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26章

作者:北城二千

这次没有剿灭奥巴始终有些遗憾,不过获得了上亿亩的草场,开拓了一省疆域,确实值得庆祝。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一省疆域巩固好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始思索,而这时院外一名指挥使也一路快走进了院落。

他手里拿着一份羊皮卷起来的东西,进入院落后便双手呈上羊皮卷道:“殿下,鄂木布等科尔沁南北十四部落台吉表示愿意归顺大明,并尊万岁为‘博格达汗’,尊殿下为太师……”

“……”听到鄂木布等诸多科尔沁部落台吉贝勒的上表,朱由检在听到自家哥哥被尊称为博格达汗的时候确实很高兴,因为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应该是“神圣汗”。

只是当他听到自己被尊为太师的时候,总感觉有些怪怪的。

在他印象里,被尊为太师的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群家伙不是在内涵我吧……”朱由检有些语塞,但不管怎么说,被奉上汗号这种事情还是比较让人高兴的。

他当即转头看向了旁边的羽林卫指挥使,开口说道:“向朝廷报捷,不要夸大,说词谦卑一些,不然朝中的文官还以为我们在胡乱吹嘘。”

“是……殿下。”羽林卫指挥使带着笑意应下,随后安排军中书吏开始报捷。

不过在他这么做的时候,朱由检看了一眼蹲在墙角的一名官员,心里有些无语。

这是他从起居注官里抓来充当战事记录的官员,只是对方好像把写起居注时的坏习惯留到了这里。

“没能和黄台吉交上手,总感觉这一仗打的有些没有意思……”

摸了摸下巴,朱由检只觉得这第二次扫北,除了和虎蹲兔那厮打出了一丝痛快外,其余全程都没有什么意思。

这时候,他反而理解了自家老祖宗朱棣为什么每次扫北都倍觉没有意思,却有热衷的原因了。

不扫吧他来骚扰你,扫吧,这厮又跑的跟兔子一样快。

现在沙俄的探险队还在叶尼塞河以西,对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没有什么限制能力,也不能挤压蒙古人生存空间。

这倒是给了漠北和漠东蒙古逃跑的空间……

“算了……报捷吧!”

朱由检起身走出了院落,而带着捷报的八百里加急塘骑也畅通无阻的直接带队南下。

与来时还需要翻越哈剌温山脉搞奇袭不同,自泰宁城往南的诸多科尔沁部落在见到明军骑兵的时候都乖乖的低下了头。

不管是各部落的贵族、牧民,还是奴隶……

他们都在昨日就知道了一件事,大明朝的皇帝成为了他们的博格达汗,大明朝的齐王殿下成为了他们的太师。

换而言之,眼下他们已经是大明的百姓和子民,日后双方将不再有战争。

不过、他们的博格达汗和太师要怎么治理他们,这让所有人都内心忐忑了起来。

畅通无阻的塘骑很快南下,从泰宁城到京城,一千九百里路程,他们泰然的前往沿途的科尔沁诸部更换马匹,享受了一把众人的注视后继续南下。

在四月初三的这一天,十二名塘骑冲入了长城内,经过两个时辰的疾驰,在午后百姓都吃饱饭熘达的时候,十二名塘骑故意从京城诸多城门冲入京城,高举着手上的文书大喊:“扫北大捷!”

“扫北大捷!”

“齐王于多伦草原大破虎蹲兔,于哈剌温山塔尔河大破科尔沁奥巴……”

“虎蹲兔北逃,奥巴东逃,自京城南北二千里在无王庭……”

“漠南诸部尊大明天启皇帝为博格达汗……”

十二骑好像是故意的,把消息念得特别清楚,尤其是在诸部尊称博格达汗的消息上念得特别大声。

官道沿途百姓有的还在用牙签挑牙齿,有的还在路边吃路边摊,还有的在饭后散步。

他们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情况,好似大喇叭的塘骑们就策马掠过,向着皇宫的大明门而奔去。

别问为什么不走东华门……

打了一场大捷,走一趟大明门,体验一把百官大朝会的瘾,这才是一名报捷塘骑最高的殊荣。

在塘骑们的大声宣传下,很快内外东西四城百姓都知道了扫北大捷的消息。

这消息一时掀起千重浪,诸多百姓喜出望外,不敢相信去岁还带兵叩关的虎蹲兔就这样跑了。

自京城南北二千里无王庭,这是永乐年间才有的盛况和赞誉。

一时间整个京城陷入了群情鼎沸的氛围,而十二名塘骑也在大明门前集合,高举手中捷报示意皇城三卫开城门。

皇城三卫将消息通知了文华殿、五军都督府,以及刚刚散朝返回养心殿的朱由校。

内外廷一片哗然,百官纷纷涌向了皇极殿,朱由校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木头,重新穿上常服,坐上大辂前往皇极殿。

