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596章

作者:北城二千

“衣钵……”

假寐的成德口中呢喃着这两个字,他心里对天性活泼好玩的朱慈燃并不喜欢。

年少遇到太惊艳的人,往后便再也看不上其它人了。

在成德看来,只有齐王那样雄才伟略的人,或者和齐王性格类似的人,才能得到他的喜欢。

朱慈燃太活泼,和朱由校一样,而成德心里,本能是厌恶朱由校的。

他曾经也曾仰慕朱由校,认为他是一位圣天子。

只是当他走出燕山校门,在京城的官场开始逐渐了解到这位圣天子的为人后,他便开始逐渐走向了反方向。

圣天子……

如果不是自己的挚友金铉把他骂醒,恐怕现在的他还在吃喝玩乐,把所有政务丢给齐王,自己专心平衡朝堂罢了。

平衡……平衡……

成德很讨厌这样的政治手段,他更青睐的,是朱由检那样说一不二,将所有贪官严惩的手段。

成德是痛恨贪官的,而当他在燕山派内部构筑了自己的力量后,他要做的就是把拖后腿的人给除去。

想到这里,他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向了桌上的那一份份奏疏。

那一份份奏疏,都是诸多监察御史上疏自辩的奏疏,自辩的方向便是这次南方一京六省积欠四百多万石米麦的事情。

所有的监察御史都在说自己监察不力,然而到底是真正的监察不力,还是收受贿赂后帮忙掩盖,这需要成德自己派人去查。

“老爷,吏部的李员外郎让人送来了吏部的奏疏。”

一名婢女拿着一份奏疏在门口开口,成德闻言也点了点头:“拿进来吧。”

婢女低着头,毕恭毕敬的走进书房,然后将诏书放下,熟练地为成德沏茶。

成德也没有避开她,而是光明正大的打开了奏疏,一眼看完了大致的内容。

这份奏疏,说白了就是吏部对今年十月恩科入选学子去向的甄别和安置结果。

八万多名入选官员,燕山官员只有三万两千多名额,不仅如此,他们还被派遣到了乡、镇一级,担任最基础的村官。

反之,大量本土自考入选的官员都被分配在了地方上,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燕山和本土混在一起的两千多人,他们选择前往齐国。

看到那两千多人的数目时,成德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意,不知是想到了挚友金铉,还是在为齐国高兴。

他起身,默默把这份奏疏收在了书柜里,然后回到椅子上重新坐下。

以村制县,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段,但也是最难的手段,因为它需要大部分的人在基层办事。

曾经的大明,村镇的赋税完全靠地方士绅豪强来收取,而眼下则是靠村官来收取。

也就是说,村官根本不需要发动百姓干什么,他们只需要百姓老老实实的交税,然后把当地的赋税握在自己手里就行。

这和农村包围城市不同,因为村官依旧是大明的官员,他们也依旧在为大明收取赋税,但问题在于,这个赋税的输送时间是由地方决定的。

今日这个镇说雨季晚来,收割晚十天,那整个镇和下属乡村,十数万亩田地的数万石赋税就耽搁了。

这样的镇,大明有一万三千多个,而乡村,大明有十数万个。

所有的乡镇截留一日的赋税,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朝廷的影响却很大。

当年方从哲、孙如游等诸党官员,不过是推迟了江南几个月的赋税,就逼得朝廷不得不用兵马来威胁浙江士绅,把兵马驻扎到了浙江士绅的老家。

成德吸取了教训,化整为零,把村官分发下去。

燕山派不是士绅,他们只有权力,没有经济基础,但只要掌握了地方,他们就有经济基础。

大明有八十多万军队,但其中有五十多万分布在边疆,而朱由检也让人在来年裁撤十七万四十五岁以上老兵。

这十七万的老兵被裁撤,加上五十多万分布边疆的戍边士卒,朝廷在内地可以动用的兵马只有十几万。

十几万兵马,怎么威胁分布在天南地北的数十万村官?

