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42章

作者:北城二千

不过他要求调九边精兵三万和土司兵两万的举措,实在有些不妥。

从十二万兵马能看出,熊廷弼显然又裁军了,因为满桂告诉朱由检的辽东局势时,辽东还有十六万兵马。

但眼下只有十二万了,只能说明熊廷弼又裁军了,并且裁军之后,能在旷野作战的兵马不过三四万。

这家伙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说出这个数字就是想叫朝廷认识清楚,辽东的局势不足以对努尔哈赤进行反攻。

但这家伙没有想到、这种上疏的形式,只会让朝廷对他的个人能力产生怀疑,尤其是朱由校。

朱由校眼下已经是经过朱由检几次说过辽东情况,才知道了辽东当地情况的复杂。

但即使这样,他对熊廷弼的奏疏也十分不满,怀疑起了他的能力。

“这个老粗鄙,他就不能少说两句?”

朱由检在心中暗骂两句,随后又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为熊廷弼擦屁股。

第84章 保住熊廷弼

“哥哥勿恼,这熊廷弼性子直,但是能力没有问题。”

“至于奏疏中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熊廷弼知道辽饷繁重,再度裁军,这是好事。”

“只要等一个月后浙兵和川兵开拔前往辽沈,届时又能裁军数万,辽饷也可以降下来了,这是好事……”

朱由检安慰着好皇兄,但对方想听的不是这些,而是对朱由检指着奏疏道:“这熊廷弼、裁撤了无用兵马自然是好事,但他此举引得朝臣弹劾,弟弟且说,我应该如何保他?”

朱由校话中有些怨气,这也是人之常情。

熊廷弼这个人虽然有才干,但由于脾气差,因此在楚党内部并没有多少人帮他说话。

眼下浙党姚宗文、冯三元都上疏弹劾他,楚党又没有多少人为他说话,这么一弄,朱由校要保他的难度很难。

除非这种时候有人愿意出面帮他说话,不然熊廷弼被罢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朱由检不可能为了熊廷弼得罪自己的好皇兄,也不可能为了熊廷弼让好皇兄背锅。

因此他必须找出一个党派来为熊廷弼说话,并且这个党派的地位还不能低。

这么一想、朱由检便道:“哥哥的话我知道了,我可以叫杨涟出面为熊廷弼上疏,之后哥哥可以派人前往辽东,调查熊廷弼话中属实否。”

朱由检话中的派人,自然不可能是派一个人,既然要去查事情,并且这个事情的本质又是党争,那么只有派各党前去查实。

朱由校听了他的话,心中也有了些安慰,因此轻声道:“弟弟若是能叫杨涟上疏,这事情就好办多了,不过这熊廷弼脾气如此执拗,想来日后还要再掀起波澜。”

“能臣执拗是好事,若是不在正事上执拗,而是在党争上执拗,那才是坏事。”朱由检笑着回应,叫好皇兄也点了点头,表示说得不错。

即位一个月的时间,朱由校是看惯了党争,知道想要靠这群人改变大明是不可能的,只有靠他们之中少数能臣才行。

因此他继续看向下一奏疏,也是三件奏疏中最让他头疼的奏疏。

简单看过后,他便递给了朱由检,而朱由检看到了奏疏内容也不由头疼起来。

【臣、户部郎中葛如麟上疏,自万历十四一年来、宣饷缺乏至极,饥荒旦夕难待,谓宣府岁额京运主客饷银……】

比起熊廷弼的奏疏、葛如麟的奏疏不过百余字,却更叫人头疼。

熊廷弼的事情,不过是党争罢了,这在晚明时期已经是常态,但葛如麟的奏疏是要真金白银。

奏疏中、讲述了朝廷对宣府兵马的欠饷,从万历四十一年至今,一共八年时间,欠饷七十六万四千七百两。

葛如麟的奏疏中说出,若是有一悍夫一呼百应,那么宣府兵马造反便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了,但也确实是事实。

宣府兵马八万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卫所兵,只有少部分营兵,而欠饷的便是这部分营兵,人数在十个营,分属各地,约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是宣府募兵制的兵马,不过想来大部分都被营兵将领吃了空饷。