沿途百官行色匆匆,脸上表情复杂。

有的人喜上眉梢,有的人面红耳赤,有的人面红颈赤,还有的人情不自已。

只是相比较一面倒的喜气洋洋,一些官员却脸色并不好看,虽然脸上在笑,但总感觉是皮笑肉不笑。

百官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纷纷涌到了文华殿,好似看八卦的百姓一般,一个个在朱由校未到来前交头接耳地讨论着战事。

“这才出征多久?好像一个月不到吧……”

“有了,整整三十三天。”

“可即便如此,这时间也太快了吧……”

“确实快、洪武十三次北伐,永乐五征漠北,每一次都是长则一年,短则三月,还从未有三十三日便打得漠南无王庭的情况。”

“听说诸部给万岁上了尊号……”

“也没几个部落了……”

皇极殿上,百官探讨,从而争论。

不过争论的并不是朱由检的功绩,而是所谓的漠南诸部上表尊号一事……

谁都知道漠南七部已经在去年就被朱由检扫了三部,加上土蛮部被袭击内附,草原上便只剩下了三部。

现在科尔沁大汗奥巴东逃,鞑靼部的虎兔墩和喀喇沁部伯晕歹北逃。

漠南连个完整的大部都拉不出来,所有人都在质疑诸部上尊号这事,是不是朱由检自导自演搞出来的。

毕竟就眼下的漠南千里无人,别说朱由检报捷说诸部为朱由校上表“博格达汗”,就是上表“成吉思汗”都没有人反对。

因此、百官们还是带着质疑看待捷报的最后一部分。

也在他们质疑的同时,朱由校走上了高台,而百官们当即作揖跪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漠南捷报!”

朱由校在路上才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喜好虚名的他来说,被漠南诸部上表尊号无疑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他一坐下,便迫不及待的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

从皇极殿到皇极门、午门、端门……

当一声声通传响起,最终迎来的是大明门的开启。

作为十二名塘骑的小旗官,一名三十多岁的塘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手持捷报开始了长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着漠南大捷,扫北大捷。

从大明门到承天门、端门、午门、皇极门、皇极殿……

近三里的路程如果不是上直人马都有跑早操的训练,估计早就把人累趴下了。

当塘骑跑进皇极门后的广场,他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而殿内的百官们也是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大捷的消息。

这大明门上次打开,似乎还是朝鲜之役献俘的时候,不曾想二十几年过去,他们之中有的人居然能经历两次。

一时间经历过两次的老臣们纷纷挺起了胸膛,尽管扫北大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依旧认为,没有百官在朝中运筹帷幄,哪有扫北大捷这一说?

塘骑跑上了白玉台,经过门口大汉将军放行,他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皇极殿,并一路小跑来到高台下,双手呈上捷报:“扫北大捷,齐王破虎蹲兔于多伦草原,虎兔墩、伯晕歹北逃两千里。”

“齐王于哈剌温山塔尔河破奥巴,奥巴东逃七百里,建虏黄台吉被逼退,自京城南北无王庭。”

“漠南诸部臣服,共上表尊称陛下为博格达圣人可汗……”

“齐王请朝廷于塞外设开平、朵颜、泰宁三府,移民实边!”

塘骑一边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术,一边看着有人从自己手上接过捷报,交到了高台之上,皇帝的手中。

只是他的这些话,朱由校都是晕乎乎听进去的,他打开手中的捷报,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明太祖、明成祖,以及大明前十四位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汉人皇帝被尊称为汗有多少年了?似乎从唐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就没有几个漠北部落尊称汉人王朝的皇帝为汗了。

尽管朱由校知道自己的这个汗,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都只是少部分部落的尊称,比不上李世民的天可汗分量重,但这也不妨碍他激动。

看着捷报之上的一笔笔斩首、一笔笔战功,朱由校双手都紧张的攥紧了捷报,随后过了数个呼吸,他才放下手中的捷报,隆声道:“着吏部、户部、工部三部同五军都督府一起,商议塞外三府的问题。”

“此外、从内帑拨银,重赏扫北之役的将士们。”

“另调山东布政使袁可立担任三府经略,再调李腾芳、陈于廷、魏大中、袁化中、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十七人前往三府就任……”

