的李大寿。

他目光一直看着李大寿,直到再也看不见,他才收回了目光。

转过头,他看了看车厢,车厢里的结构是朱由检设计的,不过位置要宽大许多。

那一个个实木打造的桌椅看上去十分舒服,不过,车厢内的乘客并不多,只有不到几十个人。

李定国倒不担心火车回亏钱,因为火车在抵达车站后,会视情况选择增加车厢还是货箱。

例如燕山站的火车,目前他们基本都是拉材料前往朵颜县的货车,有人乘车他们就安排车厢,没有就是货箱。

总之不管怎么弄,火车都不会亏太多钱。

了解这一切的李定国看着车厢内一些商人、士子的模样,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聊着天,看着窗外的风景指指点点。

火车的速度是不快,但那是和后世比,和骑马比。

如果对比马车,那平稳的火车除了有些吵闹外,乘坐感觉简直甩这个时代的马车好几条街。

“叮铃铃——”

“车上的木椅左侧有机关,拉下后可以放倒,这次的班次是前往京城北站,预计六个时辰,请您保管好……”

几乎和后世没有太大区别的话语话术出现在了李定国的耳边,他不是第一次坐车,早就知道所有椅子都有机关了。

找到机关扣动后,这椅子立马就放倒成为了一百二十度,让人舒服了不少。

虽说都是木椅,但屁股有着棉花垫子,还算舒服。

由于寒假的课都做完了,因此李定国在车上也没有什么事情干,所以就拿着一本燕山的教材开始看了起来。

看书的时候,兴许是起得太早,又或者是太无聊,他渐渐睡着。

等他好不容易从梦中醒过来的时候,火车窗外的黄昏已经变成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车厢内也只有车顶的油灯在给车厢提供微弱的光亮。

李定国看了看四周,所有人都在睡觉,毯子是他们自备的。

李定国倒是没有准备毯子,但这蒸汽火车的车厢十分暖和,他穿的也厚,倒是没有需要毯子的必要。

他起身走向了车厢尾部,那里有写着茅厕的一个房间。

火车茅厕连接的是一个木质的箱子,火车的粪箱满了之后,会在火车停站时交给驻守车站的夜香车夫。

花了几分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李定国回到位置看了一眼自己的怀表,

“丑时三刻(1:45)……”

发现时间还早,李定国闭上眼睛继续假寐了起来。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天色开始微微亮起,车上的乘务才摇着铃铛走出了车厢:“距离京城还有一刻钟……”

“叮铃铃……”

铃声把许多人都摇醒了,包括假寐的李定国。

一些人去厕所洗了洗脸,一些人则是解决了一下五谷轮回的问题,等李定国收拾好了自己的书,没过多久火车就拉响了汽笛。

在“呜呜”声中,火车驶入了京城北站,并且在进站后不久停车。

随着车门打开,李定国和车上的人走下了火车,而站台上那挂着“京城北站”的木牌则是提醒着李定国。

在一个寒假过去后,他又返回了京城。

“挺舒服的,就是太贵了,没几个百姓坐得起……”

看着在站台上的都是身着绸布、绸缎的士子商人,李定国摇了摇头,紧接着背着书箱走向了出站口……

第503章 罪在其身

“叫我大哥!”阑。

“大哥!”

“大哥!”

“好嘞!大哥请你们吃糖!”

天启十二年二月初三,当北方学生已经开学的日子里,由于寒冬还未消退,朱由校依旧带着家人在房山避冬。

作为太子的朱慈燃处于房山,由于没了玩伴,自然就开始自己给自己找乐了起来。

当土坡上的朱慈燃给土坡下面的十几个五六岁小孩撒糖,那十五六个小孩纷纷纳头便拜,一边吃糖,一边喊大哥。

常年被人称呼“太子、殿下”的朱慈燃,偶然听到另外的称呼不免觉得有些新奇。阑。

用着手里的糖,他瞬间就收买了房山县黑石村的一群小孩,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玩。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