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26章

作者:北城二千

当他想到这里,马车也停在了齐王府门口。

朱由检起身下车,门口的大兴营士卒见状。

作揖唱礼,而他微微颌首后便走进了府内。

士卒跟上,一队人马拱卫着他,护送他抵达内廷宫门后离开,而朱由检走进了内廷。

只是这一走进内廷,朱由检还没走几步,便看到了一大两小三个人影。

“徐主事,你说利未亚的人都是皮肤坳黑的昆仑奴?”

“是的殿下……”

“那大海是黄色的吗?”

“我朝沿海的出海口是黄色的,但稍微行驶入深海便是湛蓝色和深蓝色了。”

“那利未亚既然有黄金,当地的土着为什么不自己开采呢?”

“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只知狩猎。”

“那徐主事你逛完真个世界了吗?”

“说来惭愧,在下只去到了利未亚南部,欧洲人称为好望角的地方。”

“那你下次去可以带我一起吗?”

“这个……”

“好了,燃儿你们俩的功课做了吗?”

当朱由检走进,便发现了自家大侄子此刻正在缠着徐霞客,让徐霞客给他讲解海外的知识。

“我们做完了,王叔。”朱慈燃回了一声朱由检,然后缠着徐霞客询问道:“我做完功课可以去找徐主事你了解海外吗?”

“这个……”徐霞客看了一眼朱由检,面露难色,而朱由检却摆手道:“作为太子,多多了解海外也正常,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是……”徐霞客闻言作揖回礼,而朱慈燃见状也乐呵呵地笑着:“那我每日申时去找先生。”

“是……”徐霞客只能点头,同时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走吧……”朱由检走向书房,徐霞客见状紧随其后。

朱慈燃想跟上去,却被李定国拉住:“忘记皇后殿下让你什么时候回宫了?”

李定国的话让朱慈燃瞬间垮脸,无奈之下他只能被李定国送出了齐王府,让人用朱由检的象辂送他回宫。

等他送完朱慈燃,再度返回书房的时候,朱由检和徐霞客已经坐在主位,桌上放着热腾腾的贡茶。

李定国见状坐到了旁边的左首第一位,撑着下巴看自家殿下和徐霞客聊事。

“利未亚这个地方,来回起码二十个月,如果要安排人前往就藩,恐怕有些难度。”

“更何况上面的土地贫瘠,需要改良之后才能耕种。”

“这还只是环境,真正难以控制的还是路程而导致的山高路远,就藩此地的藩王很有可能不听管教。”

“殿下的想法,恐怕……”

徐霞客端着一杯茶,踌蹴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只是面对他的想法,朱由检反问道:“如果来回只需要十个月,或者八个月,那你认为就藩后的诸藩容易被掌控吗?”

“若是在仙劳冷祖岛和利未亚南端设立监察司,或许可以羁縻管理……”徐霞客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这不妨碍他回答。

“若是从旧港出发,航程是多少?”朱由检继续询问,而徐霞客也回答道:“若是航程缩短一半,来回应该需要四个月。”

“好了……”朱由检微微颌首,手在桌面敲打,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

过了片刻,朱由检才继续开口道:“你认为若是召集诸王就藩,有几个愿意前往利未亚?”

“这……”沉吟数秒,徐霞客才踌蹴道:“恐怕没有几个愿意前往,毕竟利未亚与蛮荒无异,与南亚的差距,便像南亚与大明的差距。”

“若是告知他们当地有黄金呢?”朱由检语出惊人,而徐霞客闻言立马哑然。

“若是告诉有黄金,那就有些难说了……”

他这么说,而朱由检也微微点头,但紧接着徐霞客又补充道:“想让他们就藩,下官以为,便需要朝廷自己出银子和人,先送一批人过去才行。”

“不仅如此,朝廷最少得先解决粮食的问题。”

