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603章

作者:北城二千

不过,虽然斯祢卑应下了,但见过明军火力的他,此刻脸色十分难看。

明军装备十分精锐,他刚才用千里镜看了看明军的步铳手,然后发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缅军的一个熟练火枪手一分钟才能射击三次,然而明军一分钟能达到一分钟四到六次。

这样的强大火力,远远不是还在使用弓箭为远程攻击手段的缅军能够抵挡的,缅军之中的火绳枪数量太过稀少,如果数量多一些,那或许还有得打。

“江滩明显是守不住的……”

此刻,斯祢卑咬牙下了妙当城,战事还没开打,他就已经觉得自己会失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被明军给收买了……

不过即便他知道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

在他看来,缅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在本土作战,兵员和粮草辎重都不用担心。

相反,明军耽搁了太长时间,只要缅军撑到二三月,等天气闷热潮湿起来,明军自然会因为疾病而撤退。

想到这里,接手了江岸三万兵马的斯祢卑也开始下令挖掘堑壕、布置拒马、羊角墙、火油和大量火箭。

在斯祢卑的命令下,缅军们开始不断构筑江滩的防御工事,这让用千里镜打量战场的貌基很是满意。

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后方已经被突袭,他还在处心积虑的打造大金沙江防线。

一个时辰的时间,明军就已经制作了数千木筏,而坐镇中军的洪承畴也带着中军的三万人抵达了大金沙江东岸,与木懿会和。

“洞吾已经是举倾国之力来抵抗我天军,不过就这样的军队,不堪重用……”

放下手中千里镜,洪承畴评价着江滩防线的缅军,并赢得了大量明军将领的认可。

缅军说聚集的三十六万大军,说白了只有约十万战兵,剩下二十六万都是穿着藤甲或木甲,手拿简陋长枪的民勇罢了。

对于明军来说,收拾他们比收拾土司反叛还容易。

“木筏有多少了?”

洪承畴穿着一身官员常服,系着披风,是典型的明代统兵文官打扮。

“回经略,约三千左右,可以送一万余人渡江。”

木懿作揖回禀,洪承畴闻言也抚须道:“黄都督应该已经开始收复我大明在麓川的沿海失地了。”

“既然木筏已经足够,那就请木总兵带前军先登吧。”

“末将领命!”得到了自己可以带军先登,木懿十分激动,这主要是源于北方战场不断封爵的缘故。

他木懿虽然不才,但也想在南方征战,捞个伯爵来当当。

“哔哔!”

伴随着哨声响起,中军的军令开始下发,同时明军的士卒也开始减负。

北方和南方不同,布面甲的防护性虽然不错,但在闷热潮湿的南方并不适用,而此次明军对西南作战的十余万兵马,大多身着罩甲和扎甲。

先锋军需要减负的,实际上就是弓箭箭失和军粮。

这些东西减去,整个人能轻下去十几斤。

“哔哔——”

哨声再次响起,不过这次哨声响起后,明军开始了大队人马渡河的壮举。

明军以一伍为一船,三千多艘木筏将一万六千多人从东岸送向了西岸。

明军的渡河阵地在妙当的东北角,因此江水冲下来的时候,只要斜着船身,船只就会被冲向妙当的江滩。

“哔哔——”

“弓箭手!”

江滩岸边,斯祢卑带着构筑了简易工事的三万缅军开始防备明军渡江。

在江面上,他们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但在岸边,他们可以利用明军阵脚不稳来反复进攻。

守不住和守不住能杀多少敌人是两码事,斯祢卑想要的就是尽可能的杀伤明军。

于是,当明军的大批木筏开始冲向西岸的时候,他立马吹响木哨,一时间江滩阵地上的弓箭手和火枪兵纷纷警戒。

五千缅军弓箭手点燃火箭之后,时刻准备拉弓射箭,而三千多火绳枪士兵则是紧张的握着火绳枪。

在他们旁边,还有一万多刀牌手和一万多身着木甲、藤甲的民勇。

“警戒!”

