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73章

作者:北城二千

以他的身份,眼下实际上不应该掺和到这种局面来,但没有办法,他必须要来为几个人擦屁股。

渭北的皇店、南镇抚司为什么知情不报?这个问题牵扯到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身处锦衣卫的魏良卿和侯囯兴。

这两个蠢货捞银子捞到了赈灾款项上,这让王体乾不得不亲自下场来做场外救援。

“好了……人都到了,那就开始议事吧,崔尚书……”

王体乾最终还是按捺不住,率先放下手中的茶,对崔呈秀开口催促。

“自然自然……”崔呈秀不想得罪齐王,但也不能得罪魏忠贤,因此不得不陪笑,随后转头看向会厅内众人道:“陕西民变一事,知县韩潮以及一众渭北官员合该被杀,但……”

崔呈秀加重了语气,随后扫视了会厅之中的官员,才紧接着开口道:“但民变杀官,这种事情不能放纵,贼首刘四等十余人理应捉拿归案!”

崔呈秀一席话,会厅内所有官员纷纷缄口不谈,显然都不支持崔呈秀的立场。

崔呈秀这手说白了就是转移焦点,将原本官员贪污的焦点转移到民变杀官上。

可问题是谁都知道,齐王府内今早就传出了风声,朱由检也对这件事情盖棺定论,刘四等人并没有罪。

也就是说、崔呈秀眼下是为了某些事情,不得不对齐王党展开攻势……

“这不是……找死么……”

理解了崔呈秀的想法,姚宗文等人便坐不住了。

江南党派,最善于审时度势,如风中浮萍一般,尽挑水肥草美的地方落地。

大明朝堂上的局面很清晰,齐王党在朱由检不怎么扶持的情况下,就已经一家独大了,如果眼下崔呈秀展开攻势,而惹恼了朱由检,那局面如何?谁又能控制?

当今的皇帝?朱由校?

别说笑了……

从复辽之役后,朱由校就根本把握不住异军突起的齐王党了。

到五军都督府的革新之后,朱由校更是对朝野上下把控不住,全凭朱由检一人负重前行。

那表面看似拱卫皇权的阉党,谁又能掌控得了?

魏忠贤?崔呈秀?还是王体乾?

就这三人,他们的分量还不够掌控阉党。

阉党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群不想融入东林党,也不想融入到齐王党,只能投靠魏忠贤,以此来获得皇帝信任的官员势力。

他们一开始没有选择投入齐王党,是因为当时庙堂之上势力最大的是东林党,而齐王党则是不显山、不露水,这才让他们团结起来投靠了魏忠贤,形成了一个叫做阉党的组织。

所谓阉党,主力不过就是齐楚浙宣昆五党,加上崔呈秀手下一群原本无党派的官员罢了。

他们本来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先扳倒东林党,再收拾齐王党。

结果齐王党在朱由检的帮持下渐渐扩大影响力,最后到了眼下已经无法影响的程度。

这样的一幕,让许多投靠阉党的官员纷纷后悔了起来。

早知道齐王党势大,他们就去投靠齐王党了。

现在的阉党拿什么和齐王党斗?

齐党名存实亡,楚党半身不遂,浙宣昆三党又审视夺度,时时刻刻想着自保苟且。

如果朱由校下台,姚宗文他们甚至都想好了怎么去投靠朱由检。

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朱由检的朱由校就是一个高坐庙堂的面团皇帝。

没有朱由检手中的兵权、燕山学子,御马监……

哪怕朱由校手中有内帑,有皇城三卫和大汉将军,还有东厂和西厂,也难以和浙宣昆三党抗衡。

只要朱由检保持中立,浙宣昆三党跳出来后,依旧可以压制皇权。

朱由检的例子不可复制,整个大明朝也不可能找出他那么年轻,还那么能打,还懂得革新收税,玩弄人心的人。

也因此,如果朱由校下台,那么姚宗文等人倒是可以等着看好戏了。

只不过崔呈秀也不傻,他不可能真的和齐王党起冲突,因为他要是真那么敢做,到时候第一个被论罪的就是他。

因此、他刚才说的,也不过是为了测试百官的心思罢了。

只是一眼,他大致摸清楚了百官的想法,所以口风也瞬间一转:“不过……确实如齐王殿下所说,灾民杀官情有可原,而刘四等人虽然是民,却是灾民,不应用普通百姓的处置来惩处他们。”

“刘四等人无功无罪,但渭北一众官员必然有罪,因此当奏明万岁,请速速捉拿渭北三州十六县所有官员进京,三司会审过后立即裁断。”

崔呈秀的话锋转变之快,让会厅之外的许多官员皱眉,不过姚宗文等人倒是听出了猫腻。

渭北民变,最直接牵扯的是已经被杀的知府韩潮,而韩潮又是楚党官员。

也就是说、渭北民变直接牵连的应该是楚党才对,崔呈秀这样无利不起早的人,为什么要要求速速决断渭北之事,一副急着给楚党擦屁股的模样?