说着,徐霞客给朱由检说了说在当地可能会遇到的农业问题。

首先就是当地的土地,除了少量可以直接屯垦外,大量地区都是热带雨林和沙漠。

热带雨林又称雨林沙漠,而临近它们的土地想要耕种,也需要精耕细作好几年,并且要使用很多人力。

就如眼下来说,这次徐霞客等人南下,一路上基本都靠船上的蔬菜和海里的雨,以及利未亚的水果来补充。

他们这批人不过数百,一旦要迁移上万人前往,那以当地的情况,要么就是准备好银子,从北方的奥斯曼和波斯买粮,要么就只有从大明运足够的米麦前往。

不过徐霞客说的这点,朱由检实际上早就了解了,因此他最关心的是具体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开垦出耕地。

“若是在利未亚南部和仙劳冷祖岛,下官只看到当地的欧洲人种植玉麦,以及棉花、豆等作物。”

“下官询问过,大概三个人精耕细作三年,堆肥积肥,基本就能改变当地土质,将土地用来耕种玉麦。”

“此外,当地实际上适合农牧,完全可以在当地放牧。”

“眼下在利未亚南部的欧洲人,数量不过两三千人,朝廷只需要一次性迁移上万人,就能兼并他们。”

徐霞客把事情说了个清楚,而朱由检闻言摸了摸下巴。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只要利未亚有地,有黄金,那诸藩自然会前往。

不过迁移利未亚,自然就不可能开出迁移南亚那样的高价了。

唯一的好处就是,当地南部基本上处于原始,只需要一营的兵力,就能开拓一省疆域。

“利未亚的事情,这些天诸藩抵达了京城后,我会让他们去请教你。”

“至于你就先休息一段时间,等南亚的就藩战争结束,你就可以准备第二次下西洋了。”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徐霞客欣喜若狂,而他也趁机说出了自己的一件事。

“殿下、下官写了一本《下西洋游记》,不知道是否可以发表?请殿下放心,书中关于金银铜矿的事情都已经剔除。”

“无碍,你尽管发表便是。”朱由检摆了摆手,他也希望大明百姓能多多了解外面的事情,而不是蹲在大明两京十六省的内地行省中,故步自封。

“那下官告退……”徐霞客起身,对朱由检作揖回礼,随后转身离去。

在他走后,一直沉默的李定国才开口道:“殿下为什么总是着急把诸藩封出去?”

“不封出去,难道留下来祸害自己人吗?”一句话,朱由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诚然、诸藩之中有一些好人,贤王,但大部分都是混账。

放任他们在国内,便是放任皇室的威信被践踏。

要么出去,要么留下来老老实实,这就是朱由检要告诉诸王的。

“殿下,您不会以后也派我出去吧?”李定国有些惆怅,而朱由检闻言笑道:“怎么?王府里呆着不舒服,你想出去走走?”

“不是……”李定国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随后才开口道:“我看太子好像对海外很感兴趣,我是怕到时候太子要出去,殿。

下派我跟着他出去保护他。”

“……”李定国的话给朱由检沉默了,他想了想刚才自己那个大侄子追问徐霞客海外风景的场景,似乎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一件错事。

“不过太子殿下应该不会舍得锦衣玉食,跑出去挨饿受冻吧……”

李定国撑着下巴,百般无聊地说着,但朱由检却心里没底。

他想了想自己那群老祖宗,咽了咽口水:“应该不会……”

第369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

“樱花啊!”

“樱花啊!”

“阳春三月晴空下!”

“一望无际樱花哟!”

“花如云海似彩霞!”

“芳香无比美如画……”

四月的大明还在因为暹罗和徐霞客归来的事情而忙的焦头烂额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瀛洲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奈良通往名古屋的山道上,身材矮小的瀛洲民夫一边背着上百斤米麦,一边拿着一个饭团,开心的唱着民谣。

明军士卒在道路两侧看着他们,拱卫他们向着名古屋前进。

这样的队伍拉得很长,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前线军队的粮食供给问题。

和当初颜思齐他们想的不一样,瀛洲的民夫和农民根本就没有想要迎回幕府统治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之所以不存在,便是因为那一顿顿“银舍利子”的白米饭,以及眼下可以自由自在的种地务工。