他们行动所消耗的时间,足够以月来记单位,而且村官在村镇有着自己的话语权。

百姓们宁愿相信村官,也不会相信外来人。

对于村官来说,朝廷给出的政策惠利了百姓,那他们是面对百姓的直接人,百姓感激朝廷,那他们就可以假传消息。

百姓没有别的消息渠道,只能选择相信村官。

耽搁几个月,那大明的财政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唉……”成德叹了一口气,同时也在想一件事。

他现在用的手段,是曾经齐王殿下玩过的,按常理来说,齐王殿下身边有锦衣卫,应该知道他在干嘛,也能分析出他想干嘛。

可是为什么,他似乎对这一切都不上心?难不成是有别的打算?

想到这里,成德睁开了眼睛,他熟练的研墨,然后打开了那一本本需要处理的奏疏。

望着这些奏疏,他的眉头似乎被粘在了一起,始终分不开。

“殿下,您又究竟对学生藏了多少手段……”

第490章 百姓赖安

“砰——”

“中了!”

“监察使好枪法!”

腊月初,当大明因为新政和战事而动荡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齐国却异常平静。

“好多年没打步铳了,听说步枪比步铳更好使,不知道殿下会不会派发步枪给我们。”

齐国京兆府西京城(萨克拉门托)外,当金铉把手中的步铳还给旁边的士卒时,他也转身看向了正在营造的西京城。

放眼望去,所谓的西京城目前只是一个木质的营寨,占地面积也不过三四亩。

在营寨的四周,大片的森林已经被砍伐,士卒们正在使用拖拉机的钢索来拉拽埋在土里的树根,清理土地。

自十月二十八日抵达齐国后,金铉并没有前往杨炳文他们最先登录的安陵县(西雅图),而是按照朱由检的指示,直接来到了西京城。

西京城这块地方不错,西部是海岸山脉,东部是内陆山脉,而它位于两个山脉中间的中央谷地。

这块谷地东西宽一百二十余里,南北长一千二百余里,并且西京城面前还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可以直通西南的湾区。

这块地方如果开发得当,完全可以养活一千万人。

因此,金铉主要把开发京兆府作为短期目标,而北方的安陵府则是作为辅助。

齐国目前被划分出来的有十个府,但金铉并不准备直接圈地,而是要先开发出两个能直接利用的府。

京兆府和安陵府,就是它短期的开发目标。

他为两府一共设置了五个县级单位,分别是南部京兆府的西京城、京门港(旧金山),北部的安陵县(温哥华)、常宁县(西雅图)、阖丘县(波特兰)。

这五个聚集地为短期的县级单位,而金铉的目标就是在五年内开发出这五个县,并且开发出成山山脉(内达华山脉)的金矿,为齐国创收。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他需要做的就是让五个县的人口达到十万人。

要养活十万人,最少需要五十万亩耕地,而目前他手中的拖拉机数量是三千台,另外还有二十几门工业蒸汽机。

那二十几台工业蒸汽机,目前正在京兆府、安陵府的几个地方兴建工厂,主要是水泥场、化肥厂、钢铁厂,砖厂。

按照军备院的翰林院博士所说,这四个工厂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建设投产,但产量不会很高,还需要后续不断从大明运输机械,才能慢慢扩大产能。

对于这些,金铉不是很懂,他主要的任务还是开发林地为田地。

目前齐国一共有三营,九千多兵马,外加一千多工匠和一万瀛洲劳改工。

工匠们教导了劳改工和士卒们如何使用拖拉机,然后就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中。

虽然只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但金铉已经成功利用一万九千多人和三千台拖拉机,在五个县里平整了四千多亩林地、荒地。

接下来,他们还需要花一年的时间,反复的砍伐树木,建造城镇,挖掘出树桩和树根,把它们焚烧后堆放一旁,然后将土地之中的石头清理出来。

等这些都做完了,就可以把草木灰倾倒在土地上,然后不断焚烧草木灰来育肥土地,直到一年后,一把火把土地上的野草烧光,那时候这块土地就可以耕种了。

按照金铉的估计,一年之后的齐国,最少能开垦出五万亩耕地,养活最少一万人。

“可以向殿下要些牛羊马匹来此地放牧,估计能缓解不少压力。”

感受着即便是腊月,气温却依旧在零上的西京气候,金铉对旁边的监察司同知开口,对方也将他所说的话尽数记下。

“南边的弗朗机人知道我们的存在没有?”

