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505章

作者:北城二千

顾秉谦说完不再言语,而朱由校则是若有所思的冥想着。

对于全民基础教育,他心里并没有很支持,因为他明白教育的同时,百姓也会开民智,而民智一开,很多事情就瞒不住了。

只是他虽然清楚,却不能阻止。

他心里还是比较认可朱由检所说“开民智,抑孔儒”的政策,也认同朱由检所说“王霸道并行”的帝王之术。

如此看来,朱由检认为开民智是大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这件事是朱由校无法阻止的。

尽管朱由校知道,自家弟弟给大明皇室留了不少退路,以至于除非是傻子登台,不然都不会伤害皇室,但他心里还是不安。

“今岁各项支出如何?能结余多少?”朱由校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对此、顾秉谦也毕恭毕敬地回答:

“今年大约岁入三千二百万两左右,另外五军都督府军饷一千七百万,官吏俸禄七百八十万,兵马司以及衙役一千一百万,官学一百二十万,合计三千七百万两。”

“田赋应该能收六千九百万石,官吏坊和五军都督府,兵马司,衙役司,官学司,御马监的开支是二千九百万石,迁移司目前需要一千万石。”

“算下来,今岁应该是积欠五百万两,岁入三千万石。”

说到这里,顾秉谦算了算帐:“按照北直隶、陕西、山西粮价,朝廷出米麦平抑后,岁入的米麦折色应该为一千八百万两,因此全年结余一千三百万两。”

大旱对于农业国家的影响对比出来了,去年大明还负一千多万石米麦,今年就岁入三千万石。

米麦的流向朱由校不担心,因为北直隶,尤其是京城,本来就是吃米麦的大户,每年各地输送的米麦,除了运输九边,便是在京城卖出,平抑粮价。

按照今年的情况,算上从旧港、印度厮当、瀛洲流入的金银,大明实际上是结余了接近五千万两银子。

这样的结余让朱由校很受用,因为他的内帑今年也结余了二百多万两。

三大殿修葺结束后,朱由校就没有再找户部和御马监要过银子,因为他的内帑足够用。

不管是修燕山的大定宫还是房山的仲夏宫,他都是用自己的内帑,所以没有人说他。

当然,这是因为朱由检把多嘴的言官都给发配的缘故。

在朱由检看来,除非国家困难的时候,不然只要皇帝不动用国库,怎么用内帑是皇帝自己的事情。

至于后来上位的言官,基本都是燕山官员,而燕山官员对于皇帝怎么动用内帑也不怎么在意,除非国难的时候他们会上疏请皇帝发内帑,其他时候他们都是忙着纠察百官。

总之,眼下大明的政治环境让朱由校觉得很舒服,因此他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吾……”

“万岁,长春宫命人送来了奏疏……”

朱由校还没开口说完一个字,刘若愚拿着几份奏疏走了进来。

过程中朱由校略有不满,但很快释然,因为他知道刘若愚这么紧张,必然是奏疏内容事关重大。

他接过奏疏,只是打开第一本,他的好心情就瞬间沉了下去。

戚金、秦邦屏、秦邦翰三人请求致仕,告老还乡,而自家弟弟批准了,并且授予三人侯爵。

授予侯爵这种事情,朱由校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这三人确实有功。

当年如果不是戚金,那江南拖欠的赋税根本收不上来,方从哲和孙如游可以拿着拖欠的赋税来一直威胁自己这个天子。

至于秦邦屏和秦邦翰,如果不是他们,沈阳城早就在天启元年被攻破了,沈阳丢失,也就代表辽东半岛丢了一半。

因此,这三人的功劳很大,并且……

朱由校用手指揣摩了这份奏疏许久,半天没有开口,显然不想对这份奏疏圈红。

“你怎么看?”朱由校询问刘若愚,刘若愚闻言也沉默片刻:“奴婢以为,国朝困难,还需要这三位老将军主持大局。”

君臣的回答被顾秉谦三人看在眼里,三人有些好奇奏疏的内容,只不过下一秒朱由校便打开下一份奏疏,心情更沉了。

不等顾秉谦等人开口询问,朱由校便看向三人开口道:“南军都督府都督戚金,西军都督府都督秦邦屏,贵州总兵秦邦翰三人请求致仕,告老还乡。”

“齐王上表三人为定远侯,忠州侯,酉阳侯。”

“你们怎么看?”