这七十六万四千七百两银子,估计发下去后,有一半都要被边将被吃下肚子。

发还是不发就成了一个问题。

不过这件事情,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难。

“发饷!”朱由检抬头对朱由校道:“这宣府的营兵自然要发饷,但不能白发。”

“三万多人的营兵,到底有多少空额,这得搞清楚才行。”

“因此、臣弟认为,可以先告示宣府十营的营兵,只说冬季道路艰难,明岁三春军饷一同发饷,以此安抚人马。”

“那明岁呢?”朱由校看着朱由检,对于兵事上十分倚重他。

“明岁?”朱由检坏笑道:“明岁的话,便由臣弟带御马监的兵马去宣府为皇兄发饷……”

一句话说出、让朱由校眼睛眯了眯,察觉了朱由检话里的意思。

御马监即便人数只有眼下,那也有四千多人,宣府十个营分属不同驻地,因此一对一的情况下,完全能对一地营兵形成碾压。

朱由检亲自带四千多人去押运饷银发饷,首先便是不会贪污饷银,能直接发到宣府营兵手中。

其次、朱由检会带着人马为十营兵马亲自发饷,只要有空额,那么领兵将领就只有死路一条。

到时候不仅能省下银子,还能查杀将领,抄家获银。

怎么看、这件事情都是一件好事。

唯一让人后怕的,就是朱由检领兵。

万一朱由检造反,那么自昌平到京城不过百二十里,一个昼夜便能抵达京城脚下。

若是别的皇帝、可能会担心亲王会不会造反,但朱由校不怕。

在他心中,自己的弟弟若是要抢皇位,移宫案那一晚就能成功,不需要大费周章。

他只当是弟弟为了自己这个哥哥出一次远门,帮哥哥办件头疼的事情。

不过……

“若是如此、恐怕弟弟又要被弹劾了,那些个文官怕是不会有什么好话!”

朱由校眉宇间有些忧愁,不想让自己的弟弟被卷入党争之中,但面对他的担心,朱由检却笑道:“弹劾就弹劾吧,为哥哥办事,只要哥哥不罚我,那谁能罚我呢?”

“呵呵、这倒也是。”朱由校被他逗笑了,因此抬手拍了拍他道:“弟弟倒是对麾下兵马很是自信啊。”

“我不是说了么?”朱由检认真道:“要练兵,便是要保护哥哥,叫哥哥安心的坐在皇位上。”

“谁要是敢造反,我便带兵平了他!”

“好!”听到这话,朱由校露出几分欣慰道:“日后我端坐宫中,便叫弟弟做我的大将军。”

“额……呵呵……”朱由检听到这话,总感觉怪怪的,想起了前世的某个梗。

什么永乐大帝?不过是朕的征北大将军罢了……

我这次要是真成大将军倒也简单了……朱由检叹了口气,随后便起身道:“休息的差不多了、我先去练骑射了,哥哥先处理奏疏,休息好了再上马。”

“去吧去吧,我叫人弄了午膳,等奏疏处理完差不多也能吃了。”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朱由检快去,别在他前面嘚瑟。

朱由检见状、笑了笑也不说什么,翻身上了小马驹,坐稳之后,随后便取了弓箭,在后左门的广场上开始了骑射。

他在骑射、好皇兄在处理奏疏,两人一个人玩闹、一个人工作,倒真成了“劳逸结合”了。

只是这劳逸结合的逸都被朱由检占了,苦都被朱由校给吃了……

第85章 孙传庭等人的动向

“嘶……轻点轻点……”

勖勤宫内,当骑了一下午马的朱由检回到宫殿,这才发现自己的大腿被磨破了。

显然,就算是垫了棉花,该磨破的大腿还是得磨破。

这不、王承恩在给朱由检磨破皮的地方上药,但过程是痛苦了一点。

等他好不容易擦完了药,陆文昭也前往南镇抚司回来了。

“如何?兵部和吏部那边点头没?”