金铉对着一个身着绯袍的锦衣卫询问,对方摇了摇头:“他们的情报没有那么灵敏,从这里到他们的城池还有六七千里,监察使不用担心。”

“倒也不是担心,若是开大阵征战,我大明倒也不惧,只是好奇罢了。”金铉笑了笑,紧接着开始继续巡视西京城。

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事情和政务需要处理,因为现在的齐国只有两个任务,那就是工匠修建工厂,劳改犯开垦林地。

由于气候干燥,西海岸并不存在什么瘴气,唯一需要金铉在意的就是拱卫营士卒的精神问题。

齐国的拱卫营士卒实际上还是大明的兵马,他们的家人也都在大明。

因此,他们不可能久留齐国,所以朱由检的主张是每批兵马驻扎齐国一年,一年后调回家乡驻守一年,然后再调回原本的驻地。

不过,即便如此,金铉还是得注意士卒们的精神状态。

走在西京城四周的荒地上,远处是数千使用拖拉机拉拽树根,清理土地的士卒。

平淡而单调的生活,对于他这种官员来说,显得十分可贵。

远离了大明,他也远离了勾心斗角。

“如此下去,也倒是不错……”

一声感叹,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但对比他的悠闲,此刻的大明却暗流涌动。

十赋一的新政彻底发酵,并且通过官府的邸报传向了天下。

百姓们有些不敢相信,士绅们脸色难看,官员们左右为难,只有坐在承运殿内的朱由检能心平气和。

“从九月初一至腊月初一,关外三省兴起村庄三十五个,迁入百姓两万七千人,五千零三十七户。”

“户部上疏,三省官员共发放钱粮七万余两。”

“工部上疏,明岁关外三省预计兴建集镇三十,村庄三百,可容纳三十万百姓迁入。”

“皇店上疏……”

腊月初九的承运殿内,当曹化淳将六部六科的奏疏一份份念出来,朱由检则是闭目养神靠在椅子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内阁上疏,今岁国朝结余三十二万六千四百两。”

原本能结余一千二百万两的大明,经过北伐之后,只能结余三十二万两,如果不是金融司调动金银支援了户部,恐怕今年大明得积欠一千六百多万两银子。

“今岁,旧港、瀛洲共押送十二万五千六百零七两黄金,三百三十五万两六千余两白银,以及三十三万五千吨铜锭。”

“金银铜锭已经尽数押运金融司,金融司侍郎李长庚上疏,明岁至六月十六前,铸币厂积存天启通宝四百九十二亿枚,面额八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

曹化淳说完,同时也将文册合上,代表朝廷的所有事情都已经说完,而听到他的话,朱由检心里对于银行开办的信心更大了。

“从三月开始,皇店之中的铜钱,截运往金融司,另外告诉金融司,历朝历代的每版铜钱,凡是大一统王朝,都积存一亿枚作为藏品,其余割据势力只保留一千万枚,剩余皆熔炼为天启通宝。”

“奴婢领命……”

朱由检要开始将市面流通的铜钱熔炼为天启通宝,而之前的铜钱自然也就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了。

自春秋以来,中原这块土地上被生产制造了数百上千种铜钱,每版都不一样。

朱由检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熔炼,因此每版留一亿枚作为国家藏品还是可行的。

一些小币种也没有必要留太多,一千万枚足以。

如此算下来,这些作为藏品的币种会蒸发掉大明市面价值数百万两的货币。

不过在这种海外矿产不断流入的情况下,朱由检倒也不害怕会引起“钱荒”。

相反,他个人担心的还是货币放水太多,进而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他特意下令工部提高朝廷雇工的工钱。

好在之前因为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朝廷工人的工钱基本都比地方低上不少,因此即便涨了两三文的工钱,实际上也没比地方商人给出的工价高出多少,基本持平。

如此以来,百姓获了利,商人不至于被影响,而朝廷也可以借此来增加百姓存款。

百姓有了收入,自然会去消费,而皇店作为占据大明二分之一市场的庞大机构,百姓们花出去的钱,基本有一半都会被朝廷回收,而工部再度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把钱币放出去。

只要朝廷麾下的数百万工人习惯了这个模式,那么等工钱从其它铜币变成天启通宝的时候,他们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会加强不少,不会那么抗拒。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