“……”听着皇帝的话,顾秉谦三人心里总算知道皇帝脸色为什么难看了。

这三人是从隆庆、万历年间走来的老将,可以说在目前的五军都督府里,是为数不多受朝廷恩惠大过受齐王恩惠的老将。

许多事情上,他们是站在齐王那边,但如果齐王反叛,那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征讨齐王。

也就是说,在这群老将眼里,皇帝大过齐王,齐王大过百官。

尽管顾秉谦他们觉得,齐王并不会造反,并且朱由校也这么觉得,但他们不敢确定齐王下面的人会不会裹挟齐王造反。

陆文昭、满桂、孙应元,还有……黄龙!

戚元辅对黄龙的话并不是废话,而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劝戒。

如今的黄龙三十八岁,可他的功绩呢?

抗击荷兰、西班牙,灭柔佛、亚齐、万丹、爪哇、彭亨、丁加卢、苏洛各、巴邻旁,收复南洋,重设旧港。

又灭锡兰、贾夫纳、坦焦尔、俱兰、潘地亚、马杜赖、迈索尔、克拉克迪、金吉、毗奢耶那加罗,比贾普尔、比达尔、戈尔孔达、艾哈迈德内加尔,设立小西洋监察使司。

另外还有参与灭交趾、抗击莫卧儿,指挥就藩战争……

简单来说,三十八岁的黄龙已经独自灭国二十二,辅助灭国一,为大明打下了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

其他诸将加起来打下的疆域,不足其一个零头。

尽管他灭的国都不强,但疆域却在那里放着。

这也是为什么满桂、孙应元比黄龙能力出众,但黄龙却总是能在书信上为主导的缘故。

说白了就四个字,“不世之功”。

另外,他也是大明眼下唯一一个有能力割据,并且在割据后和大明打出僵持局面的人。

黄龙的桀骜,但那要看和谁对比。

如果把蓝玉这种人放在他的位置上,恐怕连皇帝都只能哄着他,而不像眼下,对朱由校还比较规矩。

黄龙没造反没割据是因为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就是上面有一个齐王压着。

黄龙的诉求是什么?众人也都明白,但谁都不敢说出来。

五军都督府的局面,本就是齐强而皇权弱。

眼下戚金和秦邦屏退下去,即便再上位的人还是秦戚两家的人,但他们却矮了黄龙一头,说事情也没有上一代那么硬气。

朱由校相信自家弟弟不假,但黄袍加身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

陆文昭、孙应元、黄龙三人不止一次的试探过皇权,只是被朱由校安抚下来罢了。

如果戚金三人退下去,那新上来的戚元功和秦民屏能不能稳住……

忽的,顾秉谦等人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齐王派了戚元辅和戚元弼去印度厮当,而旧港又有南军都督府驻军。

一时间,众人的呼吸不免有些急促,再联想到黄龙要进京述职的事情,心里大概有了把握。

“臣等以为无碍……”

顾秉谦果断表态,而毕自严和温体仁也先后表态,都认为齐王的奏疏没有问题。

只是在他们表态过后,朱由校又开口道:“第二份的调动奏疏,齐王让戚元功担任西军都督府都督,遥领广东总兵,让秦民屏担任南军都督府都督,遥领乌斯藏总兵,你们又是怎么看的?”

“……”顾秉谦三人略微皱眉,不知道这次齐王为什么这么安排。

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戚元功子承父业,世袭南军都督府都督,但眼下却被派到了西军都督府去,并且还遥领广东总兵。

同理,秦民屏也应该是兄去弟即才对,怎么被分去了南军?