见到陆文昭回来、朱由检坐到了卧榻上询问,而他也作辑道:“兵部和吏部都点头了,估计明日北直隶就会贴满招兵的告示,三日后山东、河南、山西等地也会张榜,更南边估计七日,两广和云贵估计十日后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以五百里加急的时间,十天也足够跑完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漫长的招兵时间了,不过想来应该难度不大。

毕竟十五两一年的饷银,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高薪了。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崇祯元年之后小冰河大旱爆发,物价疯涨,银子也就不值钱了。

也就是说、哪怕他能改变大明的局势,但七年之后小冰河大旱还是会爆发,到时候军饷也变相要增加。

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准备好应对小冰河大旱了。

这么想着、他继续看向陆文昭道:“孙传庭他们四个人怎么样了?”

“回殿下……”陆文昭回应道:“十日前四人已经出发,距离最近的是孙传庭,但是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往毕节卫,而是等待了六天,直到第七天孙氏派来了六十多个家族子弟兵后才出发。”

“眼下孙传庭已经带着人即将进入南阳府。”

“等等!”朱由检突然开口,停下了陆文昭想继续说下去的事情。

他看向陆文昭,心里想起了一件事,因此问道:“我听闻那老唐王囚禁了自己的世子和长孙,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额……这个,卑职也不了解。”陆文昭毕竟接手的是南镇抚司,对于各地藩王的情报不是很了解。

“叫孙传庭抵达南阳后,前去唐王府拜访唐王和唐王世子,若是囚禁之事是真的,禀报回来!”

“卑职领命。”见朱由检这么说,陆文昭心里一紧。

在他看来、自家殿下会这么说,那么必然是真的有这种传闻。

但如果传闻是真的,那么自家殿下要怎么做呢?

陆文昭不敢继续再想,只是继续禀报道:“距离调任地点第二近的是吴阿衡,他得到调令后,第二日便带自己的亲随南下,眼下已经抵达河南开封了,大约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泸州合江。”

“杨文岳和洪承畴同时出发,不过两人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前往天津卫坐海船南下松江府,而后在昨日清晨抵达南京。”

“不出意外、两人应该会坐船逆流而上,大约二十日后洪承畴抵达重庆,二十二日后杨文岳抵达叙州。”

“嗯……”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检点了点头,心中舒缓了半口气。

之所以是半口,主要是因为他不确定时间上会不会出错。

历史上奢崇明造反的起因,是因为明朝在辽沈之战失败,被努尔哈赤夺走辽东,退居辽西后,准备调奢崇明两万大军援辽所致。

奢崇明眼看石柱秦良玉麾下六千白杆兵调往辽东,并且川中调走近两万兵马,四川空虚,因此才大胆的出兵袭击了重庆。

历史上奢崇明于天启元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安邦彦于天启二年二月起兵,这一战被称为奢安之乱。

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还削弱了大明对后金的防御能力。

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

所耗费饷银百余万,死伤百姓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

如果朱由检所安排的洪承畴、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四人能在一开始就镇压奢崇明,那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辽东。

至于陕西如果发生大旱,也能第一时间调河南、四川的粮食进行支援。

只要能活下去、没有百姓会愿意造反。

不过从时间上来说、奢崇明心里必然是已经有了想要造反的想法。

现在不确定的就是,如果辽东稳固,那么这家伙会在什么时间造反。

在朱由检想来、如果这家伙能老实到明年九月,那么近十个月的时间,孙传庭他们应该能训练出四支可以抵抗奢崇明的人马。

有了自己的信件,他们也会更重视奢崇明的方向,一旦有什么异动,便可以四方联动,围歼奢崇明。

只要奢崇明兵败,水西土司的安邦彦是绝对不敢自己举兵的。

类似云南的沙普之乱也不一定会发生,所以这一战必须打赢。

当然、如果孙传庭他们调往了毕节等地后,奢崇明没有起兵,那就更好了。

等他们训练好的兵马,朱由检完全可以用他们对云黔川桂等地进行改土归流。

只要改土归流能成功,这三地就能释放出潜力,为朝廷缴纳赋税。

眼下三省由于土司自治,所贡献的田赋不过五十几万石,约等于大明总田赋的2.5%。

税收和杂项就更少了,朱由检记得不错的话,三省应该只有不到十二万两的杂项、加派。

这三省、洪武年间就有三百万人口,眼下已经过去两百余年了,哪怕饱经战乱,人数翻倍也该有六百万百姓了。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