朱由校的一席话,让殿上的诸党心中一紧,让他身边的魏忠贤都心里一痛。

诸党心里一紧,是因为他们知道袁可立请求返回京城为官的事情。

只是眼下皇帝将袁可立调往了关外,也就是说皇帝并不想让袁可立回来。

这点倒是符合阉党的利益,但紧接着外调十七名吏部的东林重臣就有些猫腻了。

谁都知道魏忠贤让锦衣卫彻查这十七人,也就代表这十七人死期实际上不远了。

然而眼下这十七人经过皇帝的手,直接调往了关外,看上去是明降,但实际上很难说是不是皇帝为了保全他们。

皇帝这样的布置,让处于百官中的崔呈秀、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等人皱眉,而韩爌、左光斗等人则是松了一口气。

倒是魏忠贤,此刻的他并不在意什么东林的死活,他只听到了皇帝要调内帑银犒军的事情。

他刚抄了盐商的家,好不容易把银子弄到内帑,还没来得及抹平他这些年的亏空,银子就要被调走了。

难受、太难受了,银子被调走,比杀了他还难受……

现在没了这批银子,他从哪里搞银子来抹平自己亏空内帑的账面?难不成真的要把自己吃进去的银子吐出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想到这里、魏忠贤一咬牙,双眼开始扫视起了百官,似乎准备找一方人下手……

第294章 京城风云

“此战拓土数千里,当记弟弟第一大功,北伐将士除了赏银和抚恤银外,再按照上直一人三两,外拱卫营一人二两,辅兵一两,民夫一人五钱赏银!”

乾清宫内,当朱由校激动地下旨声响起,他带着魏忠贤、王体乾、刘若愚三人走进了宫中,手拿捷报,舍不得放下,嘴里滔滔不绝。

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发出去的每一两银子对于魏忠贤来说,都无异于是在割肉放血。

不过为了让皇帝的信任一直在自己这里,魏忠贤还是硬着头皮赔笑道:“内帑尚有白银四百一十余万两,按照报捷之上的首级数来发,也绰绰有余。”

“万岁犒赏三军,乃是圣天子之举……”

魏忠贤在拍着马屁,而朱由校闻言也将捷报递给王体乾:“让户部的人马上把赏银和抚恤银,抚恤田的数量算出来,再按照朕之前说的犒赏三军。”

“奴婢领命……”王体乾闻言看了一眼旁边还在硬着头皮陪笑的魏忠贤,随后让人将捷报送往了户部。

朱由校在这期间一直很高兴,没有处理奏疏,而是在养心殿内左右渡步道:“弟弟此战扬了我大明国威,些许奇珍异宝的赏赐他怕是也不在意,银钱他又不缺……”

朱由校在纠结,而魏忠贤却投其所好的上前献媚道:“万岁、对齐王殿下来说,万两白银,不如万岁为殿下多弄一套家具实在。”

“对对对……”听到魏忠贤的话,朱由校脸上也露出笑容,随后转身命令道:“若愚、让人从库房寻一些金丝楠木,我要为弟弟弄些家具。”

“奴婢领命……”刘若愚应下,随后下去办差去了。

也在朱由校高兴的坐下,伸手拿茶杯的时候,魏忠贤眼疾手快从一旁桌上端上了一杯酸梅汤道:“万岁、天气炎热,喝些冰饮比较好。”

“嗯”朱由校接过饮了一杯,随后才畅快道:“忠贤,再派出人让弟弟快些把此战需要升迁的将领名录送来,另外让弟弟带大军凯旋,我要亲自为弟弟摆下国宴庆功!”

“万岁、如此怎么能显现出殿下的功绩呢?”魏忠贤不仅想讨好朱由校,也想讨好朱由检。

况且他很清楚,明面上的讨好朱由检,实际上就是讨好朱由校,二者关系都差不多。

只要明面提出讨好任意一方,另一方都会很受用。

“你有好点子?”朱由校放下了手上的酸梅汤,兴致勃勃的询问,而魏忠贤则谄媚道:“哈剌温山距离捕鱼儿海不过八百余里,不如请齐王殿下代万岁您前往捕鱼儿海祭天,祭告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如何?”

“封狼居胥吗?倒是不错,不过以弟弟的武功,捕鱼儿海倒是不如。”朱由校先露出笑容,又皱眉道:“霍去病、窦宪一介武将都能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捕鱼儿海还不如狼居胥山向北……”

想到这里、朱由校皱了皱眉,下一秒又笑道:“北方不行,南方倒是可以。”说着、朱由校连忙说道:“命黄龙在极南之地勒石刻碑,表弟弟对旧港收复的功绩。”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