趴在木筏上,明军无法使用步铳,因为步铳都被他们用油纸包起来了,以免进水。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当明军的木筏靠近了江滩五十步的位置后,斯祢卑果断吹响了木哨。

“哔——”

“啪啪啪……”

火绳枪的白烟缭绕,冲破白烟的不仅有铅弹,还有数千破空而来的箭失。

明军身着甲胄,根本不惧箭失,只害怕铅弹,因此整个人基本是趴在木筏上的。

火绳枪的铅弹没有击中几个明军,虽说大部分明军被射成了一个个“刺猬”,但并没有受到重创。

先行的刀牌手跳入水里,抢先登岸,并在河岸边开始结阵。

后续的明军背负裹着油纸的步铳登陆沙滩,躲在了刀牌手的后方,开始迅速撕开油纸,将定装的火药倒入铳管。

“放!”

“啪啪啪——”

缅军依托地利,在明军登陆的起初对明军的刀牌手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断有明军刀牌手倒下,但很快有人补上。

火绳枪的威力,并不足以在四十步的距离击穿盾牌后,再度击穿三重甲,因此大部分中弹的士卒都只是短暂昏厥,很快被人叫醒,只有少部分人被伤到了皮肉。

只是几分钟的时间,登陆岸边的明军便有数千人之多,木筏在江面几乎连成了片。

伴随着大队明军的抵达,步铳手的列队排枪阵也组织好了。

刀牌手纷纷撤走,一支正面两千人,前后三排的线列排枪部队开始进军。

“哔……哔哔——”

好似一二一的木哨声带给了所有人节奏感,排枪的步铳手开始以排枪进攻缅军。

由于时间太短,加上江滩沙地容易垮塌,因此在明军面前没有太多陷阱,只有一堵堵简陋的羊角墙和一排排拒马。

“放!”

“啪啪啪——”

比缅军零散火绳枪还要密集的弹雨袭来,一时间江滩沙土飞溅,许多弓箭手中弹倒下。

缅军可没有三重甲可以穿,往往中弹即毙命,因此仅是一轮排枪,那些试图冒头的缅军就不断被击毙。

数百人一头栽倒,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扩大。

“象兵!”

斯祢卑看着己方不断出现伤亡,加上明军不断登录,他开始慌张的派出象兵。

由一百五十头战象组成的象兵从堑壕之中起身走出,但不同于莫卧儿那种给战象披甲的土豪战象,缅军的战象只有正面有铁甲。

在它们起身冲向明军的同时,明军也重新搬出了曾经老掉牙的虎蹲炮。

“放!”

“彭彭彭——”

没有十足的火器惊吓训练,缅军的战象在被虎蹲炮打出的三两石弹惊吓到后,便开始自乱阵脚的践踏己方堑壕。

一些战象更是慌不择路的掉入了己方的陷阱中,被木刺刺伤,鲜血淋漓……

“哔哔!”

“啪啪啪——”

明军的线列步兵在高歌勐进,但斯祢卑的阵地却已经死伤一片。

使用大批民勇的恶果在这一刻显现了出来,当身着甲胄的战兵都一个个的不断倒下时,身边只有简陋防护的民勇离开开始动摇了起来。

在这样的战场上,斯祢卑无法做到统兵三万而不乱,也无法以上帝视角来观看战场,因此战场的部分民勇开始溃逃到了后方。

一个点缺少了防御,那就很容易被突破,而木懿此刻也带着渡河的八百骑兵找到了一处缺口。

“随我冲杀!”

身披重甲,木懿根本不畏惧缅军的袭击,带着八百骑兵便冲向了一处溃逃的豁口。

他们跃入堑壕之中,顺着堑壕来回射杀,噼砍缅军,一时间缅军被杀得崩溃,大队民勇裹挟着战兵撤退,貌基等人构建了一个多月的江滩阵地,只在两刻钟都不到的时间内,便全部丢失。

这一幕看的貌基气血上涌,头皮发麻。

“告诉斯祢卑……”

“我王!不好了!我王!”

