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34章

作者:北城二千

“呜呜——”

还没有走进院子,汽笛声便扑面而来,不过不同的是,在院子里的蒸汽机车有些过于迷你,而且……

“陛下!您这是在干嘛?”

朱由检忽的喊了一声,而毕懋康等人这才发现,皇帝朱由校此刻正坐在火车的车头上。

只见那高一尺,长两丈的迷你火车正吭哧吭哧的拉着朱由校,而朱由校背后还坐着朱慈燃。

两父子还有脸一边笑一边坐车……

“玩一玩,玩一玩……”

听到朱由检的喊声,朱由校心虚的站了起来,朱慈燃则是坐着车从他胯裆钻了过去。

“成何体统……”

此时此刻,毕懋康等人忍不住在心底摇头,而朱由检也快步走了上来,一把抓住了朱慈燃的衣领,将他从火车上提溜下来。

他把朱慈燃放到一旁,皱着眉看向朱由校。

朱由校兴许觉得有些心虚,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咳咳,随便坐坐,这不也没有什么事情嘛……”

朱由校不知道蒸汽机车爆炸的威力,还在这里狡辩,而朱由检闻言则是转头对王徵道:“把蒸汽机车压力过大爆炸的威力告诉一下万岁。”

“是……”王徵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给朱由校和朱慈燃普及了一下知识。

由于高压锅炉的问题没解决,所以眼下的蒸汽机车模型虽然能跑能动,但却拉不了太多东西,拉动的东西越多,承受的压力越大,那么压力到了阈值就会爆炸。

可以说、朱由校和朱慈燃刚才就是坐在一个火药桶上。

朱由校倍感一阵后怕,倒是朱慈燃却道:“若是炸了,我岂不是会飞上天?”

“飞伱……”朱由检差点没忍住一脚过去,还好朱慈燃连忙躲到了朱由校背后。

“定国呢?”朱由检看了看四周,他刚才明明让李定国好好看着这父子俩的。

“定国被我派去看蒸汽机船了……”朱由校心虚的回应,而朱由检闻言眼角抽搐。

果然,盯朱由校这种人,还得是陆文昭和孙守法这种不要脸皮的家伙。

收回不满,朱由检侧目看向王徵:“眼下的这蒸汽机车和蒸汽机船,速度达到之前说的程度了吗?”

“达到了,甚至有所超出,不过热效率依旧很低。”王徵回应,并解释了一些难点。

总的来说,蒸汽机车由锅炉、汽机、车架和走行部以及煤水车等组成,而蒸汽机船一般利用蒸汽系统产生低压蒸汽,以满足加热、取暖及其他生活需要,它由辅助锅炉、废气锅炉及为它们服务的燃油、给水、鼓风、送汽设备及管路、阀件等组成。

这些东西,简单的一听就很复杂,朱由检自然也搞不懂。

朱由检都不懂的,除了做木头外,其他的东西朱由校也自然很难搞懂。

他们浅浅听了一下,紧接着朱由校就忍不住询问道:“这第四版蒸汽机出来后,能让吾卯时出发,午时抵达天津吗?”

“这……恐怕达不到……”王徵不愿意骗人,只能作揖告罪道:“蒸汽机车的重要是连贯性,短距离实际上是不如马匹的。”

“臣预计的第四版蒸汽机装车成功后,蒸汽机车的速度应该在每个时辰六十里到八十里左右的速度。”

“至于蒸汽机船的速度,无风帆情况下应该在每个时辰十五里左右,深海有风帆情况下应该可以达到二十里。”

“一个时辰六十里……”朱由校听着这速度,似乎觉得还不错。

“这么说,三天三夜,三十六个时辰的时间,这蒸汽机车能跑两千多里?”

“也就是吾即便想去琼州看看大海,顶多也就七天时间?”