“难不成这黄彦士给了崔呈秀什么好处?”

姚宗文等人纷纷隐晦的看了一眼黄彦士,却见到了黄彦士也略微不解的眼神。

他们三人一时间有些不解,想不出来是为了什么,而崔呈秀也开口道:“事情如此,请诸位联名上书,以还渭北灾民一片青天。”

说罢、崔呈秀举着茶杯站了起来,而百官们也纷纷起身,回礼过后,带着不解离开崔府。

只是在他们离开之际,崔呈秀也看向了王体乾,而王体乾也道:“宫里的事情,奉圣夫人和厂公会处置的,你做得不错……”

“谢秉笔……”崔呈秀陪笑的回礼,而王体乾也起身微微颔首,随后离开了崔府。

在他离开崔府的同时,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等三人则是来到了内城的一所府邸前,下马车走入府内。

在仆人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了一个个的亭台楼阁,最后来到了一个书房面前。

“阁老……”

三人站在书房外的院内,对着书房内作揖,而书房内也传出一道熟悉的声音:“进来吧……”

三人闻言当即走进了书房内,并在书房会厅的主位见到了端坐在主位上,身着道袍的方从哲。

自方从哲返京以来,他私下为姚宗文等人出谋划策,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朱由检历次打击下,齐党名存实亡,楚党半身不遂,而浙宣昆三党还活蹦乱跳。

方从哲的手段,那可是在万历年间一人独相中磨练起来的,朱由检的手段虽然很高明,但方从哲还可以化解。

“阁老、陕西民变一事……”

姚宗文三人坐下,随后便将今日前往崔呈秀府邸所议之事全盘托出,而拿着一本书,用皇店所制造的老花镜观看的方从哲闻言,则是没有立即开口回应。

姚宗文三人等待了片刻,他才开口说道:“锦衣卫、皇店、兵马司、衙役、大理寺……”

“这些地方里,汝等以为万岁没有埋钉子吗?”

“自然埋了。”姚宗文三人前后回应,不过顾天峻却道:“但即便埋了钉子,但朱由检也应该知道,他既然前面都没有动这些钉子,那眼下也不可能动这些钉子吧?”

“世事无常,不能以一成不变来应对万变。”方从哲头也不抬地说道:“钉子若是生锈,那会影响房屋的稳固,拔出钉子更换木料,再重新钉入新的钉子,更符合房屋主人的利益。”

“可钉子也不是随便找就能找到的,万一用不称手,那……”汤宾尹接上话茬,然而方从哲却道:“眼下的房屋与之前的房屋不同,之前的房屋只有一个主人,眼下的房屋却有两个。”

“朱由检要在意万岁的想法,万岁又何尝不是?”

“莫不以为,朱由检会一味的纵容万岁?”

“这……”汤宾尹和顾天峻对视一眼,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种时候、方从哲放下了手中的书,摘下了老花镜,揉了揉山根和眉眼后才缓缓开口道:“赈灾之事不能儿戏,汝等便是因为对苏常湖松四州太过儿戏,这才导致了苏湖常松被朱由检窃取官位,施恩地方。”

“眼下陕西民变,朱由检要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清理御马监和锦衣卫,以及周遭衙门那么简单。”

“他要做的,是连带着把牵扯到此次民变之事的士绅豪强通通拿下。”

“国库的情况,大朝会时汝等难道没有听到?”

方从哲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姚宗文三人,谆谆教诲道:“今岁五百余万两银子,四千多万石米麦,这点东西如何能应对旱情、边事、赈灾、移民实边等诸多行举?”

“若是要完成上述诸多事宜,那国库亏空也不过是数月之内的事情。”

“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商贾的主意,要么打士绅豪强的主意。”

“眼下‘盐酒茶市’四司对百姓、商贾征收税赋,那士绅豪强又如何能幸免?”

