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55章

作者:北城二千

在地图上的标注里,这里的人口估计数量在一千万,而这块地区被分成了三块很大的就藩地,每块的起拍价是一万两银子。

“朱由检……”

看着那三块地方,朱常洵和朱肃秦等人牙都快咬碎了,只觉得朱由检是真的会赚银子。

强藩尚且如此,许多弱藩,尤其是郡王就更别提了。

起拍还没开始,就已经有近五成的郡王放弃了第一轮的竞拍,准备去争抢强藩不要的一些藩地。

至于有的藩王则更佛系,干脆选择不前往天竺,现在大明老老实实领取郡王的俸禄银,等银子攒够了再就藩。

毕竟人都是有脑子的,哪怕再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眼下这第一次就藩地的争抢必然十分激烈,哪怕争抢到了,日后的天竺恐怕也比春秋战国好不到哪里去。

实力不行的弱藩强行迁移,恐怕几十年后就藩国灭亡了。

只是虽然不去,但是看着被描绘有着庞大耕地数量的天竺,许多郡王还是忍不住的流口水。

作为耕地面积不逊于大明,甚至有所超出的地方,天竺确实很吸引汉人这种把种地属性隐藏在骨子里的民族。

不过喜欢是喜欢,银子不够使让诸多郡王还是放下了地图。

倒是相较于他们,秦楚晋代赵等三十二个藩王则是在认真的观摩地图。

只是在这其中,哪怕是实力不行的瑞王、惠王、桂王也参与了进来。

说是实力不行,也只是不如强藩,但是相比较弱藩,他们的实力还是比较充足的。

万历在位时他们三个就捞了不少银子,加上朱由检藩王革新后,每年给这三位叔叔一万两的俸禄,实际上他们积攒了不少银子。

这次就藩,他们倒不奢求争取什么富硕之地,只要争取到一块不小的地方就行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亲王和实力强健的郡王都在研究,而在他们研究了一盏茶后,毕自严忽地开口道:“时间到了,接下来开始天竺东部一、二、三号就藩地的竞拍!”

一二三号地,这就是朱常洵他们最想要的几块地,谁都没有想到毕自严一上来就对这种藩地进行竞拍,因此诸藩也纷纷举起了牌子……

第315章 内圣外王

“第一个就藩地,孟加拉邦……”

“这块地方位于天竺东部的强加河三角洲,拥有大片的湿地,这地方不不适合耕种,需要向西北出兵六十余里外才有大片城镇人口和耕地。”

“尽管此地地理条件似乎不行,但这一地点被选为就藩地,是经过仔细选择的。”

“这地方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湾,东面九里处有盐湖,可以方便进行晒盐来获取大量食盐。”

“而且,胡格利河流经加尔各答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适合建造港口。”

“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有害健康,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开垦为耕地。”

“此地有三个村子,人口三万左右,如果拿下这里,基本就可以养兵上千,作为一个就藩地向北攻掠城镇。”

“北部最近的城池布德万,其中有八万多人口,每年这些人口给莫卧儿缴纳的赋税在大约三千两银子左右。”

“孟加拉邦内十七个城镇,根据北镇抚司的估计,稳定统治后,这接近浙江一省之地的地方,按照三十赋一的税率,能产出八十万石田赋,七万余两税收。”

“现在将对它竞拍,起拍价一万两……”

太庙前、毕自严说完,用指头大小的木槌打了一下面前人头大小的铜钟。

伴随着铜钟被敲响,毕自严不再说话,而太庙之下的诸多藩王中,率先举起牌子的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名年轻郡王。

“泌阳王朱器圩,出价三万两!”

“朱器圩?”

当一名郡王开口就三万两银子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都在想朱器圩是谁。

倒是站在朱由校背后的王安小声说道:“万岁、这是老唐王小妾的庶子,听闻老唐王最宠爱他,这次藩王就藩里,老唐王把唐藩的大笔银子都给了他。”

“那唐王世子呢?”朱由校皱眉,他不太喜欢朱硕熿这种宠溺幼子而忽视长子的行为。

“老唐王与唐王世子关系不好,据传还囚禁过唐世子和世孙数年,若不是齐王开口,恐怕还会继续囚禁下去。”

王安解释,而朱由校也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蜀王府,五万两!”

财大气粗的蜀王朱至澍一开口就拿出了许多郡王一生的家产,而朱常洵和朱肃秦纹丝不动。

显然、这两人想要竞争其他藩地,不想和朱至澍硬碰硬。

“七万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泌阳王朱器圩咬牙开口,而诸藩之中的唐王朱硕熿也表情不好看。

他想要为自己的小儿子争取一个最大的藩地和藩国,但唐藩虽强,却强不过蜀藩。

“十万两!”朱至澍冷笑一声开口,而这一口气提价三万两的模样,瞬间让泌阳王朱器圩不甘坐下了。

“蜀王出价十万两,可以要加价的?”