朱由校的想法倒是想得很远,居然都想到琼州去了。

对于他的想法,朱由检暂时没有出言打击,而王徵则是作揖道:“理论上可以达到,但是实际上需要铁轨的铺设才行。”

“那眼下天下的铁轨铺设如何了?”朱由校眼前一亮,而王徵被他问住了。

王徵就是一个搞研究的,外面的事情怎么样,他怎么可能知道。

“咳咳……府道都开始动工了,不过铁路的事情还没开始走上正轨。”朱由检见状不得不站出来为王徵解围。

“为什么不先修铁路?”朱由校眼中流露着遗憾,过了片刻望向自家弟弟时,却又满脸的埋怨。

“……”朱由检倍觉无语,只能解释道:“铁轨的产量不足,自然无法铺设,建设。”

“况且眼下大旱还在持续,以工代赈的事情有的是。”

“那好吧……”朱由校沮丧的叹了一口气,转身却发现朱慈燃消失不见了。

“太子呢?”

“嗯?”听到朱由校的话,朱由检看了看四周,而毕懋康则是作揖道:“太子殿下刚才在殿下您和万岁听王侍郎汇报的时候跑出去了。”

“跑出去?去了哪?”朱由检只觉得自己像个奶妈子,谁都得操心。

“去蒸汽机船那边了……”毕懋康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叫李定国……”

“啊!”

朱由检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到门口传来了某人的“惨叫”,等众人回头看去时,只看到了李定国“押着”朱慈燃走了过来。

毕竟是成年后单挑大象的男人,李定国一只手就拷住了朱慈燃双手,把他押到了朱由校和朱由检的面前。

“呵呵……”朱由校看着朱慈燃被揍,还乐呵的笑了出来。

“殿下,草民冒犯了……”

李定国松开了手,对着朱慈燃作揖,朱慈燃被揍了一顿立马躲到了朱由校背后。

“万岁,蒸汽机船确实很有趣。”

道歉完,李定国又对朱由校作揖,显然是在回应朱由校让他去看蒸汽机船的事情。

“很有意思吗?”朱由校眼睛转了转。

“送陛下回宫!”朱由检哪能不知道朱由校在想什么,当即转头对门口的锦衣卫招呼。

门口的锦衣卫见状,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朱由校立马服软的抓住朱由检的手:“诶,弟弟一人观看,着实有些不安全,须我在弟弟身旁左右护法,保护弟弟。”

“嗯?”朱由检闻言眉头紧锁,转头上下打量了一眼朱由校那有些虚胖的身体,眉眼间不免露出一丝嫌弃。

“咳咳!”朱由校也反应了过来,想到自家弟弟上马挽弓的武力,连忙松开了手,一阵咳嗽。

不过他既然服软了,朱由检也懒得再欺负他,因此走到了毕懋康等人的前面说到:“与蒸汽机相关的各种民生研究,还是早早弄出来比较好。”

“是……”毕懋康等人老老实实应下,而朱由检也带着他们,陪朱由校逛了逛军备院。

总的来说,军备院里的许多研究,已经达到了十九世纪初的成就,只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没有研究出来。

一旦这些问题解决,那么大明就可以一点点的释放科技,提高生产力了。

眼下大明的疆域,大概是在一千五六百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地方的开发价值极高。

别的不说,便是那只有二十几万人的南州之地,一旦大明能释放出十九世纪初的科技,那南州就是新的江南。

这个时代的南州没有遭遇那么多破坏,因此天然草原面积是国土面积的六成,同时也是是全球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地方。

几十亿亩天然草原,十几亿亩农业可开发用地,不管怎么看都将是一个新江南。

随便迁移上千万人过去,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耕地和牧场过得十分滋润。

这还只是南州,要知道大明还有号称能养活最多人的爪哇岛。

眼下爪哇岛是大明的南海府,而此地的人口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已经开发的耕地只有不到五百万亩。

真的仔细开发,这里能轻松的养活上千万人,而且是很滋润的那种。

或许会有人质疑,大明的大部分百姓都去种地,放牧,那这么多粮食卖给谁。

但问题存在于,大明的人口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此刻的欧洲连小麦都吃不起。

养活欧洲人所需要的小麦,就能养活几千万大明农民。

更何况,还有南亚这个天然工厂。

另外还得要承认,大明要走的依旧是全民教育路线,这个是不会动摇的。

但受教育和教育出的精英是两个概念,精英永远只是少部分的。

少部分的精英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甚至社会,而大部分平庸的人怎么活下去?这是朱由检要为其考虑的。