“难不成……”温体仁和顾秉谦的呼吸有些急促,一时间有一个不太好的想法在他们心里升起。

“秦戚两家之中,恐怕已经有人被拉拢了……”

第426章 四下无人

“按你的话,两家都有不妥的人……”

“从卑职手中的消息来看,应该是有,但不能确定是谁。”

长春宫内,在朱由校和顾秉谦几人都后怕的时候,朱由检却站在窗前,背对着一人询问,而这人也给出了回答。

“呼……”朱由检呼出一口浊气,感觉时局渐渐有些脱离他的掌控,因此想要拉一把。

“你说……孤要不要杀黄龙……”

朱由检的话,让躲在暗处的人汗流浃背,而天空之上的云渐渐飘走后,阳光洒进了殿内,将这人给照的明明白白。

“杀……有杀的好处,不杀……有不杀的好处……”

卢剑星弓着身子,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显然,多年的官场生涯,已经让他养成了不在大势上表态的习惯。

只是如果只和稀泥,他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杀了黄龙,海军十二卫虽然不会明说,但心里却不服,而黄龙之侄黄蜚在海军之中颇有威望。”

“若是卸了他的职,恐怕十二卫将士会群体暴动。”

“虽说小西洋四十余营和海军十二卫兵马的家人都在大明,但其中有不少人并未在大明婚娶,并且在锡兰府生根落叶。”

“这一部分闹起来,那也……”

话说三分满,卢剑星没有继续说下去,而他瞧着朱由检没开口,便又说道:“况且这次的事情不一定和黄龙有关,黄龙这人心高气傲,除了殿下您以外,便只有满桂和孙应元几人能让他稍微收敛收敛性子。”

“以他的性子,不太可能会找一些子侄辈的人议事。”

“虽说他有前科,杀了确实不过分,并且也能让一些人安生些,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他话音说完,朱由检转身走向自己的位置,坐下后他才道:“你话里看似中允,但实际上也在帮忙拉偏架。”

“殿下明鉴……”卢剑星转过身来,点了点头的同时也说道:“卑职确实有私心,不想让黄龙死。”

“孤不会杀黄龙,也不会杀任何一个有功于大明的功臣。”朱由检靠在椅子上,话语大气:“那些个文臣都以为孤是太祖高皇帝,但孤偏要做唐宗宋祖。”

“剥皮充草,是因为他们干了该剥皮充草的事情。”

朱由检的话里似乎把自己说的很完美,但卢剑星却听出了一丝不对。

唐宗宋祖有没有杀过功臣?自然有,侯君集便是代表。

可即便杀侯君集,也是因为侯君集谋反才动的刀子。

也就是说,在自家殿下眼中,功臣只要不谋反,做什么都不会身首异处。

谋反是他的底线,只是这谋反……

卢剑星心里有些打鼓,毕竟在他们所有人看来,黄龙等人做的都算不上谋反。

他们不过想让提拔自己的人做皇帝,选一个更好的人做皇帝,这对为人臣来说过分吗?

唯一矛盾的,恐怕就是朱由检不想做皇帝。

他但凡开口,那把椅子就会自动被人抬着放到他旁边,就等着他屁股坐下去。

卢剑星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为了那把椅子甘愿杀兄弑父,而自家殿下却视其为鸡肋?

“让人起草令旨,让黄龙稳固防线,等待诸藩就藩后再返回京城述职。”

朱由检对着卢剑星下令,卢剑星也趁势应下。

朱由检岔开话题,这代表黄龙和秦戚两家的话题过去了。

这或许是一种自信,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自信。

朱由检认为只要自己在,军事和政治上就没有人能翻天,自家皇兄的位置也就比谁的位置都稳。

比年龄他不过二十,而五军都督府最小的孙应元都三十七了。

比能力就不用再说,大明军政官职最高的也是他,骁骑上将军,五军大都督、上直都督,齐王府开府齐王。

半月灭徐鸿儒,十日灭土默特素囊,一月灭河套火落赤……

看上去都是以多打少,实际上是合围式的以少打多,除了四骑卫外,其他军队都是帮忙包围,给朱由检创造歼灭战机会的。

眼下陆地上独领一军奔袭最远的,目前依旧是他,孤军奔袭两千里,斩首火落赤的含金量,要比满桂六天奔袭九百里袭击土蛮要强太多了。

不过,或许是太久没有出征了,一些不安分的人似乎忘记他的身份先是骁骑上将军,其次才是五军大都督和齐王。

换源app】

要解决内部问题,尤其是战争狂人的这群武夫,首先要做的就是得打出一场让他们闭嘴的仗,然后再安排大战去消耗他们的精力,让他们没有心思理会国内的事情。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