毕自严呼吸都灼热了不少,他没想到只是一个名额,就能卖出十万两银子。

要是这种的行为多来几次,户部岂不是立马富裕起来了?

只是让他惋惜的是,所有藩王都被财大气粗的蜀藩吓到了,没有人追加价格。

最后、蜀王朱至澍以十万两的价格,拿下了孟加拉邦就藩的资格。

这第一次叫卖的成功,也让毕自严开始声情并茂的介绍起了第二块和第三块就藩地。

第二块和第三块就藩地是从孟加拉邦往南依次南下的土邦,名义上臣服莫卧儿,实际上是自治土邦,攻打起来难度要比莫卧儿的孟加拉邦小。

第二块就藩地,周藩出手,周王朱肃秦用六万两的银子拿下一省之地的就藩地。

这块地方如果打下,土人数量不下百万,每年的赋税不下三十余万两银子。

周藩的下场,自然没有人和他怎么竞争,主要还是晋藩和代藩、赵藩等强藩。

朱常洵一直坐得很稳,他在等第三块就藩地,而当第三块就藩地喊出时,他当即举牌道:“五万两!”

从一万两直接叫到五万两,朱常洵倒是很清楚,这块地方的上限也就是这样了,所以直接把价格拉到最高,避免扯皮。

区区五万两银子,相比后续的投入,简直微不足道。

“成交!”见没有人和朱常洵竞争,毕自严立马砸下木槌,钟声响起。

朱由校见自家弟弟用一个名额,就从三位藩王手中掏出十几万两,当即也有些飘飘然。

这么一来、他倒是更期待之后的竞争了。

三块最适合和大明做生意的藩地成交结束后,剩下的便是天竺中南沿海两岸平原,这些地方被朱由检分成了九十多块地方。

不过,这些地方小的只有一个镇,大的只有一个县。

朱由检的本意是让郡王占据中南部,更方便小西洋监察使司监督。

不过出乎他和毕自严预料的是,面对这些小藩地,只有七个亲王,以及三十多个郡王下场,并且将九十多块地方全部抢到了手中。

这么一来、他们最小者也有数县之地,辖民十数万,大者有三府之地,辖民数十万。

当他们安定下来后,晋藩、赵藩、代藩、秦藩等诸多亲王也开始对天竺西侧的沿海平原开始下手。

藩王们对于就藩地的激动程度,远远超过了朱由检和毕自严的估计,最后当就藩地全部卖出时,获得资格的只有二十七位亲王,七十一位郡王。

自然、最后所敛的钱财也是庞大的,仅仅靠拍卖资格,国库净收入五十二万三千五百两银子。

然而就藩地的拍卖结束只是一个开始,毕自严整理了各藩王报出的价格表,让人送往齐王府后,便继续转身对诸藩道:“我知道还有五位亲王和五十二位郡王没有获得就藩地的资格,不过诸位不用生气和着急。”

“前往利未亚的船队将会在来年的五月回归,而届时他们会带来利未亚适合就藩的地图和情报。”

“对于接下来的诸藩就藩问题,将进行到第二点,就是关于兵马的调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诸藩可以将请调拨的兵马数量写在纸条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王府藩号,之后诸位就可以离开了。”

“至于迁移百姓一事,还是依照齐王殿下所规定的,二十亩一人,百亩一户,一人十两的价格进行迁移。”

说罢、毕自严击钟,而大汉将军们也奉上了纸笔。

见状的诸藩,虽然心中还有很多问题,但纷纷取笔写下了关于自己需要多少兵马的兵力数量。

当一切结束后,诸藩也开始起身,有条不紊的登上自己王府的象辂,撤离了太庙。

当最后一人也撤走的时候,毕自严驱散诸多大汉将军,自己亲自在朱由校旁边的桌前摊开纸条,记录情况。

一言未发看完了全场的朱由校侧头看去,亲眼看着毕自严写完了诸王府的需求。

末了毕自严写完,刚准备双手将文册奉上,朱由校却起身道:“给齐王看吧,吾已经看过了。”

“臣领口谕……”毕自严作揖应下,随后眼睁睁看着朱由校坐上大辂离开了太庙。

至于他本人,则是拿着这本记录好的文册走出了东华门,然后乘坐马车赶往了齐王府。

等朱由检拿到这份文册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而文册上所记录的银两也让朱由检高兴的眯了眯眼。