在他看来、分地,并且土地不可买卖,这就是他给未来百姓留下的一笔遗产。

将大明转变进入资本社会的同时,保留自耕农的土地,只需要十几亩,就能让这个人最基本的活下去,偶尔还能卖卖农产品来赚钱花花。

大明得成为主导未来全球粮食、贸易、军事的超一等强国,尤其是宗藩体系下。

想要解放农民生产力,那就得制造出足够多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朱由检带着朱由校他们走到了农业研究院后停了下来。

这里有着一个个农业工具的模型,还有图纸,以及在院子里研究的许许多多博士。

大明从天启五年开始,四年的时间里,已经走出了七百多位能参加研究的科学博士,他们的质量或许连后世一个普通的高中理科生都不如,但他们是朱由检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一批“天才”。

在各种研究模型中,实际上都需要用到的一个模型便是蒸汽机牵引车辆(即蒸汽拖拉机的前身)。

这玩意犹如一个小火车头,它的标准体型是高六尺,宽四尺,长七尺,但以大明眼下的技术,只能做到高一丈四,宽八尺,长两丈的体型。

它的重量重达两千四百斤,不用多说,这样的重量,加上那每个时辰不足十里的速度,它即使不陷在田里,也会把土压得很实,根本无法耕种。

负责农学院研究的孙元化很惋惜地说道:“这个拖拉机车若是能制造出来,一个百姓能很轻松的在一天世界里耕种一亩地,农忙时分一个人能忙十五亩地。”

“只是可惜,国朝的技术不够,暂时无法将它弄出来。”

“也就是说,这东西弄出来后,人人都能吃饱饭了?”躲在朱由校屁股背后的朱慈燃伸出头,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庞然巨物。

“差不多吧……”孙元化和善的笑了笑,而朱由检也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

疆域扩充的太大并不是好事,因为很多疆域的扩充是无效扩充。

比如唐代的西域,中亚,汉代的朝鲜,西南,明代的三宣六慰等。

说白了、就是生产力达不到,释放不了那么多百姓移民实边。

朱由检注意到了这个规律,因此他之前打下的疆域实际上仔细来看,除了安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大明可以吞下的地方。

大明能吞下的地方,往往都是沿海的,因为船运便宜,迁移也容易。

只是大明不可能天天去打沿海国家,因为这么一来,大明在陆地上的纵深就会出现问题。

哪怕是现在,大明的陆地纵深也极其堪忧。

没有乌斯藏,没有西域,缺少了漠北,东北,西南的三宣六慰。

打这些地方,迁移的难度是往海上迁移难度的好几倍。

怎么降低难度?这自然就需要火车、农业机械的帮忙了。

火车把人运过去,农业机械实现头年翻地,第二年耕种投产。

辽东的百姓已经研究出了一套流程,第一年翻地,第二年种蜀黍,第三年种小麦或者水稻。

总之问题在翻地上,而大明不可能有那么多牛去提供给迁移的百姓,所以可生产的机械才是最主要的生产力。

历史上欧洲人在瓦特蒸汽机出现后的三十年把拖拉机研究出来,大明要做的是缩短它出现的时间。

朱由检要让大明领先欧洲两百年,提前抢占市场,所以火车和蒸汽机船,拖拉机是大明未来的三驾马车。

只是打很容易,大明的武备,那八十几万军队一旦发动西征,不考虑后勤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欧洲都打下大半。

在考虑后勤的情况下,他必须要承认,大明向西的路上开拓,最远也不可能超过伏尔加河和里海这个分界线。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了一眼那个拖拉机模型,随后转身前往了下一个研究院。

朱由校见状也跟了上去,而李定国、毕懋康等人一样如此。

只有朱慈燃,他站在那个高大的蒸汽拖拉机面前仰视对方,似乎在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玩意出现,所有人就都能吃饱饭了吗……”

第375章 心力交瘁

“殿下,瀛洲那边送来消息了。”

军备院的深夜里,当朱由检刚刚洗漱完毕,陆文昭就拿着两份军报走进了他的卧房。

“前几天不是才送来一份信?怎么又来了?”

正在泡脚的朱由检没法起身,只得好奇询问,而陆文昭也笑道:“这次是好消息,杨文岳和吴阿衡两位经略攻下了名古屋,小曹将军战场斩将夺旗,德川家光被枭首阵前。”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