以往的战争中,民夫们但凡做出一些不合规矩的行为,都会遭到来自武士大人的鞭打。

然而在明军这里,明军可不管他们干嘛,别说唱歌,就算是跳舞都没有人管他们,明军只要他们按时把粮食运到前线就足够了。

作为曾经的底层人,瀛洲农民可以说是翻身把歌唱。

这样的一幕,便是骑在马背上的杨文岳都忍不住摇头道:“民不爱国,足以可见幕府统治不得人心。”

“即便如此,却也不见他们敢于造反,显然殿下对瀛洲本土土人的评价很正确,他们确实‘畏威不畏德’。”

在旁边骑马并行的吴阿衡开口附和,而二人身后则是曹变蛟和曹鼎蛟。

他们警惕的打量四周,吴阿衡见状也对他们交代道:“不用这么紧张,外围的步塘放的足够密,倘若真的能有倭寇袭杀到此处,那只能说是神兵天降。”

“是……”曹变蛟和曹鼎蛟闻言,只能作揖表示受教。

“倭寇的兵力在十二万左右,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训练不足半年的新卒,想来真的打起来,我军六万足以横扫南北。”

杨文岳没有把德川幕府放在眼里,只因为来到瀛洲之前,他大概了解了一下明日双方之前的一些作战方式。

看完之后的他只觉得颜思齐和郑芝龙几人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如果一开始就调他前来,那估计眼下瀛洲全境已经被大明拿下,甚至杨文岳已经能调动瀛洲资源,反哺大明本土了。

和他一样想法的人还有吴阿衡,不过比起杨文岳,吴阿衡想的倒是很简单:“殿下手书说过,要波及足够多的人才行。”

“速战速决不是殿下所希望的。”

“波及足够多的人,不一定要慢慢打。”杨文岳抚须道:“这十二万倭寇,足以牵扯上百万人。”

“眼下我军六万兵马,一千二百余门火炮,打下瀛洲全境后,将军队撤往辽东,然后调动资源反哺朝廷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国朝内部的大旱你也知道,殿下为了钱粮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我们如果不能在这种时候为殿下分忧,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殿下的嘱托。”

“这倒也是……”吴阿衡微微颔首。

在两人的交谈中,北上的人马逐渐翻越了山区,抵达了浓尾平原。

浓尾平原位于本州中南部,与关东平原、近畿平原并列为日本三大精华区的平原,境内有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等河流流淌经浓尾平原。

从战场来说,此地的地势东高西低,居高临下,加上德川家光等人又带人趁着冬季,加固了此地的防御和城防,将江户和其他地方的火炮尽数运往此地,因此想要打下此地并不容易。

颜思齐为了避免指挥上的冲突,特意调郑芝龙和刘香等人前往了京都城,而将大坂留给了金铉,战场留给了吴阿衡、杨文岳。

这么一来,他们几人便只是挂名,打完仗后依旧还能有功绩,还能给杨文岳等人留下好感,一举两得。

可以说、颜思齐做的很不错,因为杨文岳和吴阿衡在抵达了浓尾平原后,第一件事便是修改了郑芝龙等人留下的营垒。

在他们这两个国朝宿将看来,郑芝龙和刘香两人所布置的营垒,连当初的奢安叛军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因此他们第一步就是重新建造营垒,第二步才是检查各军军械。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五天后,明军除去进攻岐阜等山区的六营兵马,以及留守大坂的六营兵马外,其余十营三万多兵马已经集结抵达在了浓尾平原上。

明军兵马的调动,给德川家光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他除了在岐阜等地各自留下上万兵马外,剩余的七万兵马都集结在了名古屋。

仅从兵力来看,幕府是明军的两倍,但从装备的军械来看,明军对于幕府却是降维打击。

杨文岳和吴阿衡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攻击,并不是忌惮德川家光,而是要将日军全部吸引到名古屋。

事情也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面对重兵集结的明军,察觉到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德川家光开始继续征调民夫。

源源不断的民夫仅仅被发下一柄竹枪和一些竹甲便被调往名古屋,当时间来到五月初三的时候,名古屋附近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日军。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