“阁老的意思是……”姚宗文三人试探性询问,而方从哲却重新拿起了书本,戴上老花镜后缓缓开口:“眼下尔等什么都不用做,静观其变就足矣。”

“别看朱由检眼下呵斥齐王府内官员,但事情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的手段,远比汝等想的要多,也比万岁想的要多。”

“蛰伏,是我等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329章 贪官晋商、吊民伐罪

“渭北的事情,做的有些过火了……”

“奴婢有罪……”

内廷、御花园亭中,当朱由校的声音响起,客氏与魏忠贤纷纷跪下稽首。

对于他们的举动,朱由校则是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贡茶,随后才道:“即日起,免去魏良卿、侯国光一切官职,罢免归家。”

“谢万岁隆恩!谢万岁隆恩!”

客氏与魏忠贤听闻处置,当即便开始再三感谢,不断稽首。

朱由校这么做,也就变相相当于保了二人,虽然免去了官职后,他们的党羽必定会遭到清算,但朱由检也不再好追查二人了。

只要保住二人性命,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从别的地方再拿回来。

想到这里的魏忠贤和客氏刚松了一口气,却听到脚步声在身后响起,随后便见张嫣越过了二人,在凉亭面前对朱由校作揖道:“万岁……”

“宝珠有什么事吗?”见张嫣来,尽管已经过了新婚夫妇的甜蜜期,并且已经换了不少新欢,但张嫣毕竟是皇后,朱由校还是好声询问。

“万岁,若是放纵渭北之案的其余帮凶,那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

“您常与臣妾说,要亲近齐王,齐王所做之事皆为朝廷,为朱家,可眼下您却站出来包庇帮凶,这事若是被齐王所知,恐怕要失望不少。”

谁也没有想到,一向和朱由检有些隔阂的张嫣,反而在这种时候跑来劝谏朱由校了。

对于张嫣的话,朱由校表情微微一滞,过后才皱眉道:“内廷不得干政,你有些逾越了。”

“臣妾并不是要干政,只是想告诉您,亲近贤臣而远小人才是贤明的君王该做的事情。”张嫣字字珠玑,不等朱由校说话又补充道:“民间都在传眼下是天启之治,天启盛世,然而万岁您的天启盛世之下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年神宗显皇帝的万历年间,百姓也称呼为万历新风,隆万盛世,可结果神宗显皇帝荒废朝政,宠信奸佞,硬生生让百姓对朝廷从赞扬变为口诛笔伐。”

“如此近的一个例子就放在万岁面前,万岁难道不明白吗?”

张嫣的质问让朱由校表情有些难看,但她又继续道:“臣妾想,万岁是清楚,也知道的,而万岁之所以明知故犯,便是认为这件事情您可以包庇下来,让百姓无从得知。”

“可万岁您别忘了,朝堂之上的百官,还有起居注官都在盯着万岁,您纵容帮凶,他们便心存侥幸,而史书上也会记载一笔您纵容阉宦小人的事迹。”

张嫣的话,让魏忠贤和客氏心里怕得要死,但同时也恨她恨得要死。

朱由校被张嫣说的有些语塞,正想说什么,却看到王安从石道走来。

他等了数秒,王安走到亭前作揖道:“万岁,齐王殿下请奴婢转告万岁,若是要包庇帮凶,可先想一想淮北大饥中死去的饥民。”

想想死去的饥民……

说实话、朱由校并不是特别在意死去的饥民,不然他当初也不会那么云淡风轻的把淮北大饥的案子定调。

眼下朱由检的话,更像是在告诉朱由校,淮北大饥那样的事情,他朱由检忍了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诚然、若是朱由校开口,那朱由检也不会追责魏良卿和侯国光,但两兄弟的关系也兴许要有些裂痕了。

朱由检等于变相在说,亲兄弟和奴婢只能选一个。

“万岁……”

客氏一听到朱由检开口说话了,她当即悲戚的对朱由校求情,而魏忠贤深知这种时候自己最好不要求情,因为他没有朱由校和客氏的关系那么亲密。

客氏的求情,让朱由校脸上阴晴不定,而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开口。

时间越久,客氏二人的心就愈发紧张。

一盏茶后,朱由校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罢了……”

他带着一丝歉意看向了客氏,这让客氏绝望:“此事由弟弟做主吧。”

“万岁!”客氏连滚带爬的上前,试图要抱住朱由校的腿,然而朱由校却忽地起身走出了凉亭。

“万岁——”

客氏的凄厉,让魏忠贤心中悲戚,而张嫣看都没看就带着宫人离开了。

倒是王安、看着二人的惨状,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不过多看了两眼后,王安也就转身离去了,并将朱由校的意思让人转达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在得知消息后,齐王府书房内的会议已经散场,而他本人却一改书房之中的恼怒,此刻悠哉的坐在齐王府内池水之中泛舟。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