对此、被安排入座,并且奉上了饭食的毕自严则是端坐着说道:“此次仅仅就藩名额便收取诸藩银两五十二万三千五百,唯一的问题就是诸藩对于调动兵马的数量有些多……”

毕自严说着的时候,朱由检也看到了诸藩对兵马调动的申请。

在申请中,不出朱由检意外,申请兵马数量最多的,果然是盯上了莫卧儿孟加拉邦的蜀王朱至澍。

他请雇拱卫营七营,共计两万一千多人。

其次是周王的五营,福王、晋王、代王、秦王、楚王、赵王的四营。

大部分亲王都选择雇佣三两营,而许多郡王则是申请两哨或者三哨,估计这也是他们的极限了。

“二十七位亲王,七十一位郡王……一百一十三营二哨,看来他们很有银子啊!”

望着最后的数据,朱由检笑呵呵的开口,毫不顾忌如果大明朝抽调一百一十三营的后果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数据,毕自严也作揖道:“二十七位亲王雇佣七十四营,需要交一千四百八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的问题是,那七十一位郡王中,大致只有雇佣一营的十二名郡王能拿出银子来,剩下的五十九位郡王,都是以资产做抵押,五倍贷款银子来强行开拓就藩地。”

“这若是开拓失败,恐怕朝廷这次不仅不赚,反而还要亏本……”

“你算过没有,这一百一十三营二哨抽调后,朝廷能入多少银子?”朱由检打断毕自严的话询问。

“大致……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五十九位郡王还欠了朝廷五百四十八万两银子。”

毕自严的话让朱由检轻笑,他放下了手里的文书道:“一千七百多万两银子……对他们的家产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应该差不多……”毕自严若有所思道:“藩王的钱财,大头在这么多年买卖的土地上,诸如蜀王府田亩百万,以眼下成都府田价一亩七两银子来算,便价值七百万两银子。”

“其他的诸如楚王、周王等藩王也占据诸多田亩,但凡卖出一部分,都能换得数百万两银子。”

“因此等藩王就藩成功,变卖所有家产的话,应该还能凑到不少银子。”

“倒也不至于,蜀王府拥田百万,但府内分为诸多郡王,蜀王府能控制的也就几十万亩,其余藩王也是一样。”朱由检解释了一下,随后若有所指地开口:“不过即便如此,诸多藩王的家产,居然不如三娘子桉官员所牵扯的钱财,倒是有趣……”

三娘子桉、爆发至今,牵扯从御马监到五军都督府,再到文官,涉桉的田地府邸折色后,银两高达一亿两千万两银子。

尽管其中近七成是田地,而田地被朱由检以分地的方式流放到市场中。

但是仅仅府邸店铺和现银,大明朝已经收入三千多万两现银。

尽管已经花了不少,但现在的国库内,从来没有那么充实过。

况且、这一场大桉还没有彻底结束,别的不说、单单商贾都没有被收拾完毕。

晋商、秦商、齐商、浙商、苏昆等地商贾,以及还有大量的闽商……

这群家伙朱由检还没有收拾他们,如果不是朝廷的力量还不足以覆盖整个大明,手中书吏和官员数量太少,朱由检早就把他们一锅端了。

别管三娘子桉中有没有这个人的名字,只要朱由检说有,那这人的名字就在上面。

朱由检的若有所指,也让毕自严轻笑道:“藩王们毕竟只有藩地的岁入,自然比不得那些贪官污吏,加上许多藩王挥霍无度,自然存不下什么家产。”

毕自严没有说完,其实他还想说,诸藩毕竟经常向朝廷献银,而万历年间也拖欠了藩王许多俸禄,藩王们自然没有文官迅勐。

“藩王的耕地,户部按照当地的价格购买,不过不给银子,给予迁移百姓、购买军械的白条。”

“等他们打下了就藩地,要迁移百姓过去,并且训练自己的兵马,需要购买甲胄火器的时候,这些白条就有用处了。”

朱由检说着、而毕自严则是担心道:“会不会引起诸藩抵触?”

“他们能怎么抵触?”朱由检轻笑,并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眼下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和粮食?”

在询问之余,他拿起快子对自己桌上的饭菜夹动,并示意毕自严也边吃边说。

只是毕自严毕竟骨子里还是文官,不愿意一边吃一边说,因此只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道:“发了军饷俸禄、还有宗室们的俸禄后,眼下还有现银一千九百六十七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太仓在二月份的南粮北调后,还有三百多万石的粮食。”

“四省大旱和江南的洪涝,赈灾如何了?”朱由检低头吃着东西询问。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