貌基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一名将领便从马道尽头跑来,手里拿着一份加急的军情,送抵了貌基的面前。

“昨日午后,明军自海上而来,阿拉干的吉大港、丹兑,我国的妙弥亚、沙廉纷纷被攻陷。”

“这是给杜摩底(东吁)城送来的加急,海上的明军已经打到榜地和迦基,距离王都给杜摩底城不足一百三十里!”

“你说什么?!”

当将领把加急军情念出,一些将领和土司贵族纷纷不敢置信的质问了起来。

不仅仅是他们,便是貌基都愣了许久,最后才回过神来,死死盯着将领质问:“怎么会失陷的这么快?南边不是还有三万多军队吗?”

“都被全歼了!”将领欲哭无泪,他怎么知道明军会打的这么快?

“下面的人说,明军用了一种新式的火器,只是眨眼间就能打出一发子弹,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南边和西边的明军最少有好几万人,阿拉干已经沦陷了。”

“阿拉干,钦山、钦墩、小婆罗门在孟养的七万军队全部撤退,恐怕孟养很快就要被明军占据了!”

一天一夜,仅仅是一天一夜的时间,拥有几十万人口的阿拉干国居然被彻底沦陷?

明军的迅速,让貌基怀疑阿拉干的那些军阀土司是不是草包?

哪怕没有任何城池阻挡,任由明军行军的话,明军也无法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彻底占领阿拉干才对,怎么就这么快沦陷了?

还有,一眨眼就能打出一发子弹的火器,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会不会是这群家伙为了推脱责任而胡诌出来的产物?

想到这里,貌基再次死死地盯着那名传信的将领,怀疑他说的是假话。

那名将领心里一惊,立刻回答道:“我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告诉平达力,让他和杜摩底支援给杜摩底城!”貌基现在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不可能弃守妙当。

妙当的地理位置很好,相当于秦国的函谷关,汉唐的潼关。

这样的地方一旦弃守,那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以明军的骑兵优势,弃守妙当等于把广袤平原丢给明军,东吁全军逃回山区土司的地盘作战。

以山区的实力,怎么可能供给三十几万大军?

因此,貌基只能选择放弃孟乃和清迈,死守作为王都的东吁城。

“彭彭彭——”

军令刚刚下达,不等貌基回过神来,缅军在妙当城外的第二重防线开始发威,为数不多的火炮开始在战场上显威,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花费了一个多月构筑城外工事,江滩只是第一重防御工事,建立起了石墙的护城河才是第二重防线。

貌基在这里布置了二百多门火炮,这些火炮都是万历年间他们从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抢来的,或者是和英国人、荷兰人买来的。

总之,这是缅军为数不多的火炮,而它们也确实帮助缅军打出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一重防线的缅军趁着明军被炮击的时候撤退,涌入了妙当城的石桥,来到了护城河后方的石墙防线。

斯祢卑狼狈的来到了妙当城头,并在见到貌基的时候直接跪下:“我王,末将无能……”

斯祢卑此刻还不知道后方被袭击的事情,心想自己丢失了妙当的江滩防线,恐怕要被论罪。

“这不怪你,只怪大明人太狡猾。”

对于斯祢卑两刻钟丢失江滩的愚蠢,貌基也确实很生气,但他也清楚,明军确实很强大,这一战他们本来也没有把握,现在又被明军袭击了后方,这是东吁起家以来没有面对过的战术。

海陆夹击……

这种南北夹击的局势让貌基十分无奈,他清楚的知道,明军的入侵不会让整个缅甸地区团结,只会让缅甸地区分裂,因此想打游击,他们也只有可能去山里打。

说白了,尽管明朝已经退出缅甸地区近四十年的时间,但明朝好说歹说也是统治了三宣六慰二百年的存在。

大明朝的信符与金字红牌制度依旧深入人心,缅甸地区虽然不大,却